每经过一列士兵,士兵都会单膝下跪。直到朱由检检阅完所有的队列。
“噔噔噔!”检阅完,朱由检走到高台上,面对着刘良佐和所有的骑兵,刘良佐翻身下马,又是一个单膝跪地。
“骑一军军长刘良佐,叩见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众将士辛苦了!”
“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玩这种面子工程不能多,但是也不能没有。朱由检觉得,如果长时间不给军人这种集体式的荣誉感,士兵会忘记荣誉。人大多数是需要面子的,这也是人性所决定的,真正的纯理性心理并不绝对存在。
检阅完部队,朱由检就拽着刘良佐到处视察一番,反正朱由检最近半个月一直在各地视察。
“怎么样?朕给你的这份官职可还满意?”朱由检笑着看刘良佐,对着这个花马刘,朱由检也没有太过为难,毕竟刘良佐还是大明的正规军出身,又不是刘泽清那种烂到骨子里的人。
当然,要是非说有多信任,倒是也不至于,朱由检本着治病救人的道理,先冷两年观察观察再说。大明的骑兵短时间内形成不了战斗力,自然也就没有大威胁,朱由检完全放心把骑兵交给刘良佐。
好在刘良佐还不错,一门心思训练骑兵,搞得有模有样。
“吃的太好了,顿顿有酒有肉,臣已经胖了一圈了。”刘良佐拍怕自己的将军肚,笑着说。他又何尝不明白朱由检的心思,但是朱由检能继续给他领兵的权利,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江北四镇,要说下场最好的,那是黄得功。可是他刘良佐毕竟没办法跟黄得功比,人家后台硬啊!相比刘泽清和高杰,他已经很好了。
“这江南的马场能养马吗?”
“臣无能,在这里只能喂马,却养不出战马。其一是今年缴获的战马里,都是阉割了的马匹,偶尔有一些种马,配种成功率也不高;
其二,这江南的气候过于燥热,不利于幼马的生长。马儿到了这里,特别容易生病,死了好多。”
刘良佐说着说着,就留下了眼泪,看样子确实有些伤心。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南方虫子多,河水里的寄生虫也多,像血吸虫就是最典型的一种。
这种东西在后世解放前,全国约一千万余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感染威胁,有螺面积近128亿平方米,13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分布。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就是对其最真实的写照。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办法开展大规模的治理工作。
再例如蟑螂这种东西,北方根本就没有见过,但是在南方却是最正常不过的一种东西。
“你们现在能做到一人一匹战马吗?”朱由检看着马厩里的战马,养得还算不错,起码是毛光水滑的。
“做不到,只能做到每一个骑兵一匹战马。其他的人都还是用骡子替代。在江南养马,必须喂干净马料,干净的水。我们这里喂马的水,都是烧开之后才用。苜蓿草收割回来之后,也要多遍清洗,晾干之后才能喂。”负责饲养的负责人回答道。
“骑兵的训练如何?战力能和蒙古骑兵比吗?”
“不能够。我们现在的兵源只有三分之一是以前的骑兵,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光是学会驾驭战马就需要半年时间。要做到骑射,更是难上加难。没有个三五年,根本训练不出来。”
“三五年?比弓箭手训练时间还长?”朱由检吓住了,三五年可以培养一个飞行员了,这大明训练骑兵怎么就这么难呢?
“要想做到弓马娴熟,非三五年不能成。”刘良佐笃定道。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马场,心疼不已。这不光是钱,更是花心思堆出来的宝贝。养这么一万多骑兵都如此困难,要是养十万兵,还不得活生生把大明拖垮?
“朕不懂养马,也不懂骑战。但是朕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希望你们能看到它的优点。”
朱由检说完一抬手,两个黑旗军的士兵抬着一个皮质箱子走了过来,重重的放在刘良佐的面前。刘良佐打开箱子,一面是五把长剑。但是这些剑跟目前所能见到的所有剑都不一样。这是一种带着典型西洋样式的长剑,剑身很窄,笔直,长长的剑刺;护腕和剑把带着一个弯弯的护手。这把剑没有任何过多的装饰物,显得细长细长的,没有一点威慑力的感觉。
刘良佐并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用处,就经验来讲,劈砍的时候可能根本就使不上力。而且如果刺杀,这么窄的剑身,估计很容易折断。
“试一试。”朱由检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木桩说道。
“呲!”刘良佐抬手了是一刺,长剑立刻刺入木桩,并且没有一点弯折变形的样子。
“咦!”刘良佐感到这长剑还是有过人之处的地方,也许这是传说中的百炼精钢制作。
“怎么样?这叫骑剑,专门为你们骑兵配置的,每人一把。”朱由检笑着拿起一把骑兵剑,重新递到刘良佐的手上。
“每人一把?”这就让刘良佐感到意外了,这可不是一般的钢,每一把剑几乎都可以当做传家宝的。每人一把,皇上得花多少钱啊!
为什么近代骑兵能战胜古代骑兵,八里桥之战中,英法联军的骑兵和满清的骑兵也交战过,用实际例子证明了拿破仑创造的法军骑兵的厉害。
美国著名将领巴顿,也曾为骑兵到底该用弯刀还是直剑费过一片苦心,他在1912年向欧洲职业剑术冠军克莱里深入学习一周后,最终臣服于法国人的技艺,美国骑兵的战斗动作由劈砍改刺杀,而美军根据巴顿研究装备的1913型骑兵剑因此又被称为巴顿剑。
而朱由检带来的骑兵长剑,就是根据巴顿剑的样式来制作的,这个前提是冶炼技术得到了提高,窄窄的剑身能够批量的打造出来。
第259章 打炮()
巴顿剑是一款非常典型的直刃骑兵刀,全长94厘米,刀刃笔直,刀身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刀尖极其锐利,而且刀尖的背部也有开刃,具备优良的刺击能力。
而且,巴顿剑的刀柄不是直的,而是微微向下弯曲,这样在握持的时候刀尖更容易向前,这对于居高临下对付步兵的骑兵来说,简直是福音。
刘良佐重新拿剑,然后做了几个动作,显然还很不习惯。尤其是这个时代特别注重劈砍的动作,动作幅度大,自身暴露出来的空档也大。
“西洋有一种战术叫击剑,就是重刺不重砍。打个比方说,两个人对打,拿长锥刺的和拿大片刀的,谁会感到害怕?谁的速度会更快?”
“只要不是重重的砍,在没有砍中要害的时候,不至于当场致命。如果被刺中一下,差不多就要命了,尤其是上半身。而且锥刺可以破甲,鱼鳞甲。”
刘良佐想了一下,这种剑就是一根长刺,又尖又硬,出剑速度还快。相距对等的情况下,一个劈砍动作所用的时间足够刺杀两次了。但是这玩意的确不重,捏在手上感觉没有之前的骑兵刀有力道,轻飘飘的。他很担心这东西会折。
“放心吧!它断不了的。”朱由检仿佛看穿了刘良佐的心思。
“如果遇到对方的骑射的话。。。。。。”汉人的骑射皆不如草原士兵,人家的骑射那是出了名的。
“当然还是要穿甲,甲胄也有改进。我已经带来了样品。”朱由检说完,士兵又抬过来一个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套新式的半身板甲。也是欧式后现代骑兵的护甲样式。
朱由检这次过来,就是顺道来给骑兵换装的,同时也换作战思想。
大明即将进入标准的火器时代了,如果朱由检还把骑兵用在和敌人对冲的位置上,未免也太浪费了。他要的骑兵是对炮兵的侧翼护卫,在火器时代,炮兵才是制胜的法宝。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俾斯麦的话掷地有声。
“朕决定把炮兵的实验场建在你的马场边缘,一来是可以起到保密的作用;二来也可以让你的骑兵熟悉大炮的声音。”
“我们要造炮了?是不是红衣大炮?”刘良佐很兴奋,将军就没有不爱打炮的,越粗越大越好。
“当然,我大明也要造炮,要造比红衣大炮更好的炮。”
虽然宋应星那边冶炼的钢品种还不多,但是已经有钢水了出来了,造大炮就必然要提上日程。
对于铸炮,朱由检当然不懂。如果他什么都知道,那得像临高一样,带着数据库来穿越吧。而且就算有数据库,在这个没有任何设备的时代,想要复制出来难度也不小。
造炮和造舰一样,必须得先从仿制开始。好在大明现在有一些造炮的工匠,也有不少懂大炮原理的人,比造舰要好一些。
“那我是不是天天可以打炮了?”刘良佐一想,大炮实验的地方就在自己这边,岂不是天天能过瘾?
“那不成,实验场很危险,你是我大明的高级将领,不能冒险。”朱由检当场一瓢水浇灭了刘良佐的幻想。
朱由检虽然不懂具体怎么铸炮,但是也是看过不少穿越小说的,大约还是知道比失蜡法更先进的铁模铸炮法的。
龚振麟在1841年冬季发明的铁模铸炮法简单有效,而且技术难度并不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型铸造的国家,早在战国时代就用铁范成批铸造生铁农具和工具。这种技术本身在大明就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只是暂时没有被运用到铸炮上面而已。
铁模铸炮法加上罗德曼铸炮法的内模水冷技术,在这个时代以及堪称绝技了。在这里就不做纯技术叙述,只是带过。
所谓的炮兵试验场,就是把铸造好的大炮经过内部膛光拉到这里来试射,检验是否合格。
“皇上,那什么时候有炮可以送过来?”刘良佐还是有些迫不及待。
“有啊,朕这次就带过来了一门新铸造的炮。”朱由检微微一笑。
“在哪呢?”刘良佐完全没感觉到有炮的影子。
朱由检指了指远处的一辆四轮马车,那马上上有一堆木箱子,但是箱子都不算很大,完全没有红衣大炮那种傻大黑粗的感觉。
“走,我们拉到空旷的地方组装起来看看。”朱由检带头就走,刘良佐半信半疑的跟在后面。
炮是组装起来了,但是刘良佐非常的失望。他眼前的所谓大炮,充其量比虎尊跑长一点,跟大弗朗机差不多。但是看形制,却又像是大将军炮的样子。
大将军炮就是Q版的红衣大炮,射程没红衣大炮那么变态而已。看这台炮的样子,比最小的大将军炮还小一点,这是小孩的玩具吧?刘良佐的心里就是这样想的。
再看炮口,刘良佐吓了一跳。这炮口却不小,跟小的大将军炮一样,也是打五斤重的弹丸的。这炮的炮管完全没有大将军炮的那种厚度,这个炮在跑尾部分显得很粗。要知道,明朝的大将军炮,炮身几乎是一样厚度的。只有后金的红衣大炮是这种样式,但是红衣大炮也没有这么夸张的形状。
“皇上,这炮怕是没有五百斤吧?”刘良佐不敢说的太轻,其实他知道可能连三百斤都没有。
“炮身不到四百斤,加上全炮组合,估计有五百斤,这个是打五斤弹丸的。”
朱由检轻描淡写,吓得刘良佐一哆嗦,四百斤的炮打五斤重的炮弹?这是在找死啊。
这是朱由检仿制的拿破仑M1841型6磅,大约是五斤重的炮弹。拿破仑六磅野战炮口径为93mm,身管长1。52米(16。3倍口径),炮重389公斤,使用的是青铜铸造。
之所以暂时还没有用钢,是因为宋应星那边的钢技术还不成熟,能满足燧发枪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想炼出炮钢,可能还需要不少时间。
“轰!”大炮响了,躲在远处地下掩体中的刘良佐心里一震,他不敢起身。倒不是他的胆子小,而是他不忍心去看哪种炸膛的残忍场景。
“快看,打得还挺远的。”刘良佐不敢抬头,可是朱由检早就拿着望远镜在看了,他甚至都没有蹲下。
刘良佐见皇上没事,也就站起了身子。可是他居然看到那门炮还好端端的停在原地,仅仅只是后移了一点位置。
“皇上,没炸膛吗?”刘良佐很惊讶,他以为会炸膛的。
“不会的。要不要你也来一发?”朱由检用肩膀撞了撞刘良佐。
“不不不!臣只会骑马,不会打炮。”刘良佐吓着了,第一法不炸膛不代表第二发不炸膛,天知道现在炮管子裂开了几道裂口了。
“装药!两倍装药实验。”朱由检朝打炮那边喊到。刘良佐立刻就弯下了腰,他已经脸容失色了,两倍装药,真是要了老命。
“轰!”又是一声响,刘良佐看到朱由检只是低了一下头,依旧没事。而那门炮,还是仅仅退了一点距离。
“皇上,这门炮这么轻,为什么还能打这么远?”经过几次试射,刘良佐对这门大炮开始有信心了。
“造得轻点,四个人就可以抬上山了啊!”四百斤的炮身,加上几个组件,按照明军现在的编制一个班的士兵就可以抬着两门跑上山。一个连可以装备十二门炮,还能有预备队。
在山区派一个连守一条路口,对方恐怕得绕道走,除非他能把上千斤的红衣大炮也抬进山里。朱由检还等着大明开花弹的改进型号来配合这门炮呢。
至于12磅炮,朱由检现在根本装备不起,太贵了。总结出来就一句话:大明缺铜啊!
第260章 郑芝龙的心思()
台湾城及热兰遮城,是一座棱堡式建筑,其分为上中下三层,始建于构建在天启四年。
荷兰住台湾城现任总督欧沃特瓦特正在接待东印度公司总部巴达维亚派过来的高级商务揆一。
揆一虽然只是一个高级商务,但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却是专门来和欧沃特瓦特商谈对日本贸易的,这也是东印度公司在东亚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由于大明时局动荡,加上近年来福建郑家对沿海一带的把控,让荷兰人在大明的商务活动几乎陷入停滞,别说销售商品,就连生丝、瓷器、白糖、茶叶以及漆器的进口都严重不足。东印度公司转而只能寻找其他进口渠道,例如:漆器从日本进口,生丝从孟加拉等地购入。
而例如最大的蔗糖贸易,却因为把控在西班牙人的手里,让荷兰人看着钱却赚不到而着急。
好在荷兰人自从占领了台湾岛之后,就吸收大量福建移民,并且在当地种植甘蔗,取得了大量的利润。但是,郑家不只是控制了大陆的贸易,他们也直接参与了对日贸易。
在这个时代,日本对外贸易中,只承认郑家和荷兰两家作为贸易伙伴,郑家和荷兰人,就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荷兰人想靠垄断对日贸易发财,所有对郑家是恨之入骨。
“亲爱的总督大人,董事会近期对日本的受益非常的不满。特意派我来询问一下是什么原因?”
正值壮年的揆一刚刚升任总部的高级商务,可谓是东印度公司里的后起新秀,非常有前途。此人为人圆滑,懂得分寸,这一次明明是公司派过来的督导,却还是一副恭恭敬敬的语气。
“哦,弗雷德里克先生,这都是明国郑芝龙的错,他们和日本方面的关系比我们要深,一直都在暗地里当可耻的小人,抢夺了本属于我们的机会。”欧沃特瓦特也明白,巴达维亚方面是只看利润不管难处的。
“那我们应该把这些像老鼠一样的明国人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