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科生-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以为他会像左光斗一样做什么匡扶朝政的名臣?不,钱谦益不是这样想的,他只想获得一个高位,而且现在的朝廷内也没有魏忠贤这样的权臣存在。

    要说当下的朝政里,唯一还跟东林过不去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朱由检。

    东林人是敢跟魏忠贤斗,但是钱谦益舍得豁出去跟朱由检斗吗?这是一个选择题。作为东林领袖的钱谦益不是没有想过。

    是回到外面的东林人中去,还是站到朱由检一边,钱谦益在这个夜晚思考了很久。

    “牧斋,你我夫妻,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柳如是含情一笑,年轻的女子媚态展露,无人见之不动情。

    “还记得成婚当晚我说过的话吗?我爱你乌的发,白的肉。”钱谦益微微一笑,看了看小厢房里没有外人,轻轻的靠在柳如是的身边说。

    “当然记得。妾身只爱你白的发,乌的肉。”柳如是被撩拨的有些热燥。

    在另外一个房间里,李香君正竖起耳朵焦急的倾听着远处的喧闹之声,她的心里也被激情点燃,随着外面那些学子们一起舞动。

    李香君一直相信,读过书的才子们是无所不能的,就像她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只是被朝廷不公平对待了而已。

    三人各有心事之时,就在不远的正阳门外,热闹还在继续上演,一群群的妙龄女子们吹拉弹唱,正在为学子们即兴表演。

    城外的情景经过有心人的描述直接成为了第二天复兴报脱销的根源,那些煽动性的话语,香艳的场景,让整个南京城都轰动开来。

    据后来有人回忆,秦淮河的妹子是有,送饭也是真的,不过只有五六个年轻漂亮的妹子专门给复社领袖们送,她们就只是专门去伺候几个复社大佬的。

    至于其他大多数学子,只能从一群大婶们的手里领到了两个黄饼子,连口水都没喝上。

    第二天的复兴报大篇幅的报道了学子堵正阳门的事情,整个报纸加大的版面,不要钱的印刷出来朝外送。就连南京城里卖油条的小贩都拿报纸当包装了,要知道这些写了字的纸张在以前可是贼精贵的。

    不到正午,南京周边的百姓们都像过年看戏一样抢着进城来瞧热闹,事态正朝着南京周边开始蔓延,消息也迅速向苏杭一带传播。

    本来就是全国性的大规模学子聚会的时机,再加上报纸的渲染,在江南这个文教盛地,事件就像是一颗炸弹爆炸开一样。

    事情到了第二天下午,正阳门大开。东林人在朝中的最高官员,兵部尚书兼内阁次辅史可法代表朝廷宣布了朱由检的一道旨意:让正阳门外的学子们推举出来几个领袖,然后写出他们的诉求直接呈报给皇帝,皇帝会酌情处置。

    学子们更加疯狂起来,普通人可以直接呈递给皇上,这是多么大的荣耀,这完全代表了他们的成功。

    。。。。。。

    将军山,纪彪正陪着朱由检练剑,以纪彪的功夫,很轻松的好几次都把朱由检逼到墙角。

    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之后,朱由检拖着疲惫的身子准备去洗澡。

    “皇上,您为什么不派大军把那些闹事的都抓起来?”看着朱由检的心情一直不错,年轻的纪彪试着问了一句本不应该多嘴的话。

    朱由检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这些人背后有人啊!”

    “背后有人?谁这么大胆?”纪彪就更不理解了,要论背后的实力,谁能比得过皇上啊。

    “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人。就比如你有父母,兄妹等等。如果仅仅因为闹了点事,就把这一万多人都抓起来,那他们的父母亲友会怎么想?”

    朱由检笑一笑接着说:“这些学子都是大明近几十年来培养的人才,也可以说是大明国内无数个家庭多年的希望。你让整个大明无数的家庭失去希望,民心还会有吗?”

    “为什么这一万多人就能代表了整个大明许多家庭的希望呢?”纪彪继续问。

    “譬如说,如果陕西有一个一万人的村子ZF变成了贼人,官兵可以去剿灭他们。就算全部杀光,也只是这一个村子的事情。

    刘泽清的兵痞们不听朝廷号令,罔顾百姓生死,朕杀了他们许多领头的,也只是一部分兵痞的事情。

    但是正阳门外的这些人,他们是大明千千万个家庭花了无数的钱财供养出来的,是许多朝廷官员们的子侄晚辈。

    如果朕去把这些人都抓了,或者杀头,你觉得大明将会怎样?”

    朱由检说完,笑着看着纪彪。纪彪浑身一颤,惊骇的冷汗直冒,他本来是没有出汗的,现在只想快点去澡堂里好好的洗个澡。

    朱由检长输一口气,心里有点侥幸。因为他赌史可法没有参与进去,居然堵对了。

    以史料中对史可法的描述,朱由检堵史可法这个人的骨子里是一个软弱的性格,做事基本上是秉承着和事佬的做派,总是抱着团结稳定,维护大局的思想。

    这从当初史可法在拥立福王监国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如果当初史可法站在东林的一边,带领整个江南的士子跟马士英抗衡,哪怕马士英手上有江北四镇的兵,恐怕也不会顺利的就让福王登基了。

    事实是史可法这个被误认为东林的人,最先妥协了。也就是说,史可法骨子里压根就不是东林。他根本就没有史书上写东林的那种蛮横劲儿。

第227章 逼你出来站队() 
史可法不完全算东林,那钱谦益总是东林的大佬吧。

    而且还是公开的东林大佬,黄宗羲还是东林七君子的后代,也是标准的东林。

    朱由检现在需要弄明白这两人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诉求。作为老一辈的东林的钱谦益和新生代的黄宗羲是否一样。

    任何一种思潮不可能一成不变,前一代东林人的作为虽然影响了整个江南的仕林,但是经过周延儒等东林人上台之后的政治表现,江南的仕林为何变会成了以复社为核心的有点类似新东林的团体出来?

    这说明东林本身也在变化,年轻一辈人中,有些人不再是像当初“东林七君子”那样行事了。东林在朝野争斗了多年,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利,相反是跟皇权斗了一个两败俱伤。

    这一点,钱谦益是明白人,所以他追求的是权力,是官位,而不是什么诉求。钱谦益这种人的内心只有政治倾向,而没有政治诉求了。

    史可法也是明白人,他追求的是大局的稳定,是大家还能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连倾向和诉求都没有了。

    黄宗羲肯定是有政治诉求的,但是他现在的政治理念还没有成型,还谈不上有准确的政治倾向。年轻人比较理想主义,心中的诉求是大于政治倾向的。两天前,黄宗羲才刚刚过完三十五岁生日。

    “各位爱卿,朕今天把你们请到这儿来,就是想问问你们,本次大试,是否有失偏颇?”

    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朱由检在第二天晚上,就把几个明显有身份的东林或者复社大佬们都请到了将军山。其中包括并不算朱由检手下亲信的小官员黄宗羲。

    “朝廷选拔人才,当以朝廷的需要而决定录取,应该唯才是举。朝廷考试考生,应该是测试考生有没有掌握朝廷需要的知识,而不是测试考生自己学会了什么知识。朕说的可有不对?”

    朱由检扫视了周围一眼,这些人心里其实都明白,这一场考试根本就没有什么作弊行为,因为朱由检特意让他们都参与了其中的。

    “皇上说的没错,可是这一次大试,所出的题目大多是考生们都未曾学习过的,不在圣人之学之内。”

    史可法都跟着朱由检差不多混了一年了,当然清楚朱由检的心思根本就是跟大明现行的教育有很大出入,以现在的考生学所的东西,根本就难以满足朱由检。

    朱由检要的人才,大明根本就没有培养过,最多只是一小部分人自发学习过,像宋应星这样的。

    “钱爱卿,你怎么看?”朱由检盯着钱谦益问。

    “臣以为,朝廷的科目超过了圣人之学的范畴,应该回归圣人之学。”

    等钱谦益一说完,朱由检就明白了,大家都不愿意揭开儒家这个盖子,无非还是想继续捂住。

    这个时代不同于后世的十九世纪科举改革的时候。后来的教育改革是因为外部学问的冲击,倒逼着儒家承认自己已经落伍的事实。

    可是现在不同,现在的儒家正处于鼎盛期,他们依然以正统自居,依然很自大。

    “黄爱卿,你的意思呢?”朱由检看了一眼排在人群中最后面的黄宗羲,这家伙属于小字辈,官职又不高,只能排在后面。连顾炎武都站在他前面。

    被朱由检这么一问,大伙才想起来屋里还有这样一个人,很多人甚至都没见过他。

    “皇上您叫我?”黄宗羲楞了一下,他没想到朱由检会这么快问到他,他还以为只是来走一个过场的。

    “朕又不是喊你来吃饭的。”朱由检没好气的回了句,屋里有人噗嗤一笑。大家都在想,怎么来了这么一个傻缺啊。

    “臣以为两位大人说的都对,但是朝廷的确应该提前说明一下需要考试的科目,让考生们好有准备。另外,朝廷应该提前准备相关的书籍,这样才考生们才能有备无患。”

    意思虽然听起来差不多,可是表达的东西却完全不一样。史可法和钱谦益想表达的是朝廷出错题了,应该出考生们学习过的内容。

    而黄宗羲想说的是,皇上既然想考这些东西,应该先教会学生,起码应该让学生知道将要考什么。

    朱由检听完立刻眼睛一亮,黄宗羲这家伙心里已经开始产生新思想了。看来他们这一批人的思维正在改变,所以他黄宗羲才有后来的“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朱由检接着再扫视了一下方以智、陈子龙、顾炎武等人,他发现这些三十多岁的人神情似乎都在沉思,明显是刚刚黄宗羲的话触动了他们。

    如果身处后世,翻开明末的历史,你会发现正是明末才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先进启蒙思想的人,如果不是满清入关打断了这些人的思想传播,压制了民族的觉醒,世界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很多穿越者总是纠缠在天启朝和崇祯初期的东林势力上,觉得东林就像是一条割不掉的毒瘤一样,而所有的东林人应该都是一样的。

    实际上到了明末,东林内部已经有人产生了变化,已经不再固守之前那些老一派的思维。这些人正是年轻一带的佼佼者。

    东林七君子要干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复社一些年轻人真正想干的,譬如陈子龙,他更愿意醉心农事和对战略制定,而黄宗羲更喜欢设计顶层构架。

    “宋爱卿,你来说说,朝廷如何才能拥有能练出可以制造大炮钢铁的人才?”

    “臣不才,辜负了皇上的期望,至今也没有练出皇上想要的钢铁出来。惭愧!”

    宋应星也没啥好说的,以他在大明技术人才中的地位,都无法弄出来,那么还有什么人可以?随便一个什么老匠人吗?

    “众位爱卿可知道我大明军队为什么不敢和后金野战?你们肯定都会想到战马。可是我大明没有马匹啊,难道说就不能不依靠战马取胜吗?或者说你们全都不想收复失地了?

    不,朕想。因为京城是在朕手上丢的。要想收复失地,朕需要想办法制造出可以对付后金骑兵的利器。朕需要的是更多像宋爱卿这样的人才,朕想从学子中去发现这样的人才,朕有错吗?”

    “皇上,那些只是奇淫巧技,治国不能靠它们。”钱谦益赶紧反驳。

    “好啊!钱爱卿的意思是说那些东西是无用的,对吗?”

    钱谦益不敢反驳,大明时代已经在不如火器时代了,当年正是靠仿制的红衣大炮才阻挡住后金入关,谁心里都明白大炮很重要。

    “既然觉得治国无用,那治军总是有用的吧?”换一个思路,朱由检实在是说的口干舌燥了。

    “大明现在需要治军,没有大炮,靠什么去打敌人?”

    “治军应是军人的事,皇上应该从武举中选拔人才。”钱谦益又抵怼着说。

    朱由检被他气坏了,这才是东林人正常的表现。反正有错的都是别人,我东林只管要权,我负责管理你们,你们就应该服务好我,出了事都是你们的错。

    “臣的意思是,朝廷应该选拔的是治国之才,而不是匠才。”钱谦益梗着脖子说。

    到了此刻,朱由检已经得明白过来了,钱谦益已经选队站了,他到底是老东林,还是坚持了东林以前的作风。

    说实话,朱由检对钱谦益的感观并不差,甚至还抱有幻想,以为他会转变过来。现在看来,想改变一个六十多岁老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是不可能的。

    形势逼迫着钱谦益自己跳了出来。

    “既然治国之才和匠才朕都想要,那不如都要了吧。”朱由检也没打算这一次考试就能改变整个大明的教育制度。

    每一场变革,都会有一些尝试,在试探中摸索着前进。刀切式的社会变革,对社会本身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所有科目的出类拔萃者,朕以为大明都需要。所以,每一科的前一百名,朕决定全部录取。爱卿们以为如何?”

    朱由检语出惊人,不过一场科举最终要录取多少人,确实是皇帝说了算。

    朱由检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事端,只是想看一看能把谁逼出来站队。

第228章 政治左右派() 
明白了东林内部的变化,朱由检心里差不多就有底了。

    如果东林全都是钱谦益这样的老一辈思想,恐怕朱由检真有可能掉在南京这个漩涡之中翻不了身。

    其实每一个团体内部都会出现左右两派的问题,这在后世简直就是标准答案。

    “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要想瓦解对手,团结左打击右,这是必要的政治手段。

    分化东林该如此,分化学子们也应该如此。

    六科每一科都取前一百名,那么实际等于朱由检分裂出了三分之一的右和三分之二的左。

    为什么左会有这么多人?以为明法和策问也是朱由检所需要的。在策论审卷的时候,朱由检特意偏向了其他文体的考生,除非有八股写策论写的特别出彩的,朱由检才另眼相看。实际上,八股作为一种文体本身是很好的,可惜的是很多大明的学子只关注于八股本身,而忽视了所要阐述的内容。

    策论本身就让过于专注八股的考生难以发挥,故,哪怕是用八股写的策论,这个学生只要写的好,也一定是人才。

    而且只要是年轻人才,朱由检不用太担心他是左是右,因为他是一艘容易掉头的船。只有过于醉心经文和八股进士的人,才最终面临着路窄的问题,这些人大部分最后只能向右走。

    朱由检相信这一次大试之后,将会有一些学子把学习的方向从以前的纯粹的经义转向到其他领域,因为取士的名额多了,路也多了,大家何必挤独木桥呢?

    如果前方只有一条路,大家没得选,只能挤;如果前方突然又多了几条路,总会有人尝试着去走另外的路的。

    朱由检的思路就是把科考的路分离出来,从经义的本身下刀,分割成几份,给读书人更多的路。之前的吏员选拔是一种,马上准备招收的教师也是一种,对取士本身的拓展就更加是一种了。多重手段下去,会不会把读书人分流成功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