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问:“你怎么来这儿了?”卢铁汉马上显得很愉快地介绍道:“米老师要结婚了,她和爱人回河南介修老家,他爱人的老首长就是咱们仇政委,所以他们来干校,一个看仇政委,一个看我。”卢小慧心里当然很明白,笑着说道:“真够巧的,今天正好赶上我爸爸和仇政委吵了一架。”米娜点头说道:“我们刚来就赶上了。”三个人在这片挺实际的说笑中将气氛融洽起来,每个人都有一种要使气氛融洽的义务,共同的努力很快奏效了。卢小慧说:“那你爱人呢?”米娜觉得脸热了,她说:“他送我到这儿就走了,可能去仇政委那儿了。”卢小慧说:“你今天就在这儿吃饭吧,我来给你们做饭吃。”米娜说:“不用了,仇政委刚才说好了,要请我们吃饭。”卢小慧说:“那你再多坐一会儿,跟我爸爸再聊聊。”
米娜说:“我已经来了一会儿了,我们聊过了。”卢铁汉也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已经聊得差不多了。”卢小慧说:“你在干校里看了看没有?”米娜说:“就这么走了一下,没仔细看。”
卢小慧说:“那我领你转一圈吧,你要去仇政委那里,我送你过去。”
卢铁汉说:“也好,米娜就和小慧去转一转吧。”米娜点点头,卢小慧轻轻扶住米娜的胳膊走到了屋外。卢铁汉也走出门口和她告别。阳光晃眼地照下来,和卢铁汉这样面对面很近地站着,她突然闻到了卢铁汉身上那熟悉的气味,想到自己曾经保留过他的信件,那些信件上的气味曾经一夜又一夜让她激动。现在,六七年的时间将这一切都隔过去了。刚才在屋里说话时感到沉闷,此刻要分手时,却有一股难言的滋味强烈地涌了上来。卢铁汉似乎也有了相似的心理活动,他看着米娜,目光中流露出离别的惆怅。米娜说:“你以后要注意身体。”卢铁汉显得十分乐观地说道:“以后有了工作,情绪好了,身体会好起来。”
米娜还想说什么,却感到身边卢铁汉女儿对自己的压力,她一瞬间觉出了对卢小慧的嫉妒,也觉出了对这个长一辈的高大男人深刻的依恋心理,她十分想在这个胸脯上趴一下,阳光晒在这个胸脯上一定很热。然而,她只能这样笑笑,挥着手和卢铁汉告别了。
走出一排排红砖平房,出了一个铁丝网门,就看见一块块成熟的稻田,金黄色的水稻精神饱满地在阳光下昂着头,几只青蛙在稻田旁拖拖拉拉地蹦跳着。卢小慧指着远远近近的稻田说道:“这都是干校种的。”米娜问:“那你们走了,就不收割了?”卢小慧说:“都移交地方了。”两个人在稻田边的小路上走着,小路的泥土不干不湿,零零散散嵌着一些鹅卵石,踏在脚下就翻起一块,偶尔停住,又四处指点一下,看望一下,米娜对这景象并不感兴趣,她更多地是在听卢小慧讲话。卢小慧显然对米娜很善意,她讲了爸爸这些年的经历,还特意讲到听说米娜悲惨的遭遇时,卢铁汉如何心情沉重。米娜止不住扭过头看了卢小慧一眼,显然,卢小龙兄妹俩早已知道自己和卢铁汉的关系,兄妹俩对自己的友善让她感动,同时又很不安,这是与卢铁汉的女儿在一起的不安。
两个人闲闲荡荡地走了一圈,跨过几道干枯的水渠,绕过一片养猪场,几个大猪还在呼噜呼噜地拱着围墙叫唤,像是要蹿出来一样。又走过一片农具修理车间,就绕到了干校的宿舍区。卢小慧站住了,指着前面说道:“那就是仇政委办公的地方,你自己过去吧。”
米娜点点头,她也不想让仇政委知道她来看望卢铁汉。卢小慧说:“不送你了,我们过几天就去山西,有机会来山西再见面吧。”
米娜突然觉得这可能是和卢铁汉的最后一次见面了,禁不住鼻子一阵发酸,她犹豫了一下,说:“我想再跟你爸爸告个别。”卢小慧说:“行。”两个人又绕着来到卢铁汉家门口,一看见米娜,卢铁汉立刻迎出来,米娜伸出手说:“卢部长,我马上就要回北京了,也不知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到您。”卢铁汉伸出手和她相握,米娜又感到鼻子一阵发酸,她松开手,又看了卢铁汉一眼,说道:“您以后要注意身体,最好少抽点烟。”卢铁汉点点头,说:“我会注意的,你放心好了。”米娜又看了卢铁汉一眼,说:“那我走了。”卢铁汉说:“祝你们幸福。”米娜低下头扭身快步走了。
第八十六章
1972年冬天,李黛玉的母亲茹珍随着北清大学在江西干校的大批教职员工一起回到了北京。当母亲多皱的面孔出现在门口时,李黛玉顿时感到这个家从此就十分堵人了,就像不得不咽下一个咽不下去的东西一样。她虽然曾经和母亲划清过界限,然而,母亲既然回校,就必然会回到这个家中,这个家在名义上是属于母亲的。况且父母的问题即将得到解决,这也使她过去“划清界限”的声明自然而然消亡了。当母亲懵懵懂懂地看着她时,她知道,母亲心目中从没有过女儿和她“划清界限”一事,她照例是唠唠叨叨,精神越来越不正常,唠叨到了烦呱不止的程度。
母亲的身体更加僵化了,像是满腾的麻袋装了两条短腿、两条胳膊及一个脑袋,在房间里移来移去。一想到从今天起就要和母亲在一个屋顶下生活,还要在一个饭锅里吃饭,还要照顾她生活的种种,李黛玉不禁不寒而栗。她一个人自由惯了,现在要背上这个大包袱,真像蜗牛背着自己的房子爬行一样不堪重负。惟一让她感到有利的是,母亲将她那份工资带来了,这给她几年来窘困的生活带来了实惠。李黛玉就这样接受了这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她的天空立刻变狭窄了,每天早晨一起来,就要面对母亲没完没了的唠叨,这时,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草草对付了早饭,而后跑出家门。严寒的冬天并没有多少好去处,转来转去还要回到这个窝里,每当这时,她就觉得房子是生活的重要条件。好在她们住的是四居室,倘若母女俩被关在一间房子里,那就无法呼吸了。她不久前刚从插队的北京郊区办了“病退”回城,在附近的一所小学校教二年级,白天去上课,这是惟一正经的去处,回到家里,已将多半时间度过了,往下想的就是如何关上自己的房门独自待一会儿,早点睡觉。要是母亲现在突然死去,她大概不会有任何悲伤,只会感到如释重负。一想到自己会如此恶毒,她就有些害怕,然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让母女俩发生冲突的,是件很具体的事情。北清大学校党委准备给李黛玉的父亲李浩然落实政策,过去所谓隐藏宋美龄的照片、等待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反革命罪行似乎要被推翻了。李黛玉自然是兴奋的,这样,她就能丢掉家庭出身不好的包袱了。然而,母亲却怎样劝说都拒不改口,她对学校落实政策办公室的来人唠唠叨叨地说:“李浩然就是反革命。”
这让来人十分尴尬,对方是个长着一脸麻子的中年干部,这时挠着后脖颈说道:“这你可要考虑好,要对李浩然负责,也对你负责,还对你们的子女负责。”茹珍抬着那张苍白浮肿的面孔直愣愣地看着对方说道:“李浩然就是反革命,我就是要和他划清界限,永不翻案。”
麻子脸看着李黛玉为难地笑笑,李黛玉赶忙解释,父亲当年自杀前除了一份认罪书和一封给母亲的信之外,还给母亲写过一个条子,那条子能够说明他当时的全部认罪是迫不得已的,可惜那张条子当时被母女俩销毁了。
茹珍摇着头说:“你不要相信他写的那个条子,那是反革命烟雾弹。”李黛玉又急又气,说道:“你怎么还乱上纲上线?”茹珍睁大眼说:“我就是要上纲上线。”李黛玉只能对落实政策办公室的几个来人说:“我妈妈现在精神有点不正常,找时间我和你们谈吧。”茹珍说:“我怎么不正常?你才不正常。”她又转头看着麻子脸说道:“我很正常,我在干校表现最好。”她等着对方的理解和赞扬,对方敷衍道:“你是表现最好。”并对李黛玉使了一个眼色,而后对茹珍说:“今天就谈到这里,以后有时间再谈。”茹珍懵懵懂懂地将来人送到门口,李黛玉则一直送下楼去,走到院门口,麻子脸摆了摆手,说道:“你母亲的情况我们清楚,她在干校就精神失常了,你爸爸的事情,我们会找你联系。”李黛玉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走了。回头往楼上看,母亲正在阳台上直愣愣地望着远去的人,那张脸大大地悬在半空中,让李黛玉感到毛骨悚然。
李黛玉心事重重地在院门口徘徊了一会儿,正准备回家,又抬了一下头,发现母亲正在阳台上死死地盯着她,那直愣愣的目光使得李黛玉头皮发麻,全身起了鸡皮疙瘩,好像一只小老鼠正无忧无虑地活动着,一抬头看见猫头鹰正在俯瞰自己,浑身吓得透凉。她不敢抬头地进了楼门,上到二楼。正要推开虚掩的房门,发现母亲在走廊里迎面堵着她,那浮肿多皱的面孔和直愣愣的眼睛都让她感到一阵毛发悚然。她犹豫了一下才走进家门,将门在身后关上。母亲还是堵在走廊里一动不动,李黛玉不得不说:“您早点休息吧。”茹珍这才转动了一下眼睛,唠叨道:“我就是坚持和李浩然划清界限,永不翻案。”李黛玉连连说道:“好,好,好。”丢下母亲,侧身进了自己的房间,将房门闭住插上了。
没过一会儿,母亲过来敲门,李黛玉在屋里强忍着不出声,听见母亲说:“你怎么不开门?我要和你讲话。”她坚持着不回答。这样敲打唠叨了一阵以后,听见脚步声蹭着地到别的房间去了,李黛玉这才在写字台前坐下。房间里有些阴暗,傍晚已经莫名其妙地来临,冬天总是黑得早,她打开台灯,手托着脸陷入沉思。把父亲定成反革命分子的重要材料之一,是母亲写的揭发,现在要给父亲平反,母亲必须撤消原来的揭发材料,并写出新的说明材料;然而,对于这个精神失常的母亲,你很难和她讲清楚这件事,那么,往下应该怎么办?她有些踌躇了。正在苦思苦想,听见大门被敲响了,她谛听了一会儿,站起来拉开房门,问了一声:“谁?”听见一个熟悉的回答:“我,江小才。”她将门打开,江小才聪明而敦厚地站在面前,一双眼睛在玻璃杯底一样厚的镜片后面眨动着。李黛玉连忙将对方让进来,母亲也闻声走出房门,江小才冲茹珍亲热地招呼了一声,便跟着李黛玉进了她的房间。茹珍想要跟进来,李黛玉抓住门挡在那里,对母亲说道:“我们商量点事。”茹珍又唠叨开了:“商量什么事要瞒着我呀?我和你们一起商量。”李黛玉非常坚决地将母亲一点点推挡地关在门外,母亲又在门口唠叨了一阵,才拖着步子回到她的房间。
江小才在写字台前的椅子上坐下,李黛玉也在自己的床上坐下。江小才很关心地问:“李教授的平反问题怎么样了?”李黛玉说:“落实政策办公室来过人了,现在就是我母亲老是和人家说不翻案,她已经糊涂了。”江小才说:“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就是逐步让你母亲清醒,然后让她写出新的材料,说明当时是在逼供信情况下违心写的揭发;还有一个办法,就只有让医院出证明,说明你母亲现在已经精神失常。”李黛玉说:“这件事做起来是不是挺复杂的?”她现在十分倚仗这个父亲过去的研究生,江小才点头说道:“复杂也要去做呀。”两个人开始商量怎样做,商量到一定程度,也便商量不下去了,聊起了别的话题。李黛玉问:“陆文琳怎么样了?”江小才叹了口气,白瘦的面孔上有种听之任之的平静。李黛玉问:“她现在还算是‘5。16’分子吗?”江小才说:“搞不清楚,好像就搁在那儿了。现在她得了卵巢囊肿,十二指肠溃疡,要准备住医院做手术。”李黛玉问:“那她能回北京来吗?”江小才说:“她是已经分配了的,怎么回得来?只有看能不能请假回北京来看个病。”江小才说这话时,表情麻木而又温顺,声音绵细地像是在叙述一个乡间的传说。
李黛玉又问:“你们今后打算怎么样?”江小才说:“看情况吧。我现在是回校教课了,不知道她母亲的情况对她有多大牵连?不过,现在什么事都不用多想,慢慢看着办吧。”突然,听到窗外很响亮又很节制的三声击掌,江小才扭转头,朝黑暗的窗外望了一望。李黛玉立刻有些局促不安,自从母亲回来以后,马胜利不便于直接上楼来,常常用击掌三声作为呼唤她的联络暗号。他们还商定好了,如果白天李黛玉在家,就拉开窗帘,不在家,就拉上窗帘;晚上在家,就打开屋里的灯,不在,就关上灯。现在,屋里开着灯,自然是报告她在房间里。按照通常的程序,她应该跑到窗户那儿亮一下相,然后做一个手势:两臂平行表示她立刻下去;两臂丁字形交叉表示她等一会儿下去;两臂十字交叉表示她不能下去;两臂高举在头做一个V型表示马胜利可以上来。然而,她现在不能有任何反应,她装做无动于衷地继续和江小才说着话。楼下又传来三声足够清楚又足够节制的击掌声,江小才又扭头朝窗外看了看,李黛玉也不由自主地向窗户那儿看了一下,这样蹊跷的掌声在楼下重复出现是容易让人起疑的,她决定不理睬,继续和江小才说话。江小才却眯着眼笑了笑,说道:“是不是马胜利在和你联络呢?”李黛玉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江小才说:“你们的事连我这个刚回北京的人也早都听说了。”
李黛玉顿时觉得有点无地自容,江小才息事宁人地说:“你快去回暗号吧,要不他还会接着拍,倒弄得左邻右舍都惊动了。”李黛玉赶忙跑到窗口两臂丁字形交叉,做了一个等一会儿下去的联络暗号。楼下黑暗中响起单独的一声击掌,表明马胜利已经看到她的回答。
李黛玉回到床边坐下,江小才凝视着眼前一笑,说道:“这个马胜利坏是坏,对你倒还行。”
李黛玉扭头看了看窗外,问:“他坏在哪儿?”江小才觉得自己有些失言,说:“我这不过是随便一说。”李黛玉说:“没事,你说说嘛。”江小才说:“我和他过去是对立派,肯定觉得他不好,你不必听我的。”李黛玉问:“不管对立派不对立派,现在也都不存在了,你客观地说一说,马胜利这个人怎么样?”江小才说:“不好说,你还是自己判断吧。”李黛玉若有所思地沉吟着。江小才说:“你刚才给他做了一个什么联络暗号?”李黛玉说:“告诉他我过一会儿下去。”江小才说:“那就这样吧,李教授的事咱们改天再商量。”说着,江小才起身告辞。
听见动静,茹珍又出现在她的房间门口,江小才客气地点点头,对茹珍说:“茹教授,我先走了。”大概很少有人再称呼茹珍“茹教授”,茹珍听了两眼睁圆了,竭力思索着这个新概念,露出一脸谄媚的微笑,说:“你有时间再来。”
李黛玉耐着性子听着母亲的唠叨,觉得和江小才拉开了时间了,便关了屋里的台灯,向马胜利发出她下楼的信号。而后,她甩脱母亲,在黑暗中下了楼梯。等她走到院门外时,左右张望了一下,没看见人,又朝前走了一段,从黑暗的树荫下走出了宽阔的马胜利。两个人拣着一条小路往北清大学最幽静的地方走着。冬夜的校园里像冰窖一样干冷,一阵阵小漩涡般的寒风在地面上卷着碎纸片刮过。黑暗中偶尔有一个人灰头灰脑地掠过,有如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