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感谢您给我们这些迷茫的人所带来的帮助与感动!
衷心地祝您生活愉快!
月月
我和月月又通过几封信,在最后一封信中,我告诉她: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波折,我并不能在每个问题上给出答案,要靠你自己一点点地成长和成熟。有了前一段的经历,你已经成熟了一些,你还会更成熟。
柯老师相信你会走好。
3。单亲女孩的别样困惑
( 1 )晓羊:我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女孩
阿男的故事放到网上后,在收到月月来信的同时,我又收到了一位单亲女孩的来信。
她叫晓羊。
她的问题有点个别。
她说自己有同性恋倾向。
柯老师:您好!
我是您的读者,然而今天想和您说的却是书外之事,因为这样的迷惑不知与谁诉。
我是一个尚未接触社会的十七岁的女孩。也许如“大人”所言,这社会到处藏匿着黑暗,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我把未来的梦做得美好而不切实际。
但是究竟中国环境的确如此,亦或是他们钻到钱眼儿里把金钱看得太重?
如其言,“现在的所谓的第一名不过都是用金钱换来的”。这样的情况我略知一二。但不相信这个世界竟然到处充斥着铜臭,天才的著作和名气,是拿钱买来的?真正的“智者”不得与金钱抗衡,所以掩埋在铜板的背后?这个世界难道如此的不公平吗?难道“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成了“至理名言”?
我好困惑。
我以前看过您的著作《童话人格》,很喜欢,也是第一次写信给您。
我是您笔下具有埃勒格特拉(俄狄浦斯)情结的女孩。
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并且年幼时由于母亲对我的“男孩装扮”(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吧),您知道,我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女孩。
我热爱绘画,写作,服装设计,希望将来可以当一个服装设计师。我记得李银河老师说,服装设计大师几乎都是同性恋(双性恋),呵呵,可怜我还没成大师呢!
我真希望能和您交个朋友。
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一些解答,为我这只迷途羔羊指点迷津。非常地感激您。
您的读者:晓羊
(2)所谓的“同性恋倾向”并不可怕
我给她回了信。
晓羊:你好!
谢谢信任。
你看过《 童话人格 》,就一定知道,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成长和形成的过程及环境。你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那么,据我的研究,缺少父爱或根本未享受过父爱的女孩,往往会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极端的仇父,一种是对父爱的依恋( 容易亲近年长的男性 ),而年幼时母亲对你的男孩装扮,一方面显示了母亲的严格教育,期望你将来像男孩那样自立;另一方面,过分的严厉可能造成你性格的某种扭曲。你已认识到,自己是我“笔下具有埃勒格特拉(俄狄浦斯)情结的女孩”。
我们刚刚开始通信,无从了解你更多的情况,柯老师能够告诉你的是,首先,不要对自己的所谓“同性恋”倾向看得太可怕。十七岁正值青春期,你从小姑娘长成少女,这个年龄无论男孩女孩,往往拥有更多的同性朋友。这些朋友生活上不分你我,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分享彼此的秘密。直到他们分别找到异性朋友,这样的友谊仍不会被取代,甚至可以维系多年。
我认识的许多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经历,不知你的情况是否这样?先不要急着给自己下断语,更不要认为自己是迷途的羔羊。
退一步说,即使自己真有“同性恋”倾向也不可怕。当下的中国社会已比过去大为进步,人们逐渐能用比较宽容的眼光看待这类现象。当然,同性恋毕竟属于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的人生相对于“正常人”可能会遭遇更多的不顺,如世人的歧视、家人的不理解等等。
希望你能像柯老师在《 童话人格 》中做的那样,先条条缕缕梳理一下,认清自己。对于自己的母亲,也要用更成熟的态度看待她。一个女人独自将孩子带大非常不易,她一定经历过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当一个家庭没有男人支撑的时候,母亲将孩子打扮成男孩,似乎这样做就能使家庭更安全,更少受欺侮,是可以理解的。你已渐渐长大,而且将要独立面对社会,希望你更加体贴母亲,尽自己的力量给她温暖。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你感到幸福。
从信中看,你是有天分的女孩,爱好广泛,有生活的理想和目标,这是柯老师要特别夸奖你的。
祝你成为一只在草原上快乐奔跑的“小羊”!
柯老师
( 3 )晓羊:母亲对待男性的态度让我鄙夷
晓羊第二天就回了信,讲了自己更详细的故事。
柯老师:您好!
收到您的信我真感到十分意外。感激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作答,更感激您对我的关心和引导。
我知道人心向善,您把我的家庭环境想得多么美好。
我的母亲是个非常可怜的人,她本是个天性温和、聪慧多情、只是渴求爱与安稳的女人。然而生活对她来说确有不公平,她在爱情道路上走得曲折而艰难。我曾经不懂事地嘲笑厌恶她在男人面前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其实这不过就是在变相地补给自己没有得到的空虚。她还没有尝够爱情的滋味,所以骨子里追求爱情的脚步时刻没有驻足停留。然而由于生活所迫,让她早早地丧失了获取与享受爱情的自由。所以她比平常女人更渴慕男人给予的爱。她的爱情没有成长,当她面对一个倾慕的男人时,爱情手段竟然如同幼稚的少女。她的爱给了一个一个不忠的男人。她在悲观绝望之下,与不爱的男人结合。然而正值豆蔻年华春心荡漾的年纪,却得不到爱情的滋养,便度日如年。其后的痛苦记忆便在脑海里下意识地藏匿。
这就是我对母亲的理解。她给我穿男孩衣服的主张并非源于希望我像男孩一般坚强自立。小时候很是羡慕同伴被自己的妈妈扎着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小辫子,而我,为了给她省事,一副假小子的装扮就像撕不去的咒符标签,从小到大,在我身上整整贴了十七年。她向外界对我的夸奖就是“我这孩子就是爱看书,从来不晓得打扮,跟其他女孩可不一样”。
母亲对于男性的渴求与爱慕,让我这个女权主义者对这样的感情非常地鄙夷。所以潜意识地抗拒自己身上女性化的一面。对于男孩的好感会让我有种如坐针毡的乖戾感。
母亲曾对我谈起父亲。她自甘承认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的母亲很漂亮,然而却潜藏着一颗无知的头脑。她和父亲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主动提出分手。同年我的父亲便出国留学了,而他亦不知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女儿。
我和我的父亲性情相似,嗜书如命,热衷于思考,所以这让我和母亲距离遥远。
对于我的同性恋倾向除上所诉,大概更主要的一点还是由于我太自恋、太自我了。我曾经非常地着迷一个女孩,是因为她很像我,让我有种她就是我的一部分的感觉。
我也不擅长交际,在我看来,与人交流不过是在锻炼自己的伪装能力。面具戴了很多,会很累。
说到家庭教育,我是在完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成长的。母亲对我的态度就是放任自流式。倒是比较自由,性格可以随意发展。但是有好处也有坏处。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以及孤僻自恋的性格跟成长环境有莫大关系。
若真要说到生命中的引导,那就该是书本了。
最初发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难免会迷茫失措,痛苦不已。但是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想了好多。我觉得关键还是不要把自己的性取向局限起来。
另外,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是关于哲学主观唯心主义( 唯我论 ),它的发展最终会落入唯我论的绝境,那么这种绝境是怎样的?
哦,我想这真是一封有点沉重有点乏味的长信,想必一定会耽误您不少时间。如果感觉困扰,就请您回复我信尾的问题就好。非常地感谢!
晓羊
( 4 )天才的成长常从自卑中获取力量
我知道,对晓羊这样的特殊情况,必须很心理学地帮助。
我认真回复了她。
晓羊:你好!
你信中对母亲的描绘很让我惊讶,这些“老到”的文字竟出自一个十七岁少女之手。你说,“我曾经嘲笑厌恶她在男人面前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其实这不过就是在变相地补给自己没有得到的空虚。她还没有尝够爱情的滋味,所以骨子里追求爱情的脚步时刻没有驻足停留。然而由于生活所迫,让她早早地丧失了获取与享受爱情的自由。所以她比平常女人更渴慕男人给予的爱。她的爱情没有成长,当她面对一个倾慕的男人时,爱情手段竟然如同幼稚的少女。她的爱给了一个一个不忠的男人……”
这让我了解了你的成长环境:一个始终没有成熟并自顾不暇,因而更不可能给女儿充分关爱的母亲。在这样的家庭中,你孤单寂寞,渐渐生长出对男性的某种“仇视”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你又说,对于男孩的好感会让你有种如坐针毡的乖戾感。根据柯老师的分析,这里起相当大作用的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母亲在与男性的交往与爱情中屡屡受挫,同时因为沉醉于自己的情爱而忽略了女儿。自己呢,“小时候很是羡慕同伴被自己的妈妈扎着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小辫子,而我,为了给她省事,一副假小子的装扮就像撕不去的咒符标签,从小到大,在我身上整整贴了十七年”。就像《 童话人格 》中我对灰姑娘、白雪公主、丑小鸭的分析那样,小姑娘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大,缺乏男性亲长的关爱,在同类中又遭到歧视,没有人在意你的梦想,于是,你只好与书本为伴,在虚幻的王国中成长着自己的人格。
你一天天长大了,希望了解自己,弄清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情形,那么,柯老师现在想告诉你,在你的心灵深处,自卑情结与缺乏安全感始终伴随着你的成长——希望你从正面的意义上理解柯老师的这句话。自卑情结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结。根据我的研究,它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的重大情结,许多天才人物的人生都从战胜和克服自卑情结中获得动力。一个从不懂得自卑或缺少自卑体验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柯老师相信,有关自卑的体验你会有许多,从你的来信看,你有着同龄女孩所没有的成熟和观察力,这说明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战胜自卑的体验。
至于不安全感,你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个只有女性的单亲家庭本身就是相对脆弱的,何况你同时还是个受到忽视的女孩呢?希望我的信能够给你一点温暖,希望你快快乐乐!
你问到“唯我论”,对这个哲学问题的探讨真那么重要吗?
因为对你了解不多,先写这些。顺便说一句,你的信并未使我感到“困扰”,跟柯老师通信,不必那么敏感。
柯老师
我想,与晓羊的交流到这里,她该能够看清自己,掌握自己命运了吧。
4。高二,他成了痛苦的失恋少年
网上交流频率很快。
我刚刚把月月的故事写成“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放上新浪,更典型的“不懂爱情”的初恋少年就来信问询。
我和这位少年的通信后来引来更多少男少女的来信。
(1)高二,我爱上了一个女孩
柯老师:你好!
偶然的机会,我上了你的博客。看到你写的“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等文章,知道你帮助了那么多人,相信你一定也不会拒绝我的。
事情是这样的。两年前,我从小要好的同学晓莲患了白血病,不久就离开了。在她知道自己患病之前的日子里,她曾说过喜欢我。而当时的我只把她当妹妹,并没有别的感觉。由于不知道该怎样告诉她,就一直没说。后来她病了,我知道那些话永远也说不出口了。于是,在她患病的日子里,我给了她一个最后的谎言。可是当她走后,我有一种很深的负罪感,感觉对不起她。答应过她的话总是忘不掉。每次想起,心感到好痛,好失落。
上高中以后,我想把关于她的一切记忆封存。也许真的很巧,我碰到了柳芽。认识她是在高一的暑假,她是文科重点班的,我是理科重点班的,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我们就在颁奖仪式上认识了。本来也许没有什么事情会继续,可是暑假我在家待不住,就参加了假期培训班,没想到柳芽也在那里。更想不到,我和她家住得那么近,就隔了一条马路。而我们又是那么谈得来,上学放学就经常在一起。
知道自己喜欢上她,是有一天数学课她没去上。整整一节课我都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满脑子都是她。再后来见到她,我会莫名地紧张,在她面前越来越不像自己。下了课,我会满校园转,只为多看她一眼。后来,高二了,一个学期过后,我对她说了,我喜欢她。她当即拒绝了。之后,我们还保持着普通朋友的关系。
我害怕失去她,连朋友都做不成,于是不再提这件事,两个人还是一起上学放学。但在两星期前,不知道为什么,她见到我就像没看到,上学放学也不再等我。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让我不要多想。我怎么能不多想呢?现在,她就像不认识我一样。
昨天下课后,我在校门口等她,她出来的时候我叫她,她就像没听到,一个人站在校门口等她爸爸。那时已经是晚上九点,我怕不安全,就在马路对面陪她等。很久她爸爸也没来,我走过去把手机给了她,她推托着说不用。我只好回到马路对面继续陪她等。她朝我看了好多次,但一句话都没有。后来,她向一个过路的阿姨借了电话。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打过电话之后,她往车站走,我猜想她爸爸不来了,就和她并排走着,中间隔了两三米的距离。到了车站,我在她旁边站着,她背对着我。车来了,我说你回家?她说是。又问我,你怎么还没走,干吗了?
那一刻,我真的说不出话来。就这样,一路上我们保持着两三米的距离,一直到她回家。看着她进家了,我关掉手机,来到海边,坐了一夜。夜晚的海很美,但我看来很悲伤。我哭了,不明白为什么。我又想起了晓莲,想到她对我的好,和我在她病重时答应陪她看遍世界所有大海的承诺……那巨大的反差,我好难过。为什么柳芽要这样对我,这样突然的转变,我没有一点心理准备。我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柯老师,我该怎么办?
小涛
(2)让初恋成为温暖的记忆
对这么年轻的年轻人,我没有任何理由推延。
我立刻回了信。
小涛:你好!
从信中看,你是个善良的男孩,正被自己的初恋所困扰。
记得很多年前,北京曾上演过一个话剧《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剧我没有看过,但剧名记住了。你看到我写的那篇博客用的就是这个题目。现在,柯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你才上高二,虽然个子会很高,但在成年人眼中,不过是个少年。这个时期萌发了对一个女孩的“爱情”,一点也不奇怪。
人们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初恋”。情窦初开的少年,涉世不深,充满幻想,不掺杂任何俗念地喜欢上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