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关东名气最盛的大侠、河内郡轵县人郭解亦在被徙的名单中。郭解不愿迁居,特托人向卫青求恳。卫青于是去见汉武帝说“郭解一介平民,不应迁徙啊”刘彻摇首不答。等卫青退出后,他笑顾左右道“一介布衣,能使将军为他说情,这还好算得贫穷吗”
郭解无奈只好举家收拾行装,准备入关。当时关东民众争来相送,于是入关后的郭解侠名更盛。当时有郭解的同乡杨季主。其子杨椽经常向郭解勒索财物,郭解也慷慨给予。偏郭解的侄子代为不平,竟把杨椽砍去首级。杨季主悲愤之下,派人入京控诉。谁知此人又被砍去头颅。帝国腹心之地连出两件无头命案,当然轰动一时。刘彻下令严查,限期破案!
此时郭解已闻得风声,东逃临晋关。守关的少翁知道此人是大侠郭解之后,竟将其私放出关,然后自杀…郭解安全逃往太原,在那里隐姓埋名了年余,遇到大赦。便想回去看望家人。谁知时隔一年,他的案子却还没销。地方官当即将郭解拿住。然而审讯郭解,大家却说他虽犯案累累,却皆在大赦之前。既然已经大赦,便不能再追究。
人都为大侠郭解说好话,只有一儒生当众斥责郭解的种种不法之事。于是激起众愤,在他回家途中,被郭解的门客杀死,且将其舌头割下。地方官以此案再次提审郭解。最终的结论是:郭解全不知情,凶手也找不到,所以无法证明是郭解派去的。负责审案的官吏将‘郭解无罪’的定案结论上报给皇帝,偏公孙弘说郭解私结党羽,睚眦杀人。最大恶极,例当族诛。汉武帝竟同意了公孙弘的意见,下令将郭解全族处斩!
有郭解的朋友从皇帝的屠刀下设法救出了一两个郭解的子孙,这才使得郭解不至于绝后。东汉光武帝时的著名循吏郭伋就是郭解的玄孙。后话按下不表。
主父偃立下的第二件大功是:揭发燕王刘定国、齐王刘次昌的罪行,并逼这两位诸侯王自杀。
刘定国,刘泽之孙。这位小燕王的私生活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
色字头上一把刀,如刘定国在伦理范畴里**,色字刀也是拿他没办法的,谁让他是王呢。可偏偏刘定国色得过头了。说得不好听,就是色得太禽兽了!
首先,他不知怎么的,瞧上了自己的庶母,于是跟人家通奸,还生了个小男孩。死人的老婆不放过,活人的则更不会放过。接着,刘定国二话不说,抢了亲弟弟的老婆。更可怕的还有:他竟兽心大发,与自己三个亲生女儿通奸…禽兽,实在太禽兽了!
禽兽不如的刘定国,跟自己一个臣属有过节,准备诛杀这个叫郢人的辽西郡肥如县令。郢人闻听刘定国要杀自己,立即将他**的事揭发出去。没想到刘定国动手极快,立即派人捕杀郢人灭口,死无对证。
但此事还没完了。郢人的兄弟报仇,又上书将刘定国揭发。恰好就被主父偃看到。于是主父偃决定替郢人清算刘定国,主持正义。其实这两人非亲非故。主父偃之所以要想杀刘定国,那是因他心里有恨!
什么恨?回顾主父偃的革命家史就可发现:当年他曾北漂燕赵,没得到一个权贵的帮助。其中自然就有燕王刘定国在内。此番正好公报私仇!
主父偃首先放开喇叭,在长安城里广而告之天下皆知燕国出了个**货。出了这么一档丑事,刘彻想捂,那是不可能的。况且他根本就不想捂。于是刘彻就将告密信公布,召集众卿举行公议。
公议结果很快出来了。在主父偃的点火煽风下、在刘彻的默许下,众卿一致认为:刘定国简直与禽兽无异,该杀!
可还没等中央动手,马上有一消息传来:燕王刘定国自杀、燕国亡!
多年以来,是什么催发穷困潦倒的主父偃在一次次被拒之门外后,仍然奋发向上?在我看来,其内心深处肯定藏匿着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就是:勿忘人耻!
曾经,齐国人排挤他、燕赵诸侯漠视他,一次次的求职碰壁、冷嘲热讽。炎凉世态冷却热血,理想尊严扫地无门。突然之间主父偃发现:人在世上活,富贵不,的是讨回尊严!
所以,他必须要在后半生,向曾经损害过他尊严的人,讨回属于他的那一份骄傲!于是,当主父偃被刘彻看中,长安权贵行列之后,他开始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基于以上心理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主父偃为何要将刘定国往死里整!
在人类历史上,仇恨和**是两种可怕的东西。两者从来都是人类追求进步、制造恐怖的双刃剑。从某种角度来说:复仇毁灭了主父偃,却又成就了主父偃…
主父偃整死燕王刘定国后,其他诸侯王,甚至是公卿大臣都领教了他的政治黑手。于是许多人怕他,纷纷携带黄金和干货贿赂主父偃。主父偃也不客气,来者不拒,通通收下!
有人警告主父偃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了。你猜人家主父偃是怎么回答的?他竟理直气壮地拍着胸脯说“我怕个球呀。游学四十年,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不肯收留我、诸侯宾客都排斥我。四十年困顿,犹如一场恶梦。我活着,就是追求富贵而活;得不到富贵,就算死在富贵里,也值得了。反正老子只有一条命,横干竖干,天打雷劈我都不怕”这就是真实的主父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主父偃的下一个目标瞄准了齐国!这是主父偃的故乡,却也是一个让他一想起就揪心的地方。那里有两拨人,似从主父偃一出生就不把他当人看。首先是父母及兄弟、其次就是宾客。
主父偃到底为何被众人厌弃?是他长得对不起观众?还是他道德上有问题?好像也没人说他长得丑,更没人说之前的他在道德品质上有问题。实在太奇怪了…
主父被整篇()
 ; ; ; ;主父偃相信:凭现在的自己,虽不能像纵横家前辈苏秦那样挂六国相印,但挂一国相印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身佩相印回到齐国,相信家里那帮人,也会像当年苏秦的家人那样,捧星星捧月亮一样的捧着他!主父偃之所以有信心搞定齐国的相印,是因他抓到了齐王刘次昌的尾巴。只要他将这条尾巴抖出来,刘彻肯定要给他好处。当然主父偃也可以不抖,不挂齐国相印,前提是齐王必须给他好处!齐王是个大地主,叫他主动给主父偃好处似不太可能?于是主父偃只能亲自开口索贿了。不过主父偃不是想索要黄金,而是想和齐王刘次昌结个亲家。他的如意算盘是希望刘次昌能娶自己的女儿,这样一里一外,互相照应,何乐而不为呢?但当主父偃托人向齐王提亲后,马上遭到一个女人的否定。这个女人,竟然是刘次昌的母亲纪太后。纪太后不接受主父偃的提亲,自有她的想法。本来,刘次昌已经有一个王后,是纪太后的侄女。可刘次昌偏不喜欢老妈给自己配的这位王后。既不喜欢纪家女儿,一旦儿子喜欢别家姑娘,纪家这王后地位就难保了。于是纪太后就想出了一个荒唐的办法:纪太后叫自己的亲女儿纪氏入宫打理后宫,监督不准别的女人接近刘次昌。结果刘次昌竟然就跟自己的这位亲姐姐纪氏通起奸来。姐弟通奸,这就是主父偃抓到的尾巴!这位纪太后长期深居宫中,自我感觉良好,根本就不知道主父偃的厉害。她拒绝了主父偃还是小事。更的,她还骂了句很难听的话。老太太是这样骂的“你主父偃是个什么东西?竟想高攀我刘家”纪老太太此话一传回长安,主父偃当即怒了:好呀,既你不知道我主父偃是什么东西,我就要让你这个老太婆看看,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主父偃首先给刘彻上了一奏“齐都临淄有十万户,市租千金,市民富得流油,甚至比长安还要富。这实在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现任齐王刘次昌是刘肥的曾孙,血缘关系已是疏属。让这么一个关系不怎么亲的王端那么好的饭碗,实在不正常。我又听说这刘次昌还与亲姐姐**,实在太不象话。必须立即遣使究治,明正典刑”于是,刘彻拜主父偃为齐相他前往齐国查证。主父偃终于可以荣归故里了。他的家人以及那些以损他为荣的宾客,听说主父偃挂齐国相印归来,个个都作崇拜状。有的甚至跑到百里之外迎接。主父偃被众星拱月的迎回齐国后,马上召集亲朋好友开了一个小会。在会上,主父偃拿出五百金,高傲而冷漠地对众人道“当年你们没一个人把我当人看;现在我成了暴发户,你们个个都想分我一杯羹。我告诉你们:没这么便宜的事!这五百金是你们迎接我的辛苦费,都各自收下吧。从此之后,我和你们之间的关系算是断了。请大家好自为之,不要再踏进我主父偃家门一步”说完,主父偃头也不回地走了。整完了家人宾客,开始整齐王。刘次昌身边的知情人物一个个被主父偃传唤,又一个个地被主父偃搞定。这时,齐王害怕了。刘次昌此时还是个嘴上没毛的孩子,没见过多少世面,心理素质也不很好。如指望他跟主父偃这个老狐狸单打独斗,那是不可能的。这个孩子可能只知道主父偃要整他,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整他。他还知道的是:主父偃已整死了燕王刘定国,自己估计是第二个。既等着被治罪,不如做个自我了结。于是刘次昌自杀了。齐国亡。但主父偃忙着在齐国螳螂捕蝉,却不知还有一只黄雀在后。这只黄雀就是赵王刘彭祖。这个刘彭祖也不是什么好鸟。不但城府极深,为人苛刻,甚至还精通法律,善于制造恐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不诈你便罢,你想从他身上捞什么油水,那不亚于在铁公鸡身上拔毛。也正因如此,汉朝中央任命的国相,没一个能和他合作得来。刘彭祖先生当王六十年来,没一个国相能和他相处超过两年的。刘彭祖整那些食二千石的国相,基本是一种手段。首先,一闻知国相打中央来了,他总是穿戴整齐,出门远迎。其次,麻痹对方,不是设疑诈对方说错话,就是设圈套让对方钻。最后记录对方错误言行,一旦对方要跟他过不去,他便搬出备案记录本相威胁。最最后,对方只有落荒而逃,避之而不及…燕赵是邻国,主父偃自上次整死燕王刘定国后,刘彭祖就警惕了。因主父偃当年游学燕赵时,他也不把主父偃当人看过。主父偃既能整燕国,下一个一定就是赵国!刘彭祖先下手为强,加紧搜集主父偃的犯罪证据。刘彭祖知道:如正面交锋,自己多数输定。所以必须忍耐,机会。果然不久,当刘彭祖听说主父偃已离开长安,去齐国修理刘次昌,顺便衣锦还乡。刘彭祖便马上派人马不停蹄的奔入关中,向刘彻告状。刘彭祖要告主父偃两条:1私受诸侯贿赂,于是提出推恩令诸侯子弟全部得封;2不怀好意,离间皇室骨肉。刘彻这才恍然大悟,所谓推恩令利国利民,更利于主父偃贪污!刘彻憋着一肚子气,想等主父偃办完齐国的案子,回来再办他。但刘彻却等到了齐王刘次昌自杀的消息。这下子,刘彻彻底抓狂。看来刘彭祖告的状是没错的!刘彻当即派人往齐国去捉拿主父偃。主父偃被带回长安后,刘彻叫人让主父偃服罪。这时主父偃才知道:自己前脚才出长安城,刘彭祖后腿就进来告了他一状。然而主父偃的反应让人不得不服。他是这样对刘彻交待的“受贿,我承认;但离间刘氏皇宗骨肉,打死我都不认。燕王、齐王都是自杀的,我不过是查案的,他们自我了结,关我什么事”认一条、死咬一条,命应该可以保住?这应该是主父偃的如意算盘。事实上,主父偃的对策是对的。他死咬,刘彻也拿他没办法。经调查,齐王刘次昌的确属于畏罪自杀,将罪归于主父偃,似有些不讲道理。于是刘彻想:是不是将主父偃释放得了?就在这时,有一个人果断地站出来,狠狠踩了主父偃一脚。这个人就是汉朝另一条老狐狸:公孙弘!公孙弘和主父偃都是齐国老乡。但两人在齐国的口碑却大相径庭。公孙弘为何如此受欢迎?主要是他人品不错。特别是他做了一件让当地人感动不已的事:悉心照顾后母。公孙弘此举就是传说中的仁孝美德。再加上公孙弘本身又是研究经学的专家。公孙弘之所以有今天,全赖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抬举,当然还要感激齐地领导对他的关心。所以这么一个对故国有着鱼水之恩的人,当听说主父偃整死了齐王,又断绝了齐亲,怎么让公孙弘看得下去呢?该是公孙弘教训主父偃的时候了!第一次较量,因反对筑城的事,已输给了主父偃。这次,必须将主父偃打趴!公孙弘上书,当着刘彻的面奏道“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乃首恶,陛下不诛偃,无以谢天下”刘彻听出来了,公孙弘这是话中有话。无非就是想说:中央能将齐地收回为郡。此中好处,是建立在齐王及纪太后等人无比的痛苦之上的。如你不杀主父偃,天下人会认为是你指使主父偃去做的。而你如杀了主父偃,既推辞了责任,又得了好处,不是挺美的一件事吗?果然,刘彻同意了:立即诛杀主父偃、且族其全家!当主父偃贵幸之时,门客不下千人,此时全惧怕连坐而不敢过问。只有一叫孔车的门客,替主父偃收葬。刘彻知道后非但不加怪责,反称孔车为忠厚长者。公孙弘搞死主父偃,貌似为齐人做了件好事。事实上为自己搬走了一块挡路石。因只要有主父偃压在头上,他就别想有出头的一天。官场风水轮流转,既主父偃都死了,当然该是公孙弘出头的时候了。本年,刘彻免去张欧的御史大夫职位,本欲让孔子后裔、蓼侯孔臧来接位。孔臧力辞,于是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太常,而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此职便由公孙弘来做。元朔3年BC127冬天,一个好消息借助冬风传入长安城:匈奴起内哄了。事情来得极是突然。首先是军臣老单于病死,按理应是太子於单接位。可军臣单于之弟、左谷蠡王伊稚斜不认帐,独自宣布当接班人。于是双方打了起来。结果是:太子於单被打败,前来投奔汉朝。公孙弘上书,强烈建议刘彻撤掉西南夷、苍海郡、朔方郡。这个老家伙算了一本帐,在帝国西南、东北、西北同时开工这三个巨大的政绩工程,将国库的钱全花光了,且各地的人民情绪很不稳,国内形势不容乐观啊!公孙弘的奏章送上去,刘彻看了,什么都没有说。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刘彻相信:那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梦想,也是全体汉朝人的国家梦想!为大汉梦烧钱,理直气壮,有何不可?但御史大夫既有了异议,那就廷议吧!所谓廷议,就是开会辩论。要搞定公孙弘,刘彻决定派一辩论高手出马:朱买臣!朱买臣,家贫,好读书,没别的特长,以砍柴卖柴为生。因为穷,妻子要跟他离婚。朱买臣挽留妻子说自己五十岁就可发达,现在都四十多了,多忍几年革命就可成功了。妻子一听狂笑,一砍柴为生的臭老九,不饿死就算了,还会有啥出息?于是执意离婚。离婚后,妻子改嫁,朱买臣更穷了。有一次,朱买臣在路上饿得没力走路,妻子和后任老公见他可怜,送他一顿饭吃。这顿饭,朱买臣记在了心里。将朱买臣拯救出水深火热生活中的人,是他的老乡庄助。朱买臣千辛万苦到了长安,靠别人赞助吃饭,眼看快饿死了,庄助就出现了。他向刘彻此人。刘彻召来面试,发现朱买臣一肚子墨水,不但能说《春秋》还能说《楚辞》,于是就拜为中大夫。刘彻为什么要派朱买臣与公孙弘辩论?事实上,这两人代表了汉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