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想:或许郅都曾经有过吏治天下的理想;有过碰上南墙不回头的信念;有过气吞山河、惊天地泣鬼神的气魄;有过杀了我郅都、还有后来人的勇气;有过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壮烈。但我真的不知道:他是否真正享受过人类的温情?抢救过人间的呼喊?发自内心地悲悯过那些即将消殒的生命?
4月28日,刘启立自己的儿子刘越为广川王、刘寄为胶东王。同时封赏七国之乱中那些向各自的诸侯王劝谏却被杀的忠臣之后:赵相建德之子横被封为遽侯、赵内史王慎之子王康为新市侯、楚太傅赵夷吾之子赵周为商陵侯、楚相张尚之子张当居为山阳侯。
一直以来,地球人都知道:梁孝王刘武的日子过得很爽,惬意风光。想想也是:干得好,不如生得好。有个好父母,至少可少奋斗二十年。不过刘武混得好,也不全是因有个好老妈。
回头看看吴楚三十万大军攻打梁国的那一刻:刘武悲绝呼救,周亚夫死活不救、刘启想救也只能干瞪眼。还好,本着内心强烈的求生**及热烈的爱母情操,刘武还是坚守睢阳城,拖死刘濞!
刘武因击败吴楚叛军有功,所以刘启又提高了他的待遇。最明显的就是:准许刘武出行时使用天子才能用的旌旗及仪仗队伍…这就叫搞特殊。事实上,刘武这辈子坏就坏在“特殊”两字!
刘武享受了他不该享受的东西。**满足后,他便向更高**、最后一个层次冲刺:追求和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身为诸侯王的刘武,人生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当然就是那个诸侯们做梦都想的职位:皇帝!可天子之梦,无论同姓诸侯或是异姓诸侯,如有此梦,首先得先掂量自己的实力。远的不说,看看刘濞的下场就知道了:四十余年天子梦,换得千古笑骂名。
还必须提及一个问题:关于皇位继承,兄终弟及的时代早就终结几百年了。从周以来,嫡长子继承法则已深入人心,从来都是子承父位。即使皇帝只剩一下孩子,此孩不管是傻儿还是痴儿,只要他还有一口气,皇位还得乖乖留给他。吕雉就是一典例,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她是多么渴望当一回女皇。可最后还是畏于男权传统位给刘盈那些还不懂事的小不点。于是她不得与“中国第一女皇”的光荣称擦身而过…
说了那么多,只想总结一句:刘武想当皇帝,于情于理,那实在是很不靠谱的!
可刘武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况且有一宠着他的老妈窦太后。还有他身边纠集着羊胜、公孙诡等一帮蠢蠢欲动的亡命之徒,这些人都时刻准备着为刘武的天子之梦挨刀子,或伏首甘为铺路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武差的就只是一个机会。果然机会来了。这就是刘启废掉刘荣的皇太子职位。
我们知道:刘启废掉刘荣,这完全是刘嫖和王美人的共同劳动成果。然而刘荣被废后,刘武立即闻风而动,挂名探望母亲,扑向长安城。他要做的是:在刘启册立新太子之前,抢去刘嫖和王美人的劳动果实!
窦太后再次出面了。老人家摆宴设席,刘启、刘武两兄弟陪坐左右。一番杯来酒酣之后,窦太后发话了“皇儿,你曾说过百年之后,传位于小武。这事还没忘吧”刘启一愣“这事一直放在儿的心上呢,怎么敢忘”
窦太后微笑,说出了一句古文“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所谓安车,是古代一种小车。此车妇人均可乘坐,这里窦太后是喻指自己。所谓大驾,窦太后委婉喻称死亡。所以连起来,窦太后此话的意思就是:我百年之后,就把梁王托付给你了。话外之意则是:刘武能不能当皇帝,就看你的了!
这下子,刘启彻底傻掉了。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以前不过是一句哄太后开心的话,竟一再被提起。谁说吹牛不上税?看来刘启想不交这笔大税,难了!刘启只得硬着头皮,跪谢窦太后,艰难的吐出一个字“诺”
诺字说完,窦太后和刘武其乐融融,笑开了花。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刘启心里有多苦。现在终于看清楚了吧:其实孝子这饭碗,是很不好端的。刘启上朝接受群臣的叩拜,他说了算;退朝必须向太后叩拜,窦太后说了算。
刘启退出宴会,心里甚是怏怏不乐。于是他想到了找些人发发牢骚。袁盎就是一个不错的同志。对!就找他去,看看有没有办法?
袁盎等一帮人被召进宫里后,刘启简单陈述了他和窦太后、刘武等人吃饭喝酒一事。然后故作糊涂地问道“你们说说:太后对朕说的那句‘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是什么意思”窦太后这句话如仅从字面上理解,还可以这样翻译:皇帝无论坐大车或小车,都要让梁王坐在身边…
袁盎一听就笑了。皇帝装傻,但他们不能装傻。于是袁盎告诉刘启“梁王这么大一个男人,太后整天让他跟着你,当然不是想证明你俩手足情深。明白地说:老人家就是想陛下把皇位传给梁王”答得不错。刘启心里笑了,这正是他想要听到的话。袁盎既开此口,接下来自然就不用他这个皇帝操心了。因自有袁盎这帮人主动开口替他跑腿。是啊,不跑腿,养你那么辛苦干嘛?不跑腿,当然也不会把你们都召到家里来了。
刘启故作惊慌的问道“既这样,那现在怎么办”只见袁盎一笑,安慰刘启道“陛下放心,对付窦太后,臣自有招”刘启就知道袁盎有招。那么袁盎到底有什么招能搞定窦太后呢?事实是袁盎所谓的招根本就不算招,说到底,不过是袁盎有胆。因袁盎要对付窦太后的招,不过是劝谏!
袁盎是这样认为的:窦太后是个读书人,应该能讲道理。而他要讲的,正是只要是读书人都能明白的历史真理!当然,袁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以他为首,十多个大臣个个端着历史教科书走进窦太后的寝宫。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袁盎也不多废话,各就各位后,他首先向窦太后发问“请问太后:汉朝制度,法周还是法殷”窦太后“当然是法周”袁盎“那么你应该知道周朝立太子的规矩吧”窦太后“周制:太子死,立嫡孙”袁盎得意地笑了。很好,窦太后已落入了他的语言圈套!
袁盎开始讲历史故事了“太后应该听说过春秋时,宋宣公不守周朝规矩的下场吧?如您不嫌我话多,那我就再给您讲讲这个故事吧:宋宣公死前曾说过一次灾祸的话‘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于是他死后,将王位不传给亲儿子,传给了亲弟弟宋穆公。宋穆公死后,又把王位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宋殇公。结果宋穆公自己的儿子却说‘父死子继,天经地义’于是,就杀了宋宣公的儿子,自己成为宋庄公。后来你杀我、我杀你,宋室祸乱,五世不绝。一直到庄公的儿子宋桓公时才稳定下来”这就叫:小不忍,害大义!所以说:《春秋》、历史是一面镜子啊!
此时,窦太后终于明白袁盎一行人说这番话的目的:什么话都好说、什么规矩都可以破。偏偏是传帝位一事,老规矩是不能破的。一破,保不准国家也跟着破。流芳千古或是遗臭万千,只在一念之间啊!
兄终弟及,那是殷朝的规矩;父死子继,那是周朝的规矩!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规矩,两套一起用,只能有一个结果:国家不安,祸乱横行!毁灭规矩的人,有可能被规矩毁灭!
窦太后终于无话可说了,刘武接班的事就算了吧。从此,窦太后再也不提将刘武托付刘启的话。再接着,刘嫖和王美人终于得到了她们想要的结果:刘彻立了太子、王美人封了皇后。
刘武的天子美梦,就此被天杀的袁盎搞砸了!不甘心的刘武又上书“请皇帝哥哥能允许我发动梁国的百姓,筑一条只要能容纳一车之地的甬道,由梁国国都睢阳城直通京城长安的长乐宫,这样我就可以随时来看我日夜思念的太后了”此议再次被袁盎等人驳回。
袁盎替刘启保住了太子之位不流外人田,可他得到了什么?事实上他得到的东西还真不少,至少有两样东西摆在面前:一是刘武的恨;二是刘启的丢弃。
前者可理解,后者则似是百思不得其解了?其实只要用心想想,答案马上就会出来了。此时的袁盎已完成了自己特有的历史任务。用官场一句套话来说:袁盎的利用潜力和价值已经用完,那么结果只能是:该是打发他走的时候了!
于是,刘启马上给袁盎安排了一新岗位:楚国国相。
今天的楚国,已不是从前的楚国;今天的刘启,不是从前的刘启;今天的袁盎,亦不再是从前的袁盎。袁盎做了一段时间楚相,只有两个字:郁闷。
郁闷是因他屡屡上书,刘启却不再睬他。刘启之所以不睬他,是想让他好好安度晚年,别瞎折腾了。可袁盎身在其中,却全无知觉。最后袁盎发现:他和刘启的蜜月友谊,似也就到此为止了。
既这样,还有玩下去的必要吗?袁盎决定称病辞职。很快刘启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袁盎作别官场,郁闷回乡…
回头看袁盎这多半生,上过刀山、下过火海;保过皇室、卫过国家;被人整过、亦整过人;有如船行波浪间,起伏不定,摇晃不安。历经种种,有惊无险,如影如幻,仿若梦里。
所谓政客,戴上官帽就是人样,脱下官袍,分明就是个大流氓。袁盎回到家乡,无官一身轻,闲得乐逍遥,斗鸡走狗,三教九流,来者不拒。
然而此时,有一双遥远的眼睛正仇恨地注视着他。这是死神的眼睛!袁盎并不知道:他的死期即将来临!
袁盎的死神,来自于遥远的梁国。皇帝梦被搅破后,刘武一直对他恨得牙痒痒!在**中,仇恨的驱动力无疑是最强悍的一种。另外,想杀袁盎的其实不仅仅只有刘武。有两个人也对袁盎恨得牙痒痒:羊胜、公孙诡,他们都是刘武的智囊团。老实说吧:怂恿刘武要当皇帝的是他们、鼓动刘武干掉袁盎的也是他们!理由很简单:袁盎让刘武升不了天,他们这些当鸡犬的自然也升不了天。让我们升不了天的,也就别想在地上混!
袁盎被刺篇()
 ; ; ; ;羊胜、公孙诡列出了一张黑名单,包括袁盎在内,总共有十来个中央朝廷官员。让他们一起陪袁盎下地狱!刺客们分头出发吧!刺客,别名杀手。古今中外都是一项神秘的残酷职业。从香港电影中可看到:所谓杀手,认钱不认人。只要钱一到手,二话不说,马上行动,不到见血封喉,绝不罢休!事实上不全是如此。刺客也有温情的一面。至少,前来刺杀袁盎的第一个刺客是如此。这位杀手的职业使命感似乎不是很强,至少并不急于直奔主题。首先他先到处打听袁盎的为人。结果得到的答案都一样:袁盎人很好,特讲义气。接着,无名杀手找到袁盎。并将事情经过告诉袁盎:臣受梁王金,前来刺杀君。君为长者,吾不忍刺君。但后刺君者有十余批君备之!不得不说:这个杀手真的不冷。不但不冷,还特厚道,竟吐出暗杀内幕。梁王刘武你真行!为刺杀袁盎,竟真的安排了十拨杀手。有梁王如此狠毒,袁盎如还能不死,猪都笑了!如熟看杀手题材电影的,多少都知道职业杀手集团的游戏规则:拿人钱财,**。若是反悔,必受其咎!于是无论好莱坞电影还是香港电影,那些不太冷的杀手,无一不是良心发现,掉头走人,然后被逼与刺杀对象联合对付背后黑手的追杀。最后,良心杀手也死了,刺杀对象还活着。至此,剧终再见,观众也该走人了…我们无法清楚这第一位杀手兄弟有没有被刘武的人追杀?但我们知道的是:他警告完袁盎好自为之后,转头就不见人影了。可让人吃惊的是:袁盎并未把这位杀手兄弟的警告放在心上。还是斗鸡走狗,照玩不误!袁盎当然有理由不惧怕别人的警告。因他不是江湖中的小瘪三,他是经过大风大浪的江湖老手!其实,袁盎貌若从容,内心郁闷。不过他郁闷的不是刘武,害怕的不是杀手。而是冥冥之中的宿命!做官就像爬楼梯,你不踩别人,就要被别人踩!于是乎,通往前方的路,既要踩别人、又要防别人踩。可踩得了今天,踩得了明天吗?防得了今天,能防得了明天吗?我昨天踩了刘武,今天轮到刘武踩我了。这,就是无法逃脱的宿命!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由此来看,袁盎和刘武之间的这笔旧帐,该是到了清算的时候了!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老天已经注定,我又何必做那吱吱逃路的地老鼠呢?于是袁盎决定:不报警、不求助,静等后面各批杀手的出现。他倒要看看:传说中的杀手,到底有多大神通?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得毫无其所。袁盎在,杀手则开始行动了!第二批杀手如鬼摸黑地飘到了袁盎的家乡。当他们来到楚地后,经一番踩点后发现:原来袁盎之所以不报警,自有他的实力。因袁盎在当地名声很大,人缘极好。无论赌棍、淫棍、地痞、流氓、富人、穷人,再加上那些三姑六婆、左邻右舍,这些人天生就是他的保护衣…换句话说:在人家的地盘上动手,是很不靠谱的。于是,杀手们立即启动第二方案:引蛇出洞!只要将袁盎引出他的地盘,便可大胆动手!随后,他们马上找到了具体操作方案:搞怪!在杀手们看来,闯不进袁盎的家,但在袁盎家的屋顶上搞些神神鬼鬼的事,还是绰绰有余的。果然袁盎家里接连不断发生了许多怪事。如家里养的狗莫名其妙死了;金缸里的鱼莫名其妙跳了出来;家里养的鸡莫名其妙死得很惨;家中院子里莫名其妙溜出几条毒蛇。甚至家里的小妾莫名其妙的被…袁盎不是傻子,联系前后文,他应有所警惕。然而不幸的是:有人说“如此怪事多多,会不会是鬼神发怒了?那么就必须去占卜问卦了”更不幸的是:袁盎真信这鬼话了。接下来的故事就很老套了:袁盎出门问卜,回家路上,杀手伏击,被杀之于安陵郭门野外…这,难道就是袁盎自以为冥冥之中不可逃脱的宿命吗?袁盎被刺的新闻,以风一样的速度吹向了长安。刘启听后傻了。然而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又有血案传来:当初与袁盎一起给窦太后讲历史故事的十来个大臣,也全被干掉了!接着是有关部门上奏:他们从袁盎的死尸上找到了凶刺客只顾杀人,竟然没有拔走凶器。于是这把剑便成了破案的突破口。经查,刺杀袁盎的是一把新剑。再查长安城内制作这把剑的工匠。有一个工匠认得此剑,并说出了一条线索:梁国的某郎官曾来磨过这把剑!刘启一下子明白了:此毒手若非梁王所为,我这皇帝就不做了!刘启马上派人动手查案。不过此案关系重大,必须找一靠谱的人来查。刘启的目光在汉朝官员名单上扫了一遍,最后锁定了一陌生的名字:田叔。当年,赵王张敖的手下赵午、贯高谋刺刘邦案中,田叔也是张敖手下的人。后来谋杀案水落石出,刘邦召见田叔,谈了一席话,觉得此人挺有才,于是破格录用为汉中郡守。田叔在汉中郡守任上干了十余年,不知何故,坐法失官,闲置在家。由上来看,田叔尽管是新面孔,却是个玩政治的老手了。刘启之所以选定这个不显眼的人物,无非是避重就轻、后发制人。就是你了!田叔同志,给你派个副手:吕季主同志上路吧…田叔接到任务后,没有一点再次出山的喜悦之情,更没拍胸膛说出不辱使命之类的大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