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啸大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放啸大汉-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门丞一脸讪讪,哪敢细数,向邓展拱拱手,正想说句场面话,身后长长的门洞甬道传来一阵急促的蹄声。吵吵嚷嚷的说话声一下小了不少,大多目光投向深邃的门洞。

    不一会,一骑从甬道驰出,从其后背所插的旗子看,是个驿卒。驿卒将一个圆柱形套筒交给城门丞。

    张放认出那是邮驿,里面装的多半是公文。这不关他的事,当下拢着衣袖,与牵着马的扈从们走向通检台,执笔写下个人身份信息。一般是姓名、年龄、籍贯等简明信息。

    张放写是“张放,年十五,家居长安戚里闾右。”

    这边关之地,怕没几个人知晓“长安戚里”是个什么所在,意味着什么。

    张放写完之后,掀开头罩,遥遥向燧长老吴与三子拱手。二人也微笑挥手,转身而去。

    张放拉下头罩,挥挥手:“走!”

    就在这时,突听彭地一声击案,一个森然声音响起:“往哪走?围起来!”

    四周脚步杂踏,门洞甬道两端人影幢幢,刀光闪眼,利刃出鞘声与弓弩张弦声响成一片,夹杂着商人百姓的惊惶叫声与慌乱脚步声。

    不过,很快人群就发现,这不是冲他们来的,而冲方才那支骑队而来。

    面对这样的突变,那支骑队居然没有惊慌,反而从马鞍侧拔出刀剑,并张弓搭箭,与包围他们的汉军士卒对峙。

    张放与他的扈从们,这一路西行几万里,出生入死,再大的阵仗都见过了,心志早磨练得坚硬如石。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虽惊而不乱,立即组织防御。

    邓展一路上最担心的就是少主的安危,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又惊又怒,大吼:“你们要干什么?知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

    “就是因为知道你们是什么人,所以才要拿你。”包围圈裂开一个缺口,现出城门丞那阴沉沉的面孔,方才和善的面皮早已扒下。他昂首负手,森冷的目光一一从张放诸人身上扫过,咄然厉喝,“好一群贼子,差点被尔等瞒过逃脱。拿下!”(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悲 愤】

    (感谢大盟、小胖、爱吃白菜的猪、月隐清雲、storm3117)

    ~~~~~~~~~~~~~~~~~~~~~~~~~~~~~~~~~~~~

    张放的心慢慢下沉,怒火渐渐腾起——难道一回到大汉,那如附骨之蛆的黑手又笼罩下来?甚至胆敢动用军队,明目张胆下手?如果真是这样,那等于撕破脸皮,跨过最后一道红线。

    那个叫石荣的二世祖,会愚蠢到这个地步?堂堂中书令,会纵容儿子干这种没底线的事?

    如果真到这一步,大家直接开撕,那张放也不会客气,一进长安,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那混蛋!

    此时,随着城门丞一声令下,一阵兵戈磕碰与甲叶振响,甬道两端的汉军士卒挺矛推盾,脚步沉重而整齐向前踏进。

    蓦闻嗷地一声暴吼,如狮吼虎啸,巨大的回音震耳欲聋,在门洞滚滚鼓荡开去。

    人熊阿罴!

    包围的汉军士卒无不骇然失色,阵脚大乱。好几个弓兵吓得手一抖,箭矢嚓地射到甬道顶壁,扎入土壁里,泥尘簌簌而下。

    “怎么?你们胆敢拒捕?”城门丞脸色微变,往后退了几步,让几个刀盾兵挡在身前,这才冷笑连连,伸手划了半圈,“睁大眼睛看清楚,这是大汉重镇玉门关,纵有万千胡虏也无法叩关而入的玉门关!就凭尔等瓮中之鳖、区区十数人马,就想破围而出,视我大汉军士如无物邪?”

    张放举起两根手指,轻轻晃动一下,示意扈从看住阿罴,不要轻举妄动。垂着头,两道犀利的目光从头罩下缘射出,锁定城门丞的下半截身体,缓缓开口:“要拿人,也得有个罪名,不知我们犯了哪条大汉律法?”

    城门丞目光从那猛兽似地巨汉及一众严阵以待的扈从身上扫过,终于压制住不教而诛的想法,从袖怀里取出一卷公文,单手高举:“司隶校尉令,诸郡县奉行,凡西征吏士入关者,先行羁押,再论罪议处。”

    张放的扈从们一阵骚动,怎么会这样?他们是载誉而归的啊,就算不披红挂彩、箪食壶浆欢迎,也不能刀剑侍候吧?

    韩骏第一个大叫:“我不相信,哪有这么混账的司什么校尉……”

    城门丞手指一点,厉声喝道:“光凭这句邈视朝廷重臣之言,我就可入你的罪。”

    邓展举手止住己方激愤,深吸一口气,高声道:“我们实实在在参与了西征之战,打败了匈奴人,斩杀了匈奴单于。如此旷世奇功,岂会无赏反罚?此中必有误会……”

    城门丞语气也缓了缓:“兄弟也是奉命行事,而且朝令也说了,只是羁押,并未定罪。此事由敦煌郡从事负责,本官随后会上报。只要尔等不负隅顽抗,放下兵器,我也绝不为难。如何?”

    张放一直沉默,他心头一片雪亮。陈汤矫诏之事,在场诸人中只有他一人知道,邓展等人俱不知情,所以他们难以理解这道令谕,张放却心知肚明,这也是张放告诫扈从尽量少提或不提他们曾参加西征的原因。只是张放明显低估了事件的严重性,怎都没想到,此事竟然牵连了整个西征军将士,连他们这种不在军籍的辅助人员都不放过。看样子,陈汤没有常惠、冯奉世等先驱们的好运,或者说,他在朝廷没有足够的人脉,他要倒霉了。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陈汤、甘延寿距离倒霉还有一段时间,而他与手下扈从倒霉就在眼前。

    当所有人目光齐聚在这个看不清面目的为首者身上时,张放凌厉得有若实质的可怕目光慢慢从城门丞下半身收回,举手往下一按:“朝令不可违,放下兵器。”

    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城门丞大笑:“这就对了嘛……我敬诸位都是好汉,会向都尉建议,不以罪囚待之,也请诸位配合,束手就缚。”

    这是张放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绑缚。

    实际上方才张放已经做好准备,一旦此事是因私怨而引发,他就会立即制住城门丞,以之为质,突破关口。他不怕闹大,相反,闹得越大越好,只要他不死,那幕后的人就会死得很难看。

    但城门丞的公文却表明,这不是私怨,而是朝廷令喻,这就没法了。他就算能杀出玉门关,还能杀进敦煌?杀过河西?这件事,用暴力手段是解决不了的,只能另寻他法。

    一眼望过去,无论是怒形于色的阿罴,还是呡嘴咬牙不吭气的青琰,都遵从命令,没有反抗,这才放下心。

    “少主,这太过份了,我们要表明身份。”邓展实在不能忍受少主受此屈辱。

    张放一边坦然受缚,一边用胡语道:“是要表明身份,但这里不合适,要找就找他们的上司。”

    邓展默默点头:“只是,委屈少主了……”

    张放平静道:“这很值得,你只要想想,我们算是西征军的问路石。我们现在遭罪,却能给更多将士警醒,如何不值?”

    邓展惊讶望着少主。

    张放点点头:“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此事,回长安再说。”

    汉军士卒一边绑人,一边收缴兵器,同时搜查驼马。

    张放突然嘴里发出一声唿哨,向鹰奴牙使了个眼色。

    牙顿时明白过来,双手被绑,突然飞起一脚,踢翻驼峰上的鹰架。笼子打翻,金光一闪,一声鹰唳,金雕“紫金”振翅飞过重重人头,从门洞另一端消失不见。

    汉军士卒一阵骚动,鹰奴牙被按在地上一阵好打。

    城门丞气急败坏:“那是什么?说!”

    刷!张放的头罩被士兵扯下,他仰起面,淡淡道:“一只扁毛飞禽罢了,我放了它,其实也是在救你——因为你们一旦把它弄伤或弄死了,我很难向别人交待,你们的麻烦就大了。明白?”

    城门丞本待发火,但望见张放的脸,不知为何,喉咙一窒,竟说不出话来。

    这时甬道一端传来嗡嗡之声:“都尉到了,发生何事?”

    城门丞手指点了点张放,拂袖而去。

    城门处一片乱纷纷之时,还没走远就被突如其来一幕惊呆的燧长老吴与燧卒三子,呆呆看着,不知所措。飘飘洒洒的雪花,落满了他们的肩膀与眉梢,两人佇立在雪中,久久不动……

    ~~~~~~~~~~~~~~~~~~~~~~~~~~~~~~~~~~~~~~~~~~~~~~~~~~~

    ps:不是作者强行拉仇恨,这是真实历史。万里雪国耻,无功反获罪,西征汉家儿,流血复流泪。(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杀 机】

    (感谢大盟、小胖、书友160409180105130)

    ~~~~~~~~~~~~~~~~~~~~~~~~~~~~~~~~~~~~~~~~~~~~~~~~~

    城门丞倒没有食言,将张放一行投进关口西面的地牢——要知道,一般囚犯是直接丢在城墙根下,要么带枷示众,要么罚为城旦(修补城墙的劳工)。这天寒地冻的,遭老罪了。

    也就是说,被关进阴暗霉腐的地牢,却算是一种优待了。

    其实张放放走金雕的行为,已经激怒了城门丞,原本是要罚为城旦的,但玉门关都尉问明清况后,示意关地牢,等候郡从事前来讯问。

    张放没有找到机会与关都尉面谈,不过,有郡从事来也不错。所谓郡从事,隶属司隶校尉,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相当于中央在地方的耳目。

    报上富平侯的名头,想必不敢留难。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是“父”病危,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就算是天子诏令也得网开一面,何况区区司隶校尉令。

    这么一想,张放也就气定神闲了。而邓展也把差不多的意思向众人一番分说,于是众人也就安静下来。初六甚至与韩骏商议,等出去时,怎么收拾那城门丞一顿。

    韩重却在担心自己与二兄的赏赐,还有公子的财物会不会被吞没。

    如果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恐怕不会如此安静,更不会去担心这些身外之物……

    监牢里不分昼夜,而监牢之外,已是天色向晚,飞雪停歇。从东边敦煌方向的官道上,一队车马碾过一道道雪泥辙印,渐渐接近玉门关。

    半个时辰后,一辆马车及几个护卫骑士停在了玉门关内,关都尉、司马、假司马、长史、城门丞等官员尽数出迎。又过一刻时,车内来者已成为玉门关诸官员宴席上的座上客。

    马车里正是敦煌郡从事卢安,他的职位并不高,不过三百石而已,但位卑而权重。他是直属司隶校尉的郡从事,职责为纠察所在郡(国)官员不法之事及督察公文。如有不法,可直接上报司隶,很有点后世锦衣卫的味道。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一介小吏,却令诸多千石高官出迎了。

    卢安是奉司隶校尉令,特意从敦煌驱车二百里,走了两天才来到玉门关。他之所以大雪天不辞劳苦,不仅是上峰的命令,更有利益驱使。他要守在这里,缉拿入关的西征吏士,拷问财物。若是呆在敦煌,好处都让玉门关守军得了,何时轮到他?

    卢安下车后方知居然已拿到第一批入关的西征相关人等,欢喜之下,笑容满面,先行赴宴。

    酒过三巡,卢安终于按捺不住,问道:“这首批入关者是何人?”

    众人皆望向城门丞,城门丞躬身道:“据关引所注,他们并非吏士,而是应都护府征召,随军协助之旅人。”

    “哦,不是军吏啊。”卢安沉吟一下,道,“若非官吏,则非我之责。不过,既是与西征有关的首批入关者,还需仔细盘查。”

    众人皆道:“正是。”

    卢安声音放低:“司隶密令,西征诸吏士,破国屠城,所获财赀甚多,但上报朝廷之数不尽不实,诸君要分外留意。”

    关都尉及属下互望一眼,俱顿首道:“自当谨遵司隶之令,全力攘助。”

    “还有一事,若有从都护府过来,欲过关的人中,有叫张放者,务必报与我知,某家自有相报。”

    玉门关诸官员轻哦一声,含笑点头,举觥敬酒。这种事大伙都是心知肚明,必是此人与某贵人有怨,借此机会,公报私仇。此等事亦属寻常,大伙心照不宣便了。

    觥杯交错间,城门丞起身如厕,告罪而退。

    不过,一出厅堂,城门丞并不往茅屋,而是匆匆前往库藏。

    三转两转绕过回廓,城门丞来到库藏,推门而入。里面还亮着油灯,几个佐吏正整理籍册,见上司突然驾到,忙放下手里活计,躬身行礼。

    城门丞急急挥手,问道:“今日拿获的那伙人里,是不是有姓张的?”

    佐吏面面相觑,好一会,才有人期期艾艾道:“好像是有姓张的,叫什么……”

    “张放!”城门丞脱口而出。

    “对,就叫张放。”那佐吏想起来,急忙从一卷卷简牍里抽出一卷,打开一开,“是了,就叫张放,是个少年,长安人氏,家住……”

    城门丞抢过籍册,一看之下,两相比对,眼前立即浮现那个英俊不凡的少年——原来是他!

    戌时末,宴席已散,在专门接待官员使者下榻的驿置门外,出现了城门丞的身影。

    城门丞掸去两肩雪粒,合袖一躬,口喷白气:“城门丞许敬,有要事求见卢从事。”

    不一会,城门丞许敬出现在卢安面前,手捧籍册,恭敬呈上。

    卢安酒量不宏,已颇有醉意,以手扶额,有气无力摆摆手:“有话直说。”

    许敬干笑着收回手:“禀从事,今日拿获的首批入关的,与都护府有关人等,其中就有一人叫张放。”

    “嗯……嗯?张放!”卢安愕然抬头,酒意一下醒了几分。

    “是,正是张放。据籍册所录,此人是个少年,长安人氏……”

    “对头!就是他了!”这下卢安酒意全醒了,拍案大喜,“城门丞,你的财运来了,就看你想不想要。”

    不过盏茶工夫,许敬走出驿置,满面红光,像打了鸡血一样,完全无视扑面而来的寒风。他先来到马厩旁的库房,这里聚集着几个值守的吏士。

    许敬一进门,劈头就问:“都搜出什么?”

    “禀关丞,粗看了一下,多是一些普通货物,明日拆封细查……不过,他们所使的兵器多是军器,马匹也是军马,其中似有西极骏马……还有,从那为首少年身上搜出的这柄剑与尺刀,俱是宝刃。”

    许敬接过连鞘长剑,一按卡簧,铮,剑身弹出半尺,寒气扑面。许敬鼻子一痒,打了个喷嚏,啧啧称赞:“龙影?果然是好剑。”再接过尺刀(大马士革匕首),光是刀柄上镶嵌的宝石,就令他两眼发光。

    许敬最终将尺刀塞进怀里,把剑交还:“剑上交都尉……诸位,可愿发一注横财?”

    这世上哪有人不想发财?一听这个,值守的佐吏眼睛俱是一亮,一齐围拢过来。

    许敬铮地一下拔出匕首,森寒的刃光映照着同样森寒的目光,从齿缝里渗出的声音令人不寒而栗:“想赚一笔,就助我杀一人!事若成,每人可得两千钱,干不干?”

    两千钱,可买十几石谷米,对这些斗食小吏而言,等于一年的禄米,谁能受得了这样的诱惑?

    “杀、杀谁?”有人口干舌燥,哑着嗓子问。

    这些围在一起商量杀人勾当的诸人完全没料到,一墙之隔的马厩茅房里,正有一个少年神情紧张地贴墙偷听。

    “一个无名小卒,杀之无碍。”许敬磨着牙,眼泛绿光,“就是这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