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啸大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放啸大汉-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来,乌孙诸臣,个个愁眉不展。而先前赞同交人的一派,气焰渐长。都护府令?连都护府都被日贰践踏了,府令还算个蛋?只认实力,只服强权。西域,就是这么一个现实得令人无语的地方。

    大乐现在再也乐不起来了。他最大的倚仗本是都护府,结果被日贰釜底抽薪。最大的希望是身处康居的那个人,结果又被日贰截断。处处皆被日贰抢在前头,处处皆被压制。局势再这样恶化下去,大乐要变成大悲了。

    “诸位有什么好建议?”大乐连问三遍,没人接口。

    北地翕侯悠悠站起,大乐一见,不用对方开口,就知道他要说啥。北地翕侯的草场与阗池临近,他的部族与日贰交往甚密,在此次事件中,他最坚决力挺交人。

    果然,北地翕侯一张口,依然是那股熟悉的味:“事已至此,依我看,就把安日、姑莫匿交出去吧……”

    宫门外传来一声禀报:“汉国中郎班稚求见。”

    被打断的北地翕侯明显不高兴,皱眉道:“又是为了粮秣之事吧?都跟他说了,眼下是非常时期,全城被围,口粮要重新调配……怎么还闹到议事宫来呢?”

    北地翕侯说的事,是前段时间配给汉民的后勤粮秣,先是大昆弥被围,汉民无法启程,再是赤谷城被围,想走也走不脱。最后因为围城的缘故,物价腾贵,粮草紧张。结果不少乌孙贵人纷纷想法把原本配给汉民的食物、柴薪、草料又克扣回去。此事引起公孙覆、班稚为首的汉民其大不满,屡次与乌孙上层交涉。每次乌孙人都会挤一点出来,却总是杯水车薪……

    北地翕侯是被找得最多的,为这事都烦透了,所以一听班稚之名,下意识就往这方面想。

    大乐正烦着呢,也很不待见问道:“班中郎有说什么事?”

    “班中郎说是有关汉使的消息。”

    “汉使?!”

    议事宫里所有人都为之一震,再一振!大伙现在正苦恼没法与汉使联系呢……只是,眼下交通断绝,音讯难传,他是怎么得到汉使的消息的?嗯,不管什么原因,赶紧召见是真。

    “快请班中郎入见。”

    楼烦班氏在西域还是相当有声望的,所以班稚虽然官位不高,但乌孙上下,没人敢轻视他。乌孙贵人们如北地翕侯这样的,虽然私下里也会吐槽,但真见了面,该有的礼数,半点也不会缺。

    班稚入见,与乌孙诸贵人一一见礼,不等大乐开口,华丽丽开腔,语出惊人:“大汉使节、富平侯张君放,有明令传与诸君。”

    “慢着慢着,请问中郎,明令从何而来。”大乐忙问究竟。也怪不得他,这事不问清楚,他根本不会往下听——谁知道这“明令”真是汉使所传,还是你这小小中郎泡制的?

    班稚淡然一笑,从袖里取出一卷巴掌大小的素色帛书,双手敬奉呈上:“使者传书,快马驿递,于昆扎东山谷口为日贰骑兵所阻,未能通行。遂以飞鹰传书,横越千里,克期送抵。这就是君侯亲笔所书,请左大将亲览。”

    众人皆相顾,惊喜之余亦是无语。

    飞鹰传书,这也可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六章 【铁拳破阳谋】

    金雕能不能飞三千里传书不好说,但飞个千把里还是可以的,不过飞是随便飞,但传书的话,两头都必须有能使用特定鹰哨的人。从康居那边发来鹰书的人,是鹰奴牙,而乌孙这边接收的人,则是青琰。

    青琰在山里长大,从小就喜欢爬树掏蛋,对鸟兽天生有感觉。长安五载,足够让她成为一个合格的驯鹰者。这也是张放有意识地培养,毕竟只靠鹰奴一人,很难发挥金雕的传书功能。当然,张放本身也会,但他怎么说也是堂堂富平侯,总不能自己亲自上阵充当收发员吧?所以培养个接替者很重要,甚至多几个更好。不过到目前为止,真正出师的驯鹰者,只有青琰一人而已。

    这一次飞鹰传书,青琰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她在赤谷城,张放也没可能玩出这一手“航空速递”。

    “赤谷诸君如晤:昔日一别,未料想祸起萧墙,大昆弥、赤谷城俱被围。放身为汉使,自不会袖手旁观,当联合康居,给予助力。又有坚昆小王李忍、呼揭、丁零诸部大人,游历摘星城,闻君有难,亦慨然相助。望诸君遵循都护府令,毋使吾家天子失望……”帛书后面,封有汉使印章,与之前国书一对比,完全一致,证明确是汉使亲笔所书。

    因为是飞鹰传书,内容必须简洁,整卷帛书只有区区百来字,但其中的内容,却令赤谷诸君,如同三伏天饮下冰镇绿豆汤,那个舒爽啊……

    “把这帛书内容誊写三十份,贴满全城,以安军心民意!”大乐终于大乐了,抚须呵呵。

    有人建议道:“要不要给日贰那里送去一份?”

    大乐淡淡扫了北山翕侯一眼,不咸不淡道:“不用了吧,你还担心日贰会不知道?”

    北山翕侯讪讪,正想说什么。却听大乐道:“即日起,汉民所有供给,一率按最高规格配给,任何人不得从中克扣,否则,休怪本将不给情面!”

    班稚微笑,拱手致谢,他就知道,帛书一到,一切必将大为改观,果然。

    张放说话是绝对算数的,也必须算数——还有好几百摘星城子民被困在赤谷城呢。日贰围城,不光是为难赤谷乌孙,更等于是找他的碴。原本应该六月就上路的汉民,硬是被整到八月都没法启程。眼看再耽误下去,今年就得被摁在赤谷城哪都去不了。几百上千人马,人吃马嚼一整年,这巨大的后勤消耗,最终还得张放买单。就算他是长安首富,家底厚实,也经不得这样折腾啊!

    张放是吃不得这样的明亏的主。于公,他是大汉正使,必须维护大汉在西域的政府机构都护府的尊严;于私,日贰困住了他领地之民,打乱了他的扩展计划,如此行径,如何能忍?

    张放一怒,有人就要倒霉了。

    九月中,坚昆小王李忍,联合呼揭、丁零诸部大人,合兵八千,突然出现在北乌孙后方,一举击破日贰包围雌栗靡的五千乌孙兵马,救出雌栗靡。雌栗靡一脱困,这盘僵局便做活了眼,整个局面开始倾向赤谷乌孙。

    坚昆、呼揭、丁零联合军的出现,让日贰傻了眼。他一个多月前就看过那份汉使通告书,里面说得清清楚楚“闻君有难,亦慨然相助”,只是,他不信啊!日贰一直把这当做是恐吓来着。要说汉使能拉来康居之兵,还有点可信度,坚昆、呼揭、丁零……这都是什么?全是北方蛮夷好不?说难听点就是野人部落,谁会听你的?万万没想到,人家不光听了,还当真拉来大军……

    这些蛮子兵器弓矢什么的或许很差,但生性凶悍,北乌孙与之相邻,知之甚稔,乌孙兵也比较憷这些野蛮人。这也是联合军一出现,短短时间就击破北乌孙兵的重要原因。

    现在局势反转,北方联军与雌栗靡兵马联合,接近万人,其中骑兵三千多。这股大军由北向南压过来,使得日贰大军成为夹心层——这是一支围城之军最怕遇到的最糟糕的局面。

    前几个月挟围攻西域都护府“大胜”之威的日贰大军,骄横之气尽去,人心开始浮动起来。眼下唯一可资安慰的是,日贰大军这个“夹心层”太厚,足足比联军及赤谷城军队多一倍。也就是靠着人马多,日贰大军虽惊而未乱,要是人马少或干脆一样多,早崩了。

    被北方蛮子横插一杠子,好好的局面一朝崩坏,要说日贰不窝火是假的,但好在眼下局面还没糟透,至少主动权还在他手上,是打是和还是他话事。

    日贰的决定是——打!

    九月末,日贰突然向北方联军与雌栗靡发动攻击。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时,赤谷城突然城门大开,大乐亲率三千步骑从侧后突袭日贰大军。如果这一记砸实了,日贰必败。可惜……

    大乐才刚出城数十里,遭到日贰早已埋伏的奇兵猝袭,而副将北山翕侯率先溃逃,大乐险些被包饺子。血战之后,大乐率残兵逃跑,却被衔尾追杀。如果不能摆脱追兵,根本没法安全撤回赤谷城。

    关键时刻,一支奇兵出现,人数不多,但远程攻击力超强,一下就放翻几十上百追兵。日贰追兵骇然勒骑,不敢靠前。大乐残兵方才得以侥幸逃脱,撤回赤谷城。

    而这支救下大乐的奇兵,就是公孙覆所率的大汉羽林锐士。

    战事至此,任谁都明白了日贰的手段,这家伙是引蛇出洞、声东击西啊。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北方联军与雌栗靡,而是赤谷城守军。大乐及赤谷城诸大人有没有看出他的计策不管,反正你们的大昆弥正被我率大军攻打,你城里的兵马出是不出?

    大乐能不出兵?他要不出兵,赤谷城军民能答应?

    日贰这一手根本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世上最难化解的,就是阳谋。

    大乐这个跟斗,栽得实在没话说。

    日贰经此一战,声威又涨,隐隐有压制赤谷与北方联军之势。而北方联军那边,也因为完成了解救任务,打了一场硬仗,没捞到啥好处,也开始抱怨。若不是李忍力劝,雌栗靡一再许诺,怕是早散伙走人了。没法子,蛮兵就是这样。

    就在局面又开始向日贰倾斜时,一枚重磅炸弹轰然引爆。

    十月初,康居大军出现于昆扎东山谷口,堵路的千余乌孙兵马一触即溃。他们带回了震撼消息——大汉使者、富平侯张放,率领上万康居及大月氏骑兵,杀来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七章 【谁可代之?】

    张放所率康居、大月氏联军的到来,彻底扭转了乌孙的乱局。这不仅仅是一股强大生力军的注入,更是一个名头响亮、拥有大义名份的宗主国使节的强势登场。威名与实力双管齐下,日贰终于服软了。

    十月中,日贰做了两件事,一是放开包围圈,让大昆弥雌栗靡与他的扈卫进入赤谷城;二是派使者前往昆扎东山谷口,请汉使前来协商。为了表达诚意,日贰还邀请赤谷城派人同行。

    赤谷城还真派人了,当日贰看到那人时,眼角抽了抽——大汉卫尉寺旅贲令,公孙覆。

    公孙覆还带着几个卫士,这很正常,乌孙人没太在意。如果他们多加留意,不难发现,其中混杂着一个女人。

    青琰。

    青琰本就偏中性,稍加掩饰,不难瞒过乌孙人的眼睛。其实就算她正大光明的去也没关系,只是不想引人注目罢了。

    寒风乍起时,驻军于昆扎山谷的张放,接见了日贰的使者乌日。乌日表达了日贰的敬意与诚意,并请汉使前往赤谷城外,参加由日贰、大乐、龟兹、莎车、大宛,以及西域都护府等各方组成的调解会议。

    张放听后,没有立即表态,只让乌日下去休息,然后召来公孙覆与青琰。

    阔别经年,一向以冷淡示人的青琰,在看到张放笑容那一瞬间,眼圈不禁发红,一个箭步上前伏跪膝下,双肩微颤。

    “坐好吧,别让镇朔见笑。”张放手掌按住青琰肩膀,淡淡道。屈指算来,张放已在边塞经年,但他的形貌跟去年一样,没啥变化,非要说变化,那就是眼神更锐利,皮肤稍微黑了一点,仅此而已。

    公孙覆忙拱手道:“覆不敢。”

    等公孙覆、青琰分左右坐定后,这才发觉,张放的坐姿跟他们明显不同。

    张放坐姿当然不同,他坐的是软椅。汉朝都是跪坐,张放在长安时也只能随大流,但来到这塞外边地,当然就没必要为难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因此张放大力推进坐椅,胡人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历史上最早的椅子本就是从胡床衍生而来。张放甚至还开发成一系列产品,包括床、椅、桌、凳等等。眼下摘星城的家具行,基本都是张氏垄断。

    张放在摘星城接见胡商时,都是坐椅会谈,不过公孙覆毕竟是朝廷命官,张放不好让他养成这种“不良”习惯,以免将来回长安反而不适应。所以给二人提供的是软垫,自己坐的则是软椅。

    青琰早在府里见过公子坐各种古怪椅子,丝毫不觉奇怪,而公孙覆则当君侯是入胡就俗,表示理解。只是他完全没想到,人家不是“就胡俗”,而是引领胡地新潮流……

    张放待二人坐定后,第一句就交底:“我没法参加这个协调会议,除非日贰愿意把会议地点挪到这里来。”

    公孙覆先是一愣,但他不愧是领惯兵马的军官,立即联想到关节所在,脱口而出:“君侯的意思是,必须坐镇中军?”

    张放赞赏点头:“正是。康居、大月氏联军,是我一手捏合的。大月氏与康居人、乌孙人,都有嫌隙,我一旦离开,这支威胁日贰的最大力量只怕会有不测之事。所以,我无法前往。”

    公孙覆默然点头。他是军人出身,最清楚不过。张放其实就是是以汉使的身份,或许还有摘星城的某些利益,促成两国联军。张放本人在这支联军里没有任何根基,也指挥不动任何一支人马,说白了人家就是冲着他的名份、面子来的。一旦离开,谁也不敢担保会出什么乱子。

    “摘星城也有一支军队,但人数不多,汉民更少,拉来也于事无补,不如守城。”张放目光紧盯公孙覆,“等后续几批汉民抵达,我会组建一支轻、重甲骑,兵员不设上限。招够五百就建一曲,招够一千就建一部,招够一万就建一军!镇朔,你来当这个军司马、校尉,甚至将军……如何?”

    这惊……喜,真是猝不及防。

    公孙覆发了好一阵呆,一颗心砰然而动,不想当将军的军官几乎不存在。只是,太突然了。公孙覆张了半天嘴,都不知该怎么回答。

    “不用急着答复,慢慢想,好好想,时间还多。”张放抛出一个大诱饵后,留给公孙覆慢慢消化,话锋一转,问道,“义成侯这么久还没赶到吗?”

    公孙覆应道:“都护府传来的文报称,义成侯早在四个月前就到了敦煌,但因为发生了乌孙事件,不得已滞留玉门,等待朝廷诏令。结果一直等到八月,又发生乌孙围都护府之举,更无法前行。九月之后,朝廷根据乌孙的情况,再颁诏令,令义成侯为使,前往调停。据说眼下使节团已经过了鄯善,下月初能赶到都护府……”

    “太迟了!”张放连连摇头。

    公孙覆与青琰也深以为然。并不是说会议各方等不起,宗主国的正使,来得再晚你也得等不是?而是人等得起,但天等不起。按使节团的行程,十一月初才到乌垒城。休整、准备一番后,至少到十一月底了,后面这近二千里地,在十二月的寒冷季节,根本没法走。

    张放、公孙覆、青琰都是“过来人”,对西域的季候最清楚不过,甘延寿这个使节团根本没法在今年赶到。这个各方协调会议能拖到明年吗?绝不可能。这是处于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的关键大事,一刻都不能耽误,怎可能给你拖到明年?!

    两位汉使,张放去不了,甘延寿到不了,那该如何是好?

    张放敲敲案几,道:“既然如此,就让一人代我行使使节之职吧。”张放边说边将旄节置于案上,六尺斑斓节杖,八寸赤色旄尾,看上去是如此醒目。

    正使不得其便,以副使、近侍持节杖代行使节之职,历来是有先例的。公孙覆、青琰倒也不奇怪,而且眼下情形,怕也只能如此。问题在于,让谁持节代行使节之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