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啸大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放啸大汉-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放当然不会有意见,致谢笑纳。

    从土伦河谷到蒲类泽北,这条路线,不用看地图张放都知道,因为他当年逃亡时亲身经历过。由此而上,到与匈奴人汇合点,需要二十天。

    二十天后,汉匈会盟,又将会是怎样一番情形?(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二章 【谁给谁下马威?】

    巍峨天山,自西向东,将漠北与西域分割开来,蒲类泽在南,涿邪山在北,而在天下脚下,就是后世闻名的哈密地区。

    这片哈密地区其实就是丝绸之路的北线,但那得到东汉才开发出来。此时还是西汉末,哈密虽有商旅、部落,但并未形成成熟商路,因此在这片广袤地域寻找匈奴人的踪迹并不易容。

    好在这不是汉匈战争时期,张放也不是李广,他并没费什么劲,匈奴人自动找上门来。真正出乎张放及使节团、甚至须卜囊牙意料之外的是,来迎接他们的,居然是右皋林王伊邪莫演。

    所有人在惊讶之余,顿时明白过来,这是雕陶莫皋在向汉使展示他这位即将登位的新单于的骄人武功。匈奴人是最崇尚武力的民族,做为部族首领的单于,武功越显赫,地位越稳固。如果老打败仗,内乱又扑不平,那这个单于地位就岌岌可危,更不用说还没登位的准单于了……有了这个认识,年轻的雕陶莫皋的心态与举动,完全可以理解。

    张放与伊邪莫演也是老相识了,而且还是“不打不相识”。换成是其他的汉使,正一肚子不爽的伊邪莫演少不得要寻点由头没事找事,但对张放这个曾摔掉他两颗门牙的家伙,伊邪莫演有气也不敢发,怕张放再找他的茬,又打一架……

    在与伊邪莫演汇合后,往东北行进三日,日初时分,终于见到匈奴人的大本营。

    从山坡俯瞰整个青碧色草原,入目是无数毡包,一簇簇牛羊、马群散落其间,虽有成百上千,却被巍巍群山,无垠草原衬托成无数小黑点。

    匈奴人早已得到通传,做好迎接准备。一见汉使旄旗出现,低沉的牛角号鸣此起彼伏,草原上响起震天价的呜嗷声,犹如无数狼嚎,惊得牛羊驼马四散奔逃。

    下一刻,草原上响起一连串闷雷,仿佛夏日晴空落下的旱雷。

    轰隆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几乎所有人不由自主张开嘴巴,不仅仅是惊叹,更重要的是,不张嘴平衡压力的话,耳膜受不了。这一刻,即便近在咫尺,也听不到任何人说话声,满耳尽是轰隆轰隆轰隆轰隆……

    在数里之外,白色的王帐前,一个十**岁、上唇蓄着两撇小胡子的年轻匈奴贵人负手笑望,满面得色。过了一会,扭头对身旁一老年匈奴贵人道:“左骨都侯,你献的好计,出动这上万骑迎接,既显隆重,又可给汉使一个下马威……哈哈哈,汉话怎么说来着……”

    那左骨都侯抚须笑道:“一举两得。”

    “对,对,就是一举两得。哈哈哈……”

    张放当然听不到这笑声,他只回头对韩氏兄弟做了个手势。两个青年立即策马而出,冲下山坡,悍然无畏迎向千军万马。

    当两匹马扬起的细细黄尘即将被迎面扑来的漫天沙尘卷裹时,韩氏兄弟同时甩出两捆雷炮,每捆六枚,犹如两捆集束手榴弹。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火光频闪,声如霹雳,马嘶人叫,人仰马翻。

    万马奔腾可不是开玩笑的,一马翻,十马坠,瞬间摔成一片,那壮观的漫天烟尘顿时被搅起一团团不和谐的雾团。

    幸而这些匈奴骑兵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他们的奔行,本就是按照冲锋队列行进,骑与骑间距适度,即使出现坠马,后面的骑士也能及时勒骑躲过。只是匈奴骑兵正冲得高兴,完全没有防备,突然被袭,这才闹得狼狈不堪。

    好在两捆集束雷炮扔完后,韩氏兄弟立即掉头打马飞奔,没有持续轰炸,匈奴骑兵的混乱才没有继续,很快调整过来。几十骑坠翻的人马,在如波涛般上万大军中,不过一朵小小浪花。但被这么一通炸,军心大乱,虽没死伤多少,锐气却大挫。

    等到匈奴万骑冲到大汉使节团面前,原本想山呼海啸般大喊:“匈奴左贤王向大汉皇帝、大汉使者致意!”结果话是喊出来了,但那股子气势平白挫了三分。更重要的是,原本被这千军万马迎面奔杀而来的气势惊得两股战战的使节团官员,经韩氏兄弟一闹,心情一转换,居然宽心不少,一个个心神渐定。至少匈奴冲过来时,没有腿软坐地的。

    甘延寿骑在黑色战马上,与公孙覆、杜勋并列,驻立于队伍最前头,面对潮水般冲来的匈奴骑兵,眉头都不跳一下,只在韩氏兄弟从身旁冲过时,哈哈一笑:“不错啊,这玩意威力大涨了。”

    杜勋也挑起大拇指。

    韩氏兄弟勒骑,与甘、杜、公孙并列,高声笑道:“还有更狠的,那可就不止吓吓而已了。”

    公孙覆曾经在河东首阳山峡谷听到过这惊人的爆炸声,也曾向张放打听过这东西的来历,但亲眼目睹,还是头一回。忍不住对身旁的韩重道:“能不能让我看看?”

    韩重扭头回望,见公子颔首,这才取出一枚雷炮交给公孙覆。

    公孙覆拿在手里,反复观看,啧啧称奇,难以想象这跟牛油蜡烛差不多大小的东西,居然能爆发出如此惊人威力。他就这么从容把玩着,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匈奴骑兵,视若无睹。

    当那惊天动地的蹄声安静下来后,张放朗朗之声,透过重重骑影,清晰传递开去:“大汉皇帝派遣使节,富平侯、光禄丞、侍中张放,拜见左贤王殿下!”

    公孙覆所率汉军骑兵,高声将张放的敬辞重复一遍,数十人齐声,声音远远滚荡开去。

    大约过了一刻时,远远驰来数十骑,左贤王旄旗异常醒目。

    “哈哈哈哈!雕陶莫皋,拜见大汉使者。富平侯之名,雕陶莫皋闻之久矣,今日终于得见,果然是人中龙凤。先父曾有言,汉家人杰地灵,诚不我欺也。”这番文绉绉的话,不知打了多少腹稿,请教了多少汉官,但能用汉语流利说出来,也算不易了。

    张放终于见到明君恨嫁的雕陶莫皋,嗯,虽然不是很帅,但不管怎么说,总是小伙子,比呼韩邪强多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是大汉的领土!】

    雕陶莫皋已经准备好了继位的一切,单等大汉使节前来,这既是展示,也属无奈。

    现在的匈奴,早已不比当年,大单于与汉天子平起平坐,甚至气焰凌驾其上。那样的光景,已经一去不复返。自从呼韩邪附汉,正式成为大汉属国,他这个大单于就不能再“自称”,而是需要汉天子颁发印绶、敕书,才算名正言顺。这个单于之位,才算合法。

    张放这次来,就是带了天子颁发的敕书、诏令。至于印绶,那东西不会收回,单于代代相传即可。

    大汉使节不至,新单于登位就不合法,这也是雕陶莫皋不惜派出自己的老丈人右大且渠须卜囊牙,在阳关蹲守近一个月,死活也要等到汉使的原因……

    或许是雕陶莫皋等这一刻太久,汉使一到,立即安排诸事,并派人通知使节团一行,三日后即将举行单于登位大典,请汉使做好相关准备事宜。

    张放可不懂这个,不过,也用不着他出面,那么多随行官员是干什么吃的?不就是为了这个事而来的么。

    典礼的事,张放不操心,他只与甘延寿、公孙覆、杜勋等将领,终日出入匈奴营帐,观看匈奴人操练狩猎,与诸将交流看法。诸将一至认为,匈奴人的实力还是相当强劲的,当年呼韩邪自请为大汉北藩,实为汉匈之福祉,对两国而言,都是幸事。

    张放基本同意,但最后意味深长说了一句:“要令匈奴长期慑伏,大汉本身就不能弱啊!匈奴狼性,狼,从来不会放着肉不咬的……”

    匈奴诸部贵人上尊号,是为“复株累若鞮单于”。

    接下来,是汉使节团依次参见新单于。但在参见礼仪上,出了问题。

    主持参礼的,是右大且渠须卜囊牙与左骨都侯呼衍斛斯,这两位,都是匈奴老牌贵族,也是匈奴除单于之外三大姓中人:须卜、呼衍、兰氏。尤其是呼衍氏,历代与单于通婚,呼衍斛斯之女,亦是雕陶莫皋左阏氏……

    关于汉使参见礼,雕陶莫皋、须卜囊牙、呼衍斛斯有过一番争执。

    按历代规矩,汉使参见匈奴单于时,要去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以墨黥面,方准入穹庐大帐见单于。如昔年武帝时期的汉使王乌,就曾放弃符节,用墨涂面而“得入穹庐”,参见当时的匈奴乌维单于。而乌维单于最后却欺骗了他,告诉他要派王子到汉朝为质,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而另一位刚直强项,又非贵臣的汉使杨信,却不肯去节黥面,以致单于乃坐穹庐外接见杨信。虽然接待规格降低,但保住了大国尊严。

    只不过,眼下不是汉匈两国打生打死的汉武时期,而是呼韩邪附汉近二十年之后,这些规矩,明显不合时宜,得改改了。

    “汉使张羿啸,贵为富平侯,更是天子表亲,可去节而不黥面,入穹庐参见单于。”须卜囊牙首先拿出自己的意见。

    雕陶莫皋表示赞同。呼衍斛斯虽不以为然,但三人中两票赞成,他也不好坚持,遂同意。

    张放这个正使好处理,但副使甘延寿就颇引争议了。甘延寿虽也是列侯,但他这个侯远不及富平侯,而且出身差太多了,又是副使。去节是不消说的,但在黥面问题上,须卜囊牙与呼衍斛斯起了争议。

    须卜囊牙道:“副使甘延寿,原是汉国西域都护,更曾率数万骑,合十五国,攻杀郅支,西域诸国皆畏服。如此人物,不应黥面相待……”

    呼衍斛斯抗声道:“正是因此,更要黥面,让诸部见识,连如此人物都拜服在单于脚下,方显单于之威信。”

    雕陶莫皋听谁都有道理,左右为难。最后,还是新降的伊邪莫演出了个折中之法:先提出黥面,若汉使反应激烈便罢。

    雕陶莫皋欣然采纳。

    当张放一行来到单于大帐前,听到呼衍斛斯宣布参见之礼时,顿时群情耸动。

    张放当年也曾参见过匈奴单于的,只不过是用刀子相见。原本尊胡俗也没什么,当给个面子,但去节这个有损大汉国体,而以墨黥面在汉朝更是囚犯才有的待遇……张放这时才恍然,这明显是王凤借胡人之手打击他的声望,当真够阴的。

    甘延寿愤然顿节道:“吾当奉杨信,不学王乌。”

    呼衍斛斯黑着脸:“汉使须知,这是匈奴。贵使出使之时,难道皇帝陛下未曾交待,当尊胡俗么?若未入帐,足下这使节,又岂能算完成使命?不怕归国被皇帝、大臣责难么?”

    真看不出,这家伙居然还懂得汉朝政事。

    甘延寿的脸也是黑的,正要怒斥,却被人扯了一下袖子,回头见是张放。

    “甘君是气吞万里的猛虎,莫与狐狸争执。”张放笑道,“扯嘴皮子的事,让我来。”

    张放持节在手,施施然上前两步,执手一振,朗声道:“此节杖,见鄯善君,不去;见龟兹王,不去;见乌孙昆弥,不去;见康居国主,不去……为何见单于要去?”

    呼衍斛斯张口欲斥,舌头突然打结——是啊,匈奴,已不在是过去的匈奴了,早已失去与汉朝平起平坐的资格,它与西域诸国又有何区别?凭啥要汉使去节?

    张放挥杖高吭、声色俱厉:“至于黥面,在胡地,当尊胡俗,无可厚非,但我要问一句——这里是胡地么?”

    呼衍斛斯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不停用油腻腻的袖子拭汗。

    张放将节杖用力顿地:“这里是西域,本非匈奴人的栖息地,而是大汉的领土,为什么要尊胡俗?还有,难道单于不知黥面是汉境对犯人的处置方式么?如此羞辱大汉使节,单于是何居心?”

    呼衍斛斯一直觉得自己是匈奴人中最能言善辩者,但这一刻,他除了擦汗,居然什么话都说不出。

    张放高举节杖,沿着远远的天山轮廓线划了一个大圈,气若吞鲸:“天山南北,俱是汉土;大漠东西,皆为汉疆。我等立于其上,匈奴单于,见是不见?!”(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摘 星】

    呼衍斛斯萎了,须卜囊牙忙陪笑脸,打圆场,新单于雕陶莫皋则亲至帐前,迎候并赔罪。

    这一刻,雕陶莫皋的心情或许是悲凉的,漠北本是匈奴人世代栖息之地,从无汉人聚居,但随着匈奴归附,这片天神赐予之地,也随之姓“汉”了。无论雕陶莫皋心里怎么想,臣服姿态依然做得十足,匈奴人或许傲骄,但他们草原民族的本质不会变——那就是畏服强者。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拜礼之后,张放代汉天子赐敕书、赠金帛、弓矢等物。其中还有一样特别礼物,一对青瓷碗。匈奴君臣对这件礼物特别喜爱,当得知是富平侯府出品之后,表示愿派商人随行至长安,大量购入。

    嗯,张放出使匈奴的目的之一,倾销瓷器,初步达成。

    随后,先去参拜了呼韩邪的遗体,奉上祭品,耐着心性看那些脸上涂满各种矿石颜料的萨满师跳大神,招引单于的灵魂回归圣山。

    祭祀完成之后,雕陶莫皋请张放、甘延寿,一同登上东山,杀白马盟誓。

    班稚趁匈奴人不注意,靠近张放身边,低声道:“当记取张大夫之鉴。”

    张放轻轻点头,面沉如水,他知道班稚说的是张猛。当初张猛就因为同样的事,被石显暗箭中伤,落得个凄凉下场。眼下张放在朝中的潜在政敌的能量,比石显更甚。今日之事,或许王氏一时不会发难,但必会成为其手里的把柄,不定哪天就成为自己的罪状之一。

    但是,他能拒绝么?

    匈奴新单于登位,重申为汉朝北蕃,杀马盟誓,再次缔约。身为汉朝使节,他张放能拒绝?不管将来会怎样,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荣辱得失,恐怕只能放一放了。遥想当年张猛的心情,只怕也是如此吧……

    “君叔,此事我心里有数。”张放向班稚点点头表示领会,轻声问一句,“若换成君叔,又当如何?”

    班稚怔了好一会,苦笑摇头,吐出三个字:“不知道……”

    说话间,汉使一行随雕陶莫皋一同登上东山,望日而拜。然后牵过一匹健硕的白马,命力士杀之。雕陶莫皋以径路刀削金屑置入酒中,以当年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的镶金头骨为饮器,与张放、甘延寿共饮血盟。

    用仇人头骨当饮器喝酒,这是匈奴习俗,当年张放在三水就曾见过卜骨须这么干过,大概是一种萨满遗风,野蛮而残忍。好在当年张放在学校标本陈列室里经常接触人体骨骼,对头骨什么的没太多感觉。虽然拿这个东西喝酒确实恶心了点,但比起腥骚的马血、还有那不时浮起的金屑来,还是好受一些的……

    山头在歃血为盟,山下却有四个少女漫步在山花烂漫的草坡上。

    “昭君姊,你想看的人,没来……”青琰在后面轻声叫唤。

    走在前头的昭君脚步一顿,顺手摘下一朵不知名的黄花,凑近小巧的鼻端嗅了嗅,双手抱膝,坐在如丝的草坪上。目光透着一丝怅然:“是啊,没见到她呢……”

    青琰举手示意跟在身后的两个少女扈卫分散警戒,走到昭君身边,挨着她坐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