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宋武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宋武功-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烈日炙烤,大地龟裂,热浪吹过,尘土飞扬,干旱遍地。

    周国大军浩浩汤汤,旌旗蔽风,一万禁军挥师西行,此刻已经到了城外。

    蜀国李廷圭大军此番正在武威城内,枕戈达旦。

    两军交战,大战一触即发。

    城外的周军大营之内,时任西南行营都招讨使王景认为时机成熟,就率军出击威武城。

    王景身边的裨将万松随军于阵前,见其武威之城,其高三丈,合围几公里,乃一座坚城。算是一座高城。武威更是连通长安和西域通道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

    武威,一个战争之地。

    自古兵家多在此处燃起大战。

    六朝,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以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历为郡、州、府治,乃是西北重镇,所以地位十分重要。

    今日大军之站开启,呜咽的军号响声,城门上,军中的擂鼓之声,霎时间满战场,苍茫大地上主沉浮之战,当今国力之间的对决,在拉响着。

    战士们都在挥洒鲜血,万松坐上战马,手持长枪,奔走乱军之中,遇见一个敌人,顺刀收割鲜血。身上溅满了鲜血,昏天黑地地厮杀,战场充满了血腥之味。

    收割着、战斗者……

    倒下又爬起、倒下不再起身,

    血一地,日头毒辣,凶残。

    战场如炼狱,厮杀,终结——

    ……

    战争必将是有胜负的,一场战斗以蜀军失败而告终,周蜀两国大军丢下的死尸更是无数。此战周军胜利,将士们更是振奋,万松此番的表现非常淋漓尽致。周军经此小捷,自发的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那边蜀**队溃逃,业已支撑不住周军如潮水般攻击。万松率领的这支营队的将士们,这时候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招讨使王景,经过奋战,成功地攻破了威武城,蜀军弃城逃跑,俘下蜀军校姜晖以下300余人。

    如此大的动静之后,一份奏疏飞马入东京开封,奏疏曰:至八月,周王景等小胜蜀军,武威城下。

    消息传回开封,天子郭荣一片欣喜,朝中大臣开始站在天子阵营之内,坚持对蜀国,夺回中原腹地的秦、凤、阶、成四州,胜券在握。

    赵德昭早就知道了结果,所以也只是笑了笑,而杨濛此刻非常开心,义子在禁军之中的表现不错,按照这种态势,义子前途无量。

    赵德昭依旧在计划,三味书屋的孩子们学得不错,已然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接下来赵德昭就开始继续实施教育。

    而那一百老兵也暂时安置在如家,当做看护百姓的护院和开荒的劳动力,而赵德昭约束他们不得侵犯百姓的利益。

    沃万家也开始初步的运营了,广味集团在洛阳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阶段。

    ……

    西北前线,时间过去了几日。

    蜀国李廷圭先前已然吃了周军的败仗,此刻军中正在商量对策,按照部署,李廷圭负责调兵遣将,实行分兵之策,合围周军,此番他一定要一举击败周军,一雪前耻。

    九月,凤州战事紧急,周蜀两国拉开了战斗。

    蜀国李廷圭一番长远计划,决定派兵占据马岭寨,又派奇兵出斜谷屯于白涧,分兵于凤州之北的唐仓镇及黄花谷,另遣染院使王峦率五千兵,出唐仓镇。

    黄花谷,一小小山谷,位于凤州东北,谷虽小,但不可小觑。此地地势平坦,却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此地也是设伏的好去处。

    蜀国斥候得到的消息称,此番周军运粮之道从此路过,蜀**中商量着打算从这里入手,占领此道,切断周军粮道,介时必定一招制敌,周军不溃即亡。

    周军这边也派出了斥候。

    但是蜀国李廷圭之策略已然被向训和王景派出的斥候侦探到了,于是乎二人命排阵使张建雄领兵二千直抵黄花谷,抢占黄花谷口,勿让蜀**队先行占领此地,随即又遣别将万松等劲卒千人出敌后,扼蜀军归路。

    蜀**队到了黄花谷,未能先达,被有所准备的周军张建雄部三面设伏,扼去归路,杀个大败。

    蜀国王峦败奔唐仓,又遭伏击,战死,孙韬所部皆被俘。

    周军继而又率军至马岭、白涧。马岭、白涧蜀军闻黄花谷大军业已败,如多米诺骨牌一样,马岭、白涧军亦溃,李廷圭、高彦俦等诸将退保青泥岭。

    但是这个消息来的已经很晚了,秦州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了。

    雄武节度使韩继勋以秦州孤立无援,留观察判官赵砒守城,自奔成都。

    秦州观察判官赵砒见后蜀军勇将精兵皆非死即逃,畏后周军势盛兵强,与成、阶二州相继出降。

    黄花谷之役大捷,周军又收复了关中故地,威慑了蜀国,为郭荣下一步打算征唐解除了翼侧威胁。

    十月,蜀主急遣使致书请和,被郭荣拒绝,乃聚兵屯粮于剑门、白帝,以防后周军深入。

    一切按照历史上的进程那样——

    十一月,王景等连营围凤州,分兵于固镇阻援。未几,破凤州,俘威武节度使王环及都监赵崇溥以下五千人。

    郭荣又诏赦秦、凤、阶、成四州两税征科,及后蜀所立诸色科徭。所俘蜀国将士,自愿遣返。由是剑门之下,州邑营砦,蜀国残余势力望风宵遁,而后不久秦、凤、阶、成平。

    周又复后汉所失四州。

    西北大捷,自此周国攻打蜀国之战告一段落。

第三十六章 苗训问策、大军封赏() 
(支持正版,其他网站的都是盗版,《天宋武功》纵横首发,届时还要修改一番文章,请大家支持,为体验更好的,所以建议读者支持正版。)

    十月了,月落乌啼,时间已入深秋,霜满天。

    开封,凉城客栈中,今日赵德昭请了假出来,打算住在客栈之中,那夜赵德昭和杨濛都未睡去。

    老九道:“主上,刚从前线收线报来以及成都的密探道,公子安然无恙,又立下了功劳,而西北战事眼见快要结束了,周国的势头不减。而周国朝廷方面也收到蜀国的国书,要求周国罢兵。如今西北之大势尽在周国手中,相信不久就会有成就的。”

    赵德昭当然知道历史的走向,他自信十足道:“九叔说得没错,估计过了这个月,周国就能攻下四州之地。”

    后来果然不久,杨濛、赵德昭从长春堂的密报获知,西北四州皆已经回到大周的怀抱之中,而此番西北之站中义兄的表现不错,在征战之中,英勇无敌,而父亲赵匡胤也是功劳卓著。

    这期间赵德昭忙于自己的教育事业,他打算再充实一下教育中的知识点,所以未曾注意到,不过西征之后,便是南征,历史上的南征南唐第一次征讨,相信立马就要开启了。

    不过先一步广味集团也要向南边发展,这一点他和白孤城商量了一下,打算慢慢施行此事,而杨濛也觉得义子的这个想法不错,唐国国内正缺少像广味集团的酒楼,而广味集团若是能够在唐国江宁府扎根下来,背后还需要长春堂的支持。

    周国最终收复了四州之地,不久之后,王景、向训等大军,赵匡胤等禁军班师回朝,终于回到了东京城。

    大军得胜归来,早有当今天子、文武大臣候在御街之上,然后周围拉起了警戒,百姓纷纷驻足在街道旁,欢呼着,有些人家还在想若是自己的女儿能嫁给这些将士们,女儿的下半辈子就有依靠了,而且这些军官将士们可是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日后高升还说不定呢,所以那些未嫁女的门户都眼热地看着这些军官将士。

    赵德昭早就得到了消息,他一早就候在御街之上,因为和当今天子熟识,而郭荣也对自己手下兄弟的儿子十分喜爱,所以让赵德昭伴驾在身边。

    赵德昭非常荣幸,毕竟是臣子的家眷,又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郭荣哈哈大笑,随即说道没事儿的。赵德昭也就装出个没事儿人样子了。

    而这时候赵德昭转过头,看见了上次在御街上遇到的老伯王朴,他朝着王朴挥了挥手,王朴站在后头,见到是上次那个孩童,他投以热切的眼神,然后点了点头,继续站在皇帝身后的大臣行列之中。

    大军终于到达,赵德昭看见自己的爹爹,就朝他挥挥手,赵匡胤见到自己的孩子十分高兴,而孩子身边就是当今天子,他当即从马上下来,朝郭荣躬身道:“臣元朗参见陛下!”

    “二哥儿免礼!”郭荣扶起赵匡胤。

    “陛下,昭儿怎么会在御驾旁?”赵匡胤疑惑道。

    郭荣笑道:“哈哈,你家小子一大早就出发到了御街,适才我看见了,就让他一起到我身边。”

    郭荣又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道:“二哥儿辛苦了,改日宫中宴会一定给二哥儿及众位将士接风洗尘,庆祝此次西征。”

    “多谢大哥!”赵匡胤忽然调换称呼,改成以前的称呼了。

    “这就对了,还是大哥爽快!”郭荣喜欢他手下的叫他昔日的称谓。

    大军陆续到达京城,郭荣先让他们休息一天,第二日再论功行赏。

    赵德昭和赵匡胤回了赵府,此刻赵弘殷见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望见他更加黑黝黝了,就笑道:“胤儿回来了,这次让昭儿那个小子再破费一下,今晚去酒楼庆祝一下。”

    “爷爷,你啊!”

    “好啊,爹爹。”赵德昭爽快地答应了。

    这时候苗训知道赵匡胤回来了,就赶紧去见赵匡胤,在厅内正好见到赵家两父子在絮叨。

    赵匡胤一见到苗训,就说道:“广义,我找你找得好苦啊。”

    苗训哈哈大笑,道:“元朗兄别来无恙,我叨扰府上很长时间了,今日终于见到元朗兄了。”

    “哈哈,晚上,广义一起去小儿的酒楼吃食去。”赵德昭高兴地说道,然后拍了拍苗训的肩膀。

    “好。”

    晚上一家人去了城南广味楼,上了饭桌。

    赵家人就问了赵匡胤许多问题,然后杜氏很高兴自己生了这个儿子,如今夫君和儿子都身居高位,儿子西北归来后估计又要升官了。杜氏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不满足的还是自己年幼的儿子和孙子了。

    何况,天子家和赵家的关系也不错,起码他们赵家以后几十年绝对是大周的名家。

    今日真是喜事啊,赵弘殷笑得跟盛开的菊花似的,几杯下肚,赵弘殷就扯起了朝廷的大计划。

    赵弘殷卖弄道,事实上这些都是当时苗训给他透露过的,“胤儿啊,爹我觉得下一步,我大周应该攻去淮南。”

    赵德昭听着这句话非常赞同,他拍着马屁,说道:“爷爷不愧是有谋有略的军事家。”

    赵弘殷道:“岂敢岂敢啊,我这都是广义告诉我的。”

    苗训道:“叔父取笑广义了,我那是拙见,我相信小郎君也有如此的见地的。”

    苗训忽然间把话题抛给了赵德昭,他这是有意要考察一下赵德昭。而赵德昭自然都是知道的,他把《平边策》又说道了一遍。

    听了他爷爷和苗训的谈论,赵德昭突然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他又缓缓的说道:“此刻周国已经收回四州之地,然当今天子雄才大略,他是不会坐视天下干戈战火之中,刚刚即位就北上迎敌,圣明无比,远胜唐亡后的其他帝王,欲统一天下。统一天下,望闻问切,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大周要首先解决自己的威胁,大周位于中原腹地,北有辽国虎视眈眈,西南有蜀国,南边有唐国这三大国家,而周围又有小国林立,受着南北夹击的威胁。而国内节度使骄横跋扈,今年陛下就采取了许多措施,收回藩镇的任免权,集权于中央。”

    赵德昭顿了顿,喝了一口茶,见到面前的各位都是一副表情,赵弘殷父子二人、苗训,以及其他赵家人此刻都没有说话,目瞪口呆地听着,而赵弘殷父子和苗训则是点了点头。

    随即他继续,缓缓地说道:“高平之大捷后,汉国势力大减、辽国内乱,两国暂时不会南下,而蜀国此番四州之地皆已回归大周,而观蜀帝孟昶此人,即位之初,尚且励精图治,可是蜀中几十载未曾遭受战火,而孟昶此人认为蜀地已经安宁,就过起了安稳的日子。如今西北一战之后,蜀国丧土,实力大减,蜀国暂时也不会北上。而纵观南方,唐国实力尚在,仍旧是一劲敌,唐国占据江南富庶之地,昔年曾经灭亡楚闽,但百姓富足,实力尚在。”

    那边赵匡胤父子似乎在沉思,苗训则哈哈大笑:“小兄弟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确实不错,将来必定是个人中龙凤。”

    赵德昭不好意思地说道:“苗先生谬赞了!我们大周若是攻下江南之地,夺得了江南的产粮地段,届时就能一统天下。战争,靠的不仅仅是军队,更多是是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淮南,鱼米之乡也。江南之地物阜民丰,若此番攻取唐国江北十四州,则大事可期,国库充盈,百姓归心,天下可一。”

    面前之人皆叹道,面前之人还是个六岁稚子么,无况于妖孽乎?

    不过赵家人已经见怪不怪了,赵匡义和赵匡美、月娘他们,还有苗训则是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孙当如赵德昭。魏武在世,武侯再生,恐怕都不是赵德昭的对手啊!”苗训忽然间吐槽了一番。

    赵家人都为赵德昭而自豪,而赵德昭之事勉强一笑,他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加长久之事情。

    晚宴之后,一行人都回了赵府。

    当夜苗训夜观天象,发现紫薇帝星已经位于开封上空,看来师傅预测的不错,就让我苗广义辅佐明君父子吧。

    次日,钟鼓齐鸣,殿堂之上一片祥和,此为凯旋之乐。

    朝廷之上,文武大臣分坐两旁,天子郭荣正身坐于龙椅之上,面色掩饰不住喜悦之情,随即道:“此番西征,多亏众位将军的浴血奋战,才能收回秦凤阶成四州,诸位之功,朕定当铭记,为大周国祚作出贡献。”

    随即挥手,让内侍张德均缓缓念道:“陛下诏曰:天下纷乱,武人割据,中原动荡,秦凤成阶,先前被蜀国占领,今大周仁德,朕继承大统,欲西征秦地,收复故土。如今四州归国,今有将军王景向训等人,浴血奋战,更有禁军赵匡胤领军西征,战功赫赫,朕何吝赐爵拜官。”

    “特加封王景为景镇秦州兼西面缘边都部署,兼任太子太保。都监向训加封太保,昝居润提升为秦州刺史其余凤翔军各有封赏。”

    王景、向训等几人谢恩领旨去了。

    张德均清清嗓子继续念道:“原禁军赵匡胤,领军西北,功勋卓著,特提升赵匡胤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授正三品下的怀化将军。”

    赵匡胤也领旨谢恩了。

    郭荣又授赵玭为郢州刺史,算是对他举城投降和劝降的奖励。

    而万松也升了一级,不过是在赵匡胤手下了。

    西北之战,皆以封赏,大家热热闹闹地谢了恩。

第三十七章 周军南下、唐国应战() 
如今西北基本已经平定,正如苗训等人所预料的一般,如今北方威胁基本解除,虽然汉辽占据山西、河北州县,但暂时不能南下,而周北伐的难度也比较大。

    郭荣又让大臣商议着,行军打仗计划,从地图上看了一下周边的形势,然汴水从唐朝末年溃堤决口以来,埇桥至泗州已壅塞,随即诏令下去,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征发民夫疏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