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历四年- 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各地也分别由各路义军占据,郭之奇和连城璧则将督师行辕和总督衙门搬到了肇庆,在此统领全局。

    尚可喜一旦发动,有心算无心,肇庆坚城连大门都还没关上就被先锋由云龙拿下。郭、连二人,尚可喜没有动他们,只是在斥责他们的无能后便将其软禁了起来,从而打出了协助督师郭之奇、两广总督连城璧整顿扰民义军的旗号,四面出击。

    明面上粤东明军不少,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尚可喜这边,平南王府藩兵这几年损失不大,战斗力尚在,又兼并了惠州、韶州以及潮州北部的吴六奇所部绿营和广东水师副将许龙的水师,可谓是兵强马壮。

    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尚可喜大军所到之处竟无人能够抗衡一二,几乎是清一色的一战即溃,哪怕是坚守城池也撑不了几天。

    正月十六,许尔显偷袭新会,陈奇策被迫应战,不敌,弃城而走。

    正月十九,尚之信克肇庆府广宁县,守将阵亡。

    正月二十五,王兴所部兵败恩平,在班志富的追击下侥幸退入易守难攻的文村坚守。

    正月二十九,尚可喜攻入罗定州,守军请降,接受南海郡王府改编。

    二月初一,陈奇策再败新宁,退守广海卫。

    二月初四,梧州守将顺义侯马雄响应尚可喜号召,自梧州出兵攻取各县。

    二月初八,尚之信大败连山三县瑶民武装,尽收其地,改编降卒。

    二月十一,陈奇策在许尔显的兵锋之下被迫放弃广海卫,退回上、下川岛的老根据地。

    ……

    自二月中旬而始,尚可喜兵锋所指,各路义军望风披靡,大军向西,看上去仿佛是在追赶李定国的脚步一般。一时间,能够拖延尚可喜兵锋的竟只剩下了路程一事!

    如此酣畅淋漓的攻城略地,于尚可喜而言也是很久未有过的了。其实这也没什么办法,各路义军原本就是各行其是,本来还有李定国、郭之奇和连城璧负责节制,如今李定国迎驾,郭、连二人被俘,剩下的什么高廉雷琼四府巡抚张孝起、海北道周腾凤等人则并没有节制广州府、肇庆府、梧州府和罗定州这些地区的权利。再加上双方的战斗力差距过大,尚可喜还高举着郭之奇和连城璧的旗号,从内到外的优势导致了如此现象的发生。

    尚可喜的大军还在向西推进,将陈奇策赶下海之后,许尔显留守广州和肇庆的南部继续镇压义军,班志富则帅军继续西进,与尚可喜合兵攻取高廉雷琼四府,为大踏步的杀入广西解除侧翼威胁。而此时,四府巡抚张孝起、盘踞廉州的靖氛将军邓耀等部则还没有能够从突遭巨变的混乱中恢复过来……

    广州南部的上川岛上,这里是陈奇策的老根据地,他就在这里坚持与清军对抗多年。其部水师在广东称得上是首屈一指,新会之战中曾在广州湾阵斩清广东水师总兵盖一鹏,取得了新会之战的开门红江门大捷,从而实现了明军对广州湾制海权的实际控制。

    在陈文的干预之下,新会的惨剧没有能够发生,新会富庶依旧。李定国收复新会之后,对陈奇策也是非常之倚重,粮饷上有所偏向,离开广东之际甚至舍得将如今整个粤西最为富庶的新会、新宁二县作为陈奇策水师的就食之地。

    陈奇策其人,作为武将的能力不弱,但是也仅限于水师而已。面对如狼似虎般的前平南王府藩兵,他的水兵在陆上若是还能打个五五开,从东江军时代就开始在尚可喜麾下领兵作战的许尔显这辈子就算是白活了。

    输给了本就打不过的对手,听上去好像没什么丢脸的,但是对于陈奇策而言,这却是对于李定国的倚重的辜负。

    “狗日的尚可喜,老子早晚把你这厮,嘶……”

    新会巷战以及新宁守城战,陈奇策两战皆败,损兵折将不少,若非水师足够强悍,为败兵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掩护,只怕就连退回根据地都是妄想。

    尚可喜本已经宣布反正,尚之信反正则更早。广州不是没有过这样的例子,当年的李成栋父子先后为大明殉国,此前有千般错漏朝廷也是记得他们的好的。可是这一次的尚家父子却完完全全是养不熟的狼崽子,叫他如何不恨。

    愤怒牵动到了伤口,花白胡子的老郎中连手上的活计都顾不得了,连忙过来先给陈奇策这位大帅看看伤口是否崩开。

    所幸,伤口没有开线,老郎中放下了心就赶快回去继续给其他受伤武将检查伤口。不过这大帐之中,还算是轻伤的武将也为数不少,至于重伤的则全部在岛上的那个老旧的伤病所里和士卒们一起接受其他郎中和学徒们的医治。

    “大帅,动怒是会导致伤口恶化的。且叫姓尚的嚣张几日,这口气咱们迟早能讨回来。”

    “孙兄弟说的是,姓尚的敢冲咱们动刀子,等西宁王杀回来,有他好看的。”

    “就是,陆战咱们打不过,但是水战他姓尚的也没戏。等兄弟养好了上,咱们跟着大帅策应西宁王大军,迟早能弄死这老小子。”

    “……”

    众将口中的孙兄弟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合兵进攻新会的惠州海盗孙云轩。这一年多,孙云轩已经彻底融入到陈奇策所部之中,他喜欢火器,对火炮更是一点就通,很快就被陈奇策任命为炮队的首领。这一次在广海卫也是他组织接应炮舰炮轰许尔显追兵,从而陈奇策所部才能安全的退回到岛上。

    孙云轩还在奋力鼓舞下士气,但是陈奇策比他知道得更多,李定国返回广西根本就不是名义上的就食,而是回安龙迎接。

    要知道,皇帝在孙可望手里已经好几年了,孙可望狭天子以令诸侯,岂容得李定国将皇帝夺走。这一走,回来是不大可能的了,至少一两年内是没戏的。而对于他们这些广东明军,甚至是那些还没有遭到攻击,但却也只是时间问题的广西明军而言,李定国是根本指望不上的。

    “绝不能坐以待毙。”

    暗自思虑了一番,陈奇策重新睁开眼睛,目光又恢复到了此前的那般锋利。

    “孙兄弟,本帅有一封书信,需要你乘船敢去浙江,交给会稽郡王殿下!”

    会稽郡王?

    孙云轩记得这个名字,天下闻名的大帅,战绩彪炳之处可谓是世所罕有。虽然他们这支义军与李定国所部很是亲近,但私底下大伙也评价说,时隔三年之后,陈文的两蹶名王在含金量上还是要高于李定国的。而当年在新会城外,第一次从陈奇策口中听闻到一些内幕是的窒息,更是让他记忆犹新。

    “大帅,浙江太远了,只怕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尚可喜的兵锋过甚,而陈文距离此间又太远,而他们更不可能穿越广州、韶州进入南赣向陈文求援。照着尚可喜现在的势头,等陈文反应过来,调集大军入粤,只怕两广都已经被尚可喜攻陷了。

    从心里说,孙云轩也有见一见陈文这位传奇武将的**,但是陈奇策才是他追随的大帅,在座的众将都是他共患难的兄弟,如今情状,怎舍得离他们而去。

    然而,听到这话,陈奇策却摇了摇头,继而对孙云轩说道:“西宁王回不来了,延平王去年在南京损兵折将,正是最为虚弱之时,不可能劳师远征。其他人咱们指望不上,他们打不过尚可喜那个狗贼的。为今之计,只有向会稽郡王求援,只有这一条路了!”

    陈奇策的话引起了众将的深思,但是陈奇策却并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时间,而是直接对孙云轩喝问道:“此去浙江,天高路远,凶吉难测,沿途还有许龙那贼的水师拦截。本帅只问你一句,是敢,还是不敢?!”

    此言一出,孙云轩心中激荡,继而大声回应道:“敢!末将有何不敢,就算是刀山火海末将也定把会稽郡王的大军请来,为殉国的袍泽们复此大仇!”(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摧枯拉朽(中)

    二月中旬,孙云轩奉命自上川岛出发,驶向浙江。出海之后,首要的敌人便是清广东水师副将许龙的水师。

    许龙其人,其实与孙云轩一样,都是粤海的海盗,但是不同于孙云轩这些抗清义军,许龙选择了为鞑子张目,而满清自身的水师处于严重劣势的情况下,对于擅长海战的武将也很是倚重,黄梧如此,施琅如此,许龙亦是如此。

    然而,随着陈文在广信府取得决定性胜利,深入南方的广东、福建清军的处境就开始陷入到极端的被动之中。江门大捷,陈奇策阵斩盖一鹏,清军广东水师受创甚重,而尚可喜在接下来也不可能继续向水师大量倾注日渐减少的资源,许龙的水师依旧存在,但是对制海权的控制却微乎其微。

    这对尚可喜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对广东明军而言却恰恰是最大的好事。孙云轩一行乘船出发,很快就绕过了重新为许龙所控制的广州湾,有惊无险的驶向福建水域。

    抵达南澳水域之前,在外海遭遇了一场小风暴,最后倒是有惊无险,不过抵达南澳水域后,很快就遭到了福建明军的拦截。

    “末将是提督广东水师,凌海将军陈奇策陈帅麾下管炮队游击孙云轩。”

    孙云轩拿出了印信,南澳的福建明军军官检查完毕,确定印信确实是明军的,只是孙云轩要去浙江倒是让他不得不做出处置。

    “敢情先孙游击移步中左所。”

    原本孙云轩就很急切的要赶去浙江,这毕竟事关着兄弟们的生死存亡,听到这话,当即他就向那个军官表达了他的不满。

    “这位将军,末将是奉了我家大帅之命赶去浙江求援的!”

    然而,那军官却并不在意。他的任务是检查南澳水域的船舶,只要是商船,只有缴纳了郑氏集团的过路费才能通过台湾海峡。不过这一次,孙云轩带来的消息却着实让他一惊,广东大乱,这对于福建明军而言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他作为巡海军官,能够在发现情报时作出更好的处断,总会得到些赏赐的。

    “孙游击,本将这么说吧,你们这一行没有我部发放的旗帜是不可能通过福建沿海的。”唱了白脸,那军官紧接着又补上了一句:“其实你们去浙江,也总是要经过中左所的,耽误不了一日半日的。”

    闽粤沿海走海的人都知道,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那一辈,就有这样的规矩。除非再往东绕路,走澎湖一带,那样的话,一来船上没有熟悉那条海路的向导,二来则是那里现在是红夷的势力范围,与其路过那边去面对立场不明的红夷,还不如到中左所去讲道理呢,毕竟西宁王和延平王还是姻亲不是。

    “好吧,那咱们现在就启程吧,早一日,广东那边就能少死一些兄弟。”

    重新规划了航线,由一艘福建明军的海船护送,两条海船直接启程出发前往中左所。南澳在粤东,曾是郑成功起兵抗清时最早的根据地,而中左所则在闽南,两地相去不远。是故,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这座军事重镇。

    “看来延平藩去年受创不轻啊。”

    老船长在永八年的新会之战前曾载着李定国的信使前来求见郑成功,为的是联手进攻广东。那时的福建明军兵强马壮,比之史上同期还要强上太多,毕竟凤巢山之战没有发生。可是现在,称不上潦倒落魄,但是军队的士气显然是要低落不少,细看去路过的明军的武器、军服都显得有些破旧,唯有港口如织的海船还是老样子,甚至还要更为繁忙一些。

    孙云轩没有来过此间,此刻也没有兴趣琢磨老船长的感慨。他的任务是去浙江求援,既然已经确定了福建明军实力大幅度退化,那么此刻就不过是来走上这么一遭,尽快离开此地赶去浙江才是正途。

    有人带领,沿途的检查虽然免不了,但是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却是省了,于是他们很快就抵达了中左所的延平郡王府。

    他们的到来,郑成功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在他看来,尚家和耿家,乃至包括潮州的墙头草郝尚久都不是真心实意效忠大明的,无非是被陈文逼迫得不得不如此。现在西南的秦藩、西宁藩两路明军内讧在即,尚可喜不跳出来那才叫奇怪呢。

    不过不得不说,尚可喜掐的这个时间点很好。现在临近的各势力不是如他一般的虚弱,就是被其他势力牵绊。陈文倒是取得了全国战略的主动权,但是大军去年年底还在大踏步的收复南直隶淮河以南的地区,现在即便是想,也缺乏足够的精力来迅速对尚可喜进行干扰。而尚可喜一旦占据两广,必然会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势力,到时候在西南与李定国、孙可望互相牵制,面向东南则可以与孙可望联手遏制陈文西进,想那孙可望也是不会拒绝的。

    然而,这世上,法、术、势三者,法、术再强,往往也敌不过一个大势所趋。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来将大势扭转过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尚可喜的这一次就是如此。只可惜,手握大势的那一方,似乎并不打算放任局势脱离掌控。

    郑成功在广东是有眼线的,那里出现变乱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简明扼要的询问了一番,郑成功拿起了案上的一封书信,便将孙云轩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上面。

    “尔等不必去浙江了,越王早已修书于本王,大军不日兵发福建。你们现在赶去,十有**是要个扑个空的。”

    ………………

    永十年三月初三,这一天是上巳节,相传是轩辕黄帝的生辰,在这一天总是少不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之类的庆祝项目。然而,就是这么个喜庆的日子,陈文却已经站在闽浙之间最为重要的关隘仙霞关之上。

    大军越过仙霞关滚滚南向,仙霞关以南的建宁府在去年就已经被江浙明军收入囊中,赣国公张自盛早前一直驻扎于此,威慑福建的刘清泰所部清军以及受封南安郡王的前靖南王耿继茂,直到组建闽中师的扩军计划开始执行才暂且退回到衢州整军。

    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拥有两个老营头外加一个新组建起来但却依旧拥有大量前地方驻军的新营头的闽中师完成了训练任务。随着此前坐镇苏州的四明师乘船南下,陈文计划在北伐前整理南方的军事行动的第一步,对东南最后的一支清军浙闽总督刘清泰节制的福建清军的军事行动正式宣告展开。

    “大王,刘清泰如今军粮匮乏,士气低落,不足为虑,倒是耿继茂和延平藩还需多加注意啊。”

    浙闽总督刘清泰、福建提督杨名高、福建巡抚佟国器现在是满清在福建节制地方的大员。至于他们节制的府县,一个福州府、一个延平府外加一个福宁州,老哥三儿,一人一个,不偏不倚,正好。

    此前的战事之中,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被杀,右路总兵马得功则因故撤职回到京城,继任的刘仲锦是汉军正蓝旗旗人,辽阳东宁卫人士,早在前年就已经去世了,而由于陈文在永八年打出了广信府大捷,趁势收复了江西,福建通往其他清军占领区的道路被彻底截断,右路总兵的这一镇因为没有领兵主帅也被刘清泰改编成了督标营,进驻福州府。

    也正是因为道路被彻底截断,恰如张自盛所言的那般,福建清军没了江浙的军粮补充,只能依靠库存和劫掠地方过活,与本地的士绅也爆发过几次冲突,但是军粮却依旧捉襟见肘。

    俗话说得好,军无粮则散,这支清军从永八年的下半年开始就是孤军一支,支撑了一年半,早已军心涣散。不光是出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