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历四年-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承畴妙计安天下,赔了大将又折兵”,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村子里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江上师溃前后迁过来的。几年下来,男耕女织,闲时到山里打些野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山间的田地贫瘠,但是没有田赋、丁税、徭役、杂征和摊派这些压死人的东西,倒也怡然自得,只是对外面的事情却是一概不知罢了。

    不过嘛,既然能迁到这里,大致的方位自然还是知道的。

    “什么,再往东过两个山头就到严州府地界了?!”

    ………………

    黄昏已去,夜尚未深,穷苦的老人不舍得点灯,就着这点儿光听过了外面的段子,就给王孚找了床被子,安排睡下。

    小村的北面,一条已经被野草淹没得几乎看不出来的山间小道上,一队操着河南口音的清军却驻足在此。

    “禀告把总,前面发现个村子,看样子应该有个十来户人家。”

    “我类个乖乖,这山路绕来绕去的,好在没进明军的地头。”下一秒,只见那骑在马背上的军官怪叫了一声,便向着随行的士卒们喊道:

    “经略衙门有令,为防资敌,将靠近金衢严处四府边界二十里内的百姓全部迁走。本官得到消息,前面那个村子是给逆贼陈文传递消息的乱党所在。冲进去,男的全部杀光,娘们留下,今天晚上大伙也乐呵乐呵!”(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迁民

    徽州城里人,由于晚上多有商人之间的饮宴、往来,睡得要比乡下人晚。第一次在这个村子过夜,王孚也加了一倍的小心,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对他这个外乡人心生了什么歹念。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份小心,却还真的救了他一命。

    入夜后,马蹄声响起,起码四五十号人奔跑的脚步声传来。入村时看过,这村子里,莫说是马了,便是驴子、骡子也没有一只。显然是来者不善,王孚连忙唤醒那个老人,可是未待他们出门,便有清军冲了进来。

    老人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当场砍死,手无寸铁,且双拳难敌四手,王孚只得撞破后窗跳了出去。然而待他跃窗而出之后,看到的却是数十号清军在一个骑着战马的军官的指挥下,正在大肆的屠杀着村中的无辜百姓。

    鲜血飞溅、烈火熊熊,避秦的桃花源,似乎只是刚刚在屋中眼睛一闭再一睁开就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男人的惨嚎、女人的尖叫以及清军肆意的狂笑……

    一个人,十来个的卡子都冲不过去,更别说是几十号正杀得兴起的鞑子了。空有些手段在身,可他却从未真正见过这般血腥的屠戮,在冲进屋子的那两个清军的追赶下也只得向村外的林子里跑去。

    “把小娘们都拉上来给本把总瞅瞅。”

    小村中只有十几户的人家,入夜后都已经睡下,即便是没有睡下,面对几十号的清军也只可能剩下被屠戮这一途。此时此刻,村中男丁已经被尽数杀光,便是黄童白首也被几乎一扫而空,只有那些死不瞑目的首级被清军挂在战马上、挑在长枪头,以为此番记功的凭证。

    被清军擒获的村妇、村姑被押到了王孚投宿的那老人的房前,发出一声声压抑低沉到了极致的哭泣刚刚有个女子哭声过大,已经被清军砍了脑袋,还专门强逼着她们每一个人看过,以至于此刻已经没有谁还敢生出什么反抗的念头了。

    把总每走到一个近前,押着她们的清军便一拽头发,强迫她们把头抬起来。直到这一排走过,那把总放着几个黄花闺女没点,却点了一个妇人出来,让亲兵将其拉进房中。

    “这***这屁股、这腰身,一会儿挣扎了起来肯定刺激。”

    舔着嘴唇,把总志得意满的让亲兵将其押走,正准备说点什么,却听见一个满脸满身灶灰的少年从一处已经搜过的茅草屋里冲了出来,而率先入到清军耳中的则是尚未变声的童音。

    “娘……”

    “别过来,快跑!”

    突然开始死命挣扎起来的妇人的话语尚未传到少年耳中,那少年便被一个清军打倒在地,提着脖领子便带到那把总跟前。

    “他是你儿子?”

    “是奴家的孩子,求将军饶过他这回,奴家当牛做马报答将军。”

    少年被清军抓住,妇人拼了命的挣扎,便是那虎背熊腰的亲兵也没能拽住。妇人双手揪着那把总的裤腿,一个劲儿的告饶。那把总被抓着裤脚,立刻示意那亲兵将其拉开,随后看了看这母子两儿,心生出了一念。

    “你男人没了,今天本把总给你当把男人,就叫你儿子在旁边看着。没准,老子不光给你儿子当个便宜爹,还可以让他当把相公,长长见识。”不是说那些文官喜欢嫖相公吗,这回老子也开开荤。

    满脸淫笑的把总看着亲兵将已经面无人色的母子两弄进了屋子,便转而对那些清军喊道:“咱们跟着总兵大人从河南移镇这江南的地方,总兵大人不曾亏待本把总,本把总也不会亏待弟兄们。这些小娘们,都赏给你们了!”

    “谢把总赏。”

    轰然应是之中,这些清军除了专门给亲兵留下几个外,以什为单位,各拉着几个女子往选定好的屋子里拽,其间更是不停在那些女子的身上摸来掐去,大有很爹娘少给生出几双手的架势……

    ………………

    浑浑噩噩的跑了一晚上,直到天色蒙蒙亮了,身后却依旧有脚步声传来。跑了一晚上还有人追,王孚也实在跑步下去了,可是就这么认命等死他也不甘心,干脆就窜进了道旁的草丛里,抄起了道边的一根木根,屏住唿吸,以观来人。

    片刻之后,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自他来的路上踉踉跄跄的跑来,直到临近他不远处似是脚下踩到了什么,失去了平衡便摔倒在了地上。而后,挣扎了两下,似乎是想要爬起来,却未能成行,便干脆趴在地上动也不动。

    哭声传出,却分明是用手捂住,强抑着那悲戚的哭声,无不窜入到了王孚的耳中。黎明初现,王孚看清楚了那少年的面容,似乎就是刚刚的那个小村子的村民,就住在老人家的左近,他进村时,这少年还帮那老人挑了一担柴过去,好像是有什么亲戚关系。

    “别哭了,人死不能复生。”

    沉浸在悲伤之中,少年没有发现道旁的旁观者,待王孚起了身子走过来,直到是开了口他才意识到这里原来不止他一个人。

    “我不是鞑子,我也是逃出来的。”

    连回过头看上一眼也不敢,少年听到王孚的第一句话便如被针扎了一下似的,手脚并用的想要往前跑。待到王孚再度开口,他才转过头看去,看到的确实不是鞑子,而是一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是你,我见过你。你是投宿在六叔族家的那个外乡人,一定是你把鞑子带来的!”

    少年作势便要起来与他搏斗,但王孚扶住了这个似乎是把脚崴了的少年了,以防他再度倒下。

    “要是我带来的,我还跑个什么劲儿啊。”

    村子说是隐秘,但既然几年前大伙能迁过来,走迷了路的王孚能循着炊烟走来,鞑子说不定也是这么发现的。一旦想明白了这些,少年登时便抱着脑袋哭了起来。

    明末的苛捐杂税遍地,更有那些只是嘴上说得好听,剥削、盘剥百姓起来一点儿仁义道德也挂不上勾的缙绅的欺压。他们这一村子的人就住在向东过了两座山的严州府,原本还勉强过得去。可是待到清军南下,鲁监国大军与清军争衡于钱塘江,鲁王麾下手握重兵的大帅方国安和王之仁瓜分了浙东各府县每年六十余万两的钱粮,将以至于其他义军大都无粮自散。

    官吏的饷银、鲁监国皇家的日常所耗、朝廷运转的开支、甚至是军队、官吏的赏赐,这些无不压在了普通百姓的身上。一年的时间,实在撑不下去了,就在江上师溃的前后,他们迁到了这里。日子清苦,但好在没人压榨,总还能过得去。可是没想到,躲了几年,最后还是被清军发现了,而他们迎来的更是一场屠村的血案。

    “我要报仇!”

    挣扎着想要寻路返回,少年却被王孚一把拉住。

    “天都亮了,已经晚了。”

    “那我就跟回去跟乡亲们死在一处!”

    “小哥客气了,谁都有犯难的时候,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沉吟了片刻,脑海中浮现起了老人的话语,更重要的是那一饭之恩。下一秒,只见王孚便开口对那少年说道:“你不是想报仇吗,等到下午,鞑子都走了,咱们回去把乡亲们埋了,我便带你去个能让你有机会报仇的地方!”

    ………………

    各地的封锁令开始施行后,迁界的命令便下达到了临近浙江明军占领区的府县。江西的广信府,江南的徽州府,福建的建宁府和福宁州,浙江的杭州府、绍兴府、台州府和温州府,这长达千里的范围内,清军大肆出动,将临近金衢严处四府的百姓迁走,其中更是大肆的进行杀戮。

    较之封锁令,迁界令的施行效率要远远高出许多,一则是封锁令展开后,清军已经逐渐在边界地区设卡,等到迁界令下达后,实际便是临近就执行了,无有专程自各府核心地带调集兵力的麻烦。而另外的一个原因则是,封锁禁的只是商旅、行人,数量终究是少数,而迁界则是边界二十里内全部迁走,能够收获到的财货、子女实在不少,各府的清军自然是趋之若鹜。

    只不过,这一次和上一次一样,施行的速度还是参差不齐。唯一让人有些难以理解的,则是这一次动作最慢,甚至可以说是迟迟还没有动手的并非是刚刚完成了换防,对道路和防区还不熟悉的新徽州绿营,反倒是驻扎台州多年的那帮地头蛇。

    台州清军没有大肆出动,前往台州与金华、处州的边界厉行迁界,正在当地的分巡绍台道正琢磨着要不要把这事情上报给萧启元或是洪承畴的时候,台州总兵马信却已经下到各县去巡视军务了。

    巡视军务,很多武将都懒得去做,毕竟下面的各县远不及府城繁华,但马信却经常如此,甚至在去年还曾借口巡视军务把明军屯在玉山镇的粮草给尽数烧毁了,斩首百余,解除了台州府的威胁不说,便是在东南四省,面对这支难缠到家的浙江明军也算是难得拿得出手的战绩了。

    只不过,这一次,马信走的倒是有点儿太过于遥远了,从府城出发,抵达仙居后转而向西南,甚至此刻都已经来到了一处名为壶镇镇的所在。

    壶镇镇位于永康以东,但却随着那条好溪算在了缙云县的地界。此间乃是处州、金华、台州这三府的交汇之地,素有浙南北窗之称。马信带着亲兵来到镇外的一处明军哨所,亲兵们便侍立于外,只有马信个人由一个年轻的明军军官带领着步入了一处大帐。

    大帐内仅有一人,乃是个穿着蟒服、配着玉带的明军大帅,正坐在那里看书。帐门一关,马信登时便恭恭敬敬的拜倒在那明军大帅面前。

    “罪将马信,叩见安远侯!”(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乌面将军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后世台湾彰化县秀水乡有个俗称陕西村的所在,村中有一座乌面将军庙,门柱上书着的便是这么一副金字对联。

    乌面将军庙**奉着一尊面如黑漆,头戴金盔,身穿银甲,手握杀敌宝剑,胸前垂着黑色连鬓胡须,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的塑像,当地人称其为乌面将军。据说,这位乌面将军乃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陕西籍武将,当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在此地屯田练兵,后来更是病故于此,由此他的部下便开始定居在这里,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之为陕西村。

    折寿啊。

    “马总兵,我浙江王师不兴这跪礼,起来说话。”

    “罪将遵命。”

    面前的清军武将站了起来,出现在陈文视线中的乃是一个黑脸大汉,下颌骨较宽,衣着不过是普通百姓的样式,但那一脸的英武之气却是显露无疑。如果脑袋后面不是那根丑陋的金钱鼠尾的话,任谁都得赞一句威武。

    陈文打量着马信的同时,抬起头来,马信也在观察着眼前这位国朝新窜起不过数年的名将。

    第一次听闻陈文的名字,那还是在近三年前的事情,提标左营副将李荣惨败于一支逃亡南下的殿后部队,死伤惨重非常;紧接着,陈文南下天台山,俞国望南下威逼府城,哪怕是将其击败了,马信也依旧在琢磨随便编出个阵就能逼得他用些非常规手段的武将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接下来的日子,陈文在浙西一次次的大捷,逐步的站稳了脚跟,马信不是没有想过与其决一雌雄,这等想法始终诱惑着他,可是却因为地形不利于大军进发,明军也在边界的险要留有部队而未能成行。

    当然,更多的,从他心底也没打算为满清出这份力气,与其如此,还不如亲眼看看这支明军到底有几分成色!

    几个月前的那场惨败,满清朝廷严惩了平南将军刘之源以及一众逃回来的军官,至于参战的各线绿营,大多则是严词申斥了事。申斥过后,随着洪承畴的奏折迅速得到批复,临近各府的扩军也立刻展开了起来。

    从一个两千人的协,到一个三千人的镇,马信的实权剧增,但他却并没有像其他临近的绿营军官那般对洪承畴的圣眷和威信产生了一些依赖和尊崇,反倒是愈加的厌恶了起来。

    降清已有多年,顶着金钱鼠尾使得这个陕西汉子无时无刻不觉得愧对了祖宗了。奈何情势比人强,清军在浙江的实力雄厚非常,督标、提标、抚标、定标都不是什么弱旅,再加上那支杭州驻防八旗,此间在这东南四省也算得上是最强的所在。

    相对的,明军那边,鲁监国那个没主见的样子他不是没有听说过,便是明军内部,也是内斗连连、矛盾丛生。张名振、阮进、王朝先火并黄斌卿;张名振、阮进火并王朝先;张名振与王翊之间的不和;勋贵集团与文官集团的明争暗斗;还有去年的曹从龙之乱,这些大多还都是马信的耳闻。可是温州三盘,那就在瓯江的出海口不远,便是距离台州也极近的所在,周鹤芝和周瑞,一对堂兄弟都能闹得分道扬镳,放弃了三盘致使舟山之战中明军必须派出军队防范南线,曾经的那支浙江明军哪有半分中兴王师的气象!

    相较之下,如今的这支浙江明军越战越强,大有举全浙之铁甲席卷江南的势头。军功授田,以制度强化军队,除了去年那场外来文官挑起的内讧,内部文武势力已经趋于统一,早已非昨日气象可以比拟。

    本来马信还打算再看看,看看这陈文对于主动融入其间的外来势力的态度,不为自身,至少他总不能让那些跟随多年的部下们跟着他一起掉入火坑吧。

    奈何,如今的情势已经不容他再有选择的时间,一来是浙江明军已经派人前来相劝,其二则是那一战之后,洪承畴显然是暂时没了野战荡平的雄心壮志,开始玩起了他在崇祯朝围剿流寇时的手段,凶残之处更胜从前。两厢交逼之下,站队已成了必然,而如今这般,也更合他本心。

    “罪将这些年抗拒王师,万死不足以赎罪,还望安远侯能给罪将一个机会,一个为汉家天下效死的机会!”

    说罢,马信更是再度拜倒在地。哪怕知道陈文愿意亲身来见已是表明了态度,但是想起这些年在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