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历四年-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不过,今天的陈文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文官监军的部将,大兰山明军的加游击衔守备,想要靠着这种卑鄙的手段来击败他,却要问问这支他亲自磨砺出来的大军答应与否。

    命令始终守在帐外的张俊前去击鼓聚将,看着周敬亭兄妹二人惶恐、交集与期寄间杂其中的神情陈文却刻意流露出了一副自信满满的神情。

    “周小娘子不远数百里前来为王师报信,深具古人之风。平息叛乱,本帅必会向朝廷为小娘子求取诰命,以彰小娘子之功。”说罢,陈文便示意被他流露出的自信所感染的周敬亭去安排其妹的居住,反倒是行礼推辞的周家小妹还是有些担忧。

    随着鼓声的敲响,城南大营的众将和参谋军官纷纷赶到中军大帐,仅仅沉默了片刻激烈的争吵声便充斥其间。

    ………………

    第二天一早,明军即如既往的执行着引走护城河水,同时堵截清军出城的任务。直到入夜之后,从衢州府城的城墙上遥望,视线所及之处点点星火正从定阳溪方向向明军城南大营移动,直到和明军大营的营火化为一体。

    军中有一种学问叫做望气,其中间杂了风水学的一些理论,同时也包含着通过观察烟尘等现象来计算敌军动向的经验。

    明军大营异状出现的转天,炊烟显然是多了一些,甚至还征调了一批民夫来扩建大营,这些情况无一例外的说明了明军正在增兵。更可怕的是,此后的几天这样的情况还在持续上演,直到六月初三的晚上才算结束。

    围城半月,所幸此前囤积的粮草甚多,远没有到不敷使用的程度,其实就算粮草不够,衢州府城满城的百姓不都是人生肉长的吗。当年祖大寿被清军围在大凌河时把满城商民吃尽,时为大凌河都司的陈锦便在其中,虽然这些年再没有被逼到过如此境地,但是关宁铁骑的这项看家本事却是不可能丢的。

    然而,随着明军开始增兵,陈锦担忧也开始愈加慎重起来。自从突袭半渡的南塘营反而被其击溃,他只得寄希望于杭州驻防八旗带着提标、抚标能够杀入金华府,从而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为此就连王之纲抵达江山县后他也派人冒死潜出城勒令其不得轻举妄动,而是继续保持在江山县方向的存在,为反攻做准备。

    只不过,杭州驻防八旗在南下后始终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而明军则进一步增兵,这使得他突然对杭州方向的清军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杭州驻防八旗虽说只是汉八旗兵,但是在战斗力上也不是他手下的这些浙江绿营能够比拟的,那些以辽东汉军、东江军、关宁军以及清军入关后的降军组成的汉八旗军即便他的督标营不是对手。而且汉八旗兵的原型体乌真超哈本就是为组建满清自己的炮兵部队而出现的,他们必经之路上的义乌县城连个城墙都没有,这些无一例外的使陈锦开始怀疑金砺顿兵不前是在利用衢州来消耗明军的锐气,等到明军锐气耗尽再一举杀入金华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半功倍。

    这种事情对于从军多年的陈锦而言实在见过不少,而随着马进宝火并衢州水营的事情发生,这种可能性也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可是比起这些可能,明军的威胁却已经出现在眼前!

    六月初四的深夜,明军大营方向便远远的传来了绵延不断的擂鼓声。听闻鼓声,刚刚入睡的陈锦连忙从床上爬了起来,顾不得穿戴整齐便在李进忠、李忠、卢丕昌、陈恩这几个贴身家奴的伺候下赶去南城墙。

    远处明军的大营方向营火更胜往日,就连战鼓也敲得震天响。陈锦在昨天发现明军停止增兵后便命令守军枕戈待旦,负责守御城墙的衢州绿营即便不当值也要披甲而眠,此刻明军大肆擂鼓,大队的清军连忙登上各处城墙守御,就连毗邻衢江的西城墙也不例外。

    南城外的明军大营折腾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一早鼓声都没有停息的迹象,感到有些不太对劲的陈锦连忙重金招募死士缒城而下,前往明军大营方向探查清楚。可是直到那几个死士疲惫欲死的跑回来才知道,此刻的明军大营中早已人去楼空!

    再三确认无误后,仗着将骑兵撒出去获得的情报网,顶着黑眼圈的浙闽总督陈锦便亲自带着督标营出城,缓缓的向明军大营前进,似乎是唯恐中了诱敌之计一般。直到抵达明军大营,陈锦看着大营内的布置,脸色立刻便铁青了起来。

    而此时,随行而来的幕僚中,李之芳和朱之锡对视了一眼,立刻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答案。

    “减兵增灶!”

    “悬羊击鼓!”

    对面的明军统帅用孙膑和檀道济的故技骗过了不敢轻易出战的清军,从而顺利的完成了临敌撤军中最危险的第一步,这份兵法韬略和布局能力实在是强得匪夷所思。

    随后根据探马的报告,明军已然顺利的渡过了定阳溪,向龙游方向回师。陈锦立刻意识到明军后方出事,而且很有可能是杭州驻防八旗杀入了金华府。

    两路夹击是定计,也是浙江清军实现歼灭这支最后的浙江明军唯一的选择。眼见于此,陈锦立刻派人前往江山县召集援衢清军北上,而他则亲提大军等待全军抵达后再设法渡过定阳溪,以防被明军暗算。

    数日后,大批的清军赶到定阳溪畔准备渡河。而定阳溪的东岸,一队明军轻骑远远的观察着对岸的动向。

    撤军之计是陈文提出的,那些计策都是他早年泡论坛,时看到过的,不过是复制一番而已,至于个中的细节则是由他的参谋负责填充完成的,其实也并没有自陈锦以下的清军军官、幕僚们想象得那般夸张,不过参谋在军中已经开始体现出作用,对陈文而言倒是件难得的好事。

    策马于东岸,陈文掏出了此前于世忠送来的那个单筒望远镜。目光所及之处,一大群清军的高级军官和幕僚们正簇拥着一个甲胄华贵的大官儿,似乎是在献媚。

    “陈锦,算你走运,等老子解决了那群叛徒再回来收拾你,你给我等着!”说罢,陈文便带着护卫的轻骑向龙游县城的方向策马而去。

    在那里,一支兵力不至于动摇龙游防线的精锐部队正在进行必要的休整,随时准备跟着他急行军回师金华府平叛!(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相见(上)

    永历六年五月二十八,水营为围城部队送来了新的一批补给。这批补给征集自龙游县,一部分是留守的幕僚征集来的税赋,而另外一部分则是陈文在龙游向衢州本地商人发卖了部分缴获的珠宝首饰、玉器古玩之类的奢侈品换来的。

    从攻陷龙游县城开始,陈文便开始着人在龙游建造船只,只是负责此事的乃是龙游县本地的商人,他们雇佣的那些造船工匠使用此前囤积在城内的风干木料在收到了定金后很快便开始了建造工作,进度远比陈文在金华时征集来的工匠和民夫要快,舰船的规模也要更大。

    在龙游县城缴获的马进宝及其部分部下的家产中不乏金银锭块和铜钱之类的硬通货,同时也少不了珠宝、首饰、玉器、古玩、字画之类的奢侈品。在陈文看来,金银铜之类的贵重金属可以直接用来发放军饷、购买军需,而且明朝人还比较喜欢囤积,并不利于流通,所以与本地商人交易一般都是优先使用这些奢侈品。

    经过了数日对于驻军的观察,本地商人也再度确定了明军军纪严明的现实,对于交易也没有如面对清军时的那种太大的抵触心理。再加上衢州本地的龙游商帮原本主要的经营范围中就包括这些奢侈品的交易,熟门熟路也不至于出现什么流通阻碍。而陈文派水营军官和军法官监督的要求也是理所当然,这样双方也都能安心交易。

    通过平等的交易,陈文迅速的调动起了大批的本地商人、工匠和民夫投身到增强明军实力的工作中去,不只是正在建造的水营舰船,大批的军用物资也开始源源不断的送入明军的仓库,甚至还有处州人挑着松阳担北上衢州贩卖物资,使得他麾下的这支明军在衢州已有了如鱼得水的势头,反而尚且占据衢州大半土地的本地清军和援衢清军倒开始越来越像是一群不受欢迎的恶客。

    衢州的清军眼下被分作两部分,其中最大的一支便是被明军团团围困了起来的督标营等部,而另外一部分清军则集中在江山县,全部都是来自于浙南和福建的援军。

    援衢清军在福建左路总兵标营刚刚抵达时一度有意出兵解围,据探马回报似乎大军已经集结完毕,甚至前锋都已经出了城,可是却莫名其妙的退了回去,也不知道受命成为这支援军主帅的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到底想的是些什么。

    不过不管怎样,清军既然没有大举来袭,那么陈文也不打算放着重兵集结的衢州府城不管去进攻江山县。只是这衢州府城城防坚固异常,想要攻下却也并非易事。

    想要攻城,最简单也最常见的便是修造攻城器械蚁附登城,在夺下城池和城门后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了,少有还能在城破后将敌军赶出去的。但是对于陈文而言,训练和装备麾下大军花费良多,绝大多数的士卒都经历过大战,所以他并不打算将其如炮灰般牺牲在城头来换取这座城池,眼下也只得设法采用前不久在龙游时没有成行的掘进爆破来破城。

    只是衢州府城并非龙游,其城池四面不是江水便是护城河,想要爆破靠近衢江的西城墙显然不可能,而爆破其他各个方向的城墙也先设法引走护城河的水,再晒上些天才能挖掘、爆破,否则护城河的河水就会淹没或是浸湿掉这种战术。

    衢州府城的南城墙外,明军的工兵还在带领着民夫试图引走衢州南湖的护城河水,只是这进度却缓慢异常,使得爆破工作始终无法开始进行。

    对此陈文虽然有些急躁,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只得任由那些专业人士放手去做,利用这段时间的空档,他也开始继续训练士卒,同时也让幕僚和那些从老营调来的训练官给低级军官扫盲,外加传授一些军事知识,试图借此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而此时,陈文则在大营内给大军中的中级军官和参谋们讲解兵法,只是其使用的方法却还是那种讲述理论和引用史实同时进行的老样子。不过这样的讲解方式倒也更加容易加深理解,而且军官和参谋们对于能够得到陈文这位国朝新晋名将亲自为他们讲解兵法也是非常高兴,自然也是更加的用功,只是其中的质疑声却少之又少,已经全然不似陈文在大兰山上讲解《孙子兵法》时那般动不动便要迎来一大堆的问题。

    这是好事,但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陈文添加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环节,让他们把疑问的声音发出来,通过研讨和辩论在适当的引导下加深理解,总好过憋在心里等到独自领兵时犯错要强。

    所幸的是,这些军官大多经历过去年在天台山和今年在金华府城大营内的扫盲,军事术语和命令的常用字句粗通,识字使得他们对于兵法的理解也提升了一层,互相探讨时出现的问题也五花八门起来,不过在整体的素质上已经比他在大兰山的时候带的那批文盲军官要强上太多。

    自由讨论还在进行,陈文一如既往的听着他们的论述。可是就在这时,亲兵队长张俊却偷偷摸摸的来到了陈文的身边,表示周敬亭希望陈文能够尽快移步中军大帐,据说是有要事相商。(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相见(中)

    周敬亭是陈文的机要文书,又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在这个文盲遍地的军营之中很受尊敬。而且说到底他还是陈文的幕僚,是下属,有事不来汇报反倒催陈文快回中军大帐,这显得有些不太正常,至少和周敬亭平日里那副持礼甚端的样子很是有些不同。待回到了中军大帐,陈文脑海中的些许疑惑立刻被更大的不解冲散。

    中军大帐中除了周敬亭外其他的幕僚、参谋早已散去,反倒是一个穿着儒生长袍也稍显单薄的书生立在当场。可是细看去,那书生虽说画了了装束,但是陈文一眼还是能够开得出来隐藏在脂粉下的皮肤很是白皙,五官也甚为精致,眉宇间似乎与周敬亭还有几分神似。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人虽然穿的是男子的衣衫,但却分明是个女子,不出意外的话颜值应该还不低。

    把女子带入军营,还带到了他的中军大帐之中,周敬亭这是几个意思?

    而此时,似乎是感受到了陈文的疑问,亦或者是再也忍耐不下去了,周敬亭咳嗽了一声,随即便向陈文介绍道:“大帅,这是舍妹。”

    听出了周敬亭的隐隐不悦,陈文也意识到他直勾勾的盯着面前这个小女子的行为很是无礼,随即便收回了目光,重新向周家小妹行礼。只是不明真相的陈文持礼似乎有些太过于不紧不慢了,使得周敬亭颇有些急躁了起来。

    确认了大帐附近再没有其他人,周敬亭立刻向陈文低声说道:“大帅,曹从龙在府城软禁了孙知府,更是借着罗城岩的那伙人拿下了府城的各处紧要所在,就连汤溪县也没有例外。”

    “大帅,大军的根本之地已不复在王师之手了啊!”

    陈文登时便是一愣,待到他再反应过来,整个人立刻便被怒火点燃。

    内讧,这是**裸的内讧!

    临行前他与曹从龙已然商定,待拿下衢州后便回师东进台州,虽说他本身确实对于这个计划也并不是很上心,但也从未刻意拖延过光复衢州的进度,只是顺势而为罢了。如果衢州真的能尽快光复的话,其实东进台州获取出海口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战略。

    但是谁知道他前脚拿下龙游,进而将陈锦围在了衢州府城之中,后脚曹从龙就在他的老巢武力夺权,若是细思一番的话,甚至很可能在他还没有出兵时曹从龙就已经决定如此,否则又怎么可能如此迅速的行动起来。

    接下来,周敬亭便示意由周家小妹这位叛乱的亲历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与陈文说个清楚,其中并非只有周家小妹亲见的事情,更不乏日前在龙游县城外倪良许有意无意间透露的细节。

    听着女子柔美声音中夹杂着的残酷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文心头的愤怒已经开始有若实质一般,只是在这愤怒之中,一丝无力还是悄无声息的将他缠绕起来,逐渐收紧,就连呼吸也开始愈加的困难起来。

    一直以来,凭借着在论坛和小说中看到的文字,陈文对于南明的历史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

    大军在外征战,几经血战总算是将当面清军压倒,只差最后一击便可以翻盘,而就在这时,背后却总会有人捅上一刀,甚至是连捅几刀,直至将整个局势败坏无遗。这样的事情在南明并非鲜见,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每次有机会翻盘总会有人跳出来这样做,这其中的那位在后世备受美誉的湖广监军文官督师何腾蛟便是明末清初之际最著名的内斗狗。

    弘光时受制于左良玉,无所作为;隆武时排挤忠贞营,搜罗散兵游勇作为嫡系造成百姓更大的负担,兼无将将之能,导致了刘承胤等人的军阀割据,清军入闽时他更是阳奉阴违不去救援隆武帝;永历朝反攻湖南,全胜在际之时唆使郝摇旗偷袭陈友龙部明军给予清军喘息之机,又为争功调走了围攻长沙几近功成的忠贞营,彻底断送收复湖南援助江西的战略,更是一手导致了他本人被清军俘杀,甚至死后他的那些同党们还将败坏局势的黑锅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