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绣三国-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绣扶剑而立:“此番征伐只为谋得进出川蜀之门户要道,眼下江州即克,战略目的达成。而我军兵马不多,尚需把守各城池要隘,不足以吞并西川,且久战粮草难以为继。再者年关将近,将士思乡心切,故本王决意,暂止征蜀战事,明日论功升赏,择日班师回朝,凡参与征蜀将士,薪饷双倍,回师后加赐探假一月”

    “臣等得令我王英明”众人躬身拜道。

    “我王英明”却是周围的楚军士卒们闻言,振臂欢呼道。

    ……

    正如张绣所说,眼下还不是吞并西川的时候。不仅是兵马粮草的问题,而还在于益州世家豪族积攒已久的排外情绪。

    现有的益州大部分世家豪族虽然对懦弱无能的刘璋不感冒,但是相下更不会愿意让张绣这样一个背有“嗜杀世族”“抑压豪强”之名的西凉人来统治益州,毕竟刘璋性格敦厚温仁。而若张绣有取代刘璋之势,则很可能导致本惧怕痛恨关三辅人的益州世族豪强倒向支持刘璋。

    虽然说张绣从来不把世家豪族的反对当回事,但毕竟受限于楚军水师的运送能力和长江三峡的限制条件,征蜀若用五万人马的话,则相当于平时征战的十万人马粮草物资消耗,这对于志在改革养息的楚国极为不利。

    次日,张绣便又决定从巴郡划分出巴东、涪陵两郡,并改鱼复为永安,为巴东郡治。

    再任命刚攻取涪陵的平东将军孙香为楚国益州刺史,治所暂设江州。按楚国九官制,一州刺史与四平将军同为三,算是平调。

    孙香资历太老,是纪灵张勋一级的淮南系旧人,但其能力陆勉还为平庸,是故楚国开国时陆勉位列四镇将军,而孙香次一级为四平将军。

    与陆勉是淮南系旧将不同,孙香是孙权的族叔,富春孙氏族人。孙策横扫江东时联系舅舅吴景叔父孙香等亲族,但孙香最后没有跟吴景等人渡江南下,反而老老实实给袁术当牛做马。最后袁术败亡,孙香亦没有趁乱逃回江东,反倒是跟着纪灵张勋等人降了张绣。

    孙香虽然素来不在张绣的信任重用之列,但是毕竟资历太老,再者也需要对孙吴示好,是故张绣一直对其优待。如今孙吴集团覆灭,孙氏宗族被禁步在寿春,也不必再把孙香放在实权位置。

    楚国虽设州郡两级以及刺史之职,但还未有刺史任命。孙香能被任命为楚国第一位州刺史,看起来明面也示之以对孙氏的莫大恩宠,示世人之以张绣宽仁。

    而实际,按照楚国严格的军政分离原则,为官则必舍武职,所以孙香的平东将军位置是必须让出来了。张绣另外打算再派几名实权郡守,那么孙香这个益州刺史完全是一个虚职

    巴地的政事安排妥当,剩下便是众所瞩目的江州都督之职。在张绣回寿春之后,江州都督将统管巴地楚军军事,负有保境之责。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统兵之职,但是既为一方都督,不必听命于四征或四镇将军,直属于楚王辖命,乃是为将者能够独当一面的象征。

    :

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牺牲品() 
其实关于江州都督的人选,张绣心中早有选择,当夜便是召见祖郎。次日众将往王帐议事,见到祖郎便是一齐道贺。

    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统兵之职,但若无差错,日后必然会受重用。是故楚军诸将对于这个都督之名落在谁头上都是猜测不已。

    其中有资格的,无非只有泾县双雄太史慈、祖郎,以及巴郡籍的甘宁三人而已。其中太史慈和祖郎是众将中跟随张绣时间较长,资历战功足够的。而甘宁虽是楚军中的新晋将领,但胜在熟悉巴蜀之地的风土人情,且在攻取江州一路上战功卓著,为诸将之最。

    而最终的任命也与众人的猜测没有多少差异,祖郎以长水校尉之职任江州都督,统管益州军事,改封其抚越将军为平西中郎将,赐四等将爵百户食邑。

    抚越将军与平西中郎将虽然在楚国官制中属于同一级,都是四品将军,但是代表的意味大有不同。抚越将军只是普通一杂号将军,而平西中郎将再往上就是平西将军,可以直接进入四平将军之列。

    其实仅凭祖郎在宛陵阻击孙策那一战,以及之后跟着张绣在灭吴之战中的战功,祖郎如今怎么说也该位列四平或是四安将军之列,但是中国社会毕竟还是一个看资历的社会,以及张绣自己也不愿意那么快就将祖郎拔高到这样一个高度,以免出现后续升无可升的境地。

    再者,祖郎其实也是有能力的,年龄也不大,并不单纯只是一个靠武力的猛将莽夫,潜力还是不小的,就看怎么用了。

    至于副都督之职,则当仁不让落在了甘宁甘兴霸头上。为表彰甘宁在朐忍之战以及黄石滩血战立下的战功,张绣则是大手一挥,将其折冲中郎将升为折冲将军,赐四等将爵百户食邑。

    甘宁能在短短半年时间,以降将身份,从黄祖的区区一小县长为楚军末流的偏将军,又一路升至折冲将军,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这其中张绣的态度取了决定性因素,比所有人都清楚甘宁底细的张绣心里明白,对待勇略兼备的甘宁甘兴霸,若以国士相待,则其必会以国士报之。

    而对于性格骄纵自负的太史慈,张绣喜其胆识勇武,又忌其过于恣意和盛气凌人,一直以来便是有意限制抑压。一直以来将其放在身边为将,但又不像刘繇一样只把太史慈当护身亲将,而让其执掌一营精兵,使其得以施展抱负。但又不像孙策那样让其早早独当一面,助长其气势。

    说实话,太史慈和孙策两人很像,两人同样勇武过人非常人可敌,也都富有见识胸怀谋略,但都又恣意自负,常独行偏执。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两人初见面便如同针尖麦芒般对峙,最后还是身份和背景的差距,使得两人分出了胜负,又使得两人惺惺相惜,最后互为君臣。

    张绣破坏了这段历史,但也要承受相应的结果和代价。历史上孙策早亡,孙氏中再无人能让太史慈拜倒倾服。继任之初的孙权也心里明白这点,便是让这样一员能统万军的大将继续留在南方与在山区中流窜为寇的刘磐对撕,刘磐军事能力虽不强但就完全是个打不死的小强,硬生生把太史慈拖在南方山林好几年,直到太史慈因一直不得重用而郁郁而终。

    张绣自然要以刘繇和孙策孙权兄弟为鉴,既要磨炼太史慈的心气脾性,又要适当的重用太史慈为将,如此才不至于导致悲剧性的结果。

    但是到现在,甘宁这样一个降将才半年都升至杂号将军之列,太史慈若还只是一个横江中郎将多少有些不合适,张绣便也是升太史慈为横江将军,赐将爵四等百户食邑。

    祖郎为江州大都督,甘宁为副都督之外,张绣终于让陆逊外放任职,以散骑常侍之职担任江州军中的监军;安东中郎将陈孙也留在江州任督军将军,朱桓累计战功由校尉升至裨将,李异、苏飞为偏将,上述诸将都留守江州。

    其他诸将则一律各升一级,赐三等将爵五十户食邑租税,钱帛财宝另计。

    给武将封赏完毕,下面就是对文臣谋士们的升赏了。

    虞翻本就是吴中名士,此番随军无非是张绣想增加一些了解,数月下来还感觉颇有明言进言,便是委以御史台下的谏议大夫。

    桓阶本为楚国鸿胪寺少卿,现升为鸿胪寺寺正卿,将派往成都与蜀主刘璋交涉外交,划分一下蜀国与楚国的边界辖地,以取得对巴郡名义上的控制权转让。

    在没有足够经历且腾不出手来兼并整个西川之前,对于蜀国一定的示好还是有必要的。反正巴郡已然在楚军实际控制之下,若是刘璋识趣,便只能对于巴郡闭口不提。若是刘璋突然长了熊心豹子胆敢要巴郡和江州,那张绣不介意让桓阶再去巴西郡走一遭,去找庞羲商量一下蜀国是否应该换个主人的问题。

    最后就是楚军此番征战的首席智囊李儒了。鉴于李儒过去的种种臭名昭著,张绣一直未将其真实身份对外曝光,但在楚军内部李儒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了。

    若是以前,张绣为一方诸侯时,头上还有汉室大义,行事得小心翼翼。现今既已为坐拥数千里之地的楚王,又何惧天下非议世人舆论?

    再者,李儒之智,并不逊于毒士贾诩。而仅仅一贾诩,便已使得张绣割地为王,若是能得李儒倾心襄助,那世人的口语谩骂又有什么呢?

    是故,张绣决定恢复李儒的姓名表字,不再让其使用化名,并正式对李儒任以楚国官职。

    张绣完全能想象来李儒身份公开之后,楚国之外的其他诸侯国的舆论会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引导下成什么样子,甚至楚国内也可能出现非议,这些都是张绣愿意承受且无惧承受的。

    既然不论给李儒大官还是小官做都要承受舆论攻击和非议谩骂,那就索性直接给李儒该做的官,要来的尽管来好了。

    数日之后,镇东将军陆勉增派来的五千楚军到达江州,接替了一部分楚军的驻防之责后,张绣便率这部分被接替了的楚军乘船顺流而下,回师寿春。其余的参与此次征蜀的楚军大部分也会被后续派来的楚军接替,回家休探亲假。

    ……

    让我们把目光放回中原大地,聚焦了各方诸侯注意力的袁曹大战终于再次分出了胜负。

    相比于官渡之战以双方以两败俱伤告终,这次的仓亭之战因为一桩戏码的上演而终于分出了胜负。

    在历史上,这桩戏码的上演使得曹操的军事政治生涯峰回路转并且达到了顶峰,也直接导致了袁氏集团的一蹶不振。

    这桩戏码的名字叫——许攸投曹!

    历史上的许攸投曹发生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但因为张绣横空出世造成的巨大影响,现世的官渡之战在建安四年便是打完。因为张绣的密信,但又没有许攸这样对袁军知根知底的人物,曹操最后只是和袁绍拼了个两败俱伤。

    而现在,也没有建安五年这个说法了,因刘协在荀彧等拥汉派的支持下在长安重立汉国的缘故,公元200年被世人称作始业元年。这一年没有官渡之战,只有袁绍意图复仇的仓亭之战。对比历史,还是提早了一年。

    这一次袁绍虽然采取了正确的进军方略,除了自己率晋国主力南下之外,还令长子袁谭和外甥高干从青州和并州发兵,三路齐下攻击兵力严重紧缺的曹魏。

    只可惜去年的大好天时今年不再。顶级能臣杜畿已然完全整顿好了人心不齐的河东郡,不劳曹操派一兵一将来援,杜畿仅凭河东郡的郡兵乡卒便是击退了晋军先锋大将郭援。接着曹操派使者联络上了黑山军统领张燕,张燕率黑山贼在高干背后捣起乱来,于是西路晋军再无寸进。

    青州这边,鲁王刘备也不是含糊人,既然心知肚明袁绍打到中原自己也没好果子吃,便是借郑玄之死作题发挥,大举出兵袭击青州!袁谭不到数月便是丢城丧地被刘备攻下了大半个青州,北海临淄等城池皆落入刘备之手。

    还好刘皇叔不负“仁义宽怀”之名,对这个袁谭这个大侄子还算给点面子,没有追着仓皇无措的袁谭过黄河,不然袁谭就该直接跑去仓亭问袁绍哭爹喊娘要援军找场子去了。

    刘皇叔的首席智囊陈登陈元龙如意算盘打得咣当响,既帮曹魏解除了侧翼的威胁,还趁势扩张了地盘;自己没有把柄落在袁氏手中,甚至还是占理的一边;没有穷追死打袁谭,也就没彻底跟袁氏撕破脸皮,日后还好相见!

    东西两路偏师都指望不上,袁老板就只能靠自己和麾下那群各个心怀鬼胎的谋臣武将了。偏偏这个时候袁老板又在一次犯了犹豫自大的老毛病,不肯听谋臣们的建议兵行险着去偷袭许昌,反而一板一眼跟曹操打对耗战,想凭借兵力和粮草的优势耗死曹操。

    其实大体来看,这样的决策不算昏庸也不算贤明,只能算中等之策。只是袁老板太过高估自己御下之道,自己手下那些个谋臣武将哪个是省油的灯?见老板谁的计策都不采用,就算采用了也要摇摆不定个把月,晋军的谋臣武将们难免产生了消极怠工情绪。

    既然老板不肯听计策,想再好的方案也是白搭,那倒不如就在军营混吃吧,象征性地参加一下会议提提点子就行。时间短了倒也没事,但是时间长了,以郭图许攸审配为代表的不安分分子便又是闲得慌,耍起了争权夺利的本事。

    袁氏集团的政治斗争由来已久,这一开始本是汝颖派士人和河北系士人之间的矛盾,而袁绍优柔寡断的性格又是助长了这股风气。再接着,由于袁绍向来在立储问题的摇摆不定和含糊不定,使得袁氏集团内的政治斗争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

    许攸,就是这场政治斗争激化到一定程度的牺牲品!

第三百零三章 许攸投曹() 
许攸颇有智谋,且不是善茬,平时里也颇得袁绍欢心,本是不至于落到叛逃的下场,但是这许攸品行为人却很有问题,很是自私好利,在袁氏集团中颇不受众人待见。

    袁术便曾评价过许攸: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其实别看袁公路荒淫无术,但人家袁术对于下属的招聘还是有许多要求与条件的,不是什么人都要的。麾下干将纪灵张勋陆勉等无不是忠义之辈,文臣谋士中也不乏袁涣阎象这样的清流名士。

    而许攸本是南阳人,而袁术曾做过南阳太守。对于许攸,袁术便是极其瞧不上眼,而许攸偏偏还就想倚靠袁氏这颗大树乘凉,最后便是跟了说两句好话耳朵根就软的袁绍袁本初。

    许攸自私好利的品行素来为其他人不喜,其南阳人的身份也为袁氏集团中人排挤。

    众所周知,袁氏一门四世三公,世人皆知汝南汝阳袁氏。而汝南颍川一带名士贤才颇多,跟随袁绍的也不少,因而在袁氏集团的早期,汝颖派士人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话语权。

    而等到袁绍在郭图、荀湛、辛评为首的汝颖派士人帮助下夺取了冀州乃至整个河北,汝颖派的地位愈发巩固,并且成为了袁绍长子袁谭的坚定拥趸。

    而此时,随着河北四州纳入袁氏集团的版图,河北本土士人集团也逐渐崛起,以审配、沮授为首的河北本土士人也逐渐得到袁绍的信任,并且因为袁绍三子袁尚的长大成人,拥立起袁尚与汝颖派对抗。

    而许攸呢,素来为袁绍亲近,也颇有一些奇谋诡计,本来是袁谭袁尚两兄弟都想拉拢的对象。

    虽然说我们的许攸许子远大人品行上不怎么过得去,但是为了争夺大统之位,袁谭和袁尚两兄弟早已是水火不容,自然不会计较什么品行问题。

    再者,品行刚直如田丰田元皓,好说歹说都不肯屈身侍奉的,这种人在袁尚袁谭眼中还不如许攸好拉拢呢。

    但是谁知道,许攸此人太过自私贪婪,拿了袁谭的礼物还想收袁尚的礼物,却从不表态站队,如此却是把袁谭和袁尚都惹恼了,最后是哪方阵营都没加入。

    许攸如此品性,却是自掘坟墓之举。他的同乡逢纪还知道站队以保全身家性命,他却依旧恃才恣意。

    此番许攸随袁绍南下出征,本来都好好的,但是时间一长,却是有了问题。

    许攸在邺城的家人,也是和许攸差不多的品性,恃权放纵,骄横贪婪,最终是因为与人争利惹出了事端还犯了法。

    留守邺城的审配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当即是逮捕了许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