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过了城门,一个牙将模样的军官走了过来,询问道:“方才那是谁家的商队,递了帖子还给赏钱,庐江城可没这么大方的人物啊?”
守门的什长回报道:“是刘从事刘大人的远方亲戚!”
刘从事,刘晔刘从事?这牙将沉思了一下,小声令道:“刘从事为人清廉,对宗族要求甚严,他的亲戚怎么会行贿?你派两个人盯一下,看他们去哪?”
还真让这牙将猜对了,那五人根本不是刘晔的什么远方亲戚。但这五人却是直奔刘晔府邸,听着手下回报一切正常,那名牙将也将这事儿抛在脑后。
刘晔府邸院子,刘晔和那五人商队中的一中年文士相互行了一礼。中年文士后面那四个汉子也行了一礼。
刘晔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那中年文士也是笑道:“却不知道子扬到底是喜是忧啊,我来你这儿的事情要是被太守大人知道,那子扬可就得陪我共赴黄泉了。”
刘晔哈哈大笑道:“那可未必,我观你身后有四壮士,门口有五匹西凉好马,估计到时候你杨长史没事,我得束手就擒啊!”
被称作杨长史的文士呵呵一笑,不置可否,指着自己身后四人道:“没想到子扬对这马类还有涉猎。而且子扬一双慧眼,还是那么有识人之明。这四人,确实是天下不可多得的豪杰。”
刘晔听完一愣,忽然作笑,一一点评道:“这名相貌迥异的汉子,应该是凉州羌胡人吧。看起来久经战阵,有猛将之姿。还有这名粗黑大髯汉子,身上虽然有草莽之气,但假以时日,成就也是不亚于这羌胡猛将的。还有这名精壮汉子,看起来也是一员得力干将。”
“但是这一位年轻人,我在他身上似乎看出来一股英豪之气,想必,不止豪杰那么简单吧。”
看着包括杨长史在内的五人皆是露出震惊之色,那杨长史回头向那年轻人作了一揖。
“广武将军,我没说错吧,这刘子扬,精于识人之能。”
刘晔也是一愣,忽然大笑道:“想不到,这庐江城,广武将军已经进来了,那么庐江郡也是旦夕可得的。”
那年轻人正是张绣,杨长史就是袁弘。刘晔口中所说的相貌迥异的是胡车儿,粗黑大髯的草莽汉子则是周仓,外表精干的是裴元绍。
刘晔说到这儿,张绣也是主动站了出来,站直了身子,抱着拳头一副请教的样子:“刘从事识人之能,令人倾服。我来庐江,却不光想见识一下先生的慧眼,更想见识先生的识世之能。”
第二十四章 桃园论世()
其实张绣也不知道刘晔这位大才居然在庐江,居然在刘勋手下做事。否则这趟只是杨弘带着周仓来庐江城行事。
三国演义上不是说曹操早在四年前,也就是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在兖州招揽贤才的时候,刘晔已经被郭嘉推荐给了曹操的吗?
然后刘晔又推荐了满宠吕虔给曹操。而现在满宠和吕虔确实是在曹操手下任职,但为什么刘晔这个推荐人没在曹操手下呢?
张绣对刘晔生平不是十分了解,却清楚知道关于鬼才郭嘉的生平。毕竟郭嘉的才能,是张绣在三国里为数不多的惊羡不已的对象。
郭嘉也是去年冬天才当了曹操的谋士,那他怎么在四年前向曹操推荐刘晔的?
不过貌似郭嘉在当曹操的军师祭酒之前,赋闲了六年。那么,确实可以向当时才当了老板、求贤若渴的曹操推荐好友刘晔。
刘晔按杨弘的叙述,当时还在淮南成德老家。
因为刘晔当时做了一件震惊淮南的事情,所以杨弘记忆犹新。
刘晔摆鸿门宴,亲自手刃了当时淮南最大的豪强郑宝。本来是安排手下人做的,不过手下人临阵退缩,刘晔亲自上阵,干掉了郑宝。并收服了郑宝的几千人马。
而那个鸿门宴,就是刘晔借着曹操派来了使者的名义,引诱郑宝赴宴的。
那么这么说,这个使者就是郭嘉举荐了刘晔之后,曹操派来招揽刘晔的。
不过刘晔和郭嘉当时的感觉应该一样,都不是十分清楚才当了老板的曹操什么脾性。决定等一等,再看看曹老板人咋样,有前途没。
估计到后来看到曹操攻打徐州时屠城的“壮举”,这两人更是迟疑了。
举荐郭嘉的是荀彧,不过荀彧当时是从袁绍手下投奔曹操。见了新老板,见面礼就是卖了郭嘉。
但不料郭嘉当时也见过了袁绍,觉得天下人所公认的英雄其实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而已。加上自己还太年轻,才二十一岁。因此决定应该再等等看,便不应荀彧的举荐。
但同时也不好驳了自己同乡兼好友的面子,便又把好友刘晔推荐给曹操。
刘晔看人也是挺准的,但是对曹操没有过多的事迹可以评价,加上自己在淮南不便去兖州。于是和郭嘉保持了一致,我自己也不去应荐,还是推荐其他人应付一下吧。
于是满宠和吕虔便被刘晔推荐给曹操,这两个都是兖州人,自然乐于跟当时在兖州称雄的曹老板混。
推荐推荐,原来是推了关于自己的事,举荐他人。
努力理顺了这好几个人的关系脉络,张绣也是笑了一下,看来曹老板在前期也是混的并不是十分如意啊。至少并不像演义里说的刚出道就人才如云、光鲜无比。也是一步步积累的人才俊杰。
看来自己其实并不凄惨,至少到自己出道混的也不比曹老板在前期逊色多少。
听杨弘说,刘晔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在去年把数千部曲全部交给了刘勋。张绣便更是坚定了决心,亲自来庐江城一趟。
……
要听识世之论?
刘晔没有推辞,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指向后院:“如今三月初春,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刘晔请广武将军桃园品酒赏花。”
后园桃花灿烂,春光明媚,微风和煦。刘晔命下人搬来早就准备好的佳肴美酒,刘晔、张绣和杨弘三人坐在草亭内。
胡车儿、周仓和裴元绍对赏花没什么兴趣,所以三人本来打算在后园外边吃饭。
不过一听说是桃园,裴元绍、胡车儿和周仓不知道小声嘀咕商量了什么,三人便盘腿席地,坐在桃园中距离张绣三人很远的地方。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敢问先生如何看待如今这天下大势?”张绣先言道。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刘晔和杨弘听后都不禁细细品味。张绣这才想起,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段。现在还没有这句话呢。
“想不到广武将军居然有此见地,原先只当广武将军武略超常,没想到这文韬还有待评价啊!”刘晔说道:“这合久必分,刘晔是懂得的,无非是汉室气数已尽!此天命也,非普通人力可改。”
张绣和杨弘却是瞪大了眼珠子。“汉室气数已尽”这话其他人嘴里说出来都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关键这话从刘晔嘴里说了出来,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因为这刘晔,乃是正宗的汉室宗亲,天下人皆知!他都说汉朝气数已尽,那还真的让人得细细考量一番。
刘晔对张绣和杨弘的反应是早就预料到了的:“说的好点,这是天理循环,五运交替。说得不好点,就是俗话里的风水轮流转。大汉国祚将近四百年,已经是殊为不易了。”
“纵然现今不乏心怀汉室,匡扶大汉之人。但国运不可延,天命不可改。广武将军,你说呢?”
在别人看来刘晔这是有试探之意,毕竟刘晔作为汉室宗亲,心里难免有着匡扶汉室的志向。只是可能隐藏的很深,或者是等待一个有志匡扶汉室的主公。
但张绣知道,刘晔方才说的话都是心里话,他确实不看好大汉朝廷了,否侧,在真正历史上他怎么会效力于曹操?怎么会为曹魏王朝辅佐过两任皇帝?
所以张绣只沉吟了一下,便说道:“没错,历史总在前进。妄图维持现状,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只是这五运交替五德循环之说,张绣不敢苟同。”
刘晔忽然觉得耳目一新,历史的车轮?
“将军但说无妨,刘晔从来不是那种冥顽不灵之人。”
“社会的方向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就好像这桃树。刚种下的时候只是一个树苗,但却是一年比一年生长得茁壮。纵然风雨常有,害虫病灾亦有。但只要树不死,终究是要开枝散叶开花结果的。”
“朝代的兴替也是不可避免的。桃树一年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成熟、叶落、凋零。来年又是这一番循环,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这就好比朝代兴亡,有兴起时的生机勃勃,也有发达时的不可一世,也有承平时的平平淡淡,也必定会有凋零时的风雨飘摇。而另一个朝代兴起这些又要重来一遍。只要一个民族还存在,这个国家政权交替的循环都不会停止。”
“唯一有别的是,朝代交替的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好像周朝维持这个循环用了八百年,而秦朝只维持了十五年。大汉,已经很不错了,四百年国祚,足以傲视夏商。”
“而五德交替之说,看似很有道理,反映了朝代兴替的必然,但其实只是各朝皇帝为了掩天下人耳目,以显示他们是正统的一个宣传手段而已。刘先生认为呢?”
刘晔深点其头:“广武将军所说,正是我朝思夜想所想弄透彻明白的。今日听将军点拨,倒是有茅塞顿开之感。”
接着刘晔不禁感叹道:“是啊,每每朝代兴替,天下必定大乱。大乱之后,然后就是大定。大汉由黄巾之乱至今,各地是愈发的不服王化,割据称雄者比比皆是。这天下虽然还称作是大汉的天下,但实际已经没有一片土地是‘王土’。”
“汉室承平已久,朝纲早已不振,民心早已不复;门阀世家早成气候,士臣大吏心有别思。此时就算是光武帝再世,也未必能再给大汉朝廷续命。”
“只是先有大乱才有大定。我刘晔并不恨天下称雄者,只恨不能早日发现明主,助其早日克定天下,救天下万民于水火。”
张绣这时却是对刘晔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刘晔可以说是是这个时代相当一部分大贤大能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种人都是大智大能之人,心怀天下,却并不盲目择主。他们等待着时机,等待着和自己理念相同的主公,等待着一位有能力结束这乱世的雄才伟主。
比如鬼才郭嘉,又比如卧龙诸葛、凤雏庞统,都是这种人。他们等待着属于自己的主公,等待着真正的乱世雄主。
“那么先生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明主,算得上英雄?”张绣眼睛直视刘晔,他想知道自己内心深处一直想要的一个答案。
刘晔看了张绣一眼,他在张秀的眼睛中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他虽然不知道那代表着什么,但他知道张绣现在很渴望知道自己的答案。
“请广武将军恕刘晔愚钝,这明主的标准,刘晔实在没有能力下一个定论。但刘晔却可以对将军说一说,如今这世上,那些人一定不是明主!”
“愿闻其详。”
“诸如益州刘璋、荆州刘表,虽然都是汉室宗亲,但只是守土之犬耳。一个懦弱无能,一个妇人之仁。”
“幽州公孙瓒、黑山张燕、雍州李傕郭汜、西凉马腾韩遂,还有徐州吕布,只偏武斗,轻视法度,不事生产,迟早败亡。”
“诸如汉中张鲁、豫章刘繇、辽东公孙度还有交州士家等辈,要么势小力微,要么胸无大志,要么偏安一隅,难成大事。”
“现今有实力兼有能力于问鼎者,只有四人。”
“其一,河北袁绍。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恩典泽遍中原。这点相信将军征淮南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一个小小守城校尉,便可以为报袁氏数十年前的恩,而使将军的擒王大计功亏一篑。”
“这还只是袁术而已,那么现今几乎全据河北的袁绍,手下文臣武将,其忠烈该又是什么程度呢?”
“方才是当今势力第一的袁绍。而第二位,虽然兵马不及袁绍,但兵强将勇却不逊于袁绍,其个人才干在刘晔看来更是胜于袁绍。且如今占有大义之名,坐拥兖、豫两州,实乃不可多得的当世雄主。”
“曹操曹孟德。”张绣替刘晔说出了这个人名,看来,刘晔也是认为曹操胜袁绍的几率大点。
“然也,”刘晔点了一下头,继续说道:“曹孟德雄踞中原腹地,兵精将勇,良臣勇将满帐。对内修法度,揽贤才,重生产;对外夺地中原,争雄天下。虽然有四战之地的风险,但周围一应诸侯,除了袁绍,都无甚威胁。这迟早是要称雄中原的。”
第二十五章 庐江事变()
“这第三位,就是江东孙氏。孙氏满门豪杰,现今更是重贤揽能,如今还兼有江东人心归附,江东父老孩童都爱称一声‘孙郎’。刘繇已败退豫章不足为虑,严白虎之辈早晚覆灭,全据江东不过旦夕之间而已。”
“适时,进可以征战天下,退可以依长江自保。此乃王侯帝业。”
“而这第四位,呵呵,一年前我可以把袁术算上。一是袁术有袁氏嫡子之声望;二是袁术全据淮南之地,兼有江南之地。地广民众,兵多粮广,手下文武亦不是等闲之辈。论起来整个中原只有他袁术实力最强。”
“但是他袁术连续做错了两件要命的事。导致他如今只据庐江丹阳两郡,还得依附曾经的旧部刘勋,令人感叹唏嘘。”
“其一,就是错放了孙策。孙策虽然年少,但其文韬武略深受其父孙坚熏陶。孙坚当年号称江东猛虎,有道是虎父无犬子,但在我看来,孙策之能不逊于其父。”
“袁术不能用此人为将也就罢了,居然放纵此人征略江东。唉,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啊!”
“若是他袁术全据淮南,再派一得力大将收服江东,那其势力当不下于其兄袁绍。只可惜袁术偏好名利,只是为一个玉玺,就断了他第一诸侯的前路。”
“其二,就是袁术贸然称帝,为天下人所共愤!汉室气数虽尽,但绝不是他一个袁术就能终结的。这点想必只有广武将军看得最为透彻,所以才会不惜奔波千里来取淮南。”
张绣呵呵一笑,表示的确如此。刘晔目视着张绣继续道:“但现在,有人可以替代袁术袁公路,可以与袁本初、曹孟德和孙伯符并列,做有能力问鼎这天下的第四人。”
“那就是——广武将军你!”刘晔这一句话掷地有声。
“将军现在并有两郡之地,虽然为袁术暴政挥霍而倾颓残破,但土地和人口的底子还在。而东北曹公短时间难以对广武将军有什么举措,而北面的吕布乃无谋之辈。”
“这时将军可以趁势向东拿下人口充实、百姓富足的广陵郡,向南可以拿下这有河湖之利,不逊于广陵的庐江郡。”
“到时全据淮南膏腴之地。刘晔草草算过,现在的淮南至少养得起二十万雄兵,这就有了征战中原的资本。只要将军励精图治,勤勉于治军养民,关注天下大势,一定可以有一番作为。”
这番话其实贾诩也对张绣说过,但张绣说实话,并没有多大信心。能够击败袁术,并不是张绣有多大本事,而实在是刘关张三兄弟帮了一大半的忙,实在是袁术自己作死太过不堪。
如果现在让张绣攻打吕布的话,虽然张绣兵力已经胜出吕布兵力一大截,但实在怕吕布骑着赤兔,万军丛中一戟把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