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变-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街道上,咔咔作响,这整齐的声音顿时又惹来一片叫好声。

    在李玉田家的饭馆前,满脸喜气的李玉田的父亲首先指挥着两个小伙计放起了鞭炮,紧接着李家的鞭炮声,东街上整条街到处都炸响“噼噼啪啪”的爆仗声,颜色鲜艳的鞭炮纸屑漫天飞扬起来,明亮的阳光照耀下,整条东街弥漫在一片紫红色光影中。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

第八十一章 武备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也就是北洋武备学堂,又称老武备。

    武备学堂在海河东岸,大直沽以北,唐家口子以南,海河对岸就是英租界里的海大道以及法租界的紫竹林码头。北面距离老龙头火车站只有五里,距离北洋机器局的东局和北洋水师学堂两处,也不过只有八里,离着东街并不是很远。从震旦染厂所在的位置,到北洋武备学堂的直线距离只有几里地,顺着大路也不过只有六里多。

    秦川带着整齐的队伍一上到大路上,就见三五成群城内城外的各色人等纷纷赶往北洋武备学堂方向,见到秦川和他的盐团的模样,许多人顿时驻足,惊奇地指指点点起来。盐团的这些年轻人见有人注意他们,走起路来精气神愈发旺盛,不仅腰板挺得笔直,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离得武备学堂越近,路上的人越多,跟着他们围观的人群也越大,里三层外三层密密匝匝的人群把盐团之一百多人仅仅裹在其中。秦川一行赶到武备学堂时,左右身后已经围拢了七八百人。

    武备学堂的周围,早早就赶来的围观的百姓更多,足有几千人,熙熙攘攘的站在高处,有的年轻人甚至爬到树上,都等着观看校阅,秦川他们一到,着装威风新颖的盐团,尤其是秦川立时吸引了这些人的眼球,尤其是那些年轻人,纷纷把**辣的目光远远地投过来。

    北洋武备学堂占地面积很大,足有千亩面积,是一个外墙呈方形的大土城,城墙上筑有通道和女儿墙。临海河一面的南北两个城角还建有两座炮台,台内地下是存储弹药的弹药库。城墙外侧挖壕引水形成护城河,护城河边遍植杨柳。

    这座土城虽说是学堂,可因为是军事学堂,实质上这里就是军营,所以只在城西、城北各开一座营门,均设吊桥。

    按照楚云飞、徐桐的讲述,土城内中央部分为学堂教学建筑,有瓦房500间。北面有演武厅,东面有弹药军械库和氢气球房及马厩,南面为职员住宅。东南角有一人工挖掘的大水池,引海河水流入,是学员休憩之地。水池西边有一座早已有之的五圣庙,里面还有僧众。学堂西面是一大片平展开阔的草地,这是平时操练的大操场。

    学堂正门西向,六扇大门,门上绘有“神荼郁垒”彩色立像,如同旧式衙门。堂内六进,分六大部分。大门内左为卫队房,右为号令房、号房、杂物库;二进为办公区及大堂;三进为讲堂、中德教习室、仪器室;四进为饭厅,大小厨房、剃头房、浴室;五进为学生宿舍及自习室;六进为步枪暂存室和休械室。

    土城外面的东侧是打靶场,为学生进行实弹射击的地方。

    学堂设荫昌为总办,史悠祥为监督。提调周传经,总教习催曝。教习九人,分别是廷奎、孙小槎、吴晓山、刘玉山、军医兼教习金大廷、王光明管理弹药兼教习、李玉田绘图教习,还有京师同文馆毕业教德文的德海、景放两人教习德文兼翻译。洋教习有汉纳根、司密特、艾德、奇开芬、弗兰克等人。

    武备学堂设有大小两个厨房,大厨房管事叫王顺,手下伙夫30人,负责学生的伙食;小厨房管事苏立成,手下厨师10人,负责学堂职员的膳食;此外,还有号令长兼卫队长刘良材掌管的号兵10人,卫队50人,还有号房,也就是传令兵10人。

    武备学堂建校之初,设步、炮、马、工程四科,1890年增设铁路科。课程设置分学、术两科,学科教授中国经史、天文、舆地、格致、测绘、算学、化学、战法、兵器等。通俗些说,学科教授的也就是国文、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算数、几何、三角、代数、中外历史、政治学等;术科教授马、步、炮队操演阵列,枪炮技艺和营垒工程等。具体就是基本战术、应用战术、图上战术、战略学、孙子兵法、管子兵法、构垒学、弹道学、野外勤务、步兵操典、气球学等。

    学堂取德式教学法,注重实际演练与考核。每日教习以德语授课,学生靠翻译听讲,每隔三五日都要到靶场演练筑垒、操炮技术和步、马、炮、工各队攻守战法,检验所学军事知识。

    北洋武备学堂的考试制度极为严格,每逢月考、季考,李鸿章或派司道大员前往监考,或亲自前来检验甄拔。毕业成绩合格者派回本营,由各部将领量才任用,不合格者,留堂补学。

    北洋武备学堂每期招收学生500余人,全体学生编为4个大队,每队126人,共编为步、马、炮、工、淄五科,每科100人,另有18人学习氢气球及修械。

    每个大队分三大排,每大排再分成三小排。大排42人,小排14人。每大队各有正副队长一人,每大排有大排长一人,小排有小排长一人。外置总队长一人,由学堂监督史悠祥兼任。

    学堂内配备的武器有,德国克虏伯六生山炮六门,老毛瑟单发步枪500支,六响左轮手枪50把,马刀100把,指挥刀50把。

    北洋武备学堂的经费十分充足,常年经费15万两,但军装费用除外。

    因为北洋武备学堂学生的军装有别******现在的所有军队,他们不是穿着袖口和衣襟宽松的标准清军军装五云褂,学生的军装一律采用德式,身穿黄卡其布军装,镀金铜帽徽,铜纽扣和铜质皮带扣、黄色牛皮弹盒、黄色牛皮背包,黑羽缎高腰军靴。军帽不同于德式的带盔钉的皮盔,而是类似后世礼帽的草帽。冬装是黑色呢子衣裤,呢帽。

    因为和大清的正规军队的军服极为不同,费用也很高昂,所以,武备学堂的军装费是单列的,每年由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衙门直拨。

    由于经费充足,武备学堂任职官员教习的薪水待遇也很高,总办每月120两,会办100两,监督80两,提调80两,总教习80两,教习60至40两,洋教习300至350两,助教每月30至40两,其他每月25至30两,学生每月津贴2至3两。从总办直到学堂学生的薪饷,都要比淮军高一半,学生的津贴就和淮军里的哨官一样。

    秦川带着盐团赶到北洋武备学堂时,武备学堂土城宽大厚重的大门早已打开,门前站着两排身穿黄卡其布军装持枪肃立的学堂学兵,看着这些学员,秦川不由在心中暗暗感慨,这才像一支军队的模样,如果大清百万军队都有这份精气神,怎么会有外地敢觊觎泱泱中华。

    学堂大门口,一个身穿整洁军装,腰上皮带上插着手枪的瘦高青年见秦川领着盐团到了,忙小跑着奔秦川过来。

    见有人过来,秦川也跳下马,回身把缰绳扔给楚云飞。

    跑过来的瘦高青年在秦川身前站定后,双脚并拢,后脚跟有力地“啪”地碰在一起,右手弯曲举在头侧,给秦川敬了一个标准的德式军礼,大声道:“卑职冯国璋,奉命在此迎接秦大人。等候校阅的各路队伍,都已经在东面靶场集结,请秦大人前往靶场。”

    虽然秦川对于大人这二字不是很感冒,可在外面这样称呼他也很无奈。好在称他为大人也没什么不对,候补官也是官,他现在除了没有实职,也不会有人给他发什么俸禄外,他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的确确的一个大清四品官员。

    所以,这个冯国璋这样称呼他秦川也并不反感。更何况,他现在已经不是孤身一人,可以不在乎什么面子身份,他现在身后可是还有这一帮兄弟,该要的面子,那是必须要有的。

    秦川点点头抬腿就向东面的靶场走,冯国璋也紧随在秦川身后,一步不落地跟在秦川身后。

    虽然是脚不停步地向靶场走着,可秦川总觉着哪里有些不对劲,走了几步后秦川猛然站下,突然转过身睁圆双眼定定地看着冯国璋发愣。

    秦川停住脚步很突然,差点和紧跟在后面的冯国璋撞了个满怀。。。。。。

    ;

第八十二章 北洋之狗() 
秦川停住脚步很突然,差点和紧跟在后面的冯国璋撞了个满怀。

    急停住脚步的冯国璋略显尴尬地退后几步,神情歉意中带着疑惑,小心地问秦川。

    “秦大人,你这是。。。。。。”

    秦川没有回答冯国璋的话,怔了半晌才吃吃地问道:“你说你叫什么。。。。。。你叫。。。。。。冯国璋?”

    秦川的问话让冯国璋更加不解,在心里仔细搜寻着,可怎么也想不起他什么时候见过秦川,他最初知道秦川这个名字,那还是因为震旦牌色布,再后来就是知道武备学堂德国教习汉纳根要和面前这个秦川在校阅这一天比试枪法,再后来就是有听说直隶按察使衙门准这个秦川兴办盐团,盐团在校阅这一天也要来武备学堂参加校阅。

    可听秦川的口气,显然是早就知道他,这让冯国璋如何不感到奇怪。

    虽然心里感到奇怪,可冯国璋还是中规中矩地回话:“回秦大人话,卑职确是冯国璋,武备学堂首期毕业,蒙各位大人照拂,现在武备学堂任助理教习。”

    “你是直隶河间人?字华甫?”

    “对,国璋确是河间西诗经村人,字华甫。大人莫非到过西诗经?识得国璋?”

    已经回过神来的秦川苦笑着摇手道:“我只是听人说起过那里。”

    秦川的回答,更是让冯国璋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看着秦川一时不知所措。

    对于眼前这个冯国璋,秦川可是知之甚深,这可是一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牛人。

    冯国璋,字华甫,直隶河间人,明朝开国元勋冯胜的后裔,秀才功名。因家境贫困,光绪十年投身军旅,在大沽口加入淮军。在统领刘祺的推荐下,第二年进入北洋武备学堂首期,习步兵科。

    在秦川的记忆中,这个冯国璋应该在明年进入聂士成的武毅军,曾随聂世成在甲午战前考察过东北边境地区,沿边境地区测绘地形,著有以聂士成之名刊出的东游记程,随聂参加过甲午之战,屡受聂士成褒奖,战后随聂驻军山海关任武毅军军械局督办。

    后来,冯国璋加入袁世凯的北洋军,和王士珍、段祺瑞合成北洋三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洋龙、虎、狗。那个狗,就是指的冯国璋。他们三人合编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是清末新军的主要教材。

    所谓北洋之狗,并非贬义,而是说冯国璋对上司忠贞品性。

    冯国璋的官运更是一路亨通,先后担任过,直隶都督兼民政厅厅长、北洋第二军军长、江苏都督,副总统、代总统。

    秦川记得,这个冯国璋还有一位曾孙很有名,那就是他穿越前那个时代的一位名人冯巩。

    秦川知道冯国璋出身于北洋武备学堂,可他万万没想到冯国璋竟然还在这里做过教习,更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见到这个后世大名鼎鼎的北洋枭雄。

    想到这,秦川心里不由又是一动。

    在秦川的记忆里,不仅冯国璋是武备学堂出身的人,还有同样做过北洋政府首任陆军总长政府首脑的段祺瑞,做过北洋政府总统的曹锟,做过北洋陆军总长的王士珍、做过河南护军统领的雷震春、陕西都督阎相文、陕西都督陆建章、浙江督军杨善德、山东督军张怀芝、察哈尔都统何宗莲、黑龙江督军鲍贵卿、泰威将军步军衙门统领李长泰、奉天将军段芝贵、山东督军兼省长田中玉、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等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北洋军政大员。

    可以说,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府高官封疆大吏,许多都是从这个其貌不扬的北洋武备学堂走出去的,这些人里的许多人在这个时代都堪称人杰,各个都有过人之处,如果能把这些人抓到手里几个,对自己的计划可是大有助益。

    想着想着,秦川心里又不由一凉,想想自己现在的身份,一股懊丧之情涌上心头。

    凭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想要招揽到这些人那可是比登天还难。

    秦川收回思绪,看着还有些疑惑的冯国璋:“冯教习。。。。。。华甫,我那二十个在武备学堂学习的学生,还请冯教习多多照拂,这里离我那染厂也不远,日后闲暇时还请光临指教。”

    秦川前面的话,冯国璋还能理解,可后面的话不由让冯国璋有些吃惊,秦川现在是四品候补官员,据说得到了直隶按察使周馥的赏识,办着团练,又开着红红火火的染厂,气势正旺,没必要结交自己这么一个穷教习啊!而且,这个财大气粗的后补官员还直呼其字,话里明显透着一股亲热。

    心里想着,冯国璋还是满面笑容地连连点头答应:“一定一定,还请大人多多关照国璋。”

    靶场里,各路队伍都已到齐,秦川和他的盐团倒是最后一个到的,在冯国璋的引领下,在靠近大门口的校阅队伍的最外侧列队休息,等候校阅。

    因为参阅各部都到齐了,对秦川心存好感的冯国璋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陪着秦川等在校场里,见秦川一脸茫然地不住观瞧着各路部队的旗号,冯国璋便一一给秦川介绍起来。

    按照冯国璋的介绍,今日前来参加校阅的部队,除了武备学堂的学生有三个大队参加,其他各个部队都和盐团一样都各派出一哨,也就是一百多人的部队,各个部队为了抢一个易于被校阅台看到的好位置,都早早赶到校场。

    因为来的早,又知道李鸿章等大员一时半会到不了,这些抢占位置的各个部队有许多都席地而坐。

    参加校阅的部队在校阅台两侧分别列队相向站好,相邻部队每一列的间隔有三十米,相对两列受阅部队中间隔着五十多米远,校阅部队和校阅台间有四十多米的通道,队列校阅时,各受阅部队都要列队从校阅台前走过,接受李鸿章等一干北洋将领的校阅。

    在冯国璋的介绍下,秦川逐一认出淮军的各个部队,一个个牛人们的名字让秦川听得直发愣。

    ;

第八十三章 北洋各部() 
在冯国璋的介绍下,秦川逐一认出淮军的各个部队,一个个牛人们的名字让秦川听得直发愣。

    紧挨着盐团的身穿五云褂的一哨军兵,是卫汝贵、贾起胜为总统的盛军。

    盛军原为周盛波、周盛传兄弟所办团练,后加入淮军成为李鸿章最得力部将,裁撤淮军时,盛军不仅没被裁撤,相反还被李鸿章调住直隶天津小站驻防,成为淮军最根本部队。周氏兄弟很有眼光,北洋武备学堂,就是周氏兄弟最先向李鸿章提出建议,要李鸿章仿照西方建立军事学校,以培养各级军官。周氏兄弟去世后,由卫汝贵、贾起胜分统盛军。盛军现在有马队五营驻马厂,由重庆镇总兵吕本员统领。盛军步队有12营,驻防天津小站,由郑才盛、孙显寅分统。

    紧邻的毅军,其统领为老将四川提督宋庆,分统为太原镇总兵马玉昆。

    毅军也是团练起家,和盛军不同的是,毅军期初并不是李鸿章的淮军,毅军原为河南协饷的军队,不仅剿捻时战功卓著,还随左宗棠参加过西征新疆,光绪八年才划归李鸿章的淮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