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准确的说是和尚。
是滴!和尚!
传说中那个发现山中水道的喜乐大师!
自从山中水道开始建设以来,喜乐大师便长住山水寺。这次中秋佳节喜乐大师决定为国祈福,开坛讲佛一个月。
杜奶奶和杜娘这么积极就是为了听一个老和尚讲课。
据说喜乐大师比县城瞎眼的神算子还神,掐指一算就能知道你心爱过谁,恨过谁,心里还惦记着谁;偶尔还能乐善好施的满足一下你的小愿望。通古今,晓未来,简直神的不能神!只要入了大师的眼,走向人生巅峰不在话下。
当然前提你是大师看的顺眼的人,大师愿意帮你实现愿望。
对此,杜小喜咂咂嘴,这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啊?
据说喜乐大师不喜金银财宝,不收香油钱,但是如果是自家辛勤所得的成果,喜乐大师多数不忍拒绝。
杜老爹很犯难,他一杀猪的,辛勤所得自然是猪肉,可和尚不吃肉啊!更何况杜老爹心里有点小忐忑,别那大师把自家老娘忽悠了,普度众生的范围扩展到猪身上,让他放下杀猪刀,失业了。
法会从八月初一开始,八月十五这天肯定是人最多的,前头几天铺子里又忙,十六家里要招待两个姑姑,最终杜奶奶决定十八这日去山水寺。
十八这日天还没亮,一家人早早收拾好,全家总动员奔向山水寺。
杜小喜窝在杜娘的怀里接着睡,几个小哥哥小侄子也窝在被窝里睡的香甜,杜大哥几个则用推车推着自家的礼物。一大家子和同村几户同去的人家会合后,浩浩荡荡的奔向山水寺。
山水寺是山水县名头最大的寺庙,自从喜乐大师跑到山水寺清修之后,山水寺的门槛都不知道换了多少回。好在木工们天天盼着给寺里换门槛,这也是一种功德。
山水寺位于山水县城北的一座小山上,杜家村在城西,一行人摇摇晃晃两个多时辰才赶到山水寺所在的山下。
此时来进香的队伍已经从山上排到山下,蜿蜒数十里。
这些人大多是个杜家一样,一大早赶过来的,山上那些排在前面的则是昨天没轮到,又不肯离开便夜里直接住在山下。
杜老爹和杜大哥几个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牛车和推车寄放在山下的小沙尼那里,一大家子人也跟着排在大队伍之后。
排在杜家前面是一家七口,一对老夫妻,一对年轻夫妻,外加一个年纪稍长的妇人护着两个小孩子。扭头见杜家一大家子过来,其中的老太太热情的和杜奶奶打招呼。
“老姐姐,打哪儿来啊!”
杜奶奶见对方面善,瞥见他们带来的东西也多是家中种植的谷物,笑着回道:“县城西边的杜家村。”
老太太顿时热络起来:“哎呦,我家外甥女儿就嫁进杜家村,外甥女婿叫杜康。”
杜奶奶闻言也跟着兴奋起来:“是康哥儿家的秀娥啊!康哥儿喊我一声二、奶奶。”
“自家人!自家人!”
两老太太没两句话就聊在了一起。
第十八章 神奇的喜乐大师
老太太夫家姓张,因为是亲戚和杜奶奶的关系一下子亲密许多,当即拉着杜奶奶的手感叹起来:“早就听秀娥说杜家村屠户家老太太是个有福气的,今个儿瞧见你家这一溜子孙子可是眼红死我老婆子了。”
张奶奶两个儿子都成家了,可这几年里也就大儿媳添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娃娃,和杜家一眼望去几乎全是男丁根本没法比。
杜奶奶笑着夸对方家里孩子乖巧可爱,长的漂亮,等张奶奶不再拉着孙子感慨之后,不动声色的转移话题。
“听说喜乐大师可灵了,我家二孙子服劳役去了,求佛祖保佑好生回来。”
劳役显然是个非常能引起人共鸣的话题,张奶奶果然转了话。
“我家大儿也去服劳役去了,皇帝真是大明君,以前服劳役不去掉半条命就算好了,这次竟然时不时还能送回来几吊钱让我们老两口买吃食。哎!这次劳役啥都好,就是时间太长了,过年就把人放回来两天,还没养上肉又走了。”
杜奶奶也跟着感叹,她家二孙子辛辛苦苦挣的钱也不知道自己收起来,巴巴的拿回来让一大家子用,想想她就心疼得慌。
想起远处仍在干活的儿子孙子,两老太太对劳役这个话题也没了兴趣。
张奶奶很快自我调节好,“好姐姐我跟你说,喜乐大师真的可神了!本来我还以为大师只是名声大,没想到竟然是有真本事的高僧!昨天我们村有几家一起过来,其中一家得了大师的眼缘,大师给了他家一匹缎子,那家当即就跪下大呼佛祖显灵了。
他家因为有个秀才儿子,以前为了供儿子读书家里的窟窿不小,儿子考上秀才这几年还没缓过来,日子并不好过,这次来拜拜也是想保佑明年能考上举人。
秀才公的娘想着儿子去府城赶考怕儿子被人看轻便想给孩子做一身体面的衣服,奈何家里实在拿不出这笔钱当娘的也只能在心里替儿子难过。上山的时候听说很多人家带着粮食布匹来的,秀才娘就想着自家也能被喜乐大师赐福能给点好布就好了,没想到大师真竟然看了她一眼便让人直接给了一匹绸布!”
杜奶奶听了也大呼神奇,庄户人家天天下地干活,谁家会闲着没事干穿绸子衣裳,哪怕喜乐大师知道那家儿子是秀才也不会知道人家想要做衣服。总之一句话喜乐大师就是神啊!
张奶奶说话的时候,旁边不少人支棱着耳朵过来听,一群人感叹完毕喜乐大师的神奇之处,立马有人分享他们知道的故事。
神马喜乐大师一句话就让一个杀了人的坏蛋主动投案了,喜乐大师告诉某男你儿子不是你的种,某男妻子在喜乐大师佛法无边的感召之下承认某男被戴帽子好多年,某老太太的丈夫失踪好多年了,喜乐大师让她往村子后山的悬崖下去找,果然找到了等等。
有名有姓的事情一件件说出来,各种信誓旦旦的保证让人不得不信,很快处于好奇或观望状态的人群立马直接转变成脑残粉。
等着故事说的差不多了,人群缓缓向前移动,很快杜家众人就从山脚下上升到山腰上。
“咚!咚!”
浑厚悠长的钟声回荡在山间,于此同时人群停止了移动。
喜乐大师每天开坛两次,每次大约有五百人左右。杜家众人虽然没有昨天就排在这里,好在是摸黑来的,赶不上第一波,赶上下午的法会妥妥的。
山水寺所在的小山并不高,最多也就三十多米的样子。
山不高,路不陡,两米多宽的石板路两旁是一排排粗壮的松树,再往深处则是原生态的树林。此时杜家众人就坐在树荫下的石板上,等着第一轮法会的结束。
上山的香客太多,山水寺根本站不下,最后只能沿着山道排成长长的队伍。
“回来了!”
人群中一阵喧哗,很快杜至礼和杜三杜四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杜至礼三人刚刚跟着小沙尼去放带来的东西,三人刚气喘吁吁的坐下,杜四杜至忠便开始眉飞色舞的说自己在山上的所见所闻。
“呀!山上的寺庙没有人,小和尚说大师并没有住在山水寺里面,住在寺后面的山谷里。我们东西放在山上,没能往山后面去,好可惜,说不定就遇上大师了。”杜至忠脸上闪过一丝可惜,很快又欢快起来:“你们没看见,山上一个后院全是灶台,小和尚说中午管饭!全是软乎乎的白面馒头,闻着可香了!”
杜家一个有地有车有房的屠户,虽说不是天天吃肉,但也算不上忍饥挨饿。家里半大小子太多,贼能吃,哪怕家里种着几亩地,每年交完赋税都不够吃,为了省粮食,平时的米饭、馒头都是和杂粮配着吃,纯米饭和白面馒头一个月也就吃几回。
“我还看到包子了,这么大!”杜至忠两手相对比划了下包子的个头,“小和尚说是白菜香菇和粉条豆腐馅儿的!肯定很好吃!。”
杜四哥描述的美食们很快来了。
临近正午,健壮的大和尚们扛着一桶桶的吃食从山上下来,饭菜的香味勾的等待的人肚子一阵咕咕叫。但是再饿也没人上去哄抢,乖乖的等着大和尚们发吃的。
一人两个大白馒头,一大碗大杂烩炖菜,不够吃的话还可以再领掺了白面的菜馒头。杜小喜和几个小哥哥外加小侄子因为年龄小,还多得了一份甜甜的豆腐脑。
吃饭的工夫,不断有人沿着山道下来。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一脸可惜,也有几个被人群围着激动的说着什么。
坐在路边等着的人见了,也跟着围上去,最后人越来越多,山道被堵,路边的花草也被踩伤不少,还是寺中的和尚们过来劝解人群才慢慢散开。
众人也明白那几个人为什么被堵了。
他们都是喜乐大师选中的有缘人。
法会一天两次,每次不下五百人,喜乐大师哪怕再强悍也不可能和每个人都说上两句。能够被喜乐大师看上,说上话的人渐渐的也就变成了众人心中的有缘人。当然这个缘分不一定是善缘,也可能是孽缘,比如那个被喜乐大师忽悠的主动投案自首的杀人犯。
喜乐大师选有缘人没有规律,可能一下子留下十几二十个,可能几百个人里一个顺眼的也没有。因着这个每次出来一些有缘人,这些人总会被人围住问这问那。
喜乐大师新一波的神奇故事再次袭来。
第十九章 佛之七派
杜奶奶杜娘看着其中几人声泪俱下现身说法,对喜乐大师的崇拜更是如江水滔滔不绝。
有故事下饭,山水寺的斋饭显得格外美味,甚至带着一点点神仙气儿,等着的人群把发下来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更是有不少人央了小师傅带了不少饭菜给没能够来的家人。
午饭过后,杜小喜缩在杜娘怀里午睡,迷迷糊糊间被杜娘喊醒,才发现自己换了地方。
空旷的土地,带着刚刚翻动过后泥土的味道,几百个人坐在蒲团上一脸虔诚的等待什么。
法会的地点并不是在山水寺中,而是在山水寺后山喜乐大师选择清修的山谷。大家所在的地方正是山谷中一片刚刚收获不久的空地上。
香客们以家庭为单位坐在一起,人群最前面的几排人明显穿着要富贵很多,甚至偶尔还能从缝隙中看到被层层叠叠的丫头包围的有钱人家的夫人小姐。
大商朝民风开放,男女大防还没到只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清白节操从此是路人的程度。大商朝北部多草原,东南多山地,西南则是大名鼎鼎的山中平原。什么样的山水,养什么样的人,三大地盘中唯有山中平原规矩多,其他地区颇似大唐。
那些自诩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虽然不想和他们一群贩夫走卒、庄户人家坐在一起,可喜乐大师又不是多掏点香油钱就能见上一面的山水寺主持。这次不来,下次再找机会拜见喜乐大师还不知道是什么猴年马月。
喜乐大师在众人的期盼中终于出现了。
黑瘦的秃头和尚,贴着几块补丁的袈裟裹在干瘦的身体上,空荡荡的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人刮走。
没有仙风道骨,没有佛光普照。
杜小喜满脸黑线的看着依旧虔诚的杜奶奶和杜娘,以及遍地的信徒,感觉到上天森森的恶意。
大师神马哒,不应该至少不比法海差吗?
说好的金光闪闪的袈裟,眉发皆白,智慧无穷的大师呢?
肿么是这形象?
喜乐大师走到最前面的蒲团坐下,没有开场白,直接开始**。
“今日老衲为诸位施主解说‘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十二时辰谓之一日。。。。。。”
之后的一个时辰里,喜乐大师一口气没停的解说二十四节气和农事的关系。在什么节气最好做什么,秋天早霜来了怎么赶霜,倒春寒的时候怎么防止庄稼被冻死,水稻生了什么虫子用那种草药杀虫。
一个个带有科普性质的话题下来,除了前面几排的富贵人家听不懂,在座的庄户人家简直听的如痴如醉,只恨自己不会写字,否则一定把大师的话一字一句记下来当传家宝。
感觉喜乐大师知道的好多!感觉喜乐大师比村子里的老把式还高大上!喜乐大师说的法子咱们一定要试一试!
喜乐大师化身种植老达人,几句话的工夫就让庄户们信服不已。
杜老爹腆着肚子艰难的盘腿坐在蒲团上,心里对喜乐大师的膜拜之情上升到顶点。听说喜乐大师昨日讲的是关于虫蛇之害怎么预防,怎么解救,回头他一定要找听过的人好好问一问,简直太有用了。
大商朝的佛教盛行,僧人更是数不胜数。大商朝的僧人并不是传统上单一的弘扬佛法的僧人,而是包括众多流派。古佛派,医派,文艺派,农派,工派,商派甚至还有大商朝独有的官派。
这些流派的人除了传统的古佛派,其他派系对佛法的理解可能还没某个一心向佛的老妇人深刻。但他们在民众的心目中绝对是仅次于皇族的存在。
喜乐大师是多年前突然崛起的野和尚一枚。
不过自从喜乐大师进入皇家的视线,七大派系一直宣称喜乐大师和他们同出一源。
医派的人说喜乐大师会防止瘟疫自然是医派;没几天喜乐大师把信徒给他的香油钱送给穷苦老百姓,古佛派和商派齐齐大喊喜乐大师和他们是一伙的,同样的‘穷则普度众生,达则兼济天下’;喜乐大师和田间地头的庄稼汉进行过几场交流会后,农派也不甘落后,这是妥妥的农学大家啊!山中水道的事情出现后工派更是嗷嗷直叫,水利工程这么高大上的存在,当属他们工派!文艺派的人一直在辛苦的寻找喜乐大师身上隐性的闪光点,如果不是喜乐大师不会琴棋书画,那一手个性的狂草又实在拿不出手,喜乐大师早就成了文艺派的领头羊。七大派中现今也只有官派的人暗搓搓的等着喜乐大师被皇帝封个爵位,和他们为伍。
一个时辰的农学讲座,杜小喜这种上辈子生活在小县城,除了自家的山楂园就没下过地的人都听的津津有味,更别说天天泡在地里的老农们,一个个大呼时间过的太快,喜乐大师再多说一些。
喜乐大师说完之后丝毫不留恋的离开了。
徒留众人望着那干瘦的背影口水不已。
大师离开,刚刚站在大师旁边七岁出头的小和尚往前一站。
“阿弥陀佛,各位施主先行休息,师傅一刻钟后开始接待有缘人。想要拜见大师的施主请随小僧来。”
小和尚的话落,所有的人挨挨挤挤的出现在他面前。
他们可是都打听好了,喜乐大师隔着道帘子就能找到有缘人。咱们这么朴实,肯定是大师的有缘人。
小和尚对着人群合掌念了一声佛,带头朝远处的一排屋子走去。走到屋子前,众人下意识的放轻脚步,有序的站立在一旁。
小和尚见众人一排排的站好,便领着第一排人走到挂着竹帘的屋子前站定。
木鱼咚咚的敲在每个人心上,十声之后,敲木鱼的人停下,小和尚示意第一排的的人离开。站在第一排的人眼睛里的亮光灭了,他们都没有被喜乐大师认定为有缘人。
五百多人,十多人一排,总共进五十排。
来的人各行各业都有,最前面的几排全是被奴仆簇拥着的官家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