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梦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魂梦大唐-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丹,不少人心里暗暗骂着,竟然让一个武夫出了风头,还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武夫,真是日了狗了。

    颜天佑也佩服安禄山的这股子钻营聪明劲儿,感觉自愧不如,安禄山不愧是后来能够掀翻整个大唐帝国的男人。

    在朝的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李隆基是一个爱听歌功颂德话的男人,此时此刻,安禄山的意外出头,皇帝一定会很高兴地同意。

    果然,稍稍思考了一下安禄山的提议,李隆基一脸笑容地就同意了下来,说道:“安大将军的话不错,朕听着就高兴,就以这个要旨为题。”说着,他忽然一指颜天佑,大声说道:“颜天佑,你来命题!”

    再次被皇帝点到,颜天佑无可奈何地再次站起来,先对着李隆基拱了拱手,思量了一会儿,说道:“那就以山水田园为背影来作吧!”

    听到颜天佑的命题,潘安低下头开始酝酿了起来,没有曹植的七步成诗,隔了好久,潘安终于抬起头来,一字一句地慢慢脱口而出:“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此诗一出,全场无声。过了一会儿,鸦雀无声的气氛忽然间变的吵杂了起来,大家或是自言自语或是交头接耳,嗡嗡作响,好像群峰乱鸣。

    在场的大臣有不少的饱学之士,甚至所有的文官都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听了潘安的诗,大多赞赏地默默点头。

    皇帝李隆基并没有立刻变态,他说道:“颜天佑,你是出题人,潘安的诗作得如何,你来评价一番。”

    颜天佑也不客气,直接说道:“全诗意境优美、情真意切,又清新淡雅不俗,突出了国泰民安,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好诗好诗!”

    听了颜天佑的评价,李隆基认同地微微颔首,说道:“天佑点评的不差,这首诗算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潘安的诗作得好!”

    李隆基定下了调子,间接地也肯定了潘安的才学。

    这时,一名殿外的太监走了进来报道:“陛下,陈玄礼大将军回来了!”

    李隆基大声道:“宣他进来吧!”

    出宫调查的陈玄礼大将军大踏步虎虎生风地走了进来,后边还带了一个百姓装扮的中年男子。

    他对着李隆基拱手道:“陛下,臣回来了,经过臣的调查,广通源并无礼部员外郎崔胜昀大人手中的凭证底存,也从未出过什么提钱凭证,因此,那两张凭证都是假的!”

    (本章完)

第318章 出人意料的结局() 
陈玄礼的话刚说出口,接受不了这结果的崔胜昀慌不择言地大声说道:“这不可能,这提钱凭证是从太…是我从广通源亲手取来的,怎么会有错?”

    不理会崔胜昀的质问,陈玄礼对着李隆基遥遥一拜道:“陛下,臣身后的此人就是广通源长安分行的掌柜贾昌平,陛下若有疑问,尽可让他回答。”

    事到如今这个地步,太子李亨哪里还不知道事情出了差错。想到这里,他不由狠狠地瞪了负责此事的大舅哥韦坚的身上。

    韦坚明显感觉到了太子目光中的强烈不满,眉头一皱,他也在回想着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崔胜昀的两张凭证可是他拿出来的,现在凭证出了问题,太子自然对他不满意。

    李隆基点点头道:“贾昌平,你确定那两张广通源的凭证,不是你们广通源出的么?”

    掌柜贾昌平是一个身体发福的中年男子,听到皇帝的提问,有些诚惶诚恐地上前,回话道:“启禀陛下,小的不敢欺瞒陛下,这两张广通源的凭证底单确实不是小店出的。小店的飞钱票据分实名与无名两种,这两张凭证票据看起来都是实名的,存钱的人是潘达,取钱的人则是钱虎。但是,本店出具的凭证都是有底存的,即一式两份,一份在户主手里,一份在我们店里。经过我们的堪合,我们店里从未出过这两份凭证,而且,我们的凭证底单都是有编号的,这两张的编号不在我们的序列号里。”

    “不可能,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崔胜昀一边摇着头,一边不停地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的说着,他已经被今年的打击给整懵了。

    事情已经‘水落石出’,李隆基微微感觉到有些意外,他没想到事情的结果会是如此的出人意料。撇了一眼玉阶下站立的李林甫,依旧是老僧入定的宠辱不惊的模样,暗骂了一声老狐狸,心里同时也对太子李亨的表现感到微微的失望。身为储君,行事却如此不济,这让他怎敢将大唐江山交到他的手上,暗暗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无奈。

    今日之事,本是太子一方对李林甫相党的重力一击,结果,却恰恰相反,太子李亨被闹了个大红脸,竟然给朝堂百官当猴耍看了,脸都被丢尽了。

    身为刑部尚书的韦坚,不能眼看着太子成为满朝上下的笑柄,因此,他此时不得不站出来。

    只见,韦坚站出朝班,对着高台上的李隆基拱手道:“陛下,潘安科举贿赂案,尚还有不少的疑点。比如,潘安是崔胜昀大人带来的。之前,崔大人言之凿凿地确认潘安自白贿赂吴广源大人,那肯定不是崔大人在空口白话,毕竟,他胆子再大,也不敢欺骗到陛下的头上。那么,为何潘安会临阵改口,这是一说。还有,广通源凭证一事还需要重新查验,不能以掌柜的一家之言而定案,因此,臣请陛下,把此案交给我们刑部来审,臣保证定查他个水落石出。”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今天的大朝会明显是右相李林甫技高一筹,不仅把身上的屎给甩掉了,还反戈一击,打得太子节节败退,徒增了几分太子的笑料。

    现在,韦坚站出来也只是顾全太子的体面,想要找回几分面子罢了。

    事情的真相,此时已经并不重要,今天的大朝会,太子李亨和右相李林甫两方已经分出了胜负。

    明显,太子输了!

    听了韦坚的阐述,李隆基点点头,说道:“事情既然还有疑点,那就应该继续查下去,那这个案子,就交给大理寺和刑部共审吧!”

    “大理寺卿何在!”

    一名身穿绯红色官服的官员站出来应道:“臣在”。

    “案子就交给你们和刑部了”

    “臣遵旨!”

    听到还要与大理寺共同审理,韦坚还想要说些什么,不过却被太子的眼神给止住了,他只得躬身领命,“臣遵旨!”

    看到大理寺卿的脸,颜天佑回想了一下,瞬间便想起来了,这名官员不是今早站在李林甫阵营里的官员中的一个么?

    想到这里,他明白了皇帝的用意。

    太子和李林甫两方阵营的人共同审案,两人互相制肘,哪还能真正审出来些什么。这个案子到最后,怕是要不了了之。

    听到皇帝的安排,在场的明白人都知道了皇帝的用意,皇帝李隆基是在和稀泥。

    不管下面朝臣的反应,李隆基金口玉言下了结论,“这案子就这样吧,今天谁还有事情要奏么?”

    李隆基的话音刚落,一名粗壮肥胖的大汉从武将行列中走出,正是安禄山。

    只见,他对着李隆基双腿跪拜道:“陛下,臣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有本启奏!”

    一见是安禄山,李隆基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高兴地唠起了家常:“安爱卿来了,好久没来长安了,朕可是对你甚是想念啊!”

    “劳陛下挂怀,臣也是对您想念极了,要不是这半年来契丹等少数部族时常侵扰我大唐边境,臣早就得了空来长安见陛下了!”安禄山说着说着,竟然一时难以自已,哽咽了起来。

    我去,这也太能演了吧!

    颜天佑对安禄山的厚脸皮简直佩服到了极点。两人的装模作样,一个老年老帅哥,一个中年大胖子,竟然看起来心心相惜到了这种程度,纯粹的满满的基情啊!

    两人又说了几句体己话,互相问候了一下身体等情况。

    聊完家常,皇帝李隆基收拢回情绪,看着安禄山,一脸笑容地说道:“安爱卿,此次你进京述职,除了述职,还有什么事么?”

    安禄山暗暗心喜,总算是问到点儿上了,他也不客气,直接说出了他的目的,“陛下,臣身为范阳节度使,麾下有近十万大军,可是骑兵却只有一万,面对人数众多的契丹各部的骑兵,略有不殆,臣请扩大我范阳骑兵兵制规模,以此来克制草原上各少数民族的游牧骑兵。”

    右相李林甫听了安禄山的请求,眼皮子不由一跳,脸色也晦暗了几分,不待李隆基的反应,当即对着李隆基大声喊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呀!”

    (本章完)

第319章 结怨() 
李林甫不给面子的反对也让安禄山的脸色很不好看,他此时盯着李林甫的眼神,恨不得吃了对方。

    不管安禄山的心情,李林甫再次重复道:“陛下,万万不可呀!”

    对于李林甫如此急切的反对,对李林甫比较了解的李隆基着实有些意外。李林甫为人精明能干,上能切实准确体会君意,下能体察百官之能,算是一个能吏。

    李隆基看着李林甫,没有急着表态,而是问道:“右相,你有何异议?”

    “陛下,范阳边军已有十万大军,是大唐十大节度使之首,若是在扩大其骑兵规模,其它各镇若是同样要求,朝廷是答应还是不答应?还有,扩充骑兵不是小事,所需的钱粮兵器铠甲等,耗用资费过大,这两年国库日益空虚,朝廷财政赤字一年赛过一年,真的不允许大规模扩充军队了。”李林甫一口气说了起来。

    安禄山现在已经把李林甫恨得牙痒痒,暗骂老王八坏他好事。

    李隆基沉吟了起来,他也知道,自开元进入天宝年间,朝廷四处用兵,多线作战,不仅北面的日渐强大的契丹族,还有西面对大唐虎视眈眈的吐蕃,以及大唐南部和西南的南诏也不安份,时常侵入大唐的国土。因此,钱粮耗费甚重,国库日益空虚,朝廷财政入不敷出,户部压力很大。

    还有他也明白,他自己也耗费了太多的钱财。因此,他对于李林甫迫不及待的反对很理解。

    心里衡量了一会儿,他也觉得不宜开这个口子,不然,朝廷财政的压力就太大了。但他又不能直接拒绝安禄山的请求,所以,李隆基敷衍的说道:“安爱卿,骑兵扩充一事,兹事体大,还需要朕好好想想,和众位相国详细商议过后再给你答复,可好?”

    安禄山一听,乐了,心里暗自得意,果然军师说得没错,朝廷不可能答应他扩充骑兵的方案。

    因此,按照军师严庄的指点,他顺水推舟地提出了他第二个方案。

    只见,安禄山装作一脸落寞的样子,带着惋惜的语气说道:“陛下,臣也知道臣的提议有些不恰当,可臣的范阳军真的很缺骑兵啊!没有足够的骑兵,臣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对付全军骑兵的契丹。”

    李隆基也觉得搁置了安禄山的请求有些不尽人意,看到安禄山这副模样,他也觉得让忠臣失望了,但他又无可奈何,没有什么好办法,也是一脸惋惜的说道:“朕晓得爱卿的苦楚,可是,朕现在也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苦了爱卿了!”

    安禄山一脸苦相,话里带着苦涩的味道,“陛下,臣能体会到您的为难,臣这里还有一个提议,请陛下圣裁!”

    李隆基有些意外,但还是说嘴说道:“爱卿请讲!”

    安禄山抱拳道:“陛下,范阳军缺马,朝廷能否允许将卢龙马场划给范阳军,此一来,范阳军自行养马,不必耗用朝廷钱粮,等个三五年,想必骑兵也就能练出来了。”

    安禄山的提议一出,李林甫的脑袋就开始精确地计算了起来,卢龙马场只是一个中小型的马场,其内有马六千,成年马三千多,小马驹三千,划给范阳,倒不是不可以,只是,若是安禄山心存歹念,自行扩充马场规模,那……

    看着李林甫没有急着反对,安禄山一直提着的心微微放下来一点,他目光看向皇帝李隆基,一脸的期盼。

    对于卢龙马场,李隆基也有了解,知道这个马场规模不大,安禄山提出养马练骑兵,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没等其他人的商议,在李林甫还在衡量的时候,李隆基大声说道:“安爱卿的提议,朕准了!”

    下面的颜天佑暗呼一声‘糟糕’,他终于明白了安禄山的目的所在,搏小放大,以第一个提议来赢取李隆基的愧疚,如此再提出第二个相对简单的提议,皇帝自然会为了补偿他而同意。

    好一个安禄山!皇帝对其如此宠信,看来,大唐的战乱不可避免了!

    和颜天佑的感觉类似,李林甫听到皇帝没和他商量就做主,眉头轻挑两下,感到深深的无奈,只能由他去了。毕竟,皇帝金口玉言,是不能随随便便撤回的。

    安禄山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向皇帝李隆基拜谢后,心满意足坐回了他的位置。

    高力士继续他的职责,出声高喊道:“下一个,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声音嘹亮悦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盘绕。

    “臣工部尚书陆景融有本启奏!”

    “讲!”

    “汛期即将到来,黄河堤坝工程需要加强,望陛下定夺。”

    “工程的人力财力核算出来是多少?”

    “需要钱三十万贯”

    李隆基没有多想,回道:“事关民生,这事不能马虎,朕准了,所需钱粮和人力,你与户部核对后发放。”

    “臣遵旨!”

    “还有什么事要奏的么?”李隆基问道。

    “陛下,再过不久就是您的寿辰,这要提前准备。”礼部右侍郎崔雪侗站出来奏道。

    “一应事情礼部负责筹办,所需资财,从朕的内孥里出。”

    “臣遵旨!”

    …………

    大朝会上的事情很多,事关民生,军事,文化教育,户部财政等等,颜天佑一个武将,也插不上嘴,在下边听得昏昏欲睡,直到听到高力士的‘散朝’,他才彻底清醒过来。

    转眼间,一上午的功夫就过去了,已经快到了午时,整个大朝会足足花了三个多时辰的时间。

    大朝会结束后,颜天佑不等其他人,因为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以非一般的速度冲出了宫,他带着亲卫好好的大吃大喝了一顿。

    就在颜天佑大吃大喝之时,太子府的正堂大厅里济济一堂。

    砰的一声巨响,太子李亨又狠狠地摔碎了一个茶杯。

    “这到底怎么一回事?潘安怎么会临阵反水?”李亨看着下面的一圈人怒气冲冲地大声嘶吼着。

    没有人愿意当出头鸟,还是门下侍中左相李适之当先开口道:“此事有蹊跷啊!我们的计划被李林甫破解,还反手给了我们一击。事有不秘,看来我们中间有内鬼了!”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本章完)

第320章 真实的潘安() 
李适之的话一落地,顿时惊得所有人七荤八素。一个个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情紧张了起来,相顾无言。

    其实,李适之之所以这样说,他也是为了观察一下众人的反应,看看是否他们中间存在内鬼。结果却大失所望,所有人几乎都是同样的表情,紧张,差异,怀疑。

    韦坚身为太子的大舅哥,早已与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是谁背叛太子也不可能是他,所以,他丝毫不担心自己。但是,为了保持太子阵营的稳固性,不至于让大家鹤唳风声,他不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