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融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了句:“那么,万一行动失败,我们的人被抓住了呢?”
王亚樵眼里的阴冷愈重:“贺组长,难道行动人员失手,还等着被人抓住吗?从现在开始,我命令,参加行动的人员必须携带毒药,宁死不留活口。北京行动组,包括我在内,现在开始实施连坐法,一旦有人落入敌人手中,全家一律受到株连!”
冷酷无情的话让所有人打了个寒战,都说党卫军的少壮派们疯狂,几近于毫无理智,现在看来,不仅是疯狂,简直是毫无人性可言。
他们的表情,王亚樵不为所动:“不过,死难的情报人员,帝国将会永远奉养他们的家人,所以,为了元首,为了帝国,努力吧!”
贺融祥叹息摇了摇头:“是的,王队长,我们会努力的。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松尾拓海的身份为公使馆正式成员,一般很少出公使馆,但是,每天清晨,他都会到公使馆的门口站上五分钟,可能是为了疏解情绪,透下气,那是我们能够利用的唯一机会。”
王亚樵说道:“这个情报我看过了,的确,我们只有这么一个机会,而且必须一击必杀,否则错过了,受到惊吓的松尾拓海肯定会象个乌龟一样的不再出来,到那时候我们想要再找机会,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第133章 劫狱
往日总是显得那么阴森可怕的刑部大牢,随着满清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帝国军队的迅猛推进,多少有些杂乱慌张,狱卒们也不象往常那样高高在上,对犯人们客气了许多。谁知道关在这里的犯人,有谁和反贼沾亲带故的,还是多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好。
犯人们虽然与外界隔绝了消息,但从狱卒们交谈的口中,多多少少也猜测出了外面出了个大反王,三头六臂,红毛绿发,专杀满清大官,手下有一百单八将,汉人的江山眼看着就要恢复,鞑子的日子长不了了。这一下,让本来坐着等死的他们,一下子觉得有了盼头。
天字号牢房,历来关押朝廷犯了事的大官,待遇从来就比其他犯人好,狱卒们对待这些有权有势,保不准哪天就能东山再起的犯人也格外客气,尤其是对关在天字1号到7号的几十个犯人。
这些都是当年李老中堂的家人,李鸿章门生故吏遍天下,一关进来就谁也不敢有分毫怠慢。当帝国军队就快打到北京的消息传来,朝廷但凡有点门路的,削尖了脑袋也想着法子的要进大牢里来看望下他们,扔下一大堆礼物,说上一大堆好话才肯走。这让久已失去权利的李家人一下子又找回了往日威风的感觉。
本来对于李国勇造反,让家里人蒙难,李家人是充满了怨言的,但现在,怨言烟消云散,盼着李国勇快点进京的心思那可是一天比一天急迫了。
李国勇的父亲李经述这两天也抖起来了,遇到什么人总爱撸着胡子,摆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啊,大清那么大的江山都要被他给灭了,这可是当年闹出大动静的长毛都没有做到的事。
李家和反贼的确有缘,长毛起事,让父亲李鸿章一步步爬上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现在儿子又起事了,眼看着就要当皇帝了。
“父亲,你说五弟什么时候才能打过来啊,咱们在这大牢里可关了几年了,生不生,死不死的。”李经述的大儿子李国杰过来道。
李经述瞪了他一眼:“成大事者,当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动,你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如此心浮气燥,焉能成得大事,当多学学明逸。”
不服气的嘀咕了声,李国杰说道:“还说五弟,要不是他,咱们至于遭这么大的罪吗?”
李经述脸色一下就变了:“混帐东西,这话也能说得出口?明逸那可是皇上,不要说你,就算我见了也得规规矩矩的三叩六拜,我可警告你,以后见了皇上都得守规矩,不然龙威震怒,我也保不了你们。”
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和次子李经迈对望了一眼,李经方笑道:“还是二弟好福气,养了明逸这么个好儿子,咱李家当真是光宗耀祖,祖宗积德,父亲在天之灵当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李经迈附和着道:“是啊,是啊,要不父亲在生之日怎么特别宠着明逸。”
李经述“呵呵”微笑,拿出太上皇的架子,也不多说。
这时一个狱卒走了过来,左右看了看,对李经述一个半跪:“小的马金曙给您老请安了。”
见惯了这些狱卒嘴脸的李经述懒懒地挥了挥手:“起来吧。”
马金曙压低了声音,凑近牢门说道:“大人,外面让我给您带来消息,今夜子时,将有人来带你们出去,希望各位大人,夫人小姐们做好准备。”
这话让听见的人脸上兴奋不已。
李经述却有些担心地道:“这里里外外三、四十口人,行动起来颇有不便,万一走漏了风声,出了叉子,那可不得了。非是老夫怕死,只怕将来我儿明逸进了城,在他面前,你们担不了这个责任啊。”
这话把身为北京情报部干将的马金曙气得肚皮差点爆炸,这位老太爷也太难侍候了,为了营救他们,几十号弟兄费尽心机,千方百计地努力,到这反而落了个不是。
见对方脸色有异,李经述放缓了语气:“我实实在在的是为你们着想,不如这样,今晚你们先把重要人物带走,人少风险自然也小,其他人嘛,有我儿明逸在,量慈禧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重要人物当然有他的份了。
马金曙暗自骂了声贪生怕死,嘴上说道:“您老放心,我们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保证出不了事。”
天已漆黑,偶尔有几声打更的声音传来。
二十几个穿着清兵服装的人,来到了刑部大牢外,这些人一个个体格彪悍,神色肃穆,领头的一个人身材瘦长,正是王亚樵。
“口令。”门口的守卫低声问了句。
“清明时节。”王亚樵低低地道。
马金曙立刻从里面走了出来,看看四周:“都准备好了,跟我来。”
跟着马金曙,二十几个人进入到了刑部大牢,里面来回巡逻的狱卒视而不见,仿佛就根本没有这些人的存在,这也不能不让王亚樵佩服贺融祥工作的成效。
进入到天字号牢房,王亚樵看到李家的人早就做好了准备,正翘首以盼他们的到来。
马金曙迅速打开了牢门,让李家的人依次走了出来。
李经述第一个抢了出来,见到王亚樵象个领头的,居然还摆出了一副架子问道:“将军贵姓大名?”
“王亚樵。”指挥着场面的王亚樵随口回答道。
李经述点了点头:“将军忠诚可嘉,忠君爱主,日后见了我家明逸,我必回报将军的忠勇,他日将军封妻萌子,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要不是这人是元首的父亲,王亚樵早飞起一脚把他踢倒了,这种时候竟然还说这种不着边际的话,元首怎么有这样的父亲。
快到门口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
几十个大内侍卫打扮的人,来到了刑部大牢,出示了皇上的手谕,原来是慈禧今日要将李家人带到宫中。
突发的情况王亚樵并没有过于惊慌,自己带来的人是党卫军特殊任务执行队精挑细选出来的,就凭对方这么几十号人,是绝对阻挡不住自己的。他做了个手势,营救队员一个个拔出了手枪,准备强行突围。
不过李经述倒吓得浑身颤抖起来,好容易看到了逃生的希望,结果还上演了这么一出。
王亚樵大摇大摆地带着两个部下走了出去,开口问道:“谁呀?”
侍卫皱起眉头,看看说话的人打扮又不象牢房里的狱卒,警戒地问道:“你是谁?”说话间还把腰刀拿到了手上。
王亚樵笑了笑,突然道:“我是你老子!”
第134章 京城风云(一)
王亚樵拔出枪来,一枪就打倒了那个说话的大内侍卫。
猝不及防的大内侍卫大呼小叫,躲避不及,后面王亚樵的人纷纷拔出枪来,“砰砰”的枪声中,至今还拿着刀剑这些冷兵器的大内侍卫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深夜里骤然响起的枪声,吓坏了京城里的人,难道李国勇的叛军进城了?黑夜一瞬间不再平静,女人小孩的哭声乱城一片,紫禁城内如临大敌。
还没有入睡的代苫为人机警,根据他的情报,叛军尚在河北、天津一带,断没有那么快就能赶到,马上调兵遣将,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往枪响的地方刑部大牢赶来。
王亚樵看看回过神来的清兵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自己这方人少,又都是轻武器,还带着一大帮子老弱妇孺,冲出去的难度加大,回头对马金曙说道:“打开牢门,放出所有犯人,让他们先冲出去,而后我们找机会突围。”
应了一声,马金曙带着狱卒们把刑部大牢里的上千个犯人放出,一时间,突然获得自由的上千人山呼海啸般的往外冲去,忽然遭到上千人冲击的清军大乱,只看到这也是人,那也是,不知道究竟该朝什么地方开枪。
见此良机,王亚樵将仅有的两颗手榴弹向人数最少西面的清兵扔出,爆炸声中,又集中所有火力一通猛射,在毛瑟枪和手榴弹的双重打击下,清兵耳朵里只听到“李国勇进城啦”的喊声,再无斗志,呼啦一下散了个干干净净。
趁着这个机会,王亚樵带着人很快消失在了沉沉夜色之中。
初次单独执行任务就大获成功的王亚樵,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冷静沉着,应对之快,很快得到了党卫军高层的注意,这以后一路青云直上。
第二天天色发亮,乱成了一锅粥的北京城才逐渐平静下来,满清开始在城内大肆抓人,四处收捕,不过在路过和祥茶楼的时候,搜捕的兵丁都知道这茶楼可有着德亲王的关系,加上平常里老板出手阔绰,与众人交好,谁也没有进去搜查,他们可不知道,要抓的逃犯就在里面太太平平地休息安养。
养心殿上。
受了一夜惊吓的慈禧,天一亮就得知自己的最后一颗棋子,李国勇的家人居然被人大摇大摆的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救走了,当真是雌威大发,指着下面的官员挨个骂了个遍,噤若寒蝉的众官员可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说话,自找倒霉。
骂得累了的慈禧说道:“平日里总说大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在倒好,大半个中国没了,眼看着叛军就要冲进紫禁城抓皇上了,京城里的要犯居然还给人劫走,你们说说这究竟该怎么办?”
坐在龙床上的光绪眼睛半睁半闭,不发一言,仿佛叛军进不进城和他毫无关系。
好半天,一个看起来总有五、六十岁的汉官上前,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有板有眼的说道:“我大清国势强盛,皇上龙威浩荡,反贼虽则势大,然终属皮之癣疥,不足为惧,当派一得力官员持皇上手谕以抚之,以皇上之天威,必可使反贼为之心悦诚服,当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耐着性子听完这一大堆废话,慈禧不断冷笑:“好啊,我今儿个就让皇上下一道招安圣旨,我看也不用别人去了,你就挺合适,就派你去吧。”
那官员立刻面色如土,恨自己多嘴招惹出这么场大祸来,那些叛贼盛传个个喜欢吃人心,尤其爱吃满清大官的心,要真去了还能活着回来?自己新娶的七房小妾还没有来得好好享受。这官连连磕头道:“臣年老体弱,力不从心,担当此大人恐有负重托,太后,皇上……”
不等他说完,慈禧厌烦地道:“滚下去!”
朝堂里气氛一下子冷清下来,各官员都在心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大清朝看看是不行的了,再保着它死路一条,为自家的老婆孩子,自己的前途富贵着想,总得盘算盘算怎么讨好未来的新皇帝李国勇。有些早就和李经述拉上关系的官员暗自庆幸,还好没在李家失势的时候为难人家,想必日后总能看在这份孝心上,不升官也能保住现有的官位吧。
慈禧也知道这些首鼠两端官员的心思,不过现在可不是追究的时候:“袁世凯呢,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为什么不回护驾,难道他也想造反吗?”
代苫上前说道:“袁世凯的北洋军被困在山东,臣已连发几道电报催促他回京勤王,但他总以无法突围为借口,依奴才之见,只怕他也是靠不住的。”
慈禧愤愤地道:“这些个汉人总是不能相信,皇家给了他们多大恩典,他们不想着图报君恩,反而总想着法子反叛;前有吴三桂,耿精忠,现在又出了李国勇,袁世凯!”
默然无语的代苫叹了口气,大清怎么就落到这么个地步了?本来还指望着“重光计划”能够力挽大厦于不倒,想不到不光惨败,自己辛辛苦苦组建起来,安插在李国勇身边的情报网还被拔了干干净净。
昨晚响了一夜的枪声,今天就传来李国勇家人被劫走的消息,想必现在北京城里到处都是李国勇的潜伏人员,紫禁城当真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了。
想来想去,代苫说道:“叛军势大,各地总督巡抚多怀二心,北京城兵力空虚,臣建议,皇上和太后西狩吧。”他说出了最不愿意说出的话。
“不可!”见代苫这么说,德亲王急忙上前阻止,他得到的任务是要尽量阻止慈禧逃出北京,现在自己把兄弟李国勇的部队恐怕还得几天才能兵临城下,不趁此机会立下大功,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可就没自己份了。
“哦,德亲王有何话说?”已只信任满人的慈禧将目光投向了德亲王。
德亲王胡乱地道:“京城尚有守军数万,皇上身边也有数万御林军,再效仿当日孝庄太后,招募各王爷府中护院,家丁又可得几万人;以此兵力,只要上下一心,同心协力,当可固守京城,只要时日一久,叛军或可自生内乱,我大清当有机会一举而歼之。奴才无能,但愿领此重任,以报皇上太后隆恩!”
本以为能听到德亲王什么高论的慈禧大失所望,这城是断断守不得的,几十万人马都挡不住李国勇的军队,妄想凭着京城里这点微薄的兵力就想成功,真正是在痴人说梦了。
第135章 京城风云(二)
失望的慈禧不想冷了部下的心,说道:“德亲王忠诚可嘉,我和皇上打心眼里透着高兴,但目下反贼势大,当避其锋芒,我看代苫的主意不错。”
见慈禧铁了心要跑,德亲王活动起了心思,慷慨激昂地道:“臣愿组织家丁,与反贼决一死战,周旋到底,尽量拖延时间,使皇上和太后能安然离开,只愿太后日后为奴才报仇!”
慈禧眼泪都快下来了:“什么叫疾风知劲草,什么叫板荡见忠臣,德亲王就是啊!这才是咱们满人的好汉子,多几个德亲王这样的忠臣,咱大清何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德亲王,就按照你说的办吧,大清的列祖列宗将与你同在!”
得到慈禧应允的德亲王大喜,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兵遣将了。
在朝堂上一片的赞誉声中,只有代苫眼中流露出了狐疑,德亲王今天的举动太反常了,往日里贪财好色,贪生怕死的他,竟然主动请战,总让代苫心里有不踏实的感觉。而且根据他所掌握的情报,德亲王府内最近人员进出频繁,处处透着诡异。不过怎么说德亲王也是满人的子孙,想来还不至于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吧,代苫这么安慰着自己。
当德亲王把慈禧准备逃跑的消息告知道了王亚樵和贺融祥,王亚樵没有任何的犹豫,当机立断,命令贺融祥动员紫禁城里一切可动用的内线,阻止慈禧逃跑,同时命令德亲王将所有人马开进城内,随时准备支援宫内的起事。
贺融祥也将北京的所有情报人员全部派出,尽最大努力控制住北京各城门。
一切工作都在紧张而兴奋的情绪中进行着。
王亚樵和贺融祥的名字,将注定会写进帝国的史册。
而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