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错误。撰写人以为这样可以省去单独写请示的麻烦,却适得其反。按照公文规定,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报告是不作批复的。因此“夹带”在报告中要求批示的,就可能变为“泥牛入海”。即便上级机关报告发现了这种“夹带”,告知必须就有关事项另以请示行文,也会因此延误了办事时间,得不偿失。
这一题答到了这儿,算是完成了。
又看了一下时间,用了不到十分钟,照这个速度下去,只需要再有二十分钟,就能把简答题统统答完,着力对付最后一个大题了。
很快的,他开始琢磨起第三道简答题。
第三道简答的题目是:如果你的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意见不一致,你如何处理结合实际情况说明。
又是一个结合实际情况说明!
他想了想,愈发开始佩服这次的出题人来。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一般都会放到面试中去。可这次竟然放在了笔试中考,说明出题人还是很具匠心的,把笔试和面试的原有框架打破,全面考察考生的多方位能力,绝对是一种创新。
西京什么样的人会有这样的水平?虽然说是组织部会同人事局、双高中心等好几家联合出题,可是谋议可资于众人,而决断须归于一将,起主导作用的肯定只有一个人。这人绝对是个高人,难道曾经受过王亦选的亲自点拨?
他没敢太多想,眼下还是需要屏气凝神,专心应答才好!
经过短暂的思索,他大概理清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他的脑子很清醒,这样的题目,在答题之前就必须明确一点,不能直接进行“是”或“非”的作答!
这是因为本题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无解的圈套!
主要领导,一般是指单位的一把手,说一不二,具有绝对权威。而主管领导呢,一般是单位的副职,分管该项工作。也很厉害,是自己直接的顶头上司。正所谓现官不如现管,官大一级压死人。主要领导虽然霸道,可是毕竟中间隔着一层,直接对着的还是主管领导。所以这两个人,谁都得罪不起,他们的意见如果出现了分歧,这就是摆明了设置障碍,你如果直接表态谁,那就是自寻死路,死了活该。
这样的题目,必须正反两方面考虑,再说直白一些,得学会“打太极”,两头说和,以和为贵,把这个障碍点避开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行。
于是,他把要点一一答出,最后也不忘记结合了一下自身实际。
第一,对于主要领导与主管领导意见出现分歧,需要进行仔细分析。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导致两位领导的意见不一致。
第二,加强沟通,将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理顺并作逐一沟通,消除可能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
第三,如果分歧仍然存在而且主要领导坚持,那么就主动去做主管领导的工作,遵循组织原则,依照主要领导的意见执行。
第四,在执行的过程中,注意第一时间将各类情况向主管领导反映,出现需要和修正的,和主管领导一起向主要领导汇报,确保纠偏到位、到位、执行到位。
要说他回答的这几个要点,还是挺在要害上的!
第一点把陷阱避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相当于抓住了题目中暗含的隐性条件,那就是只说二位领导有分歧却没有说清为何而产生分歧,从自身工作原因找起,这才是最端正的态度。只要这第一点答出来,评判官就肯定能打出高分。
第二点则点出了此题考察的核心所在,不是去赞同主要领导,也不是去赞同主管领导,在没有搞清楚是非之前,去讨谁的好都是死胡同。而最需要做的,是去加强沟通,避免因为沟通的信息不畅而产生理解分歧。
第三点是比较痛苦的选择,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这类题目的作答,即便“打太极”再拿手,也不能彻底打下去。在这儿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如果经过反复沟通与调和,二位领导仍存在较大分歧,那么就必须讲政治、讲组织原则了。主要领导的意见代表组织的意见,所以在这时候应该主动去做通主管领导的工作,保留分歧,先遵照主要领导的意见施行。当然,这种施行也不是完全无条件的盲从,而是随时、反馈和的过程,这就体现在了第四点上。
因此,第四点一旦写出来,就是要高分的,既坚持组织原则,还能够适时纠偏与,这才是最为正确的态度。点出了这一点,这道五分的题至少也能打个四分甚至四点五分了,评判官一高兴,打出五分的满分来都是有可能的。
由此可知,这公务员录用和提任考试,其实考察的都是考生的政治素养,不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就是看看你如何应对这样那样的难题而已。如果有从政经验、端正的政治态度、老练的应对手法,那就一定能够取得高分。
在这当中,你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去记题,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长久。有很多东西是在变化中的,要想掌握其中的精髓,往往需要用经历去锤炼。当然,长年从政但是并不会学习总结,也肯定得不到高分。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二者不可偏废。也正是如此,机会往往都会留给有心人,留给既懂理论又抓实践的人。
转眼之间,他已经来到了最后一道简答题。
第四道简答的题目是: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你对此怎么看?
看到这个题目后,他陷入了深思,说实话,这是他的弱项。虽然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到现在也有五年的时间了,但是在这方面,他还真是思考得不多。也是,前面几年,一直属于耍小聪明向后躲的状态,属于重协调轻文字的“跛腿将军”,直到最近才把“文字写作”这条腿拾起来,确实有些晚了。
不过,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还是考虑如何打好面前这场硬仗吧。
他闭上眼睛,深思了好一会儿,仍然没什么头绪。
蓦然的,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自己独特选择能力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不光可以用来做客观选择题,只要巧妙应用,还可以用来解这样的主观题。
于是,他平静了心态,任由心底一股凉意浮起,然后不停地设立选项,由内心来作答。
第一个选项,他直接设立的就是题目中的,“城乡一体化”是不是“城乡一样化”?
内心给出了全然否定的答案。
他心里有了一些底,又连续设置了一些选项,比如亦选书记是不是谈论过这个问题?是在哪年谈论的?在哪个会上?谈论的是哪些?是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等等,至少问了二十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没有白问,慢慢的,他已经找到了回答这道对他来说最困难之题的脉络。
遇到会答之题,得意却不忘形,稳当当地答好。遇到不会答之题,积极寻求突破口,从最基本的是非问起,紧紧扣住王亦选大老板在这个命题上的所思所讲,就能够做成一篇“新文章”!
有此一张一弛,已经是见鬼弑鬼,见神弑神,见佛弑佛!试问今日阵中,还有谁可阻挡这位唐大将军?请:
第三百六十五章 还有更硬骨头()
?
第2章第2卷
第365节
得了独特能力的帮助,他开始答起这道最后的简答题来。
第一步,直接点出观点。城乡一体化绝非城乡一样化。
中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均衡配置,全面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而城乡一样化,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法,认为城乡完全一样,甚至消灭乡,只有城,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以城“带”乡,而绝不是以城“代”乡!城和乡都有自己的,不能想像,如果完全没了农村,都成了城市,没了舒解城市压力的缓冲带,没了山水林田湖,那么会怎么样?城市将成为一座死城!而没了城市,只有农村,也不行,那就意味着绝对落后,一盘散沙。所以城乡应该一体化而不是一样化,通过一体发展,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互相代替,彼此消亡。
写到了这儿,他有一种预感,回答该题最的“文眼”已经点了出来,这道题目是五分,答到这会儿,至少可以得两分了。
点完这个“文眼”后,他接着用一些简要的话,将自己考虑到西京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做法罗列了出来。
第一,创新城镇化的途径和机制。
之所以选择这个作为第一个回答要点,是因为想起在路晴帮他复习的时候,出过一道“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难问题”,他当时在其中回答的时候,提到过“人的城市化”,所以对这方面的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因此,把熟知的相对沾边地放在头一个写,正好遵循了路晴说的“由易到难”原则,能够一下子把思路打开。
所以,他接下来是这么写的。
城镇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核心,原来的提法只有“城市化”,后来逐步明确为“城镇化”,恰恰证明了城乡之间需要有“镇”这样的缓冲地带存在。而创新城镇化的途径和机制,核心在于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促进中心城区优质公共服务向郊区和农村转移,尽快提高村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村镇对人口、产业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对于西京来说,需要加强城乡结合部,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建设,加大农转非力度,推进农民市民化,也就是人的城市化,鼓励就地城镇化。
写到这儿,他看了看,回答这题竟然已经用了十分钟,而且还有好几个要点没答完。看来这块骨头,确实难啃。不过还好,前面答题积累了不少时间,只要把这题答下来,就剩下最后一个大题了。
于是,他加快了运笔速度,几乎要飞起来。
第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城以“业”兴,同样,农村和郊区要想与城市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对于西京来说,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推进符合西京这样一个大型经济城市定位的现代农业发展。要大力发展籽种农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等高端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第三,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各项改革的总要求,这其中农村改革最为,也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所在。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强化“、资产、资金”,研究改进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促进集体土地要素有效流转。
第四,加快改善农村民生。这其中的核心,就是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积极性农民这个相对弱势的群体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力度,鼓励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要特别加强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促使更多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社会保险。
第五,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拓展绿色空间。还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把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第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这是加强农村最贴近农民生活的关键一环,也是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好城乡一体化大后方的基础。最核心的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社会,推进村务公开,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回答到这儿,才算是把这道简答题写完,看看时间,又过了十五分钟。当下一惊,这么一道简答题,竟然答了二十五分钟,已是大大超时了。
“难题”果然难,真不是盖的。不过自己也算够重视,都快把这道题答成大题了,看来应对最后一道大题时,还是应该写得精练一些才好,要不然时间上就容易失控了。
很快的,他又觉得自己有些多虑了!三个小时考试时间到现在还有整整一个半小时,这么长的时间,难道一道大题还答不完么?要知道他回答第一个大题可是只用了半个小时,现在可是有三倍的时间,应该绰绰有余才对!
不过,他的预感往往是准确的,当他开始研究最后一个大题的时候,这才发现刚刚那第四道简答题并不算是最难啃的骨头,最后这道大题才是!
这就如同一个经典小故事上说的,一人去饭店点了两个菜,吃第一个菜时就紧皱眉头,破口骂道:“奶奶的!这个世上还有比这更难吃的菜么?”旁边的侍者笑而不语,这人又吃起第二道菜,当即骂得更凶:“靠!还真有!”
刚才简单浏览时没看太清,这个大题竟然还与时政结合得挺紧密。
题目是这样的:现在网络媒体和社会上经常有“史上最年轻的市长”、“史上最牛的县委书记”的称谓,还有什么“史上最有后台的女局长”等等。经初步统计,约有近35%的“史上”被查实后,确实存在裙带关系、无故破格提拔等问题,均被免职处理,或追究法律责任。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实际情况作答。
一个头,两个大!竟然还有这样的题目?这不是自揭其短么?这个出题人还真是胆子大,连这样的题都敢出!
假设这次笔试和面试顺利通过,那自己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传说中“史上最年轻的办公室副主任”,如果自己被查属于那35%有问题的,要真传出去,那可就闹大笑话了。就算查出来没问题,那也会被人拿来津津乐道地开玩笑。
这到底是谁出的题啊?这不是摆明了针对我,拿小爷开涮么?
时间紧急,他敛了敛心神,眼下已经顾及不到全面分析这个出题人的深意了,还是想想怎么回答这道大题吧。现在胜利已经在望,只要这道大题不出大错,得个中不溜儿的分数就行。再不济,把卷统统写满了,能捞个辛苦分就行!
他正准备动笔,却还是停住了,眼睛集中在了题目中“对此你怎么看?”这几个字上!
参加这样的考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有问必答,答即所问,最忌讳有问不答,答非所问!可是这道题竟然这么问,怎么答才好呢?
要不然,象回答前面那道考察人际关系的陷阱题一样,来一个模糊应对?可是,这道题怎么也不象模棱两可的样子啊?
怎么办?他陷入了短暂的手足无措当中。下意识地看了看四周,发现他的那些同僚们都在奋笔疾书当中,尤其是坐在左侧的宗欣承,大概是手写麻了,正在一个劲儿地甩手,见他望向自己,当即冷峻了神色,嘴角露出了轻蔑的微笑。
妈了个巴子的!姓宗的,你这是什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