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席上众人也各惊诧。

    一人离席起身。说道:“文、孙既败董卓、克复洛阳,值此之时,将军不可犹豫,当立即亲提兵马,急至洛阳,与文、孙合兵。共追董卓。”

    又一人起身说道:“此言谬矣!”

    袁术看去,见反对袁术提兵去洛的乃是他帐下的长史杨弘。

    袁术是货真价实的后将军,后将军是重号将军之一,可以开府,长史是将军府中的一个重要吏职,相当於后世的秘书长或幕僚长。

    袁术问道:“德业,卿何意也?”

    德业,是杨弘的字。

    杨弘说道:“今刘表在荆,居宜城,招揽英豪,意在明公,蒯良、蒯越、蔡瑁诸辈皆投从之,在这个时候,明公如提兵出州,则董卓能否为明公得获吾不知也,南阳、荆州将不复为明公所有,吾却知也!”

    刘表在宜城,招揽荆州英豪,聚兵收粮,所为者只有一事:那就是想要把袁术赶走。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袁术如果主动带兵离境,可以想见,不但荆州他不可能再得到了,并且甚而连南阳他也不能再保有了,而如无了南阳,袁术也就成了无根之萍,将难以再成就大事了。

    杨弘这番话说到了袁术的心里,袁术说道:“诚如卿言,刘景升意图叵测,我确是不可稍离鲁阳,可文、孙二子已复洛阳,我若是不与理会,万一他俩再克复长安,迎回天子?这……。”

    文丑、孙坚如真的能迎回天子,那他俩就是此次讨董的最大功臣,袁绍、袁术都得靠边站了。

    杨弘说道:“吾有一策,可使文、孙不得迎驾东返。”

    “噢?是何计也,快快道来!”

    “文、孙素不敬将军,殊可恨也!如无刘表在侧,将军自可趁如今他俩主力在外之机,遣一猛将,入据颍川,只惜今有刘表在荆,此计却是不得行也。”

    刘表已经是一个大敌了,如再遣兵去抢颍川,那便是又惹上了文丑、孙坚这两个强敌,此计确是不能用。

    袁术说道:“此计既不能用,然则卿计到底为何?”

    “吾闻董卓曾欲表孙坚为执金吾,文丑为司隶校尉,将军可由此另表一人为颍川太守,再表一人为常山中尉,如此,孙坚、文丑为保颍川、常山不失,必归也。只要他俩归郡,自就不会再有他俩追击董卓、迎驾东返的可能了。”

    杨弘却是与逢纪、许攸想到一块儿去了。

    袁绍在听到此策时,因担忧自己的名声会因此受损而有所迟疑,袁术却是毫无迟疑,闻言大喜,说道:“此计妙哉!”立即做出决定,“我这就表卿为颍川太守,再择一人表为常山中尉。”

    袁绍、袁术兄弟虽然不和,但在对付文丑、孙坚这件事上,却是不谋而合。

    ……

    文丑、孙坚败董卓、得洛阳,方刚三日,先是河内的袁绍表周昂为颍川太守、表淳於琼为常山中尉,继之不久,又有鲁阳的袁术亦连表两人,分为颍川、常山中尉。

    消息传到洛阳,文丑、孙坚大怒。(。)

第一百五十二章 孙坚得玺() 
孙坚怒对文丑说道:“汝南袁氏世受国恩,四世三公,为天下所重,我向以为他家乃是国之坚石,今故太傅袁隗无辜被害,袁氏在京者凡数十余口尽为董卓所戮,袁本初、袁公路兄弟既不思报还国恩,又不思为家门报仇,分屯兵於冀、荆,心怀别图,这倒也罢了,……子孝,你我方破董贼,正要再进兵长安,以迎圣驾,他两人却竟在你我的背后插刀子!孰不可忍也!”

    文丑问孙坚道:“二袁已行事如此,文台,你意你我该将如何?”

    孙坚骂道:“竖子不足与谋!”骂完了,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还能如何?你我难道还真的去当这个执金吾、司隶校尉不成?事已至此,总不能坐看颍川、常山被人占去。”

    “文台的意思是:你我当撤兵归郡么?”

    “也只能这样了!”

    文丑、孙坚在洛阳城外住了一夜。

    次日上午,又得军报,说周昂领兵五千,已出河内,往颍川而去。

    这个周昂是丹阳太守周昕的同产弟。

    周氏兄弟共兄弟三人,除周昕、周昂外,还有一个幼弟,名叫周喁,他兄弟三人家在会稽,会稽周氏乃州郡之一名族也,与汝南袁家世代通好,故而周昕、周昂、周喁兄弟与袁绍、曹操皆交好,现除周昕因在丹阳为太守而未在河内,周昂、周喁都在袁绍帐下任事。

    孙坚听到这个消息,又是大怒,对文丑说道:“袁本初相逼何急!”

    打下洛阳后不久,因见大势已去,洛阳东、南诸关中的董兵多弃关而走,故而现下颍川与司隶交界处的轘辕关中已无董兵把守,当董兵退后,被文丑、孙坚留在颍川的部队接管了此关,因而现在可以经洛阳过轘辕,直入颍川。相比之下,这段路程要比从河内到颍川近得多。

    因了这个缘故,孙坚虽是恼怒,但也没有急着就回颍川。

    文丑对孙坚说道:“有卿与我雄兵五万余众在此。周昂只带了五千人岂敢入颍川之境?以我度之,他应只是做个样子罢了。文台,诸陵被董卓毁坏者,有的还没有被填塞完,你我不用着急。且再等上两日,待填塞好了诸陵,等把洛阳宫中收拾妥当,你我再带兵返郡不迟。”

    孙坚应道:“卿言甚是。”

    文丑心道:“我记得文台便是在此次讨董时,于宫中发现了传国玺,……却也不知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如若是真,却为何直到今日我还没有得到诸部的回报?”

    打着收拾洛阳宫室的旗号,文丑调集了数千部卒,由赵云带着现正在宫中细细搜寻,——当然。文丑没有告诉他们要搜寻的是什么,只是命令他们仔细检点宫中遗存,凡是发现与天子、皇室、国家有关的器具文牒,首先要来报给文丑知道,然后再封存完好,以备将来可能的需要,只是,赵云带着人在宫中已搜寻了两天多了,倒是找到了一些与天子、皇室、国家以及公卿大臣们有关的器具、文谱、典籍,可至于传国玺?却是半点消息也无。

    同时在宫中搜检的还有孙坚的部曲。文丑心怀疑惑,又想道:“莫不是传国玺已为文台所得?”

    文丑、孙坚都在城外住,但两人各有部曲,故而不在一营。辞别了文丑,孙坚气呼呼地回到了自己营中。入到营里,进到帐内,孙坚屏退左右,打开帐角的一个铁箱,小心翼翼地从箱中捧取出了一件物事。只见此物乃是由玉石通体刻成,方圆四寸,龙鱼凤鸟钮,正面八个字,乃是大篆,字曰:“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可不正就是文丑所思不得的传国玉玺!

    文丑猜测得不错,这个传国玺正是被孙坚的部曲在宫中发现的。

    发现此物的是个兵卒,这个兵卒不知此物是何,只觉得应是一件宝物,因而私藏了下来,结果却在当夜被巡查的程普发现,程普没有声张,因事关重大,为了保密,他先是寻个借口杀掉了这个兵卒,继而便悄悄地将此物献给了孙坚。

    莫说文丑不知孙坚已得传国玺,便是孙坚营中的诸将,至今也只有程普、吴景、孙贲等寥寥数人知道传国玺到了孙坚的手中。

    孙坚独在帐内,轻轻地抚摸着这方据说是传自秦始皇帝、代表着“天命”的印玺,看向印玺的眼中透出复杂的光芒。他喃喃念着刻在这方印玺上的八个字:“受命於天,既寿永昌”,他顿了顿,复又念诵前四个字:“受命於天”,念了一遍,又念一遍,反复念了多遍。

    孙坚心道:“‘受命於天’。不意今在洛阳竟却得到了此玺!……这究竟是代表了何意?”

    孙坚出身寒微,其家非是儒门士族,因对巫术神鬼一道颇是相信,又也正是因了出身寒微之故,他本是提足了劲要保大汉,想使得自己的家族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功业而成为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世代公卿的名门望族,可在保大汉的途中,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竟忽然得到了传国玺,联系到巫道的神鬼之说,他不觉就产生了迷惑,心中想道:“此玺落入我的手中,到底是因为上天想让我立下为汉室找回传国玺的功劳?又或是在暗示汉家的气运已尽?”

    他又想道:“我与子孝都往宫中派了兵马,但此玺却没有被子孝得到,而是为我所得,……‘受命於天’、‘受命於天’,这难道就是‘天命’么?”

    联系到眼下的局势,他又想道:“二袁各怀私心,不思为国,今正当我与子孝要继续追击董卓之时,他两个各自表人,来夺我颍川,却是逼得我只能半途而废,不得不撤兵归郡。……如是他俩没来这一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和子孝就能迎回天子了,而他俩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这一手,我和子孝这一归郡,迎回天子怕就是遥遥无期了……而就在此时此刻,我得了传国之玺。……种种机缘巧合,‘受命於天”、“受命於天”,莫非这真的就是‘天命’么?”(。)

第一百五十三章 孔伷病危() 
袁绍、袁术如果没来这一手,孙坚和文丑肯定是要继续进兵的,而如果继续进兵,就有彻底击败董卓的可能,一旦击败董卓,那接下来,自然就是要迎天子回洛阳了,天子一回到洛阳,传国玺孙坚就不能自留,就必须要献还给天子;可现下之时,袁绍、袁术却在此关头来了这一手,逼得孙坚不能再继续进兵,不能再继续进兵,那此传国玺就无法献还天子,孙坚只能把它留在自己的手中了,由是种种,各种的巧合之下,也难怪孙坚会瞎猜胡想,度测“天意”。

    ……

    徐荣等一路向西,没能找到董卓。

    董卓顺利逃入到了渑池。

    闻得袁绍、袁术各表人为颍川太守和常山中尉,董卓大败之余,哈哈大笑,对左右跟从他一路逃至渑池的垂头丧气的败将们说道:“我以二袁为敌,没料到他两人却在此时助我!”

    诸败将们听了董卓这话,士气略振,皆道:“二袁鼠辈,焉能与相国比?相国洪福齐天,自是吉人自有天相!”

    “洛阳已废,便是为文、孙所得,也无关紧要。”

    贾诩说道:“相国所言甚是。只要关中不失,稍微休养生息,相国自便可效仿前秦,遣军出关,扫平山东。”

    董卓说道:“文和所言,正与我意同!这司隶是没什么可留的了,稍待两日,待收拢了诸军,我就与卿等入关。”

    在渑池待了几天,等收拢完了残兵,又等轘辕诸关的兵马各自来到,董卓留了东中郎将董越屯守渑池,使中郎将段煨屯守华阴,又以自己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屯守安邑,再以河南尹朱俊留屯司隶一带,随后就带着主力兵马西过潼关,往长安而去。

    临走前。董卓交代董越等将:“关东诸将数败矣,无能为也。唯文、孙小戆,诸将军宜慎之。”

    董卓西去长安后不久,文丑、孙坚填平了诸帝陵、清扫过了洛阳皇城。亦带兵归还颍川。

    为天下瞩目的文、孙讨董之战,由此暂告一个段落。

    因轘辕关的董兵已弃关而逃,故而文、孙此次自洛东返,未走来时的原路,而是过偃师、经缑氏。径往东南而行,过了缑氏县,再往前行不远便是轘辕关,而过了轘辕就是颍川郡界了。

    这段路程总共只有一百六七十里,不到两百里地。

    文、孙行军虽不甚快,可也只用了两三天就可远见轘辕关卡了。

    这晚驻营轘辕关外,文、孙预备次日进关。

    当夜,有急信从阳翟送来。

    孙坚是颍川太守,因这道急信名义上是送给他的。

    他浏览过后,不顾时已夜深。当即遣人速去请文丑过来。

    典韦诸虎卫举火在前,护卫着文丑来到孙坚营中。

    见到文丑,孙坚没有多余的话,直接就把急报递给了他,说道:“郡府王阵诸君遣使星夜送来了此信。”

    文丑展开观之,见这信却是州府从事罗涛写来的。

    信中的主要内容是恭喜文丑、孙坚取得大胜,光复了洛阳,随之在信尾之处,罗涛笔锋一转,寥寥数语。提到了一件事:州刺史孔伷久病在床,州府为他延请了许多名医诊治,经过不间断地治疗,病情本已稍有好转。可便在前数日,就在文丑、孙坚大胜董卓的消息传到州府后,孔伷的病情又急剧恶化,现已昏迷两日未醒,眼看可能就要驾鹤西去了。

    文丑看完,把信还给孙坚。喟然叹道:“文台,你我出郡未久,不意孔公竟病重至此。”

    孙坚撇了撇嘴,说道:“看罗从事信中所言,这孔豫州的病本已好转,却在闻你我二人兵胜复洛之后而忽又恶化,……子孝,他这分明是因疑惧你我两人之故而致病重的啊。”

    孙坚的这个分析很有道理,文丑也是这么想的,但心中这么想,文丑却不想嘴上这么说,他神色不变,没接孙坚的这个话茬,转而说道:“文台,今董卓虽败,司隶半境犹在其手,豫州临司隶,正处在对抗董卓的前线,不可一日无主,却奈何孔豫州竟病重昏厥?”

    “卿的意思是?”

    文丑先时表孙坚为颍川太守,其本意就是想用孙坚来控制豫州,从而可以成为自己在将来夺取冀州、以至争雄天下时的一大助力,只是当时一来大义在线、讨董为重,二来孔伷已在豫州,故而不能直接表孙坚豫州刺史,只能改表他为颍川太守,姑且算是做个铺垫,现下董卓已败,孔伷又病重昏迷,却正是该到再表孙坚为豫州刺史的时候了。

    “孔豫州卧病百日,不能起,无法视事,早就当以病辞。我欲表卿为豫州刺史,卿意如何?”

    汉家制度,凡是官吏久病,够百天而病尚未好,为不影响地方上的政务工作,就要辞职。

    不过如是细细算来,孔伷其实并没有卧病百日,他的病一个是身体上的疾病,再一个则是因文丑、孙坚而起的心病,时好时坏,而且早先时也不是不能视事,只不过这几天突然病重,以至昏迷罢了,按理说,是套用不上“凡病百日即需辞职”这条规定的,可是当今天下已乱,孔伷空有“名士”之名,而无军旅之才,那么在面对文丑、孙坚这两个挟大胜之威、又挟光复洛阳之功归来的如狼似虎之人时,他自就是没有一点发言权,只能任由文丑、孙坚揉捏了。

    孙坚倒是没有想到过有朝一日他居然会能成为豫州主官的,——虽然文丑说的是欲表他为“豫州刺史”,不是“豫州牧”,然而如今早非太平之时,已是到了兵强马壮为胜之时了,那么这“豫州刺史”和“豫州牧”在实际上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如无兵马,便是空有一个“州牧”之衔也掌握不了一州之地,而如有兵马,便是只得一个“州刺史”之衔又有何妨?因而,他闻得文丑此言,又惊又喜,说道:“这、这……,表我为豫州刺史?子孝,此事能成么?”(。)

第一百五十四章 孙坚豫州() 
文丑表孙坚为豫州刺史,这很简单,一个奏表就够了,可要想坐稳这个位置却就难了。难在两个方面,一是州内,二是州外。

    首先来说州内。豫州是大州,州内名士多,士族多,历年来凡是能出任豫州刺史的要么为儒林名士,要么便是出身自公卿贵家,就拿最近的这几任豫州刺史、豫州牧来说:王允,出自名族,家为州郡冠姓,世代为宦,本人也有才干,现为朝中尚书令、司徒;黄琬,也是出身名族,他的曾祖黄香做过尚书令,他的祖父黄琼当过太尉,他本人在豫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