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文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文丑-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帐中都是自己人,文丑也不隐瞒,说道:“后将军袁术屯兵鲁阳,虽同为盟军,我郡亦不可无人驻守郡界;孔豫州将至。他是豫州刺史,又拥四万余众,对我军的到来会有何想法,你我现在都不能知,亦不可不防。”

    卢亮、韩猛明白了文丑的意思。

    鲁阳在南阳郡的最北边,挨着颍川郡,离颍川郡的父城县只有六十里,离父城北边的郏县也不到百里,袁术、袁绍虽共举兵讨董,但他兄弟二人不和,袁术会不会干出什么“亲痛仇快”的事儿,文丑是拿不准的,所以必须要分屯重兵在郏县、父城,名为察看孙坚引兵而来,实为镇守郡界,而文丑深知这是一场诸侯混战、割据建立之战斗,自然会在这一面安排妥当。

    长社在阳翟的东北边,两县接壤,而鄢陵又在长社的东边,这两个县是郡东最北边的两个县,

    虽是离酸枣最近,可文丑分兵在此,主要却是为了呼应阳翟,与阳翟成犄角之势,好抢在孔伷入郡前就站稳脚跟。

    同时,韩猛在郏县、父城,卢亮在长社、鄢陵,还能一镇郡南、一镇郡东。

    文丑虽深得颍川郡人的欢迎,可各县的长吏都是外郡、外州人,他们会怎么想?文丑不确定,现有了韩猛、卢亮这两支人马分镇南、东,而文丑自坐守阳翟,震慑西、北,那么就算有县长吏倾向本州刺史,也翻不起什么风浪,或者不敢翻什么风浪了。

    固然,卢亮、韩猛这两部人马都并不是文丑势力的精锐,但是其的战斗力也是非凡的,可到底是几千人员,现又配上了甲械,对付董卓的精兵强将肯定是不行,但镇压一下各县,对付一下刚募兵不久的袁术却是不成问题的。

    而至於孔伷将至,他麾下四万余人马,文丑此时分兵,岂不是自弱声势?却亦不要紧。

    一来,文丑帐下的精锐都被他留在了阳翟,虽只万余人,战斗力却不一定比孔伷的四万余人差。

    二来,已经知道了孙坚兵入南阳,很快就会到达鲁阳,并且其一路而来还杀王叡、张咨,兼并了此二人之部,孙坚此回带的兵马较之原本历史上还要多上不少,再文丑和他联兵就是三万多人,再加上络绎来投的颍川轻侠壮士,料到最后,兵马总数少说也会有三万大多,就是不比孔伷的人马多,但也不会差太多,更何况孙坚的部曲同文丑之兵一般,亦多是老卒,到时两军会合,战斗力更是会远胜孔伷,即便出现矛盾和冲突,也足能稳占上风了。。

第八十九章 丑之忧() 
这一战虽说经胡轸的援兵尽数消灭了,但是文丑、孙坚之兵也有不小的伤亡,这也算是此次出兵以来,打得最为艰难的一仗了,由此可见董卓之军的精锐程度。

    战罢,没有怎么参战的新卒上来打扫战场,参战的兵士到一边儿休息。

    一个又一个的伤员被打扫战场的新卒们从战场上小心翼翼地抬下来,集中到一处,军医匠李当之更是一身血污,亲自上手,带着军医匠们加紧给伤者裹创治疗。

    文丑、孙坚等人巡视伤营,因是临时建筑,营中甚是简陋,上边没什么遮掩物,地上也极少有铺垫,只在外围扎了一圈木栏,以与外界相隔,足有好几百的伤兵就这么露天地坐、卧於土上,伤口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脚下,轻者箭伤刀创,重者臂断腹开,有的伤员伤势较轻,或意志力较强,还好点,只是在低声的,有的伤势较重,疼痛难耐,发出刺耳的惨叫,更有那伤势太重了,疼得受不了,偏又还没有昏过去,恨不得满地打滚,两三个医匠都按不住。

    跟着文丑来伤营巡视的有几个在颍川时来投的文士,目睹此状,都是脸色发白,早先因大胜而产生的兴奋之情早不翼而飞了。

    不久文丑、孙坚等在巡视完毕之后,就回到中军,开始商议下一步方案策略。

    “今战既胜,伊阙以南已无大敌,以我之见,我军当高奏凯歌,趁胜勇进,休整个一日半天后就拔营起军,直去伊阙诸关。以扣洛阳之门。”文霸兴奋言道。

    颜良同意他的建议,言道:“董兵号为凶悍,而将军连胜之,我等连战连胜,士气正高,正应该再接再厉。此去伊阙诸关不到百里,我愿领兵先行,为大兄开道。”

    文丑转而问孙坚道:“文台兄,卿以为呢?”

    孙坚虽是猛鸷,可他久经沙场,又是亲眼见过董卓部中精卒的骁悍程度的,所以并不赞成颜良、文霸的乐观,他说道:“我军虽是连胜,可那是因为历战上阵者多是老卒。新卒多旁观而已,因是才能与董兵抗衡,数胜之。伊阙诸关中董军三万,就算并非全为精卒,可倚诸关之险,兵马又多过於我,而我连战之下,兵卒已疲。当此之时,却非是进击伊阙之时。”

    颜良问道:“那以将军之见。我军现下该当如何?撤回去么?我军三日两胜,歼敌近万,士气正高,此时后撤,恐有伤士气啊。”颜良虽说因为文丑的缘故,对于孙坚颇为尊重。不过却并不怯懦。

    文霸亦道:“不错,士气可用,如此时后撤,似为不妥。以我看来,与其后撤。不如进军,

    另一豫州校尉亦提议道:“我连胜董兵,想那胡轸定已震惧,料来是绝不敢再出关来与我战的,便是如将军所言,我军累战,军卒已疲,可既无胡轸出关之虞,我军便自可先到关外,然后筑营,再从容休养体力。”

    孙坚不以为然,觉得颜良、文霸等太盲目乐观了说道,“昔我从故太尉张公讨边章、韩遂,董卓同在军中,屯营虽不在一处,可我也是见过胡轸的,此人虽难与我和子孝相比,却亦沙场一老将,岂会料不到我军连战,兵马已疲?我军如现在就进军伊阙诸关,他连败之下,为提振士气,必然会遣精兵逆击,以我连战之卒,又行近百里之地,一旦遇袭,必败无疑,……断然不可於此时进军!”

    文丑先对颜良、文霸等说道:“二位贤弟及张校尉所言不错,我军目前士气正高。”又对孙坚说道,“然文台兄所言亦对,我军连战之下,已成疲兵,不可冒进。”文丑却是采用了中庸之策。

    对文丑,颜良、文霸是很服气的,颜良说道:“那么,大兄我等现在该怎么办?撤军么?”

    “此次击董,非只有我等一路,孟德、本初亦各为一路。我军现既已打开了通往伊阙的道路,那么以我之见,暂时就不必着急,可先遣骑去孟德、本初处,看看他们两路现下的情形如何,都各是进到了何处,等探清楚了之后,可再商议击伊阙之事。”

    文丑说着这番话时,心中想道:“我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孟德似乎击董不利,兵败险亡,他如仍与原本的历史进程一样差点战死,那只我与本初这两路人马是断难获胜的。”

    袁绍只遣了千人去孟津,人数少不说,离文丑这里还颇远,文丑是指不上他这一路来帮忙的,唯独能指望的只有曹操这一路。

    如果因为自己的参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文丑依稀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中,袁绍好像是根本就没有派兵进战,而现下虽然少,可好歹也是遣了千人出战,这应该已算是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了一点历史的进程,那么曹操在原本历史上的命运会不会也因此而得到一点改变?不再战败?如果会,曹操这次没有兵败,那么有他在荥阳、轘辕关一带顶住徐荣,同时分走部分坐镇洛阳的董卓的注意力,文丑和孙坚倒是可以进击伊阙,试试看能否取胜,可如果曹操仍与原本的历史进程一样,兵败了,文丑自忖之:“我也就唯有立刻撤退一途了。”

    “唯有撤退一途”,这不是因为文丑怯战,而是形势使然。

    曹操如没有败,他一方面可以拖住徐荣这一路人马,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董卓的注意力,可他如果败了,一方面,徐荣这一路董兵就空出来了,另一方面,董卓也就可以不再考虑轘辕关的安危,而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袁绍和文丑了。

    袁绍派出的兵马只有千,又是在黄河对岸,对洛阳的威胁实在不大,董卓十有|九会先对付文丑。

    因为现今是三面受敌,文、曹、袁三路兵马初起不久,各处战场的战况尚未明了,所以董卓留在洛阳的精锐都还没有出动,在静观变化,李傕、郭汜这些董卓亲信的悍将就不用多说了,只说那吕布,吕布这个人的气节虽不怎么样,可在战场上却是一个强敌,“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他带的并州兵,论精悍程度绝不在凉州兵下,他本人的武勇更是出众,麾下又有高顺、宋宪、魏续、郝萌、成廉、魏越等一班猛士,皆号为健将,远非杨定诸辈可相比。。。

第九十一章 胡轸出兵() 
面对文丑如此语气之问,那人恭谨言道:“小有交战,胜负未显。闻得主公与孙将军等进击连胜,斩获愈万,曹将军欣喜非常,叫我带回话给主公,言说兵家贵重,伊阙诸关有董兵三万,胡轸号为悍将,主公虽连胜,却最好不要急进,可稍待之,等他这边出了战果,再与袁车骑那里联兵三路,共议击讨事。”

    既然曹操安然,那么文丑也就放心了,同样对于袁绍之军的动向也有了兴趣,开口问道:“淳于琼现兵在何处?”

    那人恭谨答道:“在河阳津。”

    文丑皱眉道:“那其可曾同董军交战?”

    那人言道:“淳于校尉只是率兵与董军隔河相持,并未有战。”

    袁绍说是遣淳于琼去孟津,实际上淳于琼并没有去孟津屯兵,孟津在黄河南岸,现是由河内太守王匡的部曲韩浩统兵在驻,淳于琼没有去和他合兵,而是亭在了孟津对岸、黄河北边的河阳,他这里不是与董军对峙的前线,与董军隔着黄河,当然就不会和董军有战事。

    可问题是,他如果不去孟津,只韩浩一人在孟津,靠他的那点兵力,守城尚且勉强,又哪里还会有余力再出击董军,策应文丑、孙坚和曹操?

    文丑闻之,心中不由想道:“今我三路击董,而淳于琼留驻河北,不肯南渡,这就是先自折了一路,幸亏我先前没有直接进军到伊阙关下,否则,前途难料。”又想道,“袁本初身为此次讨董的盟主,却是真没有担当,纵其有粮秣不继、韩公不配合等种种的困难,但现下我、曹操、孙坚共同进击,他作为盟主却也不该坐视而已,论其胸怀胆略,远不如曹操和孙坚。这兴许就是其最终不成事的缘故之一吧!”

    由此问出更是坚定了决心。除非是等到曹操获胜的消息,他绝不会再往北进军一步。

    伊阙关中,胡轸召集了帐下诸将,正在商议军事。文丑、孙坚的这一系列大胜,可是使得他叫苦不迭。

    正此,只见胡轸出示了董卓的军令,言道:“相国刚下了一道军令,言说此番关东州郡起兵。诸路皆不足忧,大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不能成事之徒,只有文丑颇为狡黠、悍猛,孙坚颇为小戆,不可小觑之,如今他两人联兵北上,扣我关卡,我部万不可轻易于战,应该严守关门,如此只要能把文、孙阻在关外。就是汝等的大功一件。”

    “文丑狡黠、悍猛”,换句话说,就是文丑多智勇猛;“孙坚颇为小戆”,换句话说,就是孙坚不知保存实力,只知一味进战,是个不要命的莽夫。不得不说,董卓对文丑、孙坚的这两句评语还是颇为贴切的。

    胡轸宣示完董卓的军令,对诸将言道:“相国之令如此,汝等还有何异议?”

    前几天。杨定战败、援兵覆灭的消息传到关中后,关中的董军守将素来骄横惯了的,哪里忍得下这口气,尽皆哗然。许多请战,不少人都嚷嚷着要带兵出关,去狠狠收拾文丑、孙坚。胡轸作为一方之主将,好不容易才把这股军中的忿气给震压了下去,今日得了董卓军令,便立刻宣读给他们。

    董卓在自家军中的威望无人可比。他帐下的凉州将士与其说是国家的部队,不如说早已成了他的私兵,见他如此的一道军令下来,那些此前嚷嚷着出战的将校们也都无话可说,只能从令了。

    如此也就达成了胡轸镇压众人之意,胡轸见诸将皆无话说了,也不多言,便就欲要散会。

    就在这时,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传来,一人挟风冲入室内。

    胡轸抬眼看去,见是亲信的一个谋士,不悦言道:“我正在军议,你这慌慌忙忙的是作甚?”

    那亲信谋事却喘声言道:“捷报,捷报!”可见其来之急。

    胡轸闻听,顿时一喜,忙问道:“什么捷报?”

    “徐将军大破曹操、张邈、鲍信,阵斩鲍韬、卫兹、张悌,曹、鲍部卒伤亡殆尽,曹、鲍二人仅以身免,仅有张邈率半部人马留守后方得以幸免,其尤龟缩而不敢进也!”

    鲍韬是鲍信的弟弟,张悌是张邈的族弟,卫兹是张邈的部将,他三人是曹操、张邈、鲍信军中仅次於曹、张、鲍三人的军官,连他三人都阵亡了,可见曹操与徐荣的这一仗是何等的激烈,而张邈其人并没有十分的激进,是以没有落得完全败亡之地。

    闻得此报,室内本要离散的诸将登时精神大振,立即就有人叫道:“曹操、张邈、鲍信兵败,淳于琼屯於河阳而只步不敢南下,现今三路逆兵就只存文丑、孙坚这一路了!将军,我等既已后顾无忧,便可全力击文、孙,还不速速发兵,即往奔袭之?”

    胡轸迟疑不决,说道:“相国的军令刚下,我等怎可便就贸然出战?”

    一部下言道:“此一时,彼一时也。相国之令下时,徐将军还未大败曹操、张邈、鲍信,相国自就会令我等严守关卡,不得出战,可现今曹操、张邈、鲍信已败,文丑、孙坚孤掌难鸣,正是我进击之时。”

    胡轸犹且疑虑道:“且待我报信给相国,等相国决断。”

    另一将官言道:“伊阙离洛阳往返近百里,等相国的军令下来,文丑、孙坚必也已得知了曹操、张邈、鲍信兵败的消息,我军便是那时出关,也追之不及了。”

    “追之不及?”胡轸喃喃自语,心中想道,“不错,曹操、张邈、鲍信如此一败,文丑、孙坚部的确就孤掌难鸣,唯有退军一途。如能在其退军之时,我军追杀一阵,定然是一场大的军功啊。”

    撤退和进攻比起来,撤退更难,尤其是在得知友军大败的消息时,军心浮动,撤退更是难上加难,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后有追兵,那一着不慎,就是全军覆灭的结局。

    胡轸也是个当机立断的人,既想到了这点,马上就做出了决定,言道:“诸将听令,马上点精卒万人,立即出关,我亲带之,往击文、孙!”

    连着被文丑、孙坚败了两三阵,胡轸心里也是憋着一口气的,这个尾敌追击、大胜凯旋的军功他要亲自去拿。。

第九十二章 两军对垒() 
既然做了决定,那么胡轸也算是雷厉风行之辈,当下就点兵出关,来袭文、孙。

    一来因为文丑筑营处比伊阙关离荥阳远,二来因为曹操大败,仅以身免,一时间连自家性命都差点难保,自也就顾不上想起给文丑报讯,三来因为张邈本就不是什么能够成大事的人杰,跟着群雄加势助威还行,一遇大事那能自主,是以文丑得知曹操他们兵败的消息却是比胡轸晚了一天。

    闻得曹操兵败,豫州校尉们和颜良、文霸等人皆是大惊。

    孙坚亦颜色微变,说道:“前番得讯,曹将军、张将军、鲍将军方与徐荣对阵荥阳,没想到短短数日,他三人就兵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