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懒散初唐- 第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整个大典显得十分的隆重肃穆,但其实也十分的无聊,整场全都是李世民的独角戏,李休等人也顶多也就是配合的参拜几下,而且整个典礼很长,李休刚开始还十分感兴趣,但是时间一长,最后也感觉有些昏昏欲睡。

    整个祭地大典从早上持续到下午才结束,台上的李世民从头到尾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毕竟他对这一天已经期待很久了,做什么都感觉不到累,但是台下的李休等人却一个个都有些受不了,特别是过了中午后,所有人都是又累又饿,好不容易熬到大典结束,李休他们也感觉像是解脱了似的。

    典礼过后,李世民与大臣们休息了片刻,这时有人送上来一些简单的饮食,等到吃过东西后,李世民立刻兴致勃勃的带着人下山,因为按照典礼的规定,他们必须在今天到达泰山,因为明天一早就要举行祭天的大典。

    李休正值壮年,但也感觉这大半天折腾下来也是累的要命,但是为了配合大典,他也不得不随着李世民下山,幸好礼部的官员还算有良心,竟然给大臣们准备了马车,这主要是因为李世民带来的那些开国功臣中,许多人都是年事已高,今天都已经折腾的不轻了,若是再骑马的话,恐怕没走几步就会从马背上摔下来。

    李休和长孙无忌挤上了一辆马车,然后急匆匆的赶往泰山,两百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如果放在后世的话,开个车也就是一个小时就能到,但是放在这个交通落后的时代,却需要让马车跑上半天,所以当李休他们到达泰山时,天都已经黑了下来。

    等到下了马车时,李休感觉全身都已经快散架了,住宿的地方已经准备好了饭菜,他简单的吃了点后,立刻就躺在自己的床上睡着了,不过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时,李休就被人给叫醒了,因为他们要在吉时之前赶到泰山之巅。

    虽然经过一夜的休息,李休还是感觉身上有些困乏,更别说那些年事已高的大臣了,而且泰山上也不能行车,只能用步行,虽然泰山不像华山那么险峻,但从山脚到山顶也有几千级石阶,这一路走上去,哪怕是一个壮年人也要花上两个时辰左右。

    不过想要封禅,自然也不能怕吃苦,更何况为了表示对天地的敬畏,连李世民都要亲自登泰山,所以李休这些大臣们自然也不能例外,一个个都跟在李世民的后面沿着石阶而上,虽然天很黑,但是街道两侧都有侍卫打着火把,倒也不用担心一脚踩空摔到悬崖下。

    李休和长孙无忌在大臣中算是比较年轻的,所以一直走在最前面,不过旁边的房玄龄等人的年纪也不小了,而且长年伏案也让他们的身体情况堪忧,刚爬到半山脚时,这些大臣们就一个个的喘着粗气,走一段就要休息一下。

    李休看到房玄龄狼狈的模样,当下也伸出援手,伸手搀扶着他一起登山,这让房玄龄也十分的感激,同时也苦笑一声开口道:“幸亏克明兄没有来,否则以他的身体情况,恐怕会累出病来。”

    克明正是杜如晦的字,这次并没有随李世民一起来泰山,说起来杜如晦早就应该去世了,多亏了李休的提醒,这才一直活到现在,只不过这几年他的身体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有时都无法上朝,为此李世民还特批允许他在家中处理公务,以他的身体情况,自然没办法来泰山,而且长安那边也需要有人辅佐李承乾,所以杜如晦就留在了长安。

    “杜相的身体情况也让人担心,这次没来虽然有些遗憾,但毕竟身体要紧。”李休当下也开口道,他其实也很累,不过仗着年轻,而且平时也一直保持着锻炼,所以身体素质还不错,这时还可以支撑。

    “是啊,其实克明的身体早就不行了,我也一直劝他多休息一下,只是他这个人特别固执,一心扑在政务上谁的话也不听,幸好这两年他的态度有所松动,上次我去探望他时,他还说等到明年时,就向陛下辞官,这样也能好好的休息几年。”房玄龄这时也喘着粗气道,花白的须发在山风的吹拂下四处飞舞,目光中也露出几分悲伤的神色。

    说起来房玄龄比杜如晦还大几岁,今年他已经年过六十,而杜如晦却才五十多岁,但是杜如晦的身体却比他差太多了,而且两人也是多年的知交好友,甚至当初还是房玄龄向李世民推荐的杜如晦,两人共同辅佐李世民,并且得到房谋杜断的美称,只是现在杜如晦的身体情况实在太糟糕了,房玄龄每次想起都不禁为之伤神。

    “辞官也好,杜相的身体情况的确不宜太过劳心,而且我听孙道长说,杜相的身体只能慢慢的调养,所以等到他辞官后,不如就住到南山去,孙道长的药观也在那里,到时可以让孙道长就近照顾,说不过多调养几年,他的身体会慢慢的恢复健康。”李休听到房玄龄的话也是点了点头道,其实他也曾经劝过杜如晦,让他多加休养,只是对方并没有听进去。

    李休搀扶着房玄龄边走边聊,前边的李世民估计也发现了一些老臣体力不支,于是也吩咐士卒搀扶着大臣登山,最后在一轮红日跳出东方的天际之时,他们一行人也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而祭天的祭台也出现在了李休他们面前。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封禅大典(下)

    封禅大典的礼仪十分繁琐,大体的流程还是当初汉武帝定下来的,比如梁父山祭地、泰山祭天,另外还有写好的玉牒书埋藏祭台之下等等,李世民这次来泰山封禅,大体的礼仪也是遵照汉武帝定下的规矩,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改动。

    比如当初汉武帝在祭天时,只带了少量的大臣登上泰山之巅,但是这次李世民却允许跟来的所有大臣都可以登上泰山,而且这个消息直到登泰山之前才公布,这也引得不少大臣感激涕零,毕竟这对于大臣们来说也是一个无上的荣耀。

    另外李世民还是第一个徒步登上泰山的帝王,无论是以前的秦始皇还是汉武帝,甚至是后来的光武帝等人,几乎全都是乘着撵车登上的泰山,当然了,以泰山的山道,一般的车子根本无法通行,所以只能用一种人抬的步撵,其实就是一种和轿子差不多的东西。

    不过李世民却不喜欢乘坐这种人抬的步撵,而且他这个人十分要强,觉得自己是从马背上得到的天下,身体也远比一般的帝王要强壮,所以才决定徒步上山,这同时也能显示出他对这次封禅的诚意,只不过这么一来,却是苦了李休这些大臣们,一个个也都要跟着徒步上山。

    万幸的是,李休他们终于在太阳升起时赶到了山顶,不过这时包括李世民在内都累的不轻,于是李世民下令让所有人休息一下,顺便吃点早饭喝点水,毕竟现在离祭天还有一段时间,另外他也需要换一下衣服。

    李休吃了点东西恢复了一下体力,然后这才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祭天的祭台,只见这座祭台呈圆形,代表古人的天圆之说,直径约五丈左右,高九尺,四周都有台阶可以登上祭台,而在这座祭台的周围,还有青、赤、白、黑、黄五帝坛,规模十分的宏大。

    等到祭天的吉时临近,李世民终于再次盛装而,亲自登上祭台行祭天大礼,祭祀的官员当场宰杀白鹿、猪、白牦牛做为祭礼,据说这也是汉武帝留下的规矩,另外还有准备好的玉碟埋藏在祭台之下,上面以五色土封之。

    更为奇特的是,在祭天的同时,早就准备好的禁军将士也开始将一些奇兽珍禽在山间放生,以示祥瑞,不过李休敢打赌,这帮礼部的官员肯定不懂生物学,因为这些奇兽珍禽都是从全国各地搜集起来的,有些根本不适合在泰山生存,比如在这些动物当中,李休就亲眼看到有几头熊猫,甚至还有鳄鱼,鬼才知道这些东西能不能活下去?

    相比昨天的祭地,今天的祭天大典更加的繁琐漫长,最后台下的李休都快睡着了,好不容易熬到了祭天结束,但是李世民却率领文武百官来到山巅的另一侧,直到这时李休才发现,原来这里竟然还有一座高台,不过这座高台并不是祭祀用的,而是让李世民登上高台后,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觐之用。

    等到李世民接受了百官的朝觐之后,整个封禅大典才总算是结束了,虽然过程十分的漫长无聊,但是李世民全程都保持着一种别样的兴奋,特别是在泰山之巅接受百官的朝觐之时,脸上也是激动的通红,估计在泰山这种特殊的地方接受朝拜,也让他有种不同寻常的体会。

    等到朝觐过后,整个封禅大典总算是结束了,不过这时天色也已经不早了,而且所有人都累的够呛,所以今天也不可能再下山,于是就在山顶上休息,这里本来就有一座道观,名为太清观,以前是汉武帝祭天时立碑之地,观中也的确有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写有几行篆字,站在远处能够看到碑上的字迹,但是站在近处却看不到了,可以说十分的神奇。

    当天晚上,李世民与文武百官就在太清观中休息,观中本来有一些道士修行,观主名为观云,据说也是一位德行兼备的名士,李世民也特意召他前来聊了一会,并且还许诺要重修上清观,这让观中的道士也颇为欣喜。

    休息了一晚之后,第二天清晨时,李休和长孙无忌就早早的被李世民派人叫起来,然后两人陪着李世民一同欣赏泰山的云海日出,结果刚开始时,只见山顶上白茫茫的一片,也没有丝毫的光亮,但是当日出开始时,却只见前方出现层层叠叠的白云,看起来真的像是大海一般。

    “泰山云海,果然名不虚传!”李世民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当下也不由得露出迷醉的神色道,虽然他见过不少的名山大川,但也是第一次来泰山,在见到泰山的美景时,也不由得感叹天地之神奇。

    李休前世时倒是来过泰山,而且也想欣赏泰山的日出,只不过很不巧的是,他来的那几天刚好阴天,甚至还下了点雨,结果根本没能看到日出,这让他也大为失望,而且后世的泰山道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昨天上山时,一路上他也没找到与后世重合的记忆。

    前世没能欣赏泰山的日出,却没想到在今世又给补上了,这让李休即为泰山的美景惊讶,又有些感慨命运的神奇。而站在李休旁边的长孙无忌也难得放松下来,这时也同样沉浸在美景之中。

    李世民在山顶上住了三天,走的时候吩咐人在封禅的位置立下石碑,记录自己此次封禅的经过,以便让后人能够记住自己的壮举,而他居住的上清观也由宫中拨款扩建。

    本来李世民还想赏赐给上清观一些土地,但是魏征却极力反对,毕竟僧道录司好不容易才限制了天下寺庙道观的规模,若是李世民赏赐上清观土地,这与僧道录司的职责也发生了冲突。再加上李休也同样反对,最后李世民也终于打消了这个想法。

    除了上面的事外,封禅之后还有一件事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那就是改年号的问题,因为当初汉武帝与光武帝等人在封禅过后,都将年号进行了更改,于是这也就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所以不少大臣在封禅过后,纷纷建议更改年号,而且年号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遇到天降祥瑞或是内忧外患的大事时,都能更改年号。

    不过也有不少人反对改年号,因为更改年号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而且“贞观”这个年号已经用了十五年,现在天下太平、国力强盛,实在没有更改的必要,结果这两帮人就在李世民面前争论起来。

    李世民对于是否更改年号这件事也十分的犹豫,对于大臣们的争论,他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不过他心中还是偏向于保留“贞观”这个年号,因为他对这个年号的感情很深,特别是他这一生中最得意的功绩,也几乎都是在贞观年间立下的,灭突厥、平高句丽、攻略西域等等,现在让他放弃贞观这个年号,他也十分的不舍。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犹豫了数天后,终于还是做出保留“贞观”年号的决定。对于李世民的这个决定,李休倒是觉得无所谓,因为他对这种事一向不怎么在意,哪怕改了年号,李世民还是李世民,对于大唐并没有实质上的影响,当然保留年号也更好,毕竟都用习惯了,猛然改变还真有些不习惯。

    封禅结束,李世民率领着文武百官终于启程回长安,一路上倒也十分的平静,然而就在李世民他们一行人到达洛阳时,李世民却做了一件让李休和长孙无忌等人都坚决反对的事!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龙门石窟的风波(上)

    封禅结束之后,李世民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情绪,甚至这一路上还特意给自己放了假,大部分政务都交给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人处理,至于他自己则放松下来欣赏着一路上的风景,遇到一些名胜古迹时,他也会带着李休等人跑去看一看,有时甚至还会留下一些题字。

    可以说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这还是李休第一次见到他这么放松自己,不过这倒也是一件好事,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偶尔的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特别是像李世民这种情况。

    回程的路上依然十分的平静,路上有各地的官员安排住宿,倒也不用吃什么苦,而且从泰山到长安经过的这一段区域,也是大唐最为精华的区域,一路上见到的都是百官富裕、生活安定的景象,这也更让李世民也更加的放心,从里到外都洋溢着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这天李世民他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洛阳,这里是大唐的陪都,虽然离长安并不远,甚至当初还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只不过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整天忙于政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外出,所以他来洛阳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这次封禅归来,他也特意吩咐暂时不回长安,而是打算在洛阳多住一段时间。

    说起洛阳,就不能不提一个名胜古迹,那就是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虽然在唐朝时,龙门石窟的规模还很小,甚至据李休所知,唐代开凿的石窟占龙门石窟的六成以上,北魏占了三成,剩下的其它朝代加在一起才占了一成,所以李休现在能看到的也只有后世三分之一的石窟规模。

    不过唐朝却是龙门石窟开凿最为兴盛的时代,特别是在李世民限制佛道之前的那段时间,因为天下太平,民间也十分的富裕,再加上佛教的兴盛,于是龙门这边新开凿的石窟数量也十分众多,这些石窟有些寺庙出资捐助的,也有些是私人出资捐助的,但更多的却是皇帝贵族出资修建的,比如北魏时期的洞窟,很多都是魏武帝下令修建的,这些洞窟的作用作用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祈福、驱病、还愿等等。

    但是就在几年前,李世民听从李休的建议,对佛道两教都进行了限制,收缴了许多寺庙道观的土地,并且还禁止他们再放贷,甚至连出家人的数量都有了限制,如此一来,佛道两教也都出现了极大的衰退。

    本来在李休想来,随着佛道两教的衰弱,龙门石窟这边的开凿肯定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些石窟会因此而停工,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佛道两教的实力虽然衰退了,但是龙门石窟的建造受到的影响却很有限,甚至规模相比之前还有所扩大。

    后来李休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他虽然限制了佛道两教的规模,但是并不能立刻就改变人们的信仰,佛道两教都拥有数量庞大的信徒,这些人可以不去寺庙上香还愿,但是宗教对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