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懒散初唐- 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百姓,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将他们集中起来丢到南方去,这样即解决了麻烦,日后说不定还会增加不少的耕种!”李休这时轻叹一声对魏征点评道。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李休身为大唐人,自然要站在大唐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至于其它异族的死活关我们什么事?更何况突厥人还是败军之将,更不可能与大唐讲条件。

    “哈哈哈~,驸马的话简直与陛下说的一模一样,不过魏征的脾气你也知道,简直又臭又硬,陛下一时间也说不动他,幸好魏征与驸马的分歧并不大,倒是温彦博那边的意见与驸马完全相左,这才是最麻烦的!”长孙无忌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再次大笑道。

    “那陛下是什么意思?”听到长孙无忌提到李世民,李休急忙开口问题,这件事最关键还是要看李世民的意见,否则下面的大臣吵的再凶也没用。

第六百四十四章 奇特的人

    对于大唐的草原政策,李休和长孙无忌谈了整整一天,期间午饭都是月婵做好了端上来,他们边吃边聊,一直等到天色将晚时,长孙无忌这才起身告辞,而李休也通过与他的交谈,对自己离开这段时间后,大唐朝局上的事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关于如何处置突厥人这种,现在朝堂上吵的很凶,以温彦博为首的大臣坚决反对将突厥人内迁,认为会让草原上出现一个势力真空,从而让其它草原部落崛起,所以还不如支持突厥人留在草原上,这样即可以抑制其它部落,又能让大唐多一道屏障。

    不过以魏征为首的大臣却坚持支持将突厥人内迁,他们认为将突厥人留在草原上迟早必生祸患,这个观点和李休一样,所以还不如将他们内迁,然后以汉礼教训,用不了多久,这些突厥人就会完全被汉人消化,也彻底的解决了突厥人的问题。

    当然在内迁的地点上,魏征这些支持派的意见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迁到河南等中原地带,那里是炎黄子孙的起源地,又是大唐最重要的粮仓,汉人数量众多,大唐对那里的控制也最强,再将突厥人分散安置,也根本不怕他们再起什么乱子。另一派则是支持李休的观点,认为将突厥人迁到南方开荒是一举两得,至于到时突厥人会死多少,则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这一派中很多都是武将,毕竟他们可不像文臣那样和敌人讲仁义。

    也正是因为意见相左,所以现在朝堂上为了这件事也是吵翻脸了天,特别是温彦博和魏征两人,简直是一见面就吵,甚至都快要发展到动手的地步了。

    面对这种情况,李世民却很坐得住,虽然他之前已经答应李休要将突厥人迁到南方开荒,但这时却没有表态,而是任由朝堂上的大臣争吵,用他的话说,反正还有一个冬天的时间让他们考虑,所以李世民暂时也没有做出决定,毕竟无论什么样的政策,都得等到明年开春才能开始执行,所以李世民一点也不着急,当然他可能也是想等李休回去再说,毕竟这件事本来就是李休第一个提出来的。

    李休无论如何也不会让突厥有东山再起的一天,毕竟几十年后说不定他还活着,而且他肯定还有很多的子孙,到时他可不想把问题留给年老的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子孙来解决,甚至有时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他有种想要把所有问题都趁早解决的野心。

    “老爷,这个盒子怎么办啊,要不要奴婢帮您把它扔了?”正在这时,月婵忽然走过来指着桌子上装着玉玺的盒子道,长孙无忌离开后,李休也一直考虑着朝堂上的事,眼睛也无意识的盯着桌子上的盒子,月婵以为他还在为盒子里的东西发愁,所以才会这么说。

    “不用,月婵你去准备几个好菜,顺便让人把马叔请来,我有事要和他商量!”听到月婵的话,李休这才从沉思中醒悟过来,当下看了眼前装着玉玺的盒子,当下开口吩咐道,之前长孙无忌已经给他分析过了,现在就告诉马爷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而且马爷也未必会太过为难赵德言,这也让李休更加放心。

    果然,当马爷来到李休这里见到玉玺时,先是震惊,而后是恼火,估计是他以为李休之前在骗他,直到李休解释了这个玉玺的来历后,马爷又把怒火转移到赵德言身上,随即就打算找对方算账,却又被李休拦了下来,劝说了好久才让马爷冷静下来。

    接下来马爷的反应和长孙无忌差不多,在冷静下来后很快就做出决定,赵德言和萧皇后私藏玉玺的事他肯定还会要向李世民禀报,但也会迅速的将玉玺送到长安,以萧皇后的名义献上玉玺,这样才是李世民最愿意看到的结果,至于李世民会如何处置萧皇后和赵德言,那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马爷的决定并没有出乎之前长孙无忌的预料,而且李休也知道,就算李世民知道了赵德言和萧皇后私藏玉玺的事,恐怕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毕竟赵德言对大唐有功,萧皇后又需要用来收买人心,可以说他们对李世民都有用,顶多就是暗中给他们点小鞋穿,但明面上绝对不会把他们怎么样的。

    李休他们之前被困的时候太久,很多将士的身体都有些衰弱,根本无法立刻动身,所以最后李靖他们决定将大军分散到朔州、襄城和定襄三个城中休养一段时间。

    不过李休却是思乡心切,而且突厥已经被灭了,他的任务也算是结束了,再加上朝堂上又因为对突厥人的安置吵得不可开交,所以他也想早点回去,刚好李靖也要派人把颉利押送到长安,毕竟定襄这里离草原还是太近,虽然大雪封路,但依然可能出意外,所以还是早点送到长安为好。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休在定襄城住了两天之后,立刻就和押送颉利的队伍一同上路,长孙无忌也和他一起同行,巧合的是,押送颉利的正是秦琼,毕竟他手下的骑兵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而且之前被困时,他们有马肉可吃,受到的损伤最小,所以由他们护送颉利也更让人放心。

    定襄以南的道路早在之前就已经打通了,而且越往南走,地面的积雪也就越薄,刚开始李休他们还需要乘坐爬犁,但是过了朔州之后,却需要更换成马车了,当然这也和大唐的交通发达有关,比如官道上,就算是遇到大雪,也会有地方官组织人手清扫,而不会像草原上那样无路可通。

    马爷也随同李休他们一起回去,一来帮着秦琼押送颉利,二来他也要把玉玺送回去,估计现在李世民已经接到消息,正在长安望眼欲穿的等着玉玺送到他的手中,虽然玉玺在李休看来只是块好看的石头,但是对于帝王来说,它却代表着皇权的正统。

    为了能够早一点到达长安,李休他们路上也是马不停蹄,适应了草原上艰苦的生活后,李休发现在中原赶路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比如他现在有舒适的马车乘坐,里面还可以放上暖炉,甚至月婵还准备了不少的点心,饿了随手就可以拿到,渴了随时可以烧水泡茶,吃饭时还有蔬菜,当然是存储的白菜,但也比在草原上幸福太多了。

    等到李休他们的队伍到达太原时,他们在城中休整了两天才再次启程,太原是大唐的陪都之一,也是李渊的龙兴之地,再加上中原与草原的贸易也必须要经过这里,所以太原也成为大唐北方最繁华的城市,虽然比不上长安和洛阳,但也不是其它的城市可比。

    李休还特意去了当初李渊居住的府邸转了转,当初平阳公主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不过自从李渊一家离开后,这里也就无人居住了,虽然有专门的人照顾,但也显得有些荒凉,李休这时真希望有架相机,然后在这里照上几张照片,然后拿回去给平阳公主看,估计她肯定会十分高兴。

    两天之后,李休他们再次上路,而且明显的感觉到天气暖和多了,当然这个暖和只是相对的,其实白天的气温也一般在零度左右,晚上更是滴水成冰,但是比草原上还是暖和许多,李休也不再每天把自己捂得结结实实的呆在马车上,有时也会出来骑一会马。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休他们从蒲州附近度过黄河,这时的黄河浮桥已经被拆除,但河面已经冻得十分结实,马车都可以安全的通过,而过了黄河,就进入到蒲州地界,过了蒲州又走了几天,长安城终于远远在望了。

    李休他们的队伍中不但押送着颉利,而且还带着传国玉玺,所以早在距离长安还有几天路程时,就已经派人飞奔到长安城报信,估计李世民肯定会举行盛大的迎接仪式,一方面是为了羞辱颉利,二来也是为了向长安百姓展示大唐的国威,毕竟当年的颉利是何等的威风,数十万大军差点就打进长安,可是现在却成为大唐的阶下之囚,这对所有大唐百姓来说,简直是一件再解气不过的事情了。

    长安城的正门是南方的明德门,通过明德门就是朱雀大街,本来明德门的正门一般是不打开的,平时通过的行人只能走明德门的侧门,也只有在皇帝出行,或是将军凯旋之时,明德门才会被打开,而李休他们一行人肯定也需要走明德门,这对所有将士来说都是一件荣誉之至的事情,所以秦琼也指挥着队伍绕到明德门前的官道上。

    越是靠近长安,官道上的行人也就越多,特别是各种商队是络绎不绝,不过随着秦琼这支军队的到来,这些商队也纷纷闪避,毕竟无论在哪个时代,军队都拥有优先权。

    李休这时也骑在马上,打量着远处的长安城,想到马上就要回家了,他也是无比的激动,不过也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群衣着相貌十分奇特的人,这让他也不由得愣了一下,甚至抬手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第六百四十五章 遣唐使

    只见在人来人往的官道之上,一群服饰与中原明显不同的人正缓缓前行,只见这些人全都穿着短衣,身材十分的矮小,但偏偏却又戴着一个高高的尖帽子,相貌也与唐人有些相似,但一个个又黑又瘦的,又像是南洋那边的土人。

    “这……这些是倭人?”李休看着眼前这群奇特的人群也不由得惊讶的自语道,虬髯客以前在筑紫岛时,手下就有不少的倭人为他效力,所以之前李休也见过倭人,不过当时也没在意,可是现在却一下子在长安见到这么多的倭人,这可就有些奇怪了?

    “咦,驸马果然见多识广,竟然连倭人也认识?”正在这时,骑着马走在李休旁边的长孙无忌也不由得惊讶的叫道,听他的语气,似乎他也认得这些倭人。

    “哦?长孙兄也认得这些倭人?”李休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也不由得再次惊讶的道,他来到大唐这么久,也只有在虬髯客身边见过几个倭人,长安虽然胡人云集,但却从来没有见过有倭人公然走在大街上,李休估计这时大唐与倭国之间的交流还没有开始,所以长孙无忌能够认识倭人也有些奇怪。

    “呵呵,本来我是不认识什么倭人的,不过之前南方沿海送来消息,说是有一批倭人乘船到达我大唐,希望可以进京面见陛下,这也是倭国第一次派使节来我大唐,当时我见过那些倭人的图样,所以刚才看到这群人时,就认出了他们的身份。”长孙无忌这时笑着解释道,这已经是他去定襄之前的事情了,却没想到这次回来刚巧遇到这些倭人。

    “原来如此,没想到倭国竟然还会派来使者。”李休听到这里也是若有所思的道,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眼前这群倭人应该就是所谓的遣唐使了,不过这群倭人里除了少数几个看起来像文官的家伙外,大部分都是带着武器的护卫,并没有看到那种史书上记录的留学生和留学僧。

    其实李休不知道的是,倭国大规模派出人员到大唐留学交流,主要是发生在大唐与倭国的白江口之战后,李休推荐的那位刘仁轨在这一战中将倭国人打得惨败,这也使得倭国终于正视了自己与大唐的差遣,然后派出大批的人手向大唐学习,而在这之前,日本虽然派出了遣唐使,但主要还只是官面上的交流。

    “嘿嘿,驸马你看这些倭人个头矮小,而且国家也很小,偏偏这些倭人还十分自大,在前隋之时,倭使送来的国书上竟然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字样,竟然把小小的倭王放在与中原皇帝同一位置上,这可把杨广气的不轻,不过当时杨广的注意力全都在高句丽身上,倭国又孤悬海外,难以攻打,所以才懒得理会他们!”长孙无忌这时笑指着前面的倭人道。

    “呵呵,夜郎自大而已,区区一个倭国倒也不用放在心上,以前我大伯虬髯客就在倭国旁边的一个岛上居住,那里有不少的倭人,据他所说,倭国的实力并不强,顶多也就和新罗、百济差不多。”李休听到这里也是笑道,他以前倒是向虬髯客打听过倭国的情况,所以也有一些了解。

    “那倒也是,不过驸马你看这些倭人,来的时候那些地方官连匹马都没有给他们准备,竟然让他们就这么徒步来到长安,看样子也是对这些倭国人没什么好感啊!”长孙无忌这时再次指了指前面的倭人笑道。

    李休听到这里也才发现,这些倭人还真是没有骑马,连那几个走在中间看起来像是使节的倭人也都是徒步而行,这让他也不由得哑然失笑,看来对于倭国这个自大的小国,唐人也没有什么好感啊。

    前面的倭人没马,秦琼他们却全都是骑兵,因此很快就追了上这些倭人的队伍,周围的商队看到军队前来,也都是纷纷闪避,偏偏这些倭人也不知道是自大惯了,还是不认识大唐的军队,竟然挡在路上不肯让路。

    虽然官道很宽,但是倭人队伍的人也不少,一下子挡得严严实实的,而且大唐的军队可从来没有给人让道的习惯,有时两支军队在路上相遇了,可能都会因为让路的问题打起来,毕竟这些丘八可是谁都不服,除非你的拳头比他的硬。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前面的骑兵竟然丝毫没有减速,就这么骑着马就冲了上去,结果把这些倭人吓的急忙往两边闪,甚至有人因为躲闪不及,竟然被马匹给撞倒,这也更吓的不少人直接在地上一滚,这才躲开了骑兵的马蹄。

    看到这些倭人狼狈的模样,马上的骑兵却全都没心没肺的大笑起来,秦琼虽然不喜欢手下的将士扰民,但是看到这些人并不是唐人,而且还主动挡住他们的去路,因此也懒得管,这一点他倒是和李休很像,只要不是大唐的子民,是死是活都不会被他放在心上。

    秦琼的骑兵一冲而过,留下一群狼狈不堪的倭人,而且这些倭人刚开始不敢骂,直到李休他们都跑的没影了,这才用倭语骂了几句,李休他们根本听不到,事实上就算听到了也没用,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倭语。

    遇到倭人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所有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除了李休,他脑子里却一直考虑着倭人派来遣唐使所产生的影响,据长孙无忌说,这是倭国第一次派出的遣唐使,虽然人数不多,但想到日后倭国派出大量的遣唐使,从中原学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对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让他感觉十分不舒服,毕竟后世两国可是有不共戴天之仇,哪怕他穿越了,这个仇也不会轻易的忘记。

    李休脑子里想着遣唐使的事,队伍也离长安城越来越近,而在距离城门还有十里的时候,就见前面出现一支庞大的队伍,竟然是李世民亲自出城迎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