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归大宋-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额。”慕九九被赵谷这么一呛,一向闪动的眼睛也有一丝呆滞,表情也垮了下来。

    “小贩子,我们走,不要理这个大坏蛋。”慕九九冲身后的蒙面小孩招了招手,就要离开。

    但她很快发现,蒙面小孩竟然不听他的,依旧留在了原地。

    范仲淹也有些好奇,便见蒙面小孩将斗篷给摘了,正是范仲淹。

    “老师。”范仲淹喊道。

    “仲淹?你怎么会在这儿,你娘和你师母她们呢?”赵谷脸上闪过一丝喜色,问道。

    范仲淹摇了摇头:“我们被绑走后,我趁乱跑了出来,却是不知道娘和师母被绑到哪里去了。”

    “这样啊,你没事就好。”赵谷心里不由有些失落,他还以为苏小成她们也脱难了呢。

    慕九九听见范仲淹竟和赵谷认识,突然恍然大悟道:“你是范仲淹?”

    范仲淹尴尬的笑了笑,冲着慕九九抱了抱拳:“不好意思了慕小姐,我和我娘、师母被歹人抓走,担心有心继续对我不利,所以没有告知你我的真实身份,还请见谅。”

    慕九九豪迈的摆了摆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真没想到我竟然能碰到范仲淹,以后有人可撩了,范仲淹,我的男神,你就打扮好等着我吧,哈哈哈。”

    说完,慕九九兴冲冲的便离开了,看的范仲淹一阵莫名其妙。

    赵谷则是一阵头大,这个腐女又犯毛病了!

    好在腐女虽腐,但也算是范仲淹的恩人了,她以后就算要来撩范仲淹,范仲淹怕是也无法拒绝了。

    不过这样也好,历史上的范仲淹性格还是有些轴的,有这么一个腐女时不时来撩一撩,没准还能带来意外收获。

    范仲淹不知道的是,就在一瞬间只见,赵谷就将他豁出去了。

    当天夜里,赵谷便和范仲淹住在了国公府里,第二天凌晨,赵谷唤醒了沉睡的范仲淹,让郝空白安排人将他送出了开封城。

    若赵谷所料不错的话,赵光义的圣旨马上就要下来了,赵谷将前往真定府赈灾,所以他一定要在这之前把范仲淹送走,不然若是赵光义哪天神经病一犯,范仲淹就危险了。

    送走范仲淹后,赵谷也睡不着了,想着苏小成他们此刻还身陷囹圄,他就头痛的不行。

    慢慢的,天亮了,果然不出赵谷所料,赵光义的圣旨下来了,封赵谷为钦差,负责真定府赈灾一事。

    众大臣得知此事,皆是有些不解,按说以赵谷的功劳,赵光义是不可能再给他安排事物的,怕的就是赵谷功高震主。

    上次赵谷在川峡路找回了蜀国的财宝,赵光义便横加阻拦,不想给他封赏,这是所有官员都亲眼看见的事情,由此便可见他对赵谷的忌惮之意有多深了。

    难道皇上终于开悟了?

    不少官员还以为赵谷这是重新得势了,或者是赵光义终于正常了。

    殊不知,赵光义这次之所以如此敞亮,都是因为他将赵谷的亲人都拿捏出了,不怕赵谷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而已。

    但也有部分官员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问题,比如吕蒙正、李符、张齐贤等人,他们都辅佐了吕蒙正将近一辈子里,哪里还不知道他的秉性。

    但这件事注定要许久不见真相了,赵光义不会把这件事公诸如众,赵谷也不敢往外说,所以这些官员们注定要被蒙在鼓里了。

    赵谷领了圣旨,当天便轻车简从离开了开封,官员们摸不清赵光义的打算,也没人赶来送行,他的背影不由显得有些萧条和落寞。

    或许汉朝之时,淮阴侯韩信当年被刘邦玩弄于鼓掌之间,也有这等体会吧!谁知道呢!

    大宋开封作为全大宋乃至全世界最繁华的城镇,百姓相对而言十分富裕,城门口人来人往,士农工商,贩夫走卒,甚至连外国人也参杂其中,颇显大国之包容。

    然而,偌大的一个大宋,却容不下一个赵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三十二章 粮食() 
真定府,即历史上的常山真定,也就是后世的河北正定,乃“北方三雄镇”之一。

    这里的历史名人当首推赵云赵子龙了,他在三国时代辅佐刘备,战功赫赫,为世人所流传。

    当然了,等到日后范仲淹成长起来,名扬天下,真定府也会随着他而出名,范仲淹也是真定府人。

    真定府属河北地界,在历史上河北曾多次地震,光是宋朝记载中便发生过不少次,这些地震有大有小,重者摧毁房屋、道路、大山等,轻者只是微微有些余波,并不严重。

    淳化五年的这场真定地震,却是非同小可,倒塌房屋数万间,死伤百姓达数万人,真定府辖下数个县城几乎瘫痪,就连衙门也是损失惨重。

    本来对于大宋而言,赈灾只不过是拿钱出来而已,大宋一向富裕,赈灾一州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然而,自淳化一年北伐一来,大宋接连北伐、西征、川峡平叛,军队消耗甚大,再加上弭德超之前害死了那么多士兵,朝廷的赔偿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便导致大宋的财政十分吃紧,以致没有闲钱前来救灾。

    若是再往常时候,赵光义想要赈灾,随便派一个官员到真定府来便行了,但大宋如今没有闲钱赈灾,赈灾官员便只能凭人格魅力自己想法子了,这便是赵光义派赵谷来的目的。

    他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想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只有赵谷最合适。

    而若是赵谷完成了这件事,便相当于替朝廷赈灾的同时,又替朝廷挣了一大笔钱,这自然又是一个大功劳。

    赵光义正是因为不想赵谷再立功,威胁他的地位,所以就绑架了赵谷的家人,以此为威胁。

    赵谷本觉得赵光义有些大惊小怪,区区一州之地而已,就算赈灾又能花多少钱?

    但当他到了真定府一看,才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真定府此次受灾虽然只死伤了数万人,但却有数十万人无处居住,他们的房子几乎全部都被震垮了,家里的粮食等物品也全都压在了下面,无法取出。

    如此一来,赵谷要想赈灾,不仅得抚恤遇难者的家属,还得管饭,管数十人的饭。

    而赵光义在他走时,竟连一粒粮食、一个铜板都没有给他。

    赵谷不得不佩服赵光义的智商,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一来,纵然他绑架了赵谷的家人,赵谷也有可能被他逼反吗?

    赵谷真想用菜刀,把赵光义的脑袋破开来看看,到底里面长了些什么东西。

    他难道以为只要拿捏出了赵谷,赵谷就能凭空变出数十万人的口粮?

    纵然他也存了心思,想要借此杀掉赵谷,一旦赵谷无法赈灾,势必大祸临头,可如此一来,老百姓们岂非无辜遭罪?

    身为一个皇帝,就是这样对待百姓的吗?他就不怕朝堂上的官员们对他寒心?

    赵谷得知真定府的实际情况后,心里极度无语,一时也没有解决的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当前来到了真定府府城,见到了真定知府。

    这个真定知府还是之前那个,和赵谷倒是老熟人,见到赵谷过来,他连忙迎了出来。

    “涿国公,您可算来,这里的百姓家家都受了灾,马上就无粮可食了。”

    赵谷表示自己知道了,随后进了衙门,真定知府立刻跟了进来,脸色苦闷,想要说话却又不敢说话。

    赵谷见到他这样子,也是替他默哀,身为真定知府,若是真定赈灾不力,他也难逃被斩首的命运。

    “陈大人不必过分担忧,我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只不过此事还得皇上同意才行。”赵谷道。

    “哦?国公爷已经有主意了吗?那真是太好了。”真定知府这才松了口气,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赵谷笑着微微笑了笑,接着便写了一封奏疏,盖上国公大印后,让真定府送往开封。

    真定距离开封倒是不远,快马两日便可到达,赵谷的奏疏便到了赵光义的手中。

    街道奏疏,赵光义看过之后,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对赵灵儿道:“宣诸位大人前来。”

    没一会儿,慕宫、吕蒙正、李符等朝堂高官便到了赵光义的书房,赵灵儿给众人上了茶后,赵光义将赵谷的奏疏递给了众人。

    “你们都看看吧,赵谷说要想解决真定府的灾情,唯有向别的国家借粮不可,而真腊国便是他选定的地方,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慕宫等人将奏疏看完,思考片刻后,慕宫第一个道:“皇上,臣赞成涿国公的设想,真定数十万百姓的口粮不是小数,国库既然拿不出来,那就唯有借粮了。”

    “眼下还未到收取两税之时,国库无粮,看来要从其他州府调粮食了,至于和真腊国借粮一事,恐有损我大宋国威呀!若是被这些番邦国家知道大宋无粮的话,也有可能引起他们的觊觎。”吕蒙正思索良久,第二个说道。

    其他大臣皆是点了点头,大宋无粮之事万不可别别国知晓,否则可能会引起战争,越发把大宋拖垮。

    “但此事也没有别的法子啊,眼下真定受灾,若不能妥善处置,恐引起民变啊!川峡路的民变才刚刚平复下去,若真定又民变的话,其他那些地方的百姓若受了别人鼓动的话,或许会纷纷揭竿而起。”李符担忧道。

    “何人敢蛊惑朕的子民?”赵光义问道。

    “皇上,所谓人心隔肚皮,现下大宋国泰民安,自然无人蛊惑,可若是大宋有难的话,那些家伙绝对会蹦出来的。”李符答道。

    “你是说老大和老三的后代?”赵光义皱眉问道。

    李符没有做声,其他官员也没有搭腔,涉及到了皇室成员的事情,大臣们可不敢管太多。

    实际上,自川峡路民变后,民间便流传起了一个传言,说是赵光义横征暴敛,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根本就不适合当皇帝,应该将皇位禅让给太祖一脉。

    赵光义自然十分痛恨发表这等流言的人,但这种说法只在少数地方出现,他却没有料到,眼下竟然连大臣们都知道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百三十三章 借粮() 
其实类似这种传言,自赵光义继位以来就没断过,大家都说他之所以能够继位,是因为假传了太后的旨意,捏造了一个金匮之盟,这才越过赵匡胤的众多儿子,自己当了皇帝。

    所谓金匮之盟,大意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见后周主少国疑,这才丢了江山,便要他们兄弟约定,若赵匡胤驾崩后,太子年幼的话,就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赵光美,赵光美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如此便能保证大宋的皇帝永远都是大人。

    但实际上,赵匡胤死的时候,他的大儿子都有二十多岁了,根本就不存在主少国疑一说,而赵光义却依旧当了皇帝,这其中的缘由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是赵匡胤之所以会突然驾崩,是因为赵光义刺杀了他,为的就是争抢皇位。

    这种说法虽然没什么依据,但民间不少人依旧是相信的,至于其中到底谁是谁非,也没有人知道。

    但不管怎么说,赵光义薄情寡性是众人皆知的,他继位之后,弟弟赵光美便因为谋反被他杀死,赵匡胤的几个儿子也相继死去,谁都看得出来,这就是赵光义做的。

    至于他为何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将所有能够继承他皇位的人杀死,然后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如此一来,便造成了赵光义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太好,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有些声名狼藉。

    由此可见,那些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后代虽然没有明着对抗他,但心底里肯定是记恨他的。

    而到了今时今日,赵光义在北伐之后,马上迫不及待的西征,又被弭德超坑死了这么多人,大大消耗了国力,接连又发生了川峡暴乱和真定天灾,这些旧皇室成员便找着机会了,再次开始出来兴风作浪。

    可别小看这些人,他们的祖辈父辈要么是皇帝,要么是镇守一方的藩王,暗中实力还是有的,谁也不知道朝廷之中的官员有没有他们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聚集了多少财富。

    若是有朝一日大宋出现了变故,这些人的实力或许足以扭转局势。

    赵光义见到就连李符这样的高官,都已经听说了那些民间流言,便知道此事已经闹得尽人皆知。

    他开始慌了,比起赵谷来,他更加忌惮自己的那些侄子侄孙们,这些人都是皇室成员,从大义上来说,他们也有权利继承皇帝大位,对赵光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不行,真定府的灾情必须火速解决。

    想到这儿,赵光义突然开口道:“朕想了一下,真腊国也是一方强国,若能借由接粮一事,和他们深入交流一番,也是不错,日后两国建交,共同抵挡天灾**,也不失为一个美谈。”

    众大臣有些发愣,皇上你这是几个意思?短短片刻时间,翻脸跟翻书一样?

    但除了慕宫以外,实际上其余人都已经习惯了赵光义的神经病处理朝堂**,因此很快就回转过来。

    “可是皇上,就算我们要和真腊国借粮,真腊国也不一定借啊!而且数十万人的口粮不是小数,真腊国能拿出那么多粮食吗?”另一位参知政事吕端道。

    众大臣皆是点了点头,齐齐看向赵光义,等待着他的决策。

    “咳咳,此事还需你们好好运作啊,大不了我们多给他们送些礼,丝绸金银等等。”赵光义略显不自然的说道。

    大臣们见状,心里皆是叹了口气,堂堂中国,或许从古至今从没有做过如此低声下气之事吧!

    而且最关键的是,赵光义说出这等话来,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这脸皮是有多厚啊!

    “此事怕是少不了涿国公亲自去一趟了,他既然知道真腊国有粮,必然对那里有些了解。”慕宫道。

    众大臣皆是点头,这些人虽然自负饱读诗书,但真腊国远在大宋国土之外,少有人去往那里,自然没有多少记录,因此他们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国家存在,却连基本方位都搞不清楚。

    “让赵谷去吗?”赵光义想了想:“也罢,那便让他去吧,传旨给赵谷,让他作为钦差,出使真腊国,若是此次他能够借来粮食,赈灾成功的话,朕封他做涿州郡王。”

    门下省官员当即便发了圣旨,此等大事,他们可不敢耽搁。

    圣旨顷刻间便被派人送出去了,同时大臣们开始商量从何地调粮食,暂缓真定灾情。

    大臣们虽然是在商量此事,但心中却在想着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赵光义为何此次这么大方,竟然要封赵谷为郡王?

    他们自然不知,赵谷的家人全都在赵光义手里,别说是一个郡王了,就算是一个亲王,他也敢封,因为他料定了赵谷跑不出他的手掌心。

    当圣旨到达真定府时,真定知府大大松了口气,冲着赵谷一躬到地:“此次全靠国公爷了。”

    赵谷笑了笑:“无妨,都是为国家和百姓做事罢了。”

    当天夜里,赵谷便启程了,在真定知府的相送下,登上了马车。

    按照真定知府的建议,赵谷将会直接在沧州登船,然后一路前往真腊国,不会再走陆路。

    沧州地处河北地界,有着漫长的海平线,尽管这里不出名,乃至在后世广泛发展海洋基础时也不太受人们重视,但不可否的是,它这里有海有码头。

    真定知府却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