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第6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您急着需要的话,我保证下个星期就摆放到您的办公桌上。”魏尔勒恭敬的低头回答,他知道有些犯了徐峻的忌讳,但也相信元首对自己的信任,不会因为这件小事而受到影响。

    魏尔勒确实摸准了徐峻的脾胃,元首的确对这位首席幕僚充满了信任,其实只要解释的理由充分能让他觉得满意,他可以容忍身边人犯下一些错误,前提是不触及到他心中的那片逆鳞。

    “报告先不要着急,你准备从这件餐厅入手?我也相信奥丁之眼的能力,但是。。。”徐峻觉得这个计划实施起来难度真的不小。

    “我想我知道您顾虑的是什么,我们缺乏华裔情报人员,不过现在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周先生已经同意加入我们,他将负责从劳工中招募合适的情报人员,只不过他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绝对不参加针对中国的谍报活动。”魏尔勒汇报到。

    “可以理解,他终究是一个中国人。”徐峻仰头喝干了茶水:“可以把周叫进来了,魏尔勒。我肚子饿了,把菜单拿过来。”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第两百七十五章 故人(下)() 
欧洲此时依旧充满骄傲,数百年西方文明发展的成就,还没有被残酷的战争所毁掉。可惜没有人能够预见到未来,毕竟这里只有一个时空旅行者。

    欧洲对异国文化的态度,是建立在强势地位之上的一种包容,欧洲人一度对来自中国的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他们喜爱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绣品,推崇中国的古老哲学和文学艺术,他们同情正在战火中挣扎的中国百姓,但并不代表他们会在生活中去尊重一个活生生中国人。

    亚洲已经不再是文明世界的边界,欧洲人可以从任何一家国际媒体上,了解到这片地区发生的一切。满清倒台之后这数十年间,英国和法国的记者曾经无数次深入中国腹地,发回了大量的新闻稿和记录照片,他们把一个贫穷、愚昧和落后的腐朽帝国,完完全全的展示在全世界的面前。

    对于这个曾经的中央之国,或许一部分欧洲人会有所好感,但绝对不会存在丝毫敬畏之情。

    维持日耳曼的传统,一直都是纳粹党的宣传重心,虽然此时纳粹的种族主义宣传已经停止,但是此前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对德国社会造成了深刻影响。

    这里是柏林,是第三帝国的首都,著名的纳粹党焚书事件就是发生在这座城市里,就在距这里五公里外洪堡大学法学院图书馆门前的广场上,现在还竖着一块用来纪念此事的青铜标牌。

    焚书事件的根源,其实是纳粹党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自由主义与左翼思想的憎恶与恐惧。而纳粹党对民众宣称的则是,这些外来文化是“非德国”的,里面那些不符合纳粹标准的文字,污染了“纯洁的日耳曼文化”,并正在逐渐摧毁德国“正派家庭的价值观”。所以说一个民族要是陷入狂热的状态,哪怕再愚蠢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徐峻暂时还不准备扭转德国人的世界观,民族主义正是他此刻所需要的,因为他要靠这个凝聚德国人心,全力应付未来东线的作战。

    所以说短时间内想要让德国民众重新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目前看来有些不切实际。德福楼的中国侍应,全都穿着德国式的白色制服,就是因为这是德国的传统。

    德国人可以接受亚洲风格的装修和用具,但在某些方面依旧还是要保持传统,德福楼获得了德国保安总局的全面支持,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经营方面的顾问。

    道根上校径自走到门口打开房门,对着走廊里做了个召唤的手势。随即一名穿着德式女仆装的女侍应,手端着一只白色托盘,步履轻盈的走进了包间。

    “这是菜单,尊敬的先生。”女侍应行了个无可挑剔的屈膝礼,随后把托盘放在了桌上。

    “周经理等在外面吗?”魏尔勒转过脸问道根。

    “是的,他就在走廊里,现在就叫他进来吗。”道根回答。

    “让他进来吧。”徐峻低头翻看着菜单,嘴里大声说到。

    “你先出去,等点菜的时候再叫你。”魏尔勒对着女侍应吩咐到。

    “好的,先生。”女侍应再次行了个屈膝礼,转身走向房门。

    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事业顺利的关系,周老板看上去比巴黎那时年轻了不少。他今天穿着一件灰色的三件套西服,做工和用料都非常考究,裤线笔挺皮鞋锃亮,俨然是一副成功商人的扮相。

    “嗨!莱因哈特!”站在包厢门口,周老板举着右臂大声向元首致意。

    “过来,周,到我面前来。”徐峻放下菜单,卓有兴致的看着这位老板。

    如果不是魏尔勒搞出这件事,他或许只有偶尔才会想起,这位在巴黎开饭馆的“同乡”。

    他已经不是初到贵地的菜鸟,这半年多来,接见的中国人可真的不少。德国还没有承认南京政权,也没有和日本签署结盟条约,国府与德国仍旧保持着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在柏林是有大使馆的。

    这时候中国驻德国大使名叫陈介,在进入外交界之前,他一直在政府的工商司工作,甚至还干过一任盐业银行的经理。这位陈大使曾经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都留过学,绝对是学霸一枚,但他学的是经济和法律专业,天知道他是怎么会突然转进外交圈的。除了日语、德语、英语之外,他还会一些拉丁语,当个驻德国大使倒也没有语言上的障碍。

    历史上他比较出名的一件事,就是他反对当时国府驻维也纳领事何凤山,向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的签证,结果成了他一辈子的污点,每次新闻媒体赞扬何凤山时,都会对这位陈大使进行一番批判。

    但是如果从一个大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何凤山固然有他那样做的理由,但是别忘了陈介可是驻德国全权大使,他才是直接面对纳粹政府压力的那个人,他需要从外交大局上考虑问题。那时候中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国府还期待着获得国际上的支援,德国虽然和日本关系有些暧昧,但毕竟没有公开为日本的侵略张目。如果因为某个下属外交官的行为,导致德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这个责任恐怕某位“义人”是担不起来的,最后棒子还是要落在他这个大使的头上。

    那段时间德国正在集中全力收押奥地利境内的犹太人,但是依照纳粹自己制定的法律,如果持有有效的出境签证,集中营就不能拘押这名犹太人,签证在当时的奥地利成为了等同于自由的珍贵物品。而且那时候奥地利的犹太人甚至连出境所需要的护照都没有,维也纳领事无限制发放签证的行为虽然拯救了不少犹太人,但也完全可以被纳粹当局视为对德国犹太政策的破坏与挑衅。

    徐峻在元首府接见过这位陈介大使,也同时接见了大使馆的成员,不过并没有表现的过于亲热,只是遵照外交礼仪的正常会谈。但是新任德国元首的反应,已经足够让陈大使感到惊喜了。

    “我本来准备在新年之后,宴请你们的国府大使,原本想在柏林东区选一个餐厅,不过现在我觉得你这里的环境不错。。。”徐峻向茶壶伸出手,结果周老板先一步抓住了壶把。

    “如果能够在这里宴请国府大使,我愿意免去一切费用。”周云端起茶壶,恭敬的给元首续水。

    “周先生,这是国家外交公务,该收的钱一分都不会少你。”徐峻皱起眉头。

    “是,一切都听您的。”周老板连忙点着头答应。

    不能怪他表现的没有一点风骨,实在是面前这位的气场太强,身份也实在太高贵。那一口不太标准的直隶官话,给周云的压力真的不小。面对中国话都讲的如此利落的德国元首,周老板感觉自己在对方的面前,完全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PS:今天作者有事,更新稍晚了一点,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第两百七十六章 午餐() 
徐峻不会跟周云讨论什么公务,或者对这个新招募的下属温言勉励,那是魏尔勒的责任,不是一个帝国元首应该插手的工作。【。m】既然周老板已经成为了体系内的一员,那么就必须遵守这个体系的规矩,徐峻绝不会对他另眼看待,要是他在工作中犯了什么差错,魏尔勒也绝不会对其网开一面。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欧洲各阶层之间的界限就是如此现实。

    徐峻点了几个苏杭菜,都是穿越前他所喜爱的,元首府的厨师不会做,他心里已经馋了许久了。

    要说他要想找个中国厨师不该是一件难事,当时德国境内至少有上万中国侨民。自从道光二年第一个中国商人来到柏林参加博览会,中国侨民已经在德国生活了一个多世纪,子孙都繁衍了至少两代了。

    驱逐鞑虏重建华夏之后,一大批中华学子抱着科技强国的理想,远赴重洋来到德国求学。其中有不少留学生在柏林夏洛滕堡高等技术学校柏林工业大学就读,于是在学校附近的康德大街上,出现了不少专门接待中国留学生的公寓和饭店。

    从那时起柏林康德大街与其周边区域,逐渐演变成了柏林的华人聚集区,到纳粹上台之前这里几乎已经变成了柏林的“唐人街”。

    早些年纳粹和中国的关系还算亲密,三七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纳粹政府还试图在中日之间进行调停,结束这场对德国毫无益处的远东战争,只因为战争双方都对战局产生了误判,结果导致了陶德曼调停的最终破产。

    这次外交上的失败,对德国此后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巨大影响,亲日派的里宾特洛甫由此获得了德国外交政策的主导权,在香槟酒商和戈胖子的全力支持下,德日意这个未来的轴心国体系开始迅速成形。

    此前欧洲也曾经出现过一些貌合神离、各怀鬼胎的所谓“联盟”,但坑到像日本和意大利这种水准的盟友,翻遍整部世界史都找不到几个。每每想到这里,徐峻不得不佩服香槟酒商和戈胖子的眼光,因为德国当时哪怕是选错了其中任何一个,纳粹德国的下场或许已经注定,但绝对不会凄惨成历史上那样。

    如果德国没有选择日本,那么就绝对不会那么早就和美国开战,先欧后亚的战略当然也就无从谈起,而如果德国不与意大利结盟,先不说能节省下一大批兵力与资源,就说四二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攻击序列里很可能就会多出一个装甲军团。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架设,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惯性,当希特勒被任命为帝国总理那一刻,德国就已经注定要遭此劫难。总算现如今的德国,在徐峻的主导下已经远离了被盟友坑死的危险,徐峻不准备重蹈希特勒的覆辙,那些糟心事也别想再和他沾边。

    话说康德大街其实距离兴登堡大街不远,就在大街东头威廉纪念教堂的旁边,就是兴登堡大街周围,都开着好几家中国餐馆。

    自从德军在法国战役中大获全胜,居住在柏林的各国侨民,日子逐渐开始恢复了正常,他们不用每天都在恐惧之中入睡,走在大街上也不再需要担惊受怕。

    保安总局忙着清洗内部的“害虫”,市政府对外国人的管制也开始相应放松,当然不可能返回到三六年之前那么自由,但是跟一年前相比那是要好上许多了。

    那群穿着褐色制服、裤腰上别着铁棍,脚穿长筒皮靴在柏林街头耀武扬威的纳粹党暴徒,最狂热同样最危险的右翼极端种族主义分子,似乎一夜之间就从柏林的市井消失了。听说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是混入纳粹党组织的叛徒,甚至一些人还参与了谋害元首的阴谋。阴谋团伙成员毫无疑问将遭到处决,而剩下那些罪行较轻的人员,则要在达豪集中营里长期服刑,接受由劳动带来的精神洗礼。

    此时德国特使团出访远东,伯伦博格元帅在重庆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贸易秘密协定,在德国国内已经变成公开的秘密了。德国朝野对此事的反响不一,但大都趋向于正面,一致公认这件事对德国有利。

    所以这阵子中国人在柏林街上,已经明显感受到德国市民态度上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行人对他们展露出微笑,也不再有人轻蔑的称呼他们为“中国佬”。

    就像前面说过的,帝国元首在柏林找一个中国厨子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中国人也不会拒绝为德国元首服务,要知道这要在中国可就是御厨了,等哪天回到国内,旁人听说这位给德国元首做过饭,那身价至少能翻个十倍,请他做个席面光是有钱都不管用,你还得有身份再行。再说这时德国还没跟日本结盟,在民族气节上没有什么亏损,说不定让德国元首吃舒坦了,还能在国际上帮称中国一二。

    可问题是,虽然徐峻有能力请到一整打中国厨师,但是他却不能这样做。在德国民众的眼里,元首是日耳曼民族的象征,他的一举一动都必须遵守德意志的传统。元首的生活习惯,将会直接影响到他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德国的元首理所当然喜欢德国的食物,哪怕是挂着一个法国菜名,人民也能够坦然的接受。

    当然徐峻完全可以选择不去在乎外界的反应,但是考虑到肩上承担的责任,让他不得不选择默默忍耐,反正吃不上回锅肉也不会死人。

    话说回去,元首府厨子的水准相当高,每顿元首都吃得眉开眼笑的,要不是生化人的体质特殊,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了戈林那样的胖纸。

    德国菜老实讲挺粗糙的,因为地处寒带所以口味偏咸,德国人很喜欢内脏和油脂,并且酷爱饮酒,所以看德国人的菜单,感觉就像在读动脉硬化的致病原因范本。

    但是二战前的德国人却普遍很健康,除了他们喜爱户外运动之外,食物的来源以及数量也是一项重要因素。那时候的德国人并不像后世那样,每天都能吃到大量的肉类和油脂,民间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是土豆、泡菜、杂菜汤和黑面包。

    特别当德国战时配给制度开始实施之后,每个德国公民每周获得的肉类和油脂数量,受到了纳粹政府的严格限制,大致是每人每周五百克肉类和一百二十五克黄油,这里的肉类指的是鲜肉,如果换成各种腌制品和的话,这个份量会更少一些。

    所以说战争时期德国很少找得到胖子,如果有的话那十有八九就是某个政府官员或者军队高层,这些人不受到配给制度的限制。

    战争时期纳粹党的腐败情况相当严重,严重损伤了后方军民的士气。可是希特勒对此完全熟视无睹,他很清楚如果要在德国反腐,第一个该枪毙的就是戈林那头肥猪。

    “这个肉丸看起来不错,一定要尝尝,魏尔勒,道根,别光看着,都开动吧。”元首说着话,同时熟练的从盘子里夹起一只红烧狮子头,放进了面前的金边瓷碗中。

    “这一道是龙井虾仁,中国杭州的名菜,说起这道菜,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周老板亲自布着菜,并且向元首介绍着每道菜的讲究。

    “嗯,现在西湖龙井很难搞得到吧。”元首舀起满满一勺虾仁。

    “是挺不容易,虽然杭州现在落在日本人手里,但想来他们也是要吃茶的。”周老板回答到。其实他也不知道这龙井茶的来源,这些茶叶都从一个中国茶叶商人手里买来的,不过味道确实是很正宗的龙井茶叶。

    “这些应该是云南出的龙井茶,龙井公司用他们从杭州带去的茶树种子和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