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点如鸟翻身侧下,勒横恰似勒马缰绳,
弩竖正在引弩发箭,趯钩宛如人脚踢形,
策即仰横策马扬鞭,掠是长撇梳掠发鬃,
啄为短撇鸟雀啄食,磔捺拖墨一笔三弓。
其中这第六句和第八句,把原话稍加变动,把发说成发鬃,马的长鬃梳理起来也同梳头差不多;把一波三折,说成一笔三弓,意思相近,这样就押韵了,读起来顺口,好记忆一些,但是意境不是很好。老先生说,很好了,很好了。我真的还没有想到用八句话来概括这八法。这样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很好。梁万禄忙说,见笑,见笑,我是班门弄斧了。梁万禄把曾老先生写的永字带回,反复观察揣摩,由临摹到默写,逐渐把永字八法,由心里融会到手上和笔端,深得要领。又把永字八法逐渐运用到其他字的书写中,渐渐进入佳境,永字八法用得得心应手,书法大有长进。
后来,梁万禄还借到流传的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一书,仔细揣摩。例如第一法,对‘宇宙定宁’四字指出‘天覆者凡画冒于其下’,第二法,对‘至圣孟盖’四字要求‘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第三法,对‘喜吾娄安’四字做到‘横担者中画宜长’,第四法,对‘甲平干午’四字应当‘直卓者中竖宜正’。梁万禄对这九十二法,反复背诵琢磨,体会练习。渐渐掌握书法精髓,写出来的字带有柳体的神韵,有几分‘颜筋柳骨’。不过梁万禄对黄自元的九十二法的后十法,反复琢磨,仍然感觉没有掌握精髓。例如第八十四法,对有右耳刀的字指出‘从邑之字准此’,第八十五法,对带左耳刀的字指出‘从阜之字准此’。梁万禄知道邑表示右耳刀,阜表示左耳刀,这后十法都是什么什么字准此。可是‘准此’怎么个‘准’法呢?。梁万禄就这后十法专门向曾宪全老先生讨教。老先生说:“看来黄自元在写这后十法时,也有些疏忽,没有真正提出书法规则和要领,而是让人照着他的字去写,这就让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别人只能自己去揣摩了。”
梁万禄字写字深得章法,提高的很快。不久庄里人们就传开了,说梁万禄的字写得如何如何好。哪家办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写对联写条幅等动笔的事都找梁万禄帮忙。甚至谁家孩子上学没钱买书,就买几张窗户纸裁开钉成本,借来书找梁万禄抄。左近那个庄唱皮影的唱本不够也请他抄写。梁万禄总是热心为大家帮忙。白天到农田干活,晚上给大家抄写。对于要求抄写内容多的人,除了要求带纸之外,还要求带笔墨和灯油。偶尔要求写副对联的,或者给穷人家孩子抄书的,这些就全免了。梁万禄风趣的把这种情况叫做‘穷人得字,富人出钱’。这样以来,庄里庄外的乡亲们都知道梁万禄是个又识文断字又愿意为大家办事的热心人。青年人有什么事要办,遇到为难的事就常常去问梁万禄。梁万禄看书多,见的也多,主意也就多起来。渐渐地梁万禄说话办事的威望越来越高,在青年人心中常常成了办事拿主意的高参,甚至是主心骨。
辈大有原因
在梁家家谱里,用二十四个字排辈。一辈名字三个字,一辈名字两个字,交替使用。三个字的名字中间用一个规定的字,叫做‘范字’。这样,二十四个字就能排四十八辈。梁万禄的爷爷叫梁广乾,范广字。梁万禄的爸爸叫梁泰,不范字。梁万禄这辈范万字,因而哥俩,哥哥叫梁万全,弟弟叫梁万禄。再往下一辈,名字是两个字,不范字,再往下一辈,又是三个字,范福字。再往下两辈范自字。再往上或再往下,名字该范什么字,人们都不知道了。
穷人辈大。因为穷人往往结婚晚,生孩子就晚。有钱人家结婚早,生儿子也早。一代代传下来,穷人辈分越来越大。梁万禄家祖辈都是穷人。他的同龄人不少是范“福”字的,按辈分是孙子辈的。梁万禄这范万字的人在庄里当然是大辈。
这里的人辈分和长幼意识特别强。凡是对带长字的,不管是长辈还是兄长,说话不能提名道姓,必须按辈分称呼,例如叔叔、婶子、大爷、大娘、舅舅、妗子(舅母)、表兄、表姐、姨兄、姨姐等。进而对表弟、表妹也很少不用称呼而直呼名字的。这地方关于表亲和姨亲称呼,如表兄、表弟、姨兄、姨弟等都是口头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当面就称呼表兄表弟。两人说话的时候,听吧,可有意思了。听不见你字,一律叫称呼,而且叫的特别勤,一口一个表兄叫着。叫少了,就显得没礼貌,没教养。尤其对长辈,口中说出一个你字来,那可是大不敬,非挨说不可。
梁万禄排行第二,庄里范福字的人很多,见了面都叫二爷。一个庄里该称呼二爷的不止一个,为了区别,就得加个字。加梁字不行,姓梁的太多,加万字也不行,名字中有万字的也不少。于是人们把梁万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在“二爷”的前边,称呼“禄二爷”,以示区别。禄二爷,只是个辈分称呼,同其它地方称呼爷台的意思根本不是一码事。可是后来,梁万禄在庄里青年人心中地位逐渐高起来,这个禄二爷的称呼就有点敬意了,甚至不属于孙子辈的人见了梁万禄也称呼禄二爷。
一步三座桥
梁万禄八九岁就对一些诗词、对联、条幅特别感兴趣。西新庄属榛子镇管辖。榛子镇是周围几十里的大镇,也是有名的古镇。那里古迹不少,趣事也多。梁万禄听说榛子镇有个小桥叫做“一步三座桥”,意思是一步可以跨过三座桥。梁万禄来到一步三座桥驻足欣赏,细细品味。可不是嘛。也就是两步宽的小河,水很深。上边有个小桥。桥下流的水居然有三种颜色,界限分明,同流而不混杂,真够奇特的了。有人做对联,单说这一步三座桥:
一步三座桥,水界分明青黄绿
三时一奇景,光照变幻趣不同。
还有关于榛子镇附近乱石山和响水桥的名联:
乱石山,山乱石,稀烂棒硬;
响水桥,桥响水,翻开冰凉。
按照老呔儿方言,乱字读成烂的音,因此上下联对仗工整,平仄严密,意境不俗。梁万禄觉得这样两副绝妙对联,把那小桥和不同时间光照的景色,把那乱石山和响水桥妙不可言的景致,描绘得维妙维肖。一一记在心里细细品味。还听说榛子镇街里如何如何热闹,镇城墙和城门如何高大、威武。榛子镇离西新庄只有十五里远,可梁万禄从来没去过,于是特别想到这个有名的大镇看看。后来,义和团来到榛子镇,为了看热闹,年幼的梁万禄终于来到盼望已久的榛子镇,大开眼界。从此以后,附近的大城镇让他跑个遍。赵各庄、古冶、滦州(现在的滦县)、丰润、开平,还去过大城市唐山。走的地方多了,见识也就多起来。说起梁万禄去榛子镇的事,还得说说义和团到榛子镇表演发展的事。
神仙下界舞刀枪(1)
1900年中国老百姓为了抗击洋人侵略中华,到处闹起了义和团。不久义和团传到了唐山。还在唐山设坛,发动群众加入义和团,起来杀洋鬼子。男人加入义和团,女人加入红灯照。男女老少都来杀洋鬼子。在唐山还贴出标语“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风声渐渐传到西新庄。说洋鬼子怎么怎么坏,洋鬼子该杀。对于像西新庄这样偏僻的小山村的人来说,人们并不理解,更没见过洋鬼子啥样。光听说洋鬼子长的像鬼,红头发,蓝眼睛,特别吓人。对洋鬼子的事,开始人们不太在心。只是对洋鬼子使用的洋枪有些害怕。洋枪也叫快枪。说相隔好几里地之外就能一枪把人打死。比只能打几丈远的鸟枪、大抬杆强多了。但是听说参加义和团的人,个个武艺超群。不会武艺的人,上香发纸就会舞刀弄棍。练好的还能刀枪不入。更神的是,人坐在毯子上,上大香后可以飞起来,围着房子转。对这些,人们倒是津津乐道。开始,梁万禄不信。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武艺不用学自己就会了,还能刀枪不入?听说那快枪枪子啥都能打透,人的肚子能打不透?鸟枪,大抬杆(一种劲更大的鸟枪)都能把人身子打个稀巴烂,打成马蜂窝,洋人制造的快枪还打不透肚皮?人坐在毯子上就能飞,就更玄了。可是大人们都这么说,有人说是在什么什么地方亲眼见的。梁万禄心里也犯起嘀咕来。还是眼见为实。总得找个机会亲眼看看。
一天,听说三月二十四榛子镇娘娘庙会有义和团大表演。在庙会上临时设坛,听说有刀枪不入表演,有请关云长、张飞下界表演,还有坐毯飞人表演。左邻右舍的人都想去看看。孩子们更是心急火燎的等着看热闹。梁万禄跟大哥梁万全磨了好几天,大哥终于同意领他去一趟。
榛子镇可是这一带的大镇,是一座远近驰名的古镇。镇城墙四四方方,威严耸立。城墙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上边都有门楼。门楼虽然破旧,但不减壮观。门两侧有一对大石头狮子,更显雄伟。镇内,横平竖直的街道,整整齐齐。买卖、当铺、饭馆、客栈,一家挨着一家。叫买叫卖,好不热闹。这里十天一大集,五天一小集。若赶上庙会,镇内外更是热闹非常。
娘娘庙离镇不远,在一个小山坡上。没逢大小集,娘娘庙总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打拳卖艺的、说书唱唱的、做小买卖的、耍猴的、变戏法的、做糖人的、卖糖葫芦的,这么说吧,百八十里各个集上有的这里都有。山区的人们,能看热闹长见识又好玩的地方,就是赶集。三月二十四娘娘庙会,可是个大集,人们格外重视。
榛子镇虽然坐落的平原上,往西几里地远可就进入山区了。这几年虽然兵荒马乱,可这山区和靠紧山区的地方还没受多大影响。闹义和团可非比寻常,到处都有义和团活动。还说的神乎其神。今年的娘娘庙会,又有义和团大表演,人们能不特别关注吗。
上榛子镇,梁万禄除了想看看镇上的热闹,亲眼见识见识义和团的神奇,再就是看看榛子镇的两大风景:乱石山和响水桥。
榛子镇离西新庄十五里地。三月二十四这天,梁万禄和哥哥梁万全起得特别早。早早喝过粥,备好驴垛子。哥俩搭手,把驴垛子搭到大黑驴背上。驴垛子上驮两个笆拉(箩筐),里面装上一些草,草上面放上要卖的红薯、黑枣、醉枣等农产品,天刚亮就出发了。日头一竿子高的时候到了榛子镇娘娘庙。这里人已经来了不少。山坡上下都是人。有赶驴来的,有挑担来的,有赶车来的,更多的是背个钱褡子步行来的。梁万禄哥俩把驴先赶到卖农产品的地方,把带来的东西很快卖掉了。然后哥俩买了四个火烧,找一个离庙台不远的地方,把驴拴好,把笆拉里的草掏出来放到地上,大黑驴就吃起草来。哥俩坐在一块石头上边吃火烧边等着庙台上边义和团表演。
娘娘庙在一个比较缓的山坡上。庙台,实际上是庙门前的一个平平的小空场。小空场后边放着一个桌子,桌子上放着香炉,桌子后边是一个凳子。凳子后边插着几面三角带牙带飘带的旗帜,显然这是义和团插的。凳子两边还放着两个兵器架子。
日头上到三竿子高的时候,人们纷纷向庙台这边靠拢过来。梁万全哥俩去的早,早就找了一个较高便于看表演的位置站着。只见几个人头扎红布的人在庙台上把一些兵器插到桌子两边的兵器架子上,向大家拱拱手,让站在庙台上的人往后让一让,免得一会儿表演的时候碰着。说着,有一个人用长长的皮鞭在人们面前啪啪抽响,吓得前边挤到庙台上的孩子们往后退,一直退到庙台边上。再让站在庙台边上的人都坐下。场子准备好了。随着几声锣响和一阵鼓声,出来一个提着大刀头红头巾腰扎红腰带的人。在庙台中心向周围拱手,然后就舞起大刀来。几十斤的大刀,在身上飞舞,就像好多大刀在身体周围翻飞,赢得一阵阵喝彩声。接着又有一个人出来耍了几趟长枪。长枪耍的更是精彩,人们报以更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接着是长枪对双刀,两个人拉开架式打到一起,忽而靠近,忽而闪开。靠近时,双刀刀刀夺逼命,闪开时,长枪枪枪夺魂。双刀如旋风飞舞,长枪如蛟龙盘旋。人们不鼓掌也不喝彩,都傻了眼。正在打得难解难分,长枪就要刺到刀手的咽喉,刀手的一口刀正往外磕枪头,另一口刀正要削枪手握长枪的前手。就在这一瞬间,啪,两个人突然定住了身形。人们看着这定格是兵器所在的位置和两个人的姿势,那真是叫绝。人们突然掌声雷动,一片叫好。隔了一会儿,一个人走了出来,用手一摆,两个人收了架式,站在一旁。这个人向大家拱手,表示谢意。接着开始讲话,宣传义和团的宗旨是抗击洋鬼子,让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洋人强盗,保大清江山。动员大家加入义和团,不能加入义和团的可以捐钱赞助义和团。愿意加入义和团的,请到这边填写姓名;愿意捐钱的请把钱放到这个盒子里,愿意留下姓名的,请把姓名和捐的钱数填写到帐本上。告诉大家,过一会儿还有更精彩的表演,还有请神下界表演。说完之后,等了一会儿,不见有人把钱投入到盒子里,倒是人把一些大钱儿扔进场子。人们习惯于向打拳卖艺和耍猴变戏法的向场子扔小钱的方式。义和团的人也不介意,把扔进场子的大钱儿,一颗一颗拾起来,投入到盒子中。接着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站出来,到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要求加入义和团。接着又有几个人上去写上名字。有人切切私语,说这可能是托,他们本来就是义和团的人,哄骗别人也上去写名字加入义和团。到底是不是托,梁万禄并不细想。他心里想的是要亲眼见识见识请神下界,见识见识人能够腾空而起和刀枪不入这些神奇怪事。
过了一会儿,又有两个人开始走了几趟拳。这些拳,梁万禄倒是见过,只是比以前见过的功夫要深,一招一式要到位得多。这是下边的节目没有准备好的临时垫场表演。
垫场表演完毕,立刻出来一个人,告诉大家,坐毯飞升、刀枪不入今天就不表演了,下次庙会再给大家表演。下边马上给大家表演最精彩的请神下界。
神仙下界舞刀枪(2)
一阵掌声过后,请神下界表演要开始了。这是人们非常想看的,人们开始往前涌动。一个大个子义和团向大家拱拱手,说:“今天找一个小孩给大家演示义和团请神下界,谁家的孩子愿意来试一试,十岁左右的。”在桌子两边站着两个人,一脸凶像,双手抱着鬼头刀,吓的孩子们不敢上前。梁万禄见没有敢上去,就同哥哥说:
“大哥,我去,咱们这次来不就是要看这个热闹吗?我去试试,看看灵不灵。”
梁万全一听说弟弟要去,马上阻拦,“不行。那要磕着碰着怎么办。”
“让我去吧,没事的。”
“不行。你要实在要去,回去问爸爸。爸爸让你去,我不管。今天我领你来,你就得听我的,不准你去。”梁万全说着,把梁万禄的手紧紧攥到自有劲的己大手里。
过了一小会儿,一个孩子上去了。大个子义和团大声问他:
“你是哪个庄的?”
小孩说:“就是榛子镇的。”声音不大。
“你大点声,让大家都听见。”
“榛子镇的。”孩子大声嚷道。
“你叫什么名字?”
“铁旦。”
“你会武术吗?”
小孩答道:“不会。”
“一点也不会吗?”
“一点也不会。”
“请神附你的体,你不害怕吗?”
“不害怕。”
“你家大人来了没有?”
“来了。”
“在哪?”
孩子往人群里一指:“那不是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