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忌在这里也是无事,索性就和上大夫一起前去王宫如何?”信陵君说道,见貂勃面露为难之意,又补充道:“无忌先在王宫外等候。等议完事,还有什么犹疑不决的地方,无忌说不定还能帮忙参谋参谋!”

    “也罢!”貂勃下了决心,道:“只能委屈信陵君在马车上稍候了!”

    信陵君恰到好处地微微一笑,对貂勃对自己的“怠慢”不以为意,如今对信陵君而言,最快地知道齐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才是最的!

    半个时辰后,齐王宫,整个齐国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除了远在前线的丞相后胜,系数到齐。大臣到齐后,君王后才牵着齐王的手,不疾不徐地步入殿中。

    “臣等见过王上!见过太后!”群臣齐声行礼道。

    “诸位爱卿请起!”君王后的声音极其平淡,一旁的齐王好奇地打量着底下的大臣,但随着君王后漫不经心的一眼,年幼的希望很快变得严肃起来,不敢再东张西望。

    “方才楚国派出使者向我们齐国求援。说至少五万韩国大军包围了楚国的蓝田县,兵锋距离郢都不过两百里!楚国希望我们立刻攻打李牧部大军。缓解他们的压力!”君王后将这个震惊的消息告诉了群臣。

    貂勃虽然面色不变,心里面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没有人比貂勃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李牧麾下有四十万大军,齐、楚两国合起来的兵力则有四十五万。如今,齐、楚两国之所以和韩国斗了个旗鼓相当,原因在于楚国大军的积极主动。吸引了韩军的大部分注意力。现在,韩国来了一个声东击西,调集大军攻打郢都,楚国肯定会调集不少军队回师郢都。这样一来,淮泗地区楚军的数量就减少了。韩军的压力大减,说不定就会把目标瞄准齐国。

    “太后,丞相和李牧大军对峙已经超过两个月,这两个月,战事可是一天都没有停止啊!楚国的这个要求很是无理啊!何况,楚国在郢都附近好歹有十数万大军,韩军不过区区五万人,何足为虑?!”有大臣很是不满的说道。

    “东越国派遣五万大军为乱九江郡,郢都如今兵力空虚,楚国如今既然提防巴蜀的韩军,又要救援蓝田,兵力确实匮乏!”君王后淡淡地说道。

    最先开口说话的大臣顿时脸红了,如果真的如此,楚国如此惊慌失措求援也是情有可原。毕竟,郢都可是比汝南郡多了。楚国应该是铁了心要从淮泗调集大军回师郢都了,如此一来,齐国的压力将变得很大。像如今这般每天和韩军爆发小规模冲突的“美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敢问太后,楚国可曾有说会调集多少大军回师郢都?”貂勃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不多,区区五万!”君王后心里暗叹还是貂勃问到最核心的问题。如果楚国要调集十万大军回师郢都,那基本上只能是处于守势了。这个时候,齐国能做的除了后撤向赵国求援,也不能做什么了!主动攻打韩国?除非齐国嫌自己的命不够长!当然,如果起用田单,也许还能和韩军一战!

    貂勃大松了一口气,自己估摸着楚国这些时日的战损和调拨的五万大军,尚能有十五万大军,虽然齐、楚联军在兵力上略处于劣势,但貂勃打赌,因为河东战场秦国取得的重大突破,李牧绝对不敢调集全部大军作战。何况,如今赵国提出要和齐国合兵一处,齐国就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了!

    貂勃不得不感慨,这也许是天意!否则,为何秦、赵两国刚刚派遣信陵君为使,游说自己同意赵、齐合兵就接着发生楚国求援的事情呢!说到底,楚国如今有难,齐国于情于理都需要救援!救援即真心出力伐韩!这和秦、赵两国的期许不谋而合!答应下来,可以讨好秦、赵、楚三国,齐国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臣以为,齐、楚唇齿相依!如今,楚国有难,我们齐国当救援!如此,楚国承了我们齐国的情,对于恢复我们齐国的威望有莫大的好处!”

    “可韩国势大,单凭我们齐国怕是难以为敌吧!”有大臣担忧的说道。

    “我们齐国何时孤身作战了?秦、赵两国不一样在大张旗鼓地伐韩吗?何况,楚国在淮泗尚有十五万大军,郢都有难,楚国比我们还着急,合四国之力,难道还不能打败韩国?!若是不能,臣以为我们还不如早点向韩国投降好了!”貂勃不悦地说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韩国虽然可战胜,但伤亡若大就有些得不偿失!”有人反驳道。

    这明显就是有意保全实力,希望楚国和韩国拼个你死我活的想法了!如果韩、楚、齐三国实力相差无几,貂勃自然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主意。但如今楚国兵力分散,貂勃听后连连摇头,说道:“楚国若是不支,向韩国割地投降,我们齐国就有被韩、楚夹击的风险,这样的风险,谁敢打包票没有?!”

    君王后听后就笑了,楚国的使者还真是这么说的。楚王写给自己的书信里也明白无误的表示,楚国前些日子屡败屡战,齐国却是按兵不动,楚国对齐国已然很是不满。如今郢都兵力空虚,如果齐国任由楚国被韩国攻击,楚国不排除割地和韩国结盟的可能,到时候,莫要怪楚国无情无义,倒打一耙!

    大臣们不知道君王后为何莫名其妙的笑,因此很是纳闷。君王后一改方才的笑容,严肃地说道:“楚国自然是要救的!不救则是不仁不义,恐为天下耻笑,他国轻视!只是如何救,众爱卿拿出一个章程!”

    反对出兵,希望保全实力的人顿时面面相觑,很明显,君王后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要救援楚国,这么一对比,自己刚才岂不是成了跳梁小丑?!

    “启禀太后,赵国遣信陵君为使,愿意和我们齐国大军合兵一处,攻打东郡!”貂勃的一句话让大殿瞬时安静了下来!(。。)

    ps:修改好了!

    。。。

    。。。

第三十八章 伐秦的设想 上() 
事情一下子就明朗了,楚国以和韩国议和来威胁齐国,加上秦、赵两国联合向齐国施压,齐国只得同意和赵国合兵一处,攻打东郡!

    腊月二十一日,临淄派出两拨使者,一波前往陶郡,要求丞相后胜率领大军在十日内攻克乘丘;另一波持着信陵君的亲笔信前往邯郸求赵国大军尽快赶到大野泽一带,两国也好合兵一处,经略东郡!

    腊月二十六日,韩国,洛阳。

    匈奴出兵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洛阳城,得知这个消息,韩国君臣大松了一口气。秦、赵、齐、楚四国当中,赵国受阻于河内,止步于上党,齐国按兵不动,楚国有韩腾的六万大军威胁郢都和五万东越国大军作乱九江,全都不足为虑,真正对韩国有重大威胁的只剩下秦国,如今,秦国面对二十万匈奴大军,只怕会焦头烂额!

    秦国尚且不知道,从洛阳调去河东的韩国援军其实都是些老弱残兵,这样的军队能有多少战力,委实可以预料。可笑白起顾忌前些时日的重大*顶*点*伤亡,发起的数次试探被为数不多的韩军精锐打败后,就停止了试探!

    如今,韩国在河东虽然有十万大军,但只有三万称得上是精锐,其余的七万,只能守城,用于野战,不堪一击。在韩国的打算中,河东其实是可以弃守的。河东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哪怕举郡被秦国拿下,也很难中原。韩国不是不可以和秦国争夺河东,但失去了河水天堑,韩国想要把十万秦军赶到河水对岸,付出的代价不是一般的大!

    赵、齐、楚国在侧虎视眈眈,韩军的伤亡一旦过大。他们三国绝对乐于落井下石,和秦军拼个两败俱伤,只会因小失大。所以,韩国君臣忍痛做出了放弃河东的决定,只是,这种放弃并不是没有条件的!那就是秦军大可拿下河东全郡。但也需要花费三五个月,五六万人的代价!有这段时间,足够韩国等到形势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有两部分,内在的是韩国在局部战场上获得大胜,外在的是东越国或者匈奴大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不过,韩王不会告诉群臣,自己从来没有指望过匈奴大军或者东越国大军可以将秦、楚两国搅个天翻地覆。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求助自己!这是韩王总结出来的一个信条!在华阳之战发生时,韩王就暗中告诫自己。不到万分艰难的时候,韩国绝对不会向其他国家求援,至于屈服,更无可能!

    所以,韩王才愿意放弃河东,为的就是抽调足够的兵力来向楚国施压。匈奴出兵虽然极大地缓解了韩国在河东战场上的压力,但对韩王来说,只是一个意外之喜罢了!

    “王上。臣以为,匈奴二十万大军攻打秦国乃是我们的天赐良机!”丞相张平高声说道。

    韩王笑了笑。示意张平说下去。天赐良机,也要看怎么把握!

    “秦国这两个月来,在河东折损的士卒已经超过五万!二十万匈奴大军绕过萧关,咸阳必定震动,从河东抽调大军回师咸阳几乎是必然!如此一来,我们可以集结大军收复河东!”张平兴冲冲地地说道。

    少有人知道。暴鸢和张平的私下感情很好。这一次,暴鸢作为主将,对韩国在河东的大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可以收复河东,暴鸢也算是将功赎罪!因此,张平是公事私事一起办!

    韩王笑而不语。只是看向其他大臣。

    “王上!臣附议!值此良机,我们出兵也可以和匈奴互为支援!否则,若是让秦国有条不紊地从河东抽调大兵,匈奴人数虽多,却也难逃一败!”太常王方也是开口说道。

    范睢却是摇头,长叹道:“秦国好不容易拿下半个河东,又怎么会轻易放弃?!以臣来看,除了河东的十万大军,秦国尚有三十万大军可用!即使秦国出于稳妥,从河东抽调大军,也会留下不少于五万大军!攻城,伤亡怕是不小啊!”

    韩王对此暗自点头,秦国对河东的野望之深,很少有人会想到。现在必须明确韩国在河东发动战事的目的,是拖住白起大军白起不能回师咸阳还是全力以赴,收复半个河东!

    太仆黄勃也是出言道:“臣以为,御史大夫所言甚是!即便秦国从河东抽调了五万大军,也尚有五万大军!这五万大军坚守各个城邑,我们韩军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兵马才能收复!更的是,臣以为,如今最要紧的是让秦国分兵,削弱秦国能用来抵御匈奴的实力!匈奴大举入侵,咸阳的守卫在秦国看来才是最的事情!”

    “如果现在我们即刻攻打河东呢,不是可以牵制秦国的十万大军吗?”太常王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太仆黄勃摇头叹道:“如果白起执意回师咸阳,我们又如何拦得住?!出兵攻打河东,最好的也不过是收复河东全郡!换来的却是秦国从容渡过此次危机!有些不值当啊!”

    丞相张平面露凝重道:“如果我们佯攻潼关、峣关,是不是也可以牵制咸阳不少注意力?此时再猛攻河东,秦国四面受敌,想要对付匈奴怕是不容易!”

    “匈奴是秦国今日的心腹大患,峣关、潼关乃是险要之所在,地形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我们不猛攻,秦国怕是不会注意,只会将其作为癣疥之疾!但猛攻的话,伤亡必然很大!”范睢出言道。

    “想要成大事又怎么能顾忌伤亡呢?!河东攻不得,潼关、峣关不好打,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匈奴和秦国斗个两败俱伤,眼睁睁地放过秦国?”张平反驳道。

    韩王笑着打了一个圆场,道:“今日寡人召集众爱卿,乃是如何让秦国雪上加霜?秦国有关中为固,很少面对直接的威胁,如今二十万匈奴大军入侵关中,乃是秦国立国以来最大的危险!一个处理不好,秦国有可能亡国,最差也是一落千丈,不能再威胁我国!伤亡固然要尽可能的少,但也不能过度保存实力,如果可以在数月之间重创秦国,赵国必然望而生畏,齐、楚也会心生退意!”

    众人这才意识到,韩王这是有意对秦国落井下石,考虑到之前韩王是选择重创楚国以达到分化四国联盟的目的,很显然,如果商讨出一个稳妥的办法,也许在蓝田的六万大军就有别的用处了!

    “王上!韩腾处的六万大军?”范睢凝望着韩王,不确定地说道。

    韩王点了点头,其意不言而喻,道:“郢都近在咫尺,无论是从巴蜀还是南阳,都可顺流而下,威逼郢都,重创楚国!秦国则不然,秦国四塞之地,有山河之险,我们韩国若想攻入关中,损失必然惨重。即便匈奴这次重创了秦国,只要给秦国足够的时间,又能休养生息,插手中原的事物!既然如此,何不趁着二十万匈奴大军入侵秦国的良机,攻打秦国呢?!”

    群臣暗暗思量了一下,迅速认可了韩王的意见。当初韩国之所以选择拿楚国下手,一方面是因为楚国的实力相对来说较弱,另一方面则是攻楚的话有东越国为援,而且,楚国东西绵延三千里,淮泗集结的重兵无法在短时间内援救郢都,如此良机,韩国自然不会放弃,攻楚,迫使楚国退出这场战争,甚至逼迫楚国攻打齐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上上之选!

    但随着匈奴出兵,秦国成为秦、赵、齐、楚联盟中最弱的一环!击败楚国显然不如击败秦国更能震慑天下!如果韩国可以拼着巨大的伤亡和对其,他国家的退让,也许可以一战而灭秦国!

    如果要对秦国大举用兵,攻打河东不仅缓慢而且无法直接威胁关中,自然成了下下策!与之相比,倒不如从汉中、南阳、三川三个方向用兵。

    就兵力而言,上党、河内方向,因为赵国三十万大军的步步紧逼,蒙骜麾下的十五万大军自然不能动!淮泗方向,李牧麾下有近四十万大军,但齐、楚两国合起来的兵力抛去这些时日的损失,依然有四十万,只是齐国畏惧伤亡,实际上起到的作用不大,韩国倒是可以在这个方向上抽调一些兵马攻打关中!郢都方向,韩腾麾下的六万大军如今是迫使楚国从淮泗流域抽调大军回师郢都的原因!若是调动,楚国将无后顾之忧来解决东越国的威胁!不调动的话,将牵制楚国。汉中方向,十万大军若是全力北上,给秦国造成的压力将前所未有的大!

    这些兵力都是韩国已经投入战场的兵力,如果真心计较的话,韩国在南阳、颍川一带,尚能抽调十五万大军,在巴蜀方向,也有十万大军!用来伐秦,兵力上绰绰有余!!(。。)

    ps:第一更!

第三十九章 伐秦的设想 下() 
当然,秦、韩边境上的诸如潼关、峣关一类的要塞依然坚固,韩军若要攻打,伤亡必然不小。&{}。{}。}但再坚固的要塞也需要士卒来守卫,而且,战争造成的伤亡向来不是单方面的,韩王赌的就是二十万匈奴大军让秦国的兵力捉襟见肘,赌的就是秦国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弥补因为韩军攻城而造成的守军伤亡!当这些要塞上的守军数量越来越少,韩军破城攻入关中的希望将无限大!

    这是一场豪赌,既然赌,想要获胜,就要压上的筹码!只有这样,才能逼迫秦国也压上的筹码!直到一方忍受不住沉重的压力,选择“梭哈”!

    如果没有赵、齐、楚三国掣肘,没有人会怀疑,韩国会成为的赢家!但事到如今,赵国依然有二十五万大军,齐国依然有十九万大军,楚国依然有十九万大军在前线楚军伤亡三万,三万被调拨到九江应付东越国入侵的大军,故存十九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