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上!臣以为若要减小我们大秦的损失,最关键的一点在乎齐国。齐国临阵而胆怯,瞻前而顾后,开战一个多月,战死不过数千人,可见其观望之意甚浓。楚国有越国掣肘,又恐齐国趁火打劫,暂时不敢发力,倒是情有可原。若是齐国肯真的攻打韩军,楚国必然欢欣鼓舞,形势必然急转。韩国用兵东郡、砀郡,河东必然弃守,武安君当可传檄而定河东。”丞相魏冉献言道。

    群臣纷纷称是,四国伐韩之所以陷入如今困顿的局面,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齐国这个方向给韩国的压力实在太小了。先出头的楚国被李牧集中半数大军打击了一下后,效仿齐国观望时局,只等着秦、赵两国打开局面。这个影响实在太坏,齐国不做出改变,四国伐韩也就变成了秦、赵伐韩。

    赵国倒是有心开疆扩土,但河内的韩军利用一系列先进的守城器械。让赵军进退维谷。上党方向受限于地形,大军轻易展开不得韩国以少打多却不处于下风。所以,如魏冉所说,想要破局,最关键的在于齐国。

    秦王颔首。长叹道:“寡人何尝不知,只是,求人不如求己。齐国主少国疑,后胜领兵,图谋自保,倒也在寡人的意料之内。有二十万齐军和二十万楚军在,李牧麾下的四十万大军终究不敢妄动。韩国若是敢调集李牧麾下主力赶来河东,寡人不相信,齐、楚两国会无动于衷。这就是我们大秦的机会!依寡人看。河东已然无险可守,寡人有意调卫尉王翦领兵五万驰援河东,以堂堂之兵,拿下河东,众爱卿以为何如?”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秦王所言,也倒是一个办法。秦国既然想要减小代价,要么迫使韩国分兵。要么追加兵力,除此之外。绝无好的办法!等王翦的五万大军抵达河东,秦军的规模将达到十五万,而韩军的人数不过只有七万余人。若是韩军分散在各个城邑,那秦军就各个击破;如果韩军集中在安邑,也合了秦国的心意,秦军可以围困安邑。徐徐图之。不过若是如此,秦国的兵力就有些紧张了。

    真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丞相魏冉斟酌了下语气,回应道:“王上,如今我们大秦可用之兵不过四十五万。五万在陇西郡防备月氏,五万在北疆防备匈奴,三万镇守蓝田,两万镇守潼关,五万防备汉中,若是再调集五万大军驰援河东,只有五万大军可以调动。再分散到四郡各个城邑,咸阳附近可以供王上驱使的大军只剩下两万人,这个数量是不是太少了?”

    “是啊!王上!咸阳乃王畿,兵力若是空虚,恐为宵小所趁。”宗正嬴渠也是附议。

    此言一开,有附议者,有摇头不语者。很显然,群臣之中有人对魏冉、嬴渠的看法不敢苟同者。但摄于两人的威望,又不敢出言反对。

    客卿吕不韦将一切看在眼里,微微一笑,却是起身作揖道:“丞相、宗正大人,臣倒是以为,调集卫尉王大人前往河东倒是妙计!至于两位大人所说的咸阳空虚,倒是不足为虑!”

    秦王不置可否,眼角的一抹笑意一闪而过,饶有兴趣地等着吕不韦接下来的言论。吕不韦见此,更是确定自己押对了宝,信心满满地说道:“关中,四塞之地,乃我大秦根基,如今潼关、峣关、萧关、大散关皆有重兵把守,且秦与赵交好,韩国若要犯境,无异于痴人说梦。这如同韩伐秦不易,秦伐韩亦难。武安君天纵奇才,也是侥幸调开韩军主力,如此方才攻入河东。只要谨守四关,韩国有何惧乎?韩国若要乱我大秦,最多不过派些刺客,不足为虑!”

    丞相魏冉眉头皱了起来,这些道理自己自然懂,所谓的担心咸阳兵力空虚只是自己的一个托词。自己之所以不太赞成秦王的想法是因为自己觉得,河东的战事不必那么着急。哪怕齐、楚两国观望下去,事情也会有转机,就因为赵国这次兴师动众地出动三十万大军,绝不会就这么点伎俩,否则,赵国就等着无功而返吧!秦国完全可以等赵国牵制更多的韩军后再在河东呼应,而且,五万秦军抵达河东后,所需的一应粮草物资都是需要秦国需要头疼的。自己身为丞相可是很清楚,秦国的国库是多么的囊中羞涩,即使可以在河东就地征召一些粮草,也是有限,战争无疑太过考校一个国家的后勤实力,而秦国如今颇有些外强中干的味道。

    秦王见魏冉皱眉不语,还以为魏冉是拉不开脸面承认他方才没有想到这些,刚要出声就被宗正嬴渠的声音打断了。

    “王上!国库的粮草已然不多,从咸阳到河东道路难行,运送粮草的成本不菲,若是久战不下,恐伤士气啊!”宗正嬴渠道出了实情。

    秦王一愣,下意识地问道:“夏粮秋粮不是刚收吗?国库的粮草怎么会不够呢?”

    魏冉苦涩一笑,回道:“王上忘了,去岁我们大秦折损了不少青壮,年景又不好,王上下旨让各地的府库留下半数的粮食,半数运送到咸阳!”

    秦王恍然大悟,自己确实下过这样的旨意,当时考虑到长途运输路上耗费的粮草会多,干脆就让各地把一半的粮草运送到咸阳,其余的都运送到渭水一带的国库,其中,尤其以陈仓、蓝田一带居多。这直接造成了征召上来的大军在当地不缺粮草,调动到数百里甚至上千里的地方后粮草就短缺了!(。。)

    ps: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休假结束,恢复更新啊!对不起了诸位,人性了一把,过年的事情太多,然后生病,现在才更新!大家久等了,不太清楚的往前看一下,回顾回顾,嘿嘿

第二十九章 朝堂争论() 
“粮草尚有多少?”秦王一脸沉重地问道。{'

    “咸阳、泾阳、栎阳三地的粮草只供三十万大军半年所需!”丞相魏冉道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

    关中屯粮重地,除了咸阳就属陇西郡的雍、陈仓两地和内史郡的泾阳、栎阳、蓝田,如今,魏冉居然说咸阳、泾阳、栎阳三个城邑的存粮居然只够三十万大军半年所需!众人怎么可能不惊讶?!不瞠目结舌?!

    “雍、陈仓还有蓝田的存粮又有多少?”秦王的心开始悬起来。如果这三个地方的存粮也不多,那要不要往河东追加兵力还真的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足够三十万大军一年的消耗!”魏冉的话让的人送了一口气。不过,魏冉的下一句话又让的人面色重新变得凝重——“不过,蓝田的存粮不过五万大军一年的消耗!”魏冉如是说道。

    这意味着什么秦国君臣都很清楚。蓝田距离咸阳不过咫尺,如果存粮多的话,自然可以解燃眉之急,秦国可以放心无误地往河东追加兵力。与蓝田相比,雍地和陈仓距离咸阳的距离就有些遥远了,眼下的形势是若要追加兵力,保证咸阳当地驻军的粮草供应,就需要从雍地和陈仓调拨粮草,花费不少啊!

    秦王也意识到,丞相魏冉和宗正嬴渠一定是担心来年闹春荒,所以不愿意冒险,而是选择更加稳妥的主意赵、齐、楚三国站出来牵制韩国后,再徐徐图谋河东。毕竟,秦国已经在河东站稳了脚跟,形势相比一个多月前已经大为不同。

    “丞相所言。若是想要破局,必须鼓动齐国出兵,只是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秦王没有直接认可或者否决魏冉的主意,而是道出了苦衷。言外之意,只要魏冉有什么办法可以说服齐国发动攻势。自己未尝不会采纳魏冉的主意!

    魏冉脸色一喜,忙不迭地说道:“王上英明!齐国之所虑,不过是韩国非一国所敌。如今赵国在河内步履维艰,王上何不派遣使者前去游说赵王,令赵国分兵与齐国合力,攻打东郡。有我大秦,再加上赵国施压,齐国必然不敢违逆!如此,不但可以让齐国的二十万大军发挥作用。也能让韩国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赵、齐两国,到时候,我们大秦在河东还不是予求予取?!”

    秦王点了点头,承认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赵国的二十万大军在小小的河内施展不开,虽然不知道如今的战况如何,但想来也是一筹莫展。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赵国多半要选择绕开朝歌。可除了朝歌,也就剩下东郡。虽然赵国攻打当初划分给齐国的东郡有违当初四国的约定。但齐国在边境上碌碌无为,似乎与世无争,如今有自己的,齐国也多半是乐见其成。

    不过,秦王同时想到,咸阳距离邯郸可是上千里。如今又是战时,自己派出的使者若要前往邯郸,只能借道太原、雁门,一来一回,花费的时间绝对有两个月。这个时间有些太久了!即使冒险从上党穿行,一多半的时间,也有些时不我待!这段时间的变数太大了!

    “韩国如今在河东调兵遣将,若是给韩国充分的时间,这个时机?”秦王不确定地说道。

    魏冉一听就知道秦王的顾虑,秦王是想要一鼓作气呢,大占上风的秦军若是不追加兵力,而韩军越来越多的话,秦国在河东会不会落在下风,甚至大败一场,秦王需要一个保证,或者说说服自己的理由!

    “王上!武安君乃天下名将,暴鸢不过中人之姿,臣以为,若是武安君按兵不动,以暴鸢的秉性和韩国的实力,绝不敢轻易寻衅挑事。如果韩国真的以为兵力上有些优势就能获胜的话,武安君一定会代王上给韩国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守城的伤亡可是更小一些啊!”魏冉意有所指地说道。

    秦王哈哈一笑,知道自己着相了!自己最开始的担心就是再打下去秦国的伤亡太大!追加兵力也是想用兵力上的优势减小伤亡!魏冉则干脆提出就地驻防,韩国要么接受如今的现实,任由秦国一步步消化战果,要么主动出击,如此,秦军作为防守的一方,可以以较小的伤亡击败韩军,何乐而不为?!这场战事,秦国自然是希望速战速决,但韩国比秦国更加渴望迅速分出一个胜负,拖下去,着急的只会是韩国而不是秦国!

    吕不韦一看秦王的神色就知道秦王已经被说服了,此时再反对的话已经无益。不过,吕不韦灵机一动,却是作揖叹服道:“丞相为国为民,夙兴夜寐,实乃我辈的楷模!听丞相一席话,令臣茅塞顿开啊!启禀王上,臣以为,既然安邑以西已经皆归我大秦,阴晋的大军当可渡河增援武安君。这样,韩军大举来犯的时候,武安君手下也不至于无可用之兵!待赵、齐在东郡大胜,韩军仓皇撤退时,大军也有足够的兵马一鼓作气,或渡河入三川,或趁胜入上党!”

    秦王想了想,当即同意了这个建议。虽然粮草依然困扰着秦国,但怎么也不会短缺两万兵马的粮草!算上这两万兵马,秦国在河东的大军也不过堪堪十万。白起临行前,可以带足了十五万大军两个月的粮草,如今的粮草足够十万大军使用一个多月。趁着这段时间,正好可以从泾阳、栎阳再调拨些粮草!

    魏冉觉得此举完全没用必要,两万秦军在阴晋也能发挥作用,没必要渡河,但刚想要出言反对,但秦王已经出言下了决定,只能悻悻作罢!魏冉很清楚,自己再反对的话,就会拂了秦王的面子!不过是两万人马而已,就姑且认可客卿吕不韦的想法吧!

    很快,秦国君臣就选定了出使赵国的使者——客卿吕不韦。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善于察言观色,又久居邯郸。加上他是太子心腹,秦国的客卿身份,由他冒险潜入邯郸,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十一月初十,吕不韦一行三人轻车简从,出咸阳东门。背负秦王重托,渡过冰封的泾水,直奔上郡而去!

    楚国,郢都。

    自从楚王下令派出两万大军前去剿灭窜入九江郡的五万东越国大军,郢都就加强了防御!两万大军入驻江水之上称巫山门户的扞关,在扞关身后的巴东、夷陵,亦各有五千大军驻防,很显然,身在下游的郢都一直很提防来自巴蜀方向的威胁!否则。也不会有如此重兵防备巴蜀。

    在汉水下游、鄢城以南百里的蓝田,楚国也布防了两万大军,防备南阳的韩军!虽然韩国面对百万四国联军,颇有些应接不暇的味道,但楚国从来没有掉以轻心!尤其是发生东越国入侵的事情后,防止韩国兵行险招,用兵郢都,左徒黄歇上书楚王请求往边境上追加兵力。所以原本只有一万大军的蓝田如今有两万楚军精锐!

    做了这些准备后,郢都可以调动的人马只剩下三万。但在楚国君臣看来,郢都已经是固若金汤。在常人看来,也是这样的,郢都的北面和西面面对的是韩国的威胁,五万大军足以应对!在东面的九江郡,东越国兴风作浪。但随着两万郢都兵和三万淮泗楚军九江后,已经构不成对郢都的威胁!楚国君臣如今最盼望的,就是秦国早些日子攻入三川,那个时候,才是楚国攻入汝南郡的机会!如今的汝南郡。如同难啃的骨头,已经让楚军伤亡了四万人,却依然是没占到咫尺之地。

    不过,意外往往是不期而遇,就在楚国君臣幻想着韩国割地祈降、东越国大军被打得全军覆没的时候,一个噩耗传到郢都,韩国在秦、赵、齐、楚四国的围攻下,反击了!而且,是拿楚国下手!

    王宫里,楚王面色沉重,早已失去了前些天寻欢作乐的心情。足足五万韩军入侵的消息让楚王食不甘味,在接到蓝田被韩国大军包围,两万楚军生死不知的消息后,楚王就失了分寸!楚王忘记,十几年前,白起的大军也是从南阳出发,沿着汉水一路顺流而下,攻克了郢都,火烧了夷陵,逼迫自己带领少量军民仓皇撤退到陈县!难道悲剧又要再一次重演吗?!

    只是上一次,自己手头上好歹有三十万大军对敌人围追堵截,如今,除了郢都的三万大军,整个郢都附近称得上是外强中干!一旦蓝田的两万楚军覆灭,从蓝田到郢都的一路上,韩军基本上不会遇到像样的抵抗!这才是最可怕的!现在,已经来不及追究对错,楚王很清楚,是集结大军前去增援,避免韩军兵临郢都城下还是迅速放弃郢都前往楚国大军主力所在的淮泗避难,成为一个最紧迫也最现实的问题!

    “王上!臣以为当速速调集至少三万援军前往蓝田增援,韩军若是攻克蓝田,后果不堪设想!”令尹芈梁第一时间从震惊中醒悟过来,提出一个建议。

    眼见楚王面露犹豫之色,芈梁知道楚王一定是担心自己的个人安危,换而言之,区区三万援军能不能解蓝田之围,楚王心里面直犯嘀咕。毕竟再派出去三万大军,郢都几乎算得上是没有一兵一卒了。若是再折戟蓝田,楚王只能束手就擒。

    “王上!秦军攻入河东,逢战必胜,逢城必克,韩国节节败退,已经不可挽回!而三十万赵国大军又在河内、上党攻势甚急,在这种情况下,韩国能够调动的兵马绝对不多!毕竟,齐国的二十万大军和景阳将军的近二十万大军原本二十五万,三万战死,三万被派到九江剿灭东越国大军,实际兵力已经不足二十万必定令韩国忌惮万分,以臣之见,韩国这次派出的五万大军已经是极致,再要派兵的话,除了巴蜀方向,绝无更多的后续援兵!”芈梁先是道出韩军目前只有五万,后续追加兵力的可能不大的猜想。

    楚王点了点头,心有余悸地说道:“可寡人手下的士卒也不过八万,这还是把蓝田的两万大军算进去!白起当初也不过是五万大军啊!”

    “白起当初是泛舟顺流而下,我们楚国一时不察,没有调集足够的舟师。才被白起有机可乘!蓝田战报已经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