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时不时会掉落的金汁提醒韩军,头顶上的那片城头绝不是那么容易占领的。两千多还没来得及登上城头的韩军。再次硬着头皮借助云梯登上城头,很快就在浓烟中消失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是生是死,唯有阵阵的杀喊声提醒着人,战争还没有结束。

    就在秦军的注意力集中在东城门的时候,南城门却是突然冒出了韩军的另一支分部。令城头上的八百秦军毫无准备的,韩军扛着云梯径直冲到了城下,开始攻城。这支韩军的人数足足在五千以上,给秦军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猝不及防的秦军牺牲了两百余人才堪堪抵住了韩军的攻势。但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韩军,还有他们身后隐隐飘动的旗帜。负责守卫南门的二五百主一时之间有些慌了。

    他倒不是怕死,而是担心韩军的主力是不是埋伏在山林里,韩军的主攻方向其实是南门。要知道,现在成固的五千大军足足有三千集中在东门,毕竟东门附近的地势平整,最适合大军攻城。但若是韩国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佯攻东门,甚至凭借庞大的兵力,不分重点、全力攻打四门的话,秦国又能支撑得了多久呢!

    传令兵很快将这个惊人的消息传递给了县尉王方,王方听后也是一筹莫展。说到底。还在军力相差太大了。如果自己手头上有两三万兵力的话,何惧十万韩军!毕竟,自己守城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现在,韩国若是真的四面围攻,自己除了平均分兵相抗衡,没有什么好办法。无论如何,在任郡尉来临之前,自己一定要力保成固不失!

    “跟杨县令说一声,成固的安宁,是到了召集城中青壮协助守城的时候了!”王方做出了这个痛苦的决定。

    副手一愣神,还是沉着地说道:“喏!”

    虽然按照秦律,在战时,地方长官拥有调度百姓使用的权力。但没有到最后一步,谁也不愿意牺牲平民的性命。这是个忙时为农,战时为兵的时代,几乎的适龄农人都接受过战争的洗礼。但在城邑里,有那么一批人从没有杀过人甚至没有见过血的,那就是天生残疾的或者地方豪族、仆役、商人、小贩、工匠。现在,王县尉就想让这些平日里远离战争的人登上城头,副手的心里当然很是讶异!

    “算了!我还是亲自去说吧!你代我守好城池!”王方想了想,说道。

    “喏!”副手松了口气,恭敬地回道。

    很快,县令杨义见到了急匆匆赶来的县尉王方。

    “征调百姓?”杨义听了王方的话,很是惊诧地站了起来。难道王方不知道吗?这样会得罪多少人!难道王方连一天都守不住?他手上可是有五千大军啊!

    王方面色不该地点了点头,说道:“杨县令,南门出现了不少于五千的韩军!这意味着什么,杨县令应该清楚!这攻城还不过一个时辰而已!我们至少还需要十几个时辰!这段时间足够韩军玩出足够的花招!我就是想问问,假如韩军四面围攻的话,不用十万大军,五万足矣,我们可以坚持多久!等城破了,那些人的抱怨还有用吗?”。

    杨义叹了口气。说道:“韩军应该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吧!毕竟,如果消灭我们五千大军,他们要付出两万多的代价,有些得不偿失啊!”

    王方斩钉截铁地说道:“没有如果,县令!这些日子来,我们可曾听说过西城、旬阳、白河这几个县城的消息?没有!韩军出现在我们眼前。证明他们干净利落地拿下了这几座城邑!快到连让他们给我们通风报信的机会都没有!韩国打着什么主意还不清楚吗?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沿途的城邑,直到拿下南郑!只要我们来不及反应,韩国就有着很大的机会一举成功!”

    “我再想想!”杨义犹豫地说道。

    “不能再犹豫了!县令!韩军随时可能会大举压上!我手下的五千大军挡得了一时,但却挡不了一天的时间!我先去守城了!县令若是怕担责任的话,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好了!”

    说完,王方不等杨义的回复就径直走了出去。杨义几次张口欲言,又生生止住了,脸上的神色时而坚决时而犹豫时而痛苦时而释然。挣扎了两盏茶的功夫,杨义还是走了出去。

    两个时辰后。韩军的攻势越来越急,偌大的成固城仿佛成了风雨飘摇里的一只小船,随时有被海浪倾覆的危险。但每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成固城总能幸免下来。这样的刺激绝不是寻常人可以承受的,谁也不知道下一次“风暴”来临时,是生是死。

    在成固城最危险的时候,一支两千多衣着杂乱的队伍冲到了城头上。从东门到南门,从南门到北门。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影子。韩军这一边。也似乎累了,渐渐放缓了攻势。但秦军却不敢放松,谁也不确定,韩军是不是又要来一次欲擒故纵,想要麻痹秦军后再猛攻。

    汉中郡,南郑。

    自从司马错伐蜀后。南郑总算是归到了秦国的名下。秦国将南郑作为郡治,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发生在峣关、函谷关和洛水河畔的战事丝毫没有影响到这座身处汉中盆地的城邑。

    的南郑人都知道,从整个秦国的版图来看,南郑是最安全的地方。它的南面是道路难行的巴蜀故地,西面是扼守边疆的陇西郡。北面是富饶的内史郡,东面则是绵延千里的汉水。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气候也是风调雨顺。南郑人习惯了守着手里的几十亩田地,点评天下大事。

    但今天,几名骑士的到来打破了南郑的平静。善于观察的人会发现,骑士背上插着的黑色小旗代表着他们传递的是最为紧急的军情,一人三骑说明他们赶了不远的路途,不然不至于加度带这么多马匹,从他们进城的方向可以推断出应该是东方来。一个很简单的结论就出来了,南郑的东方出了极其重大的事情!

    很快,这个消息就在坊间开始流传!好奇的民众开始分析会是什么样的大事才值得摆出这样的阵仗!上一次南郑人看到黑色的小旗,还是在公元前368年蜀国入侵南郑的时候。因为南郑的地理位置关系,南郑人几乎看不到传递紧急军情的使者,更何况是最高紧急军情的!

    有人说肯定是南阳的韩军打过来了,毕竟南郑在东面似乎只有韩国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有人说肯定是楚国打过来了,毕竟楚国和秦国有着说不清道不完的深仇大恨。楚国说不定觉得打峣关不过瘾,想要染指汉中的土地,毕竟,汉中的东面原本是属于楚国的。有人则信誓旦旦地说肯定是韩国和楚国联合起来了,毕竟秦国依然强大,他们单独一个国家说不定不敢动手!有个垫背的,打了败仗可以先跑回去。这样的说法自然引起哄堂大笑,原本紧张的气氛生生没掉了。

    无论是哪一个猜测,南郑人似乎都觉得不成问题。韩国也好,楚国也好,甚至两国合起来也好,他们对南郑的威胁几乎等于0。绵延千里的汉水完全可以把他们拖垮,更何况,秦国在汉中有七万驻军呢,还都是老秦人的精锐!就算秦国一时不察敌国占据了几个城邑。秦国也完全可以集结汉中郡的核心力量——褒中、沔阳、南郑、成固、安阳的五万大军,顺流而下,东破敌国!

    这个时候,汉中郡的郡守和郡尉却没有那么乐观!接到成固方面有紧急军情汇报的消息,汉中郡郡守嬴渠以为韩国或者楚国打下了西城,这是嬴渠最坏的估计。毕竟,若是旬阳有危险的话,应当是西城方面报信。既然是成固报信,多半是西城以东的区域有大麻烦了。

    但嬴渠没想到,这个麻烦如此之大。韩国的十万大军居然悄无声息地包围了成固城,距离南郑百余里的距离!(……)

    ps:求订阅啊!需要动力。

第五十八章 说客之选() 
纯文字在线域名请访问

    毫无疑问,公元前268这一年,大梁的夏天比往些年要显得更加闷热些。半个时辰前,几匹快卤冲过闹市,因为丝毫没有减速,撞伤了不少大梁的百姓。但当的人看清这些马上的骑士背上都插着的三把火红色的小旗,只能自认倒霉。因为,在魏国,凡是携带三把火红色小旗的人,传递的都是至关的紧急军情,即使是撞死了挡路的行人,也是没有丝毫责任,更遑论只是撞伤了。

    很快,魏王宫的最深处传来急促的钟声,大梁城随即骚动起来。的人都知道,这是魏王紧急召见群臣的信。联想到身负三把火红色小旗的使者在大梁城横冲直撞,有心人已经隐隐猜出,多半是魏国出了了不得的大事,而且很有可能,跟几个时辰前出征的信陵君有关。

    没过多久,街道上的士卒突然多了起来,将还在街道上逗留的百姓驱赶回家。紧随其无错。后的是百姓最熟悉打交道也最多的衙役。衙役们挨个街道的下达魏王的命令,大梁城即刻全城戒严,执行宵禁。望着血红色的残阳渐渐下垂,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即使再傻的人在这个时候也意识到,魏国,一定是出大事了。得知韩国超过三十万大军逼近大梁,魏王完全没有了以往的优雅风度,直接瘫坐在地上,昏了过去。群臣们手忙脚乱,终于弄醒了魏王。魏王呆愣了片刻,才痴痴地笑了,说出了得知韩王亲征后的第一句话。

    “都是寡人的错啊!都是寡人的错啊!如果不是寡人答应联合秦国,放秦军”过境,如果不是寡人放走魏齐,惹恼韩国。又怎么会生出这么多的事端?!”

    “臣等有罪!”见魏王一个劲的自责,群臣们纷纷下跪,长叩首不起。

    “是寡人害了晋将军,是寡人害了卫郎中令啊!”魏王哽咽着,用充满自责的语气说道。

    信陵君眼睛通红,不知道是累的还是着急上火抑或太过惭愧,微微抬起了头,言辞恳切地说道:“王上!臣无能,没有完成王上交予的任务。请王上责罚!”魏王这才从打击中醒转过来。急切地道:“丞相,魏国还有救吗?”。

    信陵君见魏王好不容易振作起来,也不好太过打击,只能是一脸笃定地说道:“有救!有救!我们魏国乃天下有数的强国,又怎么会被轻易灭掉?!秦国两次包围我们大梁。还不是每次都无功而返吗?!……

    魏王脸上涌过一丝希望,自顾自地说道:“对啊!魏国不仅是赵国的南方屏障,也是齐国的西方屏障,楚国的北方屏障,不论从哪一点讲,其他国家也不会放任魏国被韩国灭掉!自己不能慌,绝对不能慌!越是危险,越需要镇定!”魏王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加油。

    “全城戒严了吗?大梁还有多少可用的兵马?还有多少粮草?”魏王一连问了三个关心的问题。

    信陵君早就料到战事可能不利,因此令自己的宾客搜罗了不少大梁的信息。如今,提前做的工作也正好派上用场,因此,信陵君从容不迫地说道:“全城已经戒严,如今每面城头有四千精锐士兵把守。如今大梁城精锐之兵有十二万之众,如果王上放宽征兵的条件,还能再征召六万左右的大军。城内的粮草足够全城百姓食用两年!王上不必担心!”

    魏王紧张的心情稍微缓解了下,又道:“如今韩王亲征,寡人派到新郑的使者势必见不到韩王。试探韩国的最终目的,寡人想要派人出城去面见韩王,陈说利害。只要韩国愿意退兵,寡人愿意把河水以北的两百里土地割让给韩国,把韩国已经占据的土地割让给韩国,丞相以为是否妥当?如果韩国执意要灭我们魏国,我们也只好和韩国鱼死网破,向赵、齐、楚、燕四国求援了!”

    信陵君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道:“试探出韩国的目的至关,韩国若是只想要土地,臣以为,魏国哪怕割让三百里,乃至四百里也很值得。只要魏国没有被灭,我们就有反败为胜,一雪前耻的机会!一时的得失并不,的是保住王上的魏国。臣愿意将功请罪,前往城外韩军大营!”

    魏王听到后连连摇头,以极其坚定的语气拒绝道:“不妥!不妥!丞相乃魏国柱石,寡人还要靠丞相为寡人分忧解难!若是韩国不愿意答应我们的求和,趁机扣留丞相,甚至于拿丞相来要挟魏国,寡人该如何自处?!”

    说完,魏王转身对群臣说道:“诸位爱卿!寡人想要委派一位大臣代替寡人前去韩军大营刺探韩国虚实!哪位爱卿愿意替寡人走一遭?”

    台下的大臣顿时面面相觑,面露犹疑之色。这可不是一个好活啊!危险程度相当高,虽然富贵险中求,但成功了固然是大功一件,失败了就要人头落地。因为需要代表魏王,地位太低了不行。太高了也不行,因为可能会被扣押做人质,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祭旗的牺牲。更的是,还需要足够的才智和勇气来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能够符合这个要求的人,少之又少。其余的,要么爱惜自己的性命,舍不得眼前的富贵,要么才学疏浅,不能担当。

    无论怎么看,上大夫段干崇都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论地位,他是魏国的上大夫,是魏王的心腹大臣;论远近,他不是魏国的宗室,韩国多半也不会拿他作为要挟,甚至因为他出使过韩国,和韩国上下都打过交道,算是有些交情;论才智,他本就以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著称,又有急智。从这三点看,他是最适合的人选!

    但问题是,段干崇太爱惜自己的性命和权贵,不想冒险。成功了,他已经贵为魏国上大夫,再往上就是封君了,在魏国这种非宗室极难封君的国家,自己哪怕是让韩国同意魏国的求和,也太难了。失败了,要么被软禁要么灰溜溜的回大梁,对段干崇更是没有半分好处。

    但当整个大殿的目光都集中在段干崇身上的时候,段干崇深刻地意识到,什么叫芒刺在背,什么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段干崇知道,自己越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越是不能认怂,不能辜负魏王的信任。否则,魏国若是逃过此劫,魏王秋后算账的话,自己绝对是在魏国步步维艰。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纵观数千年,皆是如此。爱之越深,责之越切。地位越高,担当越大。段干崇现在有些后悔,自己之前的风头出的有点大了!

    就在段干崇犹豫再三,直起身子想要应承下来的时候,一个声音更早地出现——“臣愿代王上走一遭!刺探韩国虚实!”

    众人看时,却是发现声音的主人乃是中大夫缩高!

    段干崇心里大松了口气,但也表露出一股视死如归的表情,紧随其后说道:“臣亦愿意代王上出使韩营,说服韩王退兵!”

    魏王一时之间犯了难,原本自己是属意让上大夫段干崇代自己走一遭,毕竟他是魏国仅次于信陵君的大臣,可以展示魏国的诚意!但中大夫缩高却是先开了口,自己又不能对缩高说,“你地位太低,还是让段大夫代寡人去吧!”这样会寒了群臣的心。

    魏王一时之间犯了难,原本自己是属意让上大夫段干崇代自己走一遭,毕竟他是魏国仅次于信陵君的大臣,可以展示魏国的诚意!但中大夫缩高却是先开了口,自己又不能对缩高说,“你地位太低,还是让段大夫代寡人去吧!”这样会寒了群臣的心。

    魏王一时之间犯了难,原本自己是属意让上大夫段干崇代自己走一遭,毕竟他是魏国仅次于信陵君的大臣,可以展示魏国的诚意!但中大夫缩高却是先开了口,自己又不能对缩高说,“你地位太低,还是让段大夫代寡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