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的秦军只能怅然地在故道上望着关对面的关中,心里面五味杂陈。他也知道了名满天下的田单在前些日子到过新郑,他一脸肃容而来,满脸喜色而去。
然后是抵达了南阳郡的郡治—宛城。在这里,苏代原原本本地知道了韩国攻下汉中郡的过程,他所付出的不过是几碗茶水的价钱。峣关的血战,函谷关的奇袭,随着他足迹的南深,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里。
在抵达楚国北方的重镇鄢城后,苏代一行算是彻底踏进了楚国境内。只是出人意料的是。鄢城虽然和南阳的邓县只隔着百余里的距离,但却仿佛是千里之遥的另一个国度。他们脸上的菜色,他们身上的穿着无疑不透露出他们食不果腹的生活,最鲜明的是他们有些绝望的眼神。在他们的眼里,苏代看不到明天这类的词眼。只有在偶尔达官显贵车驾路过的时候,他们争先恐后的求食、乞讨,方才证明着他们还活着。他们看向外人的眼神是充满戒备的,他们看向衙役、士卒的眼神的畏惧的。这的一切都和百里之外的邓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先生!他们好像是一群狗哎!”书童有些嫌恶地说道。
苏代不悦地皱了皱眉头,这个时候,一名明显富贵人家的子弟带着**名恶奴出现在苏代的近旁,他一边随意撒着些蚁鼻钱引得乞丐们哄抢,一边肆意地大笑道:“抢吧!你们这些杂碎!哈哈哈!”
乞丐们一点也意自己的受辱,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拒绝受辱,他们的眼里全是洒落一地的蚁鼻钱。这代表着食物,代表着活下去的机会。所以他们疯狂了,在抢夺过程中,不知道谁先动了石块。很快场面变得血腥起来!不止那些洒落在地的蚁鼻钱是他们的目标,就连捡到蚁鼻钱的同类也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有的用牙齿撕咬,有的用脚踢,有的用石头砸,总之无所不用其极,偷袭、混战,在没有倒下之前。的人都是狂热的。附近的楚军和衙役却是视而不见,反而投之以不屑、冷漠的眼神。终于,看够了闹剧的富贵子弟得意洋洋地走了,临行前一句话却是越飘越远,“这群狗杂碎互相打斗还是蛮好玩!少爷我明天再来玩!”
苏代怅然一叹,这乱世。人命贱如草啊!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楚国都已经这个样子了,君臣们还是好大喜功的话,那真的是取死之道了!
往南,见惯了沿途的慌败。见惯了衙役鱼肉乡里,苏代的心也渐渐麻木了。待到了权县,情形总归是好了一些。也许是毗邻郢都的缘故,这里总归有了些人间的气息。至少苏代看到的不全是麻木不仁的百姓,从他们眼神里,苏代至少可以看到希望。
楚人的坚忍是出了名的,只要君王对他们好上那么一些,他们就感恩戴德了!可惜的是,当今楚王终究是一个虎头蛇尾的人,他在被迫迁都陈县后,奋发图强了三年就随着秦国主动送上郢都而逐渐消弭。虽然这些年征兵的频率下降了,但税却是依然不减,甚至节节攀升。
又过了两日,苏代的马车终于驶入了郢都。这一路上有惊无险,最危险的是一伙拿着木棒、鱼叉的“山贼”想要抢劫自己,不过,在两名亲卫的长剑“劝说”下,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退入到了山林。
苏代仔细地打量着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邑,十年前白起的那把大火把郢都烧成了废墟,虽然经过秦、楚两国的修缮,依稀可以看到当初的痕迹。这里的百姓肯定不是当初的那些百姓,但楚国的君臣却还是那些人,隐隐约约间,苏代只觉得一阵讽刺。
“先生!郢都好破败啊!”一旁的书童小声的嘟囔道。
“嘘!当心祸从口出!不要忘了,这里可是楚国的王城!待会楚国人找你麻烦,先生我可不会救你!”苏代开玩笑道。
“啊!”书童脸色为之一变,迅速打量了下四周,确定没有人听见后,才如释重负地说道:“可是先生!郢都确实没有新郑、大梁繁华嘛!甚至还赶不上临淄!”
苏代笑而不语,的确,郢都经历了那次战火后,完全成废墟。秦国的白起可不是那么心慈手软的人!齐国虽然有几近灭国的灾祸,临淄好歹也保存了一半,不像郢都。不过,只要给楚国十年的时间,甚至只需五六年的时间,郢都的繁华却是会恢复到之前吧!临淄或许更短,只需要两三年的光景!
抵达了郢都后,苏代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拜访楚王或者楚国大臣。反而很有耐心地在郢都游荡,考察风土人情。在这一点上。苏代很有族兄苏秦的作风,欲速则不达,有准备地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说服楚国。这第一次会面尤其,若是楚国上下对此很是不敢兴趣。那以后再交谈多少次怕也难以达成想要的结果。
终于,两天后,在将的事情都准备充分后,苏代去往了左徒府。现在的人都知道,黄歇是楚王的宠臣,甚至和太子殿下关系也甚好。通过他来走楚国的上层路线,苏代认为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更何况,在苏代看来,黄歇可谓是楚国少有的识大局明大势的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总是很简单的。
当苏代至带着一名书童递上拜帖的时候。黄歇的心里是惊讶万分的。因为说起来,苏代不关心天下事已经有好几年的光景。听说他现在是周天子的座上宾,时不时和周天子煮酒论道,好不快活,怎么会有闲情逸致来郢都?黄歇可不认为。苏代是闲得无聊来找自己喝酒聊天的!毕竟,自己一向和苏代没有交情!
“唔,你去把苏先生带到书房吧!我权且更衣再去会客!”黄歇想了想,终于还是没有给苏代太高的待遇。一来他不明白苏代的来意,想借此试探;另一方面,何尝没有下马威的意思。毕竟苏代现在不过一庶民,而他却是楚国的左徒!
“喏!”管家没有丝毫疑虑。缓缓退了下去。苏代这个人对左徒府的管家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看对方朴实的打扮,管家直接定性苏代为投奔黄歇的故交好友一类。对于这些人,管家自认为自不用去奉承!
得知黄歇没有半分开中门亲自相迎的意思,苏代没有半分羞恼。如果他是燕昭王客卿的身份,自然不会得到如此无礼的待遇。但现在他不过是一云游山野的庶民。黄歇肯见自己一面,已经算是难得了。原本,苏代还以为要花些钱财来打理一下才能谋面呢!
所以,当黄歇故意姗姗来迟的时候,他所见到的是一个恬然安静的苏代。一个静静饮着茶水的苏代,一个没有半分着恼的苏代。
“歇俗物缠身先生久候了,罪过罪过!”黄歇拱了下手,有些歉然地说道。但仔细看他的眼神,分明没有一点道歉的诚意。
苏代微微一笑,行了一揖,拱手道:“不妨事,不妨事!左徒大人肯见我一山野小人,代心里面已经感激不尽呢!何况还有这么好的茶水招待,呵呵。”
黄歇自然听出对方柔里带钢的意有所指,却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好奇地说道:“先生不是在洛邑吗?怎么跋涉近千里之路来我郢都?莫非是有什么指教不成?”
苏代收起笑容,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苏代此次前来,乃是为楚国大计而来!为楚王大计而来!”
见得苏代果真是有所图谋,黄歇的心反而安定下来,摆出一副恭敬地模样问道:“但请先生赐教!”
“敢问左徒大人,今天下战国,以谁为最强,以谁为最弱?”
苏代这个问题问得可谓咄咄逼人,黄歇却是沉声回道:“当然是以秦、赵、韩三国居首,楚、魏、齐、燕居于末了!”
苏代呵呵一笑,追问道:“那不知左徒大人以为,如今,楚、魏、齐、燕四国,谁的国力又最为薄弱呢?”
黄歇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虽然知道楚国因为大败于秦国、元气未复的关系,实际的战力居于四国之末,但这样的话黄歇是绝对说不出口的。所以他强自争辩道:“相差无几!这孰强孰弱可不是一个兵力的简单堆积,就像田单,以区区莒城一城之兵就击溃四十万燕军精锐,收复七十余城。我楚国虽然不可稳胜魏、齐、燕,但想要落败,却也极难!”
苏代早就想到黄歇会对自己狡辩,也不挂怀,反而说道:“代也认为左徒大人所言甚是!但加入是秦国入侵贵国呢,贵国可挡得住?”
黄歇眉头皱地更深,说道:“自然是无法抵挡,但如今秦国与我大楚接壤的不过是巴郡而已!秦国现在是自顾不暇,哪里会攻打我们楚国呢!先生之言,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非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楚国上下以为秦国丢了汉中郡楚国就无事的话,那就真的是大祸临头了!”
下正版吧,真心累了,每天写三小时赚四五块钱有个毛线意思。。。。。。。
ps:
真想骂人了,十一点半就写好就是不能上传!全勤没了,靠!上一次写3800,起点按照3000让我来补字,两百字就是五百块,操蛋
第三十六章 巴蜀的**()
ps:
为绿米亚一直以来的打赏加更一章,谢谢!
苏代站了起来,沉声说道:“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也。此前三百年,论及人口,论及土地,楚国远胜秦国多矣。然则自怀王开始,秦国罔顾秦楚三百年交好,先败楚国于丹阳,后败楚国于蓝田。楚国国力已不如秦国也!司马错伐蜀,取巴蜀两郡,再得汉中,更是为秦国占得上游利害土地。秦师入郢,火烧夷陵,盖莫不是因为占据了地利,顺流而下,方能势如破竹。故,巴蜀一日在秦国手中,楚国一日不可放松也!即便汉中为韩国所得,楚国上下也不能小觑!”
黄歇有些疑惑地问道:“巴蜀两郡已成秦国飞地,按照先生的说法,我楚国还会怕了两郡区区八万秦师?况且,巴蜀两国的后人说不定已是蠢蠢欲动,想要富国!秦国自顾不暇,还会有精力顺流而下?”
苏代对此只是呵呵一笑,提醒道:“左徒大人切莫忘了,当初白起手下不过有五万大军就攻破郢都!何况现在秦军有八万!即使因为巴蜀两国反叛的牵制,秦国可用之兵不足五万,但现在郢都附近可用的楚军也没有当初的四五十万之众吧!”
话音未落,黄歇的脸色已是极度难堪,秦师以区区数万人就攻占郢都,实乃楚国的奇耻大辱,甚至更甚于怀王被幽禁在咸阳一事。毕竟,后者可以理解成怀王太过天真善良,中了秦国的阴谋诡计;前者却是践踏了楚国的尊严,以十倍之众迎敌全落得全军覆灭,这是楚国抹不去的痛。
“歇受教了!”黄歇勉强地行了一礼,冷声说道:“上游的巴蜀两郡我楚国会严密盯防,绝不给秦国可趁之机!”
苏代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楚国应该不想一直受制于秦国吧?”
“先生的意思是?”黄歇心里面一跳,仿佛明白了苏代的来意。
“代在宛城听说葭萌关已经落入韩国手中。也就是说,故道也为韩国。如此一来,秦国关中和巴蜀两郡首尾不能兼顾,巴郡两郡已是飞地中的飞地。楚国何不趁此良机西进呢?”苏代用一种诱惑地语气说道。
苏代坚信,加入楚国动了这个心思,那么巴蜀两郡将极大地牵扯住楚国。哪怕是赵国许下再大的利益联合楚国伐齐,楚国也不会答应。如此一来,齐国拜托自己做的事情就算完成了。
“巴蜀两郡?”黄歇只觉得一阵激动,这是楚国百十年来最为渴望的。黄歇相信,只要说服楚王相信楚国有这个实力拿下巴蜀,楚王一定会同意。可惜,现在楚王怕是还在城外游猎吧!何况,北方的韩国怕是对巴蜀有一些想法。
所以。黄歇神色只是一喜,就恢复了平静说道:“先生亦说秦国在巴蜀两郡有八万大军,我楚国怕是要出兵近二十万才能拿下吧!若是敌国趁着我楚国大军经略巴蜀的功夫,大举进犯我楚国,我楚国岂不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
苏代早知道黄歇有这样的担心,不紧不慢地说道:“左徒大人所言非虚,大军经略巴蜀最怕的就是敌国趁虚而入。代在伊阙时听闻齐国的田单前去了新郑,与韩国君臣交谈甚欢,齐国也派了重臣前去大梁,收获亦是不菲。想必用不了多久,韩、魏、齐连横的消息应该就会为各国诸侯所知吧!”
齐国中大夫貂勃虽然没有把齐国与韩、魏连横的消息告诉苏代。但凭借着苏代敏锐的观察力,硬是判断出这个事实。黄歇听苏代语出惊人,说起连横之事,却不说经略巴蜀的代价不菲,很快就明白了苏代的心意。
苏代这个在暗示自己,楚国若是担心后路。应当和韩、魏、齐交好,尤其是韩国,若是韩国对自己经略巴蜀两郡没有异议,那这件事就算成了大半!黄歇也不相信,凭借着楚国的二十万大军还拿不下小小的巴蜀两郡。
“先生所言属实?”黄歇紧盯着苏代的眼睛。似乎想看看对方是否在撒谎。
苏代面色平静地迎了上去,微笑道:“些许小事,代又何必骗左徒大人呢!为楚国大计,为楚王大计,代以为当经略巴蜀,同时交好邻国。”
黄歇点了点头,用一种垂询地语气问道:“先生之见乃是楚国当西进攻伐巴蜀,同时交好韩、魏、齐三国乎?”
“然也!不经略巴蜀,楚国无以获得真正的安稳,左徒大人试想一下,敌国自巴蜀顺流而下,两三日即可抵达郢都,楚国难道还想坐看郢都的再一次失守?至于交好韩、魏、齐,也是经略巴蜀的必要。否则,一旦和韩、魏、齐交恶,楚国怕是会腹背受敌!”苏代肯定地说道。
“歇以为此计甚妙!然则有两点,怕是会造成不易经略巴蜀。”黄歇有些愁苦地说道。
“愿听左徒大人之见!”苏代作聆听状。
“一者,巴蜀山高林密,行军不易,若要经略巴蜀,非两三倍之众不可,且耗费持久!朝中大臣怕是对此多有非议!二者,韩国据有汉中,可轻易入蜀,若是韩国对巴蜀有意,我楚国很难争过!屠伤昔日和气!”黄歇叹了口气说道。
巴蜀就像一块香喷喷的肉,引得秦、韩、楚相争。如果不是因为距离太远的关系,怕是魏国、齐国、燕国也会加进来吧!这块肉虽香,但却不好夺啊!楚国现在全国的兵力不到三十万,想要夺到巴蜀付出的代价肯定不菲。百姓厌战的情绪已经颇盛了,再大举用兵的话,难免不会怨声载道!
苏代摆出一副自信满满地样子,慨然道:“左徒大人多虑了!巴蜀何其大也,秦军虽有八万之众,但一者有巴蜀两国余孽作梗,二者兵力分散,楚国完全可以以少数兵力逐步蚕食。得寸即楚国之寸,得尺即楚国之尺。甚至,楚王若是舍得财帛军械,完全可以帮助巴蜀余孽和秦军对抗。待两者两败俱伤之际,楚师再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两方实力悉数铲除,何如?”
黄歇听后大呼妙计。自己怎么把这点忘了。巴蜀都是山地,平原毕竟是少数,八万秦军听起来很多,但想想那么多城邑和碉堡,楚国完全可以蚕食。今日三十里,明日二十里,日积月累之下,楚国会越来越强大,秦国却是越来越弱小。此消彼长之下,这八万大军不足为虑。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韩国不插手!若是的韩国不插手,黄歇坚信这点财帛楚王还是舍得付出的。
仿佛知道黄歇的第二个担心,苏代解释道:“至于韩国?呵呵,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