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做铁工。六世纪中叶,突厥逐渐强大,打败柔然,其首领土门(姓阿史那氏)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其子木杆可汗时,全部占据柔然的疆土,又西破嚈哒,东败契丹,北并契骨①,其疆域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一说咸海),南至大漠,北至贝加尔湖。这时突厥已有文字、官制、刑法和税法等。隋初,突厥强大,有战士四十万,不断入侵内地。隋朝被迫修长城,驻重兵,加强防守。开皇三年(583年),隋军大败突厥。不久,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东、西突厥互相对立,两部内部各派也互相攻战。开皇十九年(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战败降隋。隋封他为启民可汗,并以宗女义成公主嫁之。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突厥与隋的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吐谷浑 吐谷浑(tū yù hún秃浴魂),原是鲜卑族慕容部一支的首领的名字。该部原居今辽宁一带,西晋末,吐谷浑率部西迁至今甘肃,青海之间。后来以吐谷浑为姓氏,建立国家,都伏俟城(青海湖西十五里)。其官制、衣服、器用都仿效中原王朝,并使用汉文。隋初经常入侵。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以光化公主嫁于吐谷浑可汗。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大败吐谷浑。在其地设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西海(今青海湖西)、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四郡。流求 隋代之流求是指今台湾。当时岛上的居民是今高山族的先民,其文化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文化有密切关系。隋炀帝曾于大业三年(607年),派朱宽、何蛮前往流求。次年,复命朱宽前往。大业六年,又派陈稜、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流求人初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②可见台湾与大陆之间在此之前已有贸易往来。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统一中国后,消除了南北长期对立的局面,为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隋文帝时期,采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的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都较快。
1。农 业。隋代农业的恢复、发展,主要反映在田野垦辟、户口增殖和府库充实等方面。田野垦辟,户口增殖 隋初,全国垦田数字为一千九百四十万顷。到隋末,增至五千五百八十五万余顷。这个数字虽包括了许多过去未登记的田地,但显然也包括大量新开垦的田地。隋初,仅有三百五十九万余户,九百万口。灭陈时,得五十万户,南北合计近四百一十万户,三千余万口。至大业二年(606年)户口已增至八百九十万余户,四千六百余万口。户数增长了一倍,口数增长了三分之一。这个数字当然包括大量原来隐漏的户口,但人口的迅速增殖也是事实。府库充实 由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赋税收入也不断增加,官府为储存粮食,在各地修造了许多官仓,除京师的太仓外,其中较著名的有黎阳仓、河阳仓、常平仓、广通仓(后改称永丰仓)、含嘉仓、子罗仓、洛口仓(又称兴洛仓)、回洛仓等。这些粮仓规模巨大,储粮多者可达数千万石,少者也有数百万石。各地府库中储存的布帛也很多,如京都和并州(今山西太原)府库的布帛就各有数千万匹。由于收入远超过支出,至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①
2。手工业。隋代的手工业有较迅速的发展,当时主要的手工业有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等纺织业 纺织业中以丝织业最为有名。主要产地为今之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所产绫、绢、锦等都很精美。当时还采用外来的波斯锦的织造技法,织出了质量很高的仿波斯锦。在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麻布的产量很大。豫章(今江西南昌)妇女勤于纺绩,“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②制瓷业 隋代的制瓷业有很大的发展。隋代已经出现了白瓷器,其造型美观,色泽晶莹,质地坚硬。隋代的青瓷制造技术也有所发展,其胎厚重,釉透明,硬度远胜于前代。造船业 隋代造船业也有很大发展。当时我国的造船技术与规模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隋文帝准备伐陈时,大造战船,其中的大舰名“五牙”,高百余尺,上有楼五层,前后左右设置六个拍竿,各高五十尺,可载战士八百人。隋炀帝即位后,造龙舟、凤■(tà榻)等各种船数万艘。他游江都时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除官府外,民间造船的也很多,尤其是吴、越、闽等地,滨临大海,善造大船。
3。商业。由于农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隋朝的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长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有东、西两市,国内外商人云集。东都洛阳也是重要的国内外贸易城市。有东、南、北等三市。商旅众多,货物山积。江都(今江苏扬州)、丹阳(今南京)、成都、太原、余杭(今浙江杭州)、南海(今广东广州)、宣城等城市也都很繁荣。各州(郡)县都设有市,州县治所往往是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的商业中心。
三、隋末农民战争
1。起义背景。统治者骄奢淫逸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暴君。虽然他在历史上有一定的作为;但骄奢淫逸,好大喜功,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以致激起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隋炀帝为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西苑在洛阳之西,周围二百余里,苑内有人工湖,周围十余里,湖内有山,堂殿楼观,布置奇巧,穷极华丽。隋炀帝常在月夜带宫女数千人骑马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每年正月当少数民族和外国首领、商人聚集洛阳时,命人在洛阳端门外大街上盛陈百戏散乐,戏场绵亘八里,动用歌伎近三万人,乐声传数十里外。西域商人要到市上交易,炀帝就下令盛饰市容,装璜店肆,房檐一律,珍货充积,连卖菜的都要垫以龙须席。当这些商人从酒店饭馆前经过时,都要请他们就坐用餐。并说:“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值)。”还将市上树木缠以丝织品做装饰。有些胡商说:“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①隋炀帝穷奢极欲,贵族官僚们也竞相仿效,统治集团的无限挥霍,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大兴土木 隋炀帝不惜民力,无限制地征发徭役,兴建了许多规模巨大的工程。为掘保护东都的长堑,征发民伕数十万;营建东都,每月役使民伕二百万;开凿运河,先后征发民伕数百万;修长城,征发民伕一百余万;修大兴城,又征发民伕十万。兴建这些工程时,不仅毫不考虑农时,而且役期严急,劳役过重,致使服役者大量死亡,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劳师远征 隋炀帝还多次劳师远征高丽。高丽地跨鸭绿江两岸,位于今中国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和朝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古称辽东,很早即入中国版图,后被高丽占据。开皇十八年(598年),高丽又攻隋的辽西。隋文帝派大军三十万攻高丽,后因士卒多病,高丽亦遣使谢罪,遂罢兵。隋炀帝即位后,又三次大举进攻高丽。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陆军集中于涿郡(今北京),水军集中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另调民伕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隋军虽曾攻至平壤附近,最后却大败而还。大业九年(613年),第二次进攻高丽。正当双方相持不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隋炀帝仓皇撤军。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进攻高丽。隋炀帝因国内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而不敢久战,高丽也疲于战争而遣使请降,隋炀帝就此撤军。进攻高丽的战争,先后动用人力数百万,征调财物无数,大量士兵、民伕死于战场和劳役,由于农村中极度缺乏劳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芜,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难以生活下去。长白山起义 进攻高丽的战争成为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当时山东、河北人民为征高丽而负担的兵役、徭役及受过境军队的骚扰最严重,所以起义在炀帝第一次出征之前首先在这一带爆发。大业七年(611年),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丘境内)首揭义旗,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曰:“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矟(shuò朔)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①以此号召农民参加起义。长白山起义之后,山东、河北广大地区的人民纷起响应,起义军“多者十余万,少者数万人。”②攻郡县,杀长吏,震撼了隋朝统治。
2。三大农民起义军。大业十三年(617年)前后,各地农民起义军逐渐汇合为三大主力,即河北起义军、瓦岗起义军和江淮起义军。河北起义军 河北起义军的领袖是窦建德。他是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大业七年(611年),因与农民起义军有联系,家属被官府杀害,于是率众参加起义军,转战于今河北、山东交界一带。大业十三年,窦建德在乐寿(今献县)称长乐王。同年,隋炀帝命涿郡留守薛世雄率兵三万余南下进攻瓦岗军。窦建德在河间歼灭了薛世雄军,有力地支援了瓦岗军的斗争,同时也沉重打击了河北地区的隋朝势力,此后河北大部分地区都为起义军所有。大业十四年,窦建德改称夏王,建国号为夏。次年,迁都洺州(今永年东南)。他在境内注意发展生产,个人生活也很俭朴,甚得人心,远近归附。瓦岗起义军 在三大农民起义军中,瓦岗军的力量最为强大。其创始人是翟让。翟让原是隋朝东郡(治今河南滑县东)的司法小吏,因犯法被判死刑,后从狱中逃走。约于大业七年(611年),在瓦岗寨(今滑县东南)起义。单雄信、徐世勣、王伯当等先后率部入伙。大业十二年,曾帮助杨玄感起兵的贵族李密也来投奔。李密招来许多小股起义军加入瓦岗军,又谋划攻下金堤关(在今荥阳东北),又在荥阳重创隋军,杀死隋将张须陀。次年,攻下兴洛仓(洛口仓),开仓赈济饥民,四方归之如流,队伍迅速发展到数十万人。翟让自觉才能不及李密,主动让位给李密。李密称魏公,建元永平。此后,瓦岗军接连攻下回洛仓(在洛阳北)、黎阳仓(在浚县)及附近郡县,直逼洛阳城下。还发布檄文,声讨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文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①瓦岗军屡败洛阳敌军,声威大振。但此时李密却由于担心翟让夺他的权而将其杀害。这就造成了瓦岗军内部的离心倾向,使之从鼎盛走向衰落。江淮起义军 江淮起义军的领袖是杜伏威、辅公祏。杜伏威是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北)人,辅公祏是齐州临济(今章丘西北)人。他们都曾在大业九年参加长白山起义军,后来自己组织队伍向淮南发展。江淮间各支起义军多来归服。大业十三年,杜伏威率军大败隋军,乘胜攻克高邮(今江苏高邮北)、历阳(今安徽和县),次年攻克丹阳(今江苏南京),控制了江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威胁隋朝的军事重镇江都。
3。隋朝灭亡。 江都兵变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第三次到江都后,畏于北方农民起义的发展,不敢北还。隋炀帝自知大势已去,日夜常醉,想保据江东。大业十三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江都人心惶惶。次年,隋将司马德戡(kān刊)等利用北方籍卫士思归的情绪,在江都发动兵变,攻入宫中,推举宇文化及为丞相,缢杀隋炀帝。此后,宇文化及率部北还。李渊建唐 李渊即唐高祖。其祖其父均为西魏、北周的高级将领,其母为鲜卑人,与隋文帝皇后为从姊妹。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大业十三年,任太原留守。当年五月,起兵反隋。攻陷长安后,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掌握大权。次年三月,宇文化及杀隋炀帝,李渊亦废杨侑,自立为帝,国号唐,建元武德,仍以长安为国都。李渊称帝以后,即开始对各方的异己势力展开斗争。当时,全国各地有多支大小农民起义军,还有原为隋朝之贵族、官僚,以及一些豪强地主,他们多拥兵割据一方,大者称皇帝,称王公,小者称总管,称录事。互相兼并,战火不断。李渊对农民起义军首领或割据势力,用招降或武力消灭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如河北起义军之窦建德、刘黑闼,江淮起义军的辅公袥相继被杀,杜伏威和瓦岗起义军的李密、徐世勣则投降。地方割据势力如陇右的薛仁杲、幽州的罗艺、洛阳的王世充等相继投降,陇右的李轨、巴陵的萧铣、朔方的梁师都等相继败死。至贞观二年(628年),中国又统一起来。
4。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隋末农民战争虽然失败了,但其历史意义是重大的。首先是推翻了隋炀帝的暴虐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人民的痛苦,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扫除了重大障碍。其次是教训了统治阶级,使唐初统治者在一定时期内不敢过分剥削人民,改变了隋末赋役繁重的局面。再次是打击了地主阶级,尤其是沉重打击了世家大族,改善了土地占有状况和阶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复习题:* 1。简述隋朝的中央和地方制度。* 2。隋朝的大运河分为几大段,各有什么名称?3。隋末三支农民起义大军的主要活动地区在哪里?其领导人各是谁?重要名词:* 隋文帝* 隋炀帝王薄* 窦建德李密* 三省六部* 科举制* 大索貌阅 公廨田 * 流求
…① 六官制仿自《周礼》。六官即天官大冢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 ① 魏晋时称中书省。隋避文帝父杨忠讳,改称内史省。 ② 隋避杨忠讳,将侍中改称纳言。 ③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又改州为郡。 ① 十恶:隋《开皇律》始有十恶,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以后历代王朝的刑律相承沿用。 ① 契骨:或即坚昆、结骨、黠戛斯。 ② 《隋书》卷六四《陈稜传》。 ① 吴兢《贞观政要》卷八《论贡赋》。 ② 《隋书》卷三一《地理志》(下)。 ① 《资治通鉴》卷一八一《隋纪》五,炀帝大业六年。 ① 《古谣谚》卷八五。 ② 《资治通鉴》卷一八二《隋记》六,炀帝大业七年。 ① 《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 第二节 唐朝(618—907)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强盛和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其疆域之大,境内民族之多,都是空前的。唐朝的历史可以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为界,“安史之乱”以前为唐前期,是国力强盛、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