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军阀-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汝南程秉,拜见将军。”当大堂上仅剩下最后两个人时,韩烈正好奇哪位是国渊时,其中一人上前自报起了家门。

    “先生请入座,你我今后共同为朝廷效力,无需如此多礼。”韩烈眉头微微一跳,举目打量着这个身形消瘦的壮年人,程秉这个名字隐约中似乎有些印象,但却记不起是哪国之人,但韩烈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人定然也是三国中有记载的名士。

    “谢将军。”程秉从进来之时,就一直在观察韩烈,上位的韩烈从郑益表达效力之时,他就一直避席而立,对于表达效力的士子,无论才名如何,他都始终待之如一,表现出了足够的谦和与礼让。

    程秉所学颇杂,对于周易一道也颇有研究,为此他对相面也有些造诣,韩烈相貌堂堂,天官饱满方正,双目清澈而充满锋芒,这样的人从相面上来看,就具备一定的富贵长寿之气。

    其次韩烈虽然年轻,但接人待物没有半点盛气凌人之气,说明此人能够心胸开阔,断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而胡乱猜忌制造杀戮。

    由于这份气概之人,程秉可谓生平仅见,当然他见到的大人物其实并不多,不过韩烈能够得到郑玄的认同,又有伟貌与心胸,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值得依附的避难之主。

    韩烈自是不知道程秉内心所想,但他看程秉持身正气,步伐沉稳,显而易见这人是个老成自信之人。

    “这位想必就是国渊,国子尼先生。”韩烈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看着站着的最后一个年轻人,道:“听益恩兄说先生敢于直言,正直无私,勇于任事,不知先生可否留下,为利城十万百姓的生存贡献一份力气呢?”

    国渊年纪与孙乾相当,身高近八尺,身体强壮的他,浑然没有一般文人的瘦弱,浓眉大眼的他,面容方正英气,虽然还不到而立之年,嘴唇上下的三寸黑须,使其更增添了几分威仪。

    “将军移民十万,志气已然不论,可曾想过移民容易,活民之难?利城不过百里之郭,十万百姓却是一郡之民,千里之城养活尚要努力,百里之郭,十万人家,一旦出现出错,那就是饿殍遍地,将军可曾考虑?”国渊这番话可谓说的是厉言疾色,丝毫没有给韩烈留脸面,这番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都不由色变。

    唯独国渊依旧双目如电,丝毫不为所惧的凝视着韩烈,他在观察韩烈的言行举止,以此来判断韩烈这个人志向,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了。

    此刻的韩烈没有半点恼怒之色,反而露出一丝愧色与歉意,迈步走下台阶,躬身作揖拜道:“移民一事,烈已经反省到自己不慎的错误,但木已成舟,吾不可能再把百姓遣散回去,更不可能驱赶他们离开,眼下虽难,但安置百姓,开展生产,让耕者有其田,让老有所依,幼有所读,这才是吾真正要做的。”

    “我不会因为困难,就抛弃百姓,但我也深知一人挑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所以在此韩烈恳请诸位今后能够与我同心同力,造福利城这一方百姓。”

    韩烈这番话语虽然声音不高,但却力道十足,厅堂上在座的士子,可谓都是人人都抱有建功扬名之心的,此刻被韩烈这番诚恳的态度,以及肺腑为民之言一激,无不纷纷立起腰杆,昂首作揖道:“吾等自当同心,为万民效犬马之劳。”

    国渊更是一甩裙摆,双膝跪地拜道:“主公,请受国渊一拜。”

    “子尼快快请起。”韩烈见此,忙上前托起对方,握起手道:“子尼请随我上座。”

    国渊的举动在郑玄的预料之中,对于韩烈的说服能力,郑玄已经领教过,当初在郯城,就连他都为之所动,国渊虽然有才,但却性格刚直,要想说服他,在郑玄看来自是容易不过。

    虽然郑玄认为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孙乾和程秉,乃至郑益却都微微动容,他们都没有想到国渊既然认主,要知道这个时代一旦认主,那就相当于家臣,就好比富豪人家的奴仆,主人是有权处置你的生死,而身为仆人背叛主人,那就是大罪,会被天下人所不容。

    所以但凡名士名将,都不会轻易认主,就好比孙乾等人刚才表达的效力之意,那就等于雇佣关系,随时可以离开,并不受太多的约束。

    “不可,某为家臣,怎可与主公平起平坐,此于礼不合,此事主公今后休要再提。”面对韩烈的举止,国渊却断然拒绝道,神色可谓慷慨之极。

    面对国渊的态度,韩烈倒也没有表现的太过吃惊,虽然他平时与部下将领之间,都不太遵从礼法,但这并不代表这个时代礼仪就荒废了,相反在汉末时代,君臣之间的礼法可谓是等级森严,丝毫不容践踏。

    “子尼之言,烈受教了。”韩烈也不顶撞,反而虚心的表达了心意,这顿时让国渊有些不知如何回复,虽然他说得严厉,可并没有想过让韩烈认错之意啊。

    “哈哈,古之君臣也未有如子扬与子尼这般的,汝二人今日礼法之争,将来必会成为一段湄潭。”郑玄开怀大笑一声,打破了厅堂上的肃穆。

    “让康成先生见笑了。”韩烈颔首一笑,道:“来人,上酒菜,今日能够与诸位贤士相聚,当浮一大盅,以示庆贺。”

第九十一章 典农都尉() 
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吃饭也是单案,所以菜肴也相对简单,当然在豪门世族家中,也会有不同的情景。不过眼下韩烈能够拿得出手的美味佳肴确实不多,一碗水煮白切羊肉,大约半斤的量,一碗卤豆腐,一碗烧鸡,一碗面饼,外加一人一壶酒,这对于韩烈来说,已然是宴请贵宾的规格。

    “实不相瞒,眼下利城各项开支繁重,招待实在不周,让诸位见笑了。”韩烈给自己倒了一盅酒,举盅向众人表达着歉意。

    这一顿招待宴下来,足够一百平民一日的伙食,虽说有些寒酸,可实际上却是韩烈一番心意,要知道这一顿吃完,未来一个月,韩烈本人都必须每日吃米粥面饼过日,肉是见不到了。

    别看韩烈如今身为数千人人的主将,身兼东海郡尉利城令两职,但韩烈可自己定的伙食,却是每日三餐,只能吃半斤肉食,这还是因为练武需要,毕竟作为一个武者,若没有肉食,就无法支撑他高强度的体力支出,否则他只怕肉食都会断了。

    其次是韩烈府宅之内,除了一个厨娘和一个丫鬟外,就再没有多余的仆人,力所能及之事,自当亲力亲为,这是韩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府宅的要求。

    蔡琰平时在府内,除了帮厨外,也会女工,纳鞋垫,刺绣缝制衣服,这些伙计,也是蔡琰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韩烈这么做,一来是眼下利城确实困难,二来韩烈也有心从自己做起,树立起勤俭的风气,眼下利城随处可见的标语,就是韩烈让徐荣带兵书写的。

    比如‘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团结一致,众志成,开垦土地,建设家园’;‘勤劳致富,热爱劳动,提高生产,加快家园建设’;‘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和睦邻里,共同致富’。

    这些标语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跨时代的一种进步,对于鼓舞士气,提升效率,无疑有显著的效果,如今在利城的大街小巷,还是开垦的荒地上,这些的标语随处可见。

    原本对于韩烈有些寒酸的宴席,一些士子心里还有些疙瘩,但在韩烈的坦诚之下,众人的芥蒂自是一扫而空,虽然仅仅只有三道菜一道主食,但味道其实有些大不一样。

    这当中自然也有韩烈的功劳,平时韩烈虽然没时间去做菜,但空闲的时候,在陪蔡琰聊天之余,他还会把如何烧制美味的方法,与蔡琰聊上一些,而聪慧的蔡琰事后也都会去厨房与厨娘研究,这样一来原本寡淡无味的菜肴,自然也就有了几分色香味。

    就说这卤豆腐,原本厨娘烧制的时候,都是放入铁锅中放入盐巴煮沸即入味就上桌,吃起来不但无味口感也十分欠缺,但韩烈提出的先加上花椒韭菜等佐料加入羊汤吊汤之后,用猛火烧沸,把切成小块的豆腐放入其中,然后快速煎煮起桌,这卤豆腐味道就大变,不但香味十足,口感也是滑溜爽口。

    这不当众人放下酒盅,开始举箸吃菜之时,表情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开始大伙还以为自己口感有误,显得有些矜持,当郑玄开口称赞之时,众人方才认识到自己的口感竟然是真实的。

    “子扬,老夫年过花甲,各式珍馐尝尽不少,但却没有一家的豆腐能够有如此美味的,此等美味,比之任何珍馐亦丝毫不让矣。”郑玄放下手中的竹箸,连连点头赞道:“仅从一道小小的菜肴,足以看出子子扬的行事,可谓是另辟曲径,行事独特,子扬之才,老朽学究五十年亦不如啊。”

    “康成先生缪赞了。”韩烈谦恭的一笑,道:“诸位喜欢就好,来,我在敬诸位一盅,今日尔等皆是吾之上宾,无需拘礼,尽兴就好。”

    “将军请。”国渊孙乾等人纷纷举盅道。

    虽然只是一顿简单的宴会,但却是吃的宾主尽欢。

    饭后,韩烈让担任亲兵队军司马的徐盛,负责安排众人在县衙安排众人住下,至于郑玄其余的弟子,这会则被王豹派人去了书院安置。

    为了迎接郑玄的到来,王豹已经在多日前,把利城城南最大的一片宅院征收下来,用来作为书院办学地址,占地百亩的学院,足以容纳三千学子,分成三重院落。

    第一重为初级班,既是是启蒙教育,招收八岁至十二岁的孩童,中级班为少年班,分别招收十二岁至十六岁的少年,少年班分为文武班,即可以选择学文或学武。

    高级班不分年龄,只要通过测试的弟子都可以进入学习一年以上,就可以良才录用,从文从武皆可。

    韩烈的打算就是先期招募三千学子,不过前期显然主要还是孩童和少年弟子,但相信有个三五年时间,就能诞生一大批有用的基层或者中层人才。

    但这其中的开支也十分庞大,王凌给韩烈算了一下帐,说三千学子的费用付出,甚至超过三千兵马,对于韩烈这个举动,起初王豹和王凌都有些不大赞同的。

    二人都是世家弟子出身,尤其是王凌更是世族子弟,对于花费大笔金钱,去培养平民子弟,在他看来显然是一种损己利人之事。

    不过经过韩烈一番说服之后,二人也意识到这座书院前期虽然投资巨大,但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韩烈口中描绘的摇篮。

    下午,韩烈带着国渊等一干人,在城中各处视察起了民情,让这些士子亲身感受一下利城眼下的氛围,郑玄由于年纪大,一路奔波之后,有些疲惫,则留在县衙休息。

    眼下利城可谓是人满为患,但街道之上却并没有多少闲人,眼下正是春夏交际时节,移民的百姓要么忙着开荒,要么忙着种植庄稼,要么建设自己的房舍,反正随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团结一致,众志成,开垦土地,建设家园’”在一片工地上,骑在马背上的孙乾,看着新砌的墙壁上写着的标语时,不由开口读了起来。

    “安全重于泰山,隐患起于大意。”另一边国渊也迟疑的读了另一条标语。

    “将军,这是何意?”郑益环顾四周,才发现很多工地上都有这样的标语,惊奇之下,也是一脸不解的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眼下利城正是处于万事开头难的阶段,人心未附,这些标语多少能够起到一些鼓励安定人心的作用,也算是吾安民的一项措施吧。”作为一个后来人,韩烈可是深知在民心初定的时候,这些标语可是具有很大魔力的,这可是经过现实考验的东西,自然是错不了。

    君不见后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村户户这样的标语可是随处可见,对于提高百姓的意识和认知,那可是起了关键的作用。

    “短短的几句标语,简单易懂,却蕴含道理,将军真乃大才也。”程秉细细体味之下,却是觉得这些标语越来越有味道,当真确实具有相当的蛊惑力。

    “德枢过誉了。”韩烈摆手一笑,沉声道:“自古以来,穷则思变,变则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眼下利城万象更新,若还墨守成规,迟早会因为饥荒而引起民变,进而土崩瓦解。”

    对于韩烈陈出不穷的新鲜词语,郑益等人虽然一时难以理解,但细细琢磨之下,却不由深以为然。

    虽然相识不过短短数个时辰,向来自负才学的国渊,对于韩烈的见识和目光,已经产生一种敬畏的心态,很多时候他根本无法跟上韩烈的思维,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以前所思所学,实在是太片面了。

    一个下午韩烈带着众人在城内转了一圈,并且给每个人发了一份眼下利城发展规划,让他们对未来的利城发展有个初步了解。

    晚上,韩烈依旧热情招待众人吃了一顿晚宴,比起中午,晚饭更显得寒酸了一些,但众人对于菜肴的美味却吃得津津有味,反而忽略了菜肴的本身。

    夜里,韩烈召集众人在书房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座谈会,并且把帐下一众将领全部召集一堂。

    赵云,典韦、徐晃、徐荣四人的雄姿,但凡有点眼力劲的人自是都看得出他们不凡的气势。王豹和王凌虽然年轻了一些,但二人这些时日经过事务的打磨,身上也多了几分为官者的锐气。就连以前一直怂的可以的李阳,如今身上也有了几分气概,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沉稳之感。

    书房不大,左首以徐荣为首,右首以国渊为首,双方落座之后,韩烈起身与众人相互介绍了一下,也算是让大家有了个认识。

    国渊虽然刚直,但却不是个自大的人,孙乾为人谦和恭敬,程秉老成持重,郑益虽然年轻,但在郑玄的教导一下,向来遵守礼仪,恪尽职责,余者的张立王复等人,或许有性格乖张之辈,但面对韩烈帐下这群战将之时,也是表现的谦恭而守礼。

    “自古以来,文人安邦,武人守疆,这就好像日月交替,乃人伦纲常,这些时日由于缺少像子尼,公佑这些的贤才,吾只得把子龙公明这些当世猛将当做文人使用,说实在的屈才了,也辛苦诸位了。”韩烈坐定之后,开口对赵云等人近来的功绩表达了赞赏。

    “身为私臣,自当为主公分忧。”赵云等人纷纷作揖道。

    “诸位的忠心,吾自知道的。不过如今有了子尼等先生襄助,今后你们还需要把精力用到练兵之上,将军军士是用来保卫家园的,岂能终日劳碌与田亩之间。”韩烈淡淡的一笑,转而把目光投向国渊等人身上,道:“子尼,开垦屯田,乃是利城生存大计,吾若把此事交由你来负责,不知你可敢承担?”

    “请主公放心,吾必然殚精竭虑为主公把屯田之事做好。”国渊肃容作揖应道。

    “好,今日起,子尼担任典农都尉一职,德枢为典农长史,益恩为典农功曹,张立等人为从事。”韩烈一口气念了国渊等九个人为典农有司衙门的负责人,这份任命足以看出韩烈对典农一事的重视程度。

第九十二章 东海鲛人(一)() 
事实上眼下对于韩烈来说,农耕之事无疑大于天。

    十一万百姓的生计,能否支撑下来,就看接下来的屯田效果了,如果屯田失败,也就意味着韩烈在利城执政失败,而赖以生存的根基也将坍塌。

    正是因为对于这事的重视,韩烈一口气任命国渊,程秉、郑益等九人负责屯田一事,要知道郑玄一共就推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