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盲婚哑嫁的时候,能结成一段美满的因缘并不容易,更多人还是在全然陌生连话也说不上几句的情况下郁郁不乐地终老。
就算是拜托贾政和贾母干涉,给湘云另外找一户人家,就一定比现在的好吗?
林黛玉想起书中对湘云夫婿含糊不清的几点描述,想了想,也许该想个办法让人探探这位卫公子,到底身上有没有隐疾。
第九十六章 许多事,许多人()
说笑间,林如澈的夫人已经过来了,在贾母的主持下,拿出了黛玉和宝玉的八字,请人相看了日子定在了两年后的花朝节。
以贾母的意思,林黛玉刚满十四周岁,年纪还小,宝玉也才十五岁,让他们晚些成亲,对他们的身子骨有好处,将来的子嗣也容易一些。
林黛玉忍不住脸颊绯红,宝玉喜得眉毛都要飞起来了,贾家上下其乐融融。
傍晚,送走了林如澈夫人,湘云照例要与黛玉同睡。反而宝玉因为定亲后要避讳着些,不能再像往常一样没早没晚的在内院钻来钻去了。
黛玉与湘云各自裹着一床被子,躺在杏粉色帐子内说着体己话。
一时说到薛宝钗去了岭南,与当地的一位望族公子结了亲。又说到惜春带发修行,和妙玉同住牟尼院,说起大观园,两个人久别未见,倒像是有无穷的话要说。
一时三更天过去了,两个人还叽叽喳喳地没有睡着。
外面的紫鹃忍不住进来悄声笑道:“姑娘们睡了吧?就是有几箩筐的话,也等白天再说。熬出黑眼圈来,明天老太太和二姑娘三姑娘看见了,又该取笑了。”
湘云一听顿时又红了脸。可不是,她被取笑了一整天了,果真明早顶个黑眼圈出来,一定又要被她们笑了。
林黛玉伶牙俐齿的,迎春和探春都说不过她,到时候又是自己要吃亏了。
湘云盖上被子合眼睡觉。过了一会儿,她又忽然翻过身来,揽着黛玉的肩膀问道:“林姐姐,你怕不怕嫁人?”
林黛玉哭笑不得,把她的膀子掩在被子里,闭上眼睛,留给她两个字:“睡觉。”
湘云在贾家住了小半个月,依依不舍万般无奈地被她的叔父忠靖侯史鼎遣婆子来给接去了。临行时依依话别,迟迟不愿跟婆子走,让人觉得又伤感又好笑。
林黛玉悄悄赠了绛云轩一家店铺中的半成红利给她,史湘云小心把契约收了,感激得不得了。
林黛玉知道湘云的手里是存不住月钱的,有这半成红利在手,每年有几千两银子做私房补贴,就算是她叔父婶母苛待,或者卫家踩高捧低,也不会让她吃太多的苦头。
姊妹几个依依惜别,直送到二门旁,看着接湘云的马车走远了,这才转身回去。
贾家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贾宝玉无暇他顾,精力全部放在了国子监读书和应试上去。
进了国子监,看到太多的贵族子弟,贾宝玉的心中也有了危机感。
贾政见他认真读书准备应试,老怀欣慰,又替他精心选了有名的大家,到处找托关系,让宝玉拜进门内得到指点。
林黛玉身边的紫鹃嫁人了。
嫁的是紫鹃父母仔细挑选过的一个小伙子,听说模样、心性都是一等一的。
紫鹃也在家人的安排下见过一回,满意的不得了,更难得的是这个人听说紫鹃要做林黛玉的管事娘子,他便自请卖身过来,为林黛玉效力。
紫鹃的亲事在紫藤萝花开满墙的时候开始了。林黛玉送她一匣子首饰,衣服,又给了她绛云轩半成的红利作为压箱礼。
因为紫鹃不愿意脱籍赎身,婚礼也就不肯太过奢华,然而依旧赚足了面子。
虽然不比寻常人家成百担的嫁妆来得热闹,然而内里的富贵奢华却不输于一个知府嫁女儿的排场。
婚后,紫鹃两口子都过来给黛玉磕头。
林黛玉想到手头的书籍已经抄撰了数十本了,也可以开一个笔墨铺子,把这些孤本珍籍逐渐印刷出来,放在铺子里销售,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紫鹃两口子。
晴雯已经全身心地扑到了胭脂工坊里面去了。她的哥哥多浑虫托关系来问晴雯嫁人的事情,却被她毫不留情地赶了回去。
依她自己的话说:“没有好的,就算是当个老姑娘一辈子给林姑娘做胭脂也甘愿。”
林黛玉无奈,只得由着她去了。就算晴雯不嫁人,以她对绛云轩的付出,她赚的银子足够快快活活地过一辈子的。
更别说工坊里的小姑娘、大娘、铺子里的管事等等都对她又敬又爱,何必勉强她放下这些令她开心的一切,委屈嫁人被男方家里的上下老小任意磋磨?
以晴雯的性格而言,她必然是忍受不了这些的。林黛玉搁下这桩心事,唤小丫头进来磨墨。
紫鹃晴雯走后,她从林家带来的两个小丫头就被提了上来,一个唤绿竹,一个唤鹦哥。
贾政那边却有了一个意外的进展。
串通马道婆用邪法害王夫人和宝玉的赵姨娘与贾环被找到了。
听说他们悄悄地回到了金陵,在那里买了一个小庄子生活,日子勉勉强强地过安稳了。谁知一个地痞欺他们妇孺弱小,要强占他们的庄子,贾环强出头打起官司来,消息才传到了贾政的耳朵里。
虽然赵姨娘和贾环心术不正,那也毕竟是他的老妾和儿子。贾政令人送了一千两银票过去,并且写下文书让他们脱离贾家独立生活,也可以在金陵参加科举。
贾政做完了这些事,一时不知道对他们是太过绝情,还是太过心软了,在书房来回踱步叹气。
忽然小厮来报告说:宝二爷回来了!他的脸色立刻从忧转喜,连忙快步迎了出去。
宝玉从业师那里回来,步履从容,神采飞扬,贾政方才的烦恼顿时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他连忙令小厮去厨房端来点心、茶水,一边让宝玉坐下,一边询问起他这一天的收获来。
过了两三个月,一天清早五更十分,宫里忽然来了两个宫女和四个太监。
贾政连忙迎出来,让进屋里喝茶,两个宫女直接进了内院道:“皇后和贤妃娘娘有请老太君和二夫人进宫。”
贾母不知何事,连忙按品大妆起来,王夫人也被从佛堂里叫了出来,换上命妇的装束,跟随宫女们坐着宫里的马车一同进宫。
这一去,就是一整天时间。一直到夜色浓重,将近宵禁十分才回来。
贾母、王夫人都是疲惫不堪,眼里却是藏不住的喜悦。以王夫人古井般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影,据说那一晚上,佛堂的灯都一直亮着。
第二天清早,林黛玉才听到了消息,原来是宫里的元春有孕了。
她和迎春探春一同来到贾母的院子里,贾母才刚刚醒过来,一脸的高兴挡也挡不住。
贾母唠唠叨叨地说着要往宫里送些什么过去,还没准备好,宫里的赏赐已经下来了。
第九十七章 卫家()
原来这是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又是备受皇后和太后重视的元春有孕,皇帝高兴非常,免了贾母、王夫人每日去宫里请安劳碌。
听说贾家一切东西都不需准备,皇帝已经命织造局专人制作。就连元春每天的膳食,也都有御医专门把关。
贾母和王夫人都既高兴又担心。王夫人在佛堂里更是常常整夜地烧香祈祷,为元春祈福。
贾家众人的脸上一扫过去郁郁不安的神色,都挺直了腰背,宅子里的欢声笑语也多了起来。
在这样的气氛中,林黛玉的笔墨铺子也开了起来。宝玉亲自写了“潇湘馆”三字,让人做成匾额悬挂在铺子上,借贾政曾经点评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话,又写了“最宜读书”四字,挂在室内。平时的打理进账,就交给了紫鹃两口子。
潇湘馆里的笔墨纸砚,皆是上好的质量,挑不出一点瑕疵,隔一段时间又会出一本孤本的印刷版出来,令京都的文人墨客趋之若鹫。
潇湘馆的格局是用两间商铺连院子一同设计出来的,笔墨纸张各占一片地方,放在门脸附近。
往里纵深就是假山流水,喝茶读书的位子,或者沿廊设竹榻竹席,或者依假山设几个石凳,地面铺着青石,石上另有毡毯,席地可坐,随处可读书。更有茶水点心由人自取,舒适惬意,纵使是在家里读书,也未有此处合意。
况且文人墨客最喜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互相探讨切磋。忽然有了这么个幽静别致的好去处,便三三五五地相约着过来了。其中不乏有大儒、大文豪,来往讨论的又多是精深细致的文章学问。不久,京都的学子们也都知道了这处地方。
于是,每每一早上潇湘馆的门口就有许多学子站着,等到他们所仰慕的大文豪踏进潇湘馆,就连忙一齐竖起耳朵听:“听听,里面开始辩论起来了!”
“讲的是什么?是今年皇上在朝廷上说的黄河治理问题吗?考官会不会拿此事出题?”
半条街上,瞬间鸦雀无声。
这一天,风流倜傥的卫若兰公子骑马过长街,忽然被一个衣衫破烂的道士拉住了缰绳。
那道士盯着他的双眼道:“公子,你有心疾,不宜上街跑马。”
卫若兰被吓了一跳,随后恼羞成怒。
随从的公子哥们顿时笑成一团,哈哈笑道:“卫若兰,你有心疾,听老道的话,把座下那匹宝马送与兄弟们吧!”
卫若兰羞怒交加,纵马回到卫府,余怒未消。
卫家夫人见一向开朗的卫若兰气成这样,叫来跟随的小厮一问,原来是因为有道士说他有心疾,又被人取笑了一番。
了解到这些,卫夫人吩咐厨房准备些去火解郁的汤食送到儿子屋里。
卫老妇人却道:“这些平白冒出来的和尚道士许是有真本事的,不可大意,还是让大夫来瞧一瞧才是。就比如说西城贾家的夫人公子中邪,满京都的和尚道士都没看好,还是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两个出家人给治好了。”
卫夫人觉得好笑。她自己的儿子还不知道吗?那么健壮,生龙活虎的,哪像是有心疾的人。
虽说如此,卫夫人还是叫小厮拿过卫老爷的名帖,去请来一位真正的名医进府瞧瞧。
不为别的,只是花点银子跑跑腿,安慰一下卫老夫人的心。
等小厮把大夫领进了卫家,卫若兰哭笑不得。
他不过是被个疯疯癫癫的道士拦住说了句胡话,家里人竟还当真请来了大夫。
不满归不满,为了安抚家里的母亲祖母,也为了证实自己确实没有心疾,卫若兰还是请大夫进了屋。
那大夫诊了脉,又查看他的指尖,观察了他的面色舌苔,问了他些平日的起坐休息可还有什么异常感觉。
卫若兰仔细回想,倒是真的好像平时有些不适,只是他自诩健壮,没有在意。
大夫诊断完毕,出来和卫夫人说道:“夫人所担心的没错,贵公子果然是有心疾。幸而先天禀赋壮实,一时无碍。往后可酌情服药调理,避免剧烈运动。”
卫夫人心里忽地一跳,屋里面的卫若兰听见了大夫的话,一下子变了脸色。
送走了大夫,卫夫人安慰卫若兰:“还好,我们家不需要你去当将军,你又喜欢读书,往后考个文官出来也不错。”
虽说如此,卫若兰依旧闷闷不乐,任谁被判决以后不得活蹦乱跳,都会开心不起来的。他忽然想到忠靖侯家里的那位姑娘,他未来的媳妇,情绪更加低落了。
卫夫人也在考虑这件事情,斟酌再三,邀请了史侯爷的夫人出来喝茶,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史侯夫人先是以为卫夫人要打算反悔,后来才明白是卫若兰病了,卫家不愿当骗亲的小人,所以来问他们的意思。
史侯夫人回到家里,先和史侯爷通了气,然后问湘云。
史侯夫人说道:“卫家夫人叫我问你的意思。卫公子查出了心疾,虽然不能舞刀弄枪,当个文官大约也过得去。你若是不喜欢,就回了他们,让你叔父再替你相看。”
史湘云平时所能接触到的人,也只有几家而已。几家人里头,她能看得上眼的,除了宝玉,就是这能文能武颇有侠风的卫若兰了。可怜她才有了心上人,就得知这人病了。
史湘云悄悄地哭了几天,打起精神回复史侯夫人:“既是已经开始议亲了,就不应当在这个时候反悔,叫人家怎么看我们?往后卫公子好了就阖家欢喜,他若不好,我也不会丢下他。”说这些话时,又红了眼圈。
史侯夫人转述了湘云的意思,卫家上下默默无言。不久,卫史两家开始交换庚帖,正式谈起两个孩子的婚事来。
贾家得知消息,很替史湘云感伤了一番。湘云在史侯家也开始忙碌起来,定的婚期虽在来年,却有很多针线需要动手去做,史侯家又不请针线上的娘子。
她和翠缕两人忙碌着裁衣缝袜,所幸有林黛玉给她的红利做底气,也悄悄地找到外面的针线坊,请针线娘子帮着做一部分出来。
时光飞快,转眼婚期将近。
第九十八章 成亲()
史、卫两家的婚礼办得热热闹闹,足足让京里众人谈论了半个月,随后不久又有一件喜事从宫里传来:皇帝新添了一位小公主,是由贤妃娘娘所出。
宫里已经有了数十位皇子和一位公主,现在又添了一个,皇帝皇后喜不自胜,热热闹闹地办了小公主的洗三、满月酒。
贾母、王夫人被接进宫去,作为元春的娘家人参加的宫里的宴席,贾家个个都喜气洋洋。
贾政望着皇宫的方向,喃喃自语道:“公主好,公主好啊!”
比起为争皇位争得头破血流的皇子们,一个备受宠爱的公主真的很好。何况贾家再不想卷入血肉纷飞的宫廷暗斗里去了。
元春有了一个公主,足以安安稳稳地坐着她的位子,到老来当一个平平安安的太妃,有贾家在京都护着。对于贾政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结局了。
宁国府已经败落了,西城的贾家,原荣国府这一支开始繁荣起来。
有人开始打听贾家还有没有未嫁娶的女儿和公子,打听到了贾家只有一位公子,已经和圣上册封的绛珠县主定了亲;还有两位姑娘也都到了议亲的年纪,一个十五一个十四岁。
贾家门前忽然热闹了起来。来求亲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
贾政、贾赦费心挑选,最终选出了两家人。一家是户部侍郎的长子,书香门第,选给了探春;另一家是翰林院侍讲的儿子,挑给了迎春。
探春泼辣,处事有条理有心计,嫁给长子处理一房的事物信手拈来。
翰林院侍讲一家人口简单,家风清白,倒是适合性格懦弱的迎春。
至于外藩王爷、孙绍祖等人,已经成了过眼云烟和路人。
婚后三个月,迎春、探春回来探望贾母。众人看她二人,都是神采奕奕,说说笑笑的,这才放了心。
平静无波地过去了一年,宝玉黛玉举行了婚礼。
黛玉从校书郎林如澈家出嫁,宫里特意赏下了仪仗,贾母亲自操持,一百二十抬嫁妆上缀着红绸,迎亲的人全部穿着喜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穿过了半座京都。
林黛玉穿着绣金凤的红嫁衣,隔着喜轿的门看着前方马背上的宝玉,一时欢喜,一时又觉得恍如梦中。
宝玉穿着新郎官的衣服,胸前系着大红绸扎成的花,带着仪仗穿过大街小巷,不时地回头看一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