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时的保护运送辎重或难民的船队,而这一次第三舰队的出动显然是出于后面的目的。
当戴奥尼亚的船队赶到塞罗迪厄姆城附近海面的时候,塞罗迪厄姆城东墙的防御已经被伊比利亚步兵所攻破,公民兵们不得不放弃城墙的防御,部分退守卫城,部分退往港口。
幸运的是,塞罗迪厄姆当初建城的时候,港口虽然被囊括在城市之内,但是又有城墙将其隔开,最初的目的是防止港口的奴隶和自由民随意出入城区,而扰乱城内秩序,而现在它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塞罗迪厄姆公民兵事先在港口城墙布防,并且还捣毁了上城墙的石梯,堵塞了出入港口的洞口,毕竟这道城墙主要是防止港口的敌人进入城区,他们只希望能够为民众从港口逃离争取时间。
原本停留在港口内的船只载满塞罗迪厄姆民众后,一艘接一艘迅速的驶离,戴奥尼亚的船队也迅速的驶进港口,继续将停留在码头、惊恐不安的民众接走,还有一些来自廷达瑞斯、卡里阿克特(Caleacte)、哈鲁恩提姆(Haluntium)的船只也赶来救援,尽管场面有些混乱,甚至还有船只碰撞、倾覆的事情发生,但在这一刻,所有在北海岸的希腊城邦水手们都在齐心协力的救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塞罗迪厄姆民众救出去,避免受到迦太基人的屠戮。
塞罗迪厄姆不是个大城,人口也不算多,很快老幼妇孺都上了船,开始装载赶到码头的公民兵们……
第三舰队的战船陈列在港口以西的海面上,以防止突然袭来的迦太基舰队。快船驶来,向旗舰上的第三舰队长官弗拉里奥斯汇报:“港口内的塞罗迪厄姆民众已经全部上船。”
弗拉里奥斯点头表示知道了,对于这样没有什么风险的护卫任务,他提不起多少精神来,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让乌鸦战船上的舰队步兵登陆港口,协助塞罗迪厄姆人守住港口,但在了解了实际战况后,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不认为4000名舰队步兵仅凭借并不牢固的城墙能够挡住已经快要破城的两万敌人的进攻,把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舰队步兵折损在这个并不重要的地方实在不值得。
“等船队都离开后,我们就返航。”弗里尼奥斯刚传达完命令。
突然,桅杆上的嘹望手高声喊道:“将军,前方有敌情!”
弗拉里奥斯心里一紧,抬头凝望远方,穿过多艘战船的空隙,只见最西边的的战船桅杆顶上飘起了两条黄旗。
是迦太基的舰队,战船数量和我们差不多……弗拉里奥斯立刻根据旗语做出了判断(升黄旗代表有敌情,一条黄旗意味着敌舰队数量少于戴奥尼亚一方,两条黄旗表示双方数量大约相等,三条黄旗表示敌船数量多于戴奥尼亚舰队,而四条黄旗则是敌船数量远超)。
弗拉里奥斯顿时精神大振,他立刻改变命令:“吹响军号,升起黑旗!”
旗舰之上,五名司号兵同时吹响弯曲的铜号,响彻这一片海域,桅杆上也高高的飘扬起长长的黑色旗帜。
“黑夜之下,必有繁星。”满天星是戴奥尼亚海军最典型的战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乌鸦战船的威力,当初正是靠着它,戴奥尼亚初建的海军才击溃了强大的锡拉库扎海军。但经过十年的发展,由于舰队战船组成的改变,这个战术又有了新的变化,他正需要一场大战来验证其功效。
所有战船的舰长和船员在收到指令后,都立刻兴奋起来:甲板操纵员开始将搁在甲板上的吊桥抬到前桅杆处进行安放;舵手调整战船的方向,开始排列阵型;水手们开始吞咽口粮,并给坐垫涂抹滑油;坐在底仓过道的步兵们则开始穿戴盔甲……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焦急等待着这一场海战的到来。
……………………………………………
从西面而来的这一支舰队来自伊比利亚,准确的说它隶属于伊比利亚总督玛哥统辖。
阿非利加沿岸地势平坦,却没有高大坚固的树木,像迦太基这样一个著名的航海种族,很早以前就将伊比利亚半岛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基地,不光是因为那里丰富的金银矿,也因为那里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绝大部分迦太基的船用木材来自伊比利亚。
玛哥担任伊比利亚总督之后,最初他并没有统辖舰队的权利,事实上在征服伊比利亚南部的过程中,大半的时间都用不上舰队,但是玛哥考虑到将来,要将军队用于其他地方作战时,海上运兵没有舰队的保护,将会是大麻烦,而想要调动迦太基舰队前来伊比利亚,却一定会受到以汉诺为首的元老院的阻挠,所以他才决定用在伊比利亚赚到的钱财和伊比利亚的树木,建造一支属于自己的舰队。
几年之后,一支由120艘三层桨战船、加上中小型战船、总共180艘战船的伊比利亚舰队成立,其统帅为马戈尼德家族的阿德米卡,水手有一半来自腓尼基城邦,其余的来自努米比亚以及毛里塔尼亚,没有一个是迦太基人。这支舰队很快就纵横在伊比利亚海岸以及赫拉克勒斯之柱附近。
汉诺知道之后,对此非常的忌惮,所以这一次,当这支舰队护送哈斯德鲁巴的军队来到西西里岛利利俾时,汉诺就指使迦太基舰队指挥官安诺巴斯要将其收编。
这遭到了阿德米卡的坚决反对,他说:“玛哥大人只是同意让陆军部队接受蒙特阿德诺的指挥,并没有说让舰队也接受迦太基海军的指挥。”
而安诺巴斯则反驳道:“既然都是迦太基的军队,当然要统一指挥,这样才对战斗有利!对迦太基有利!”
阿德米卡拒不服从,双方险些发生冲突。
最后这官司打到了元老院,元老院不得不再次派人与玛哥进行商讨,这样一来二去又开始了繁琐的谈判。而两支舰队,一个停靠在迦太基,一个停靠在利利俾,相互僵持着,这就是为什么之前蒙特阿德诺一直未见到有迦太基舰队出现在西西里岛南海岸附近海面为其部队护卫的原因。
直到哈斯德鲁巴知道这件事后,以“自己即将攻陷塞罗迪厄姆城,为防止敌人从海上逃跑”为由,要求舰队前来相助,这也是为什么伊比利亚舰队恰好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第八十七章 塞罗迪厄姆海战(二)()
此时,伊比利亚舰队同样发现了前方的敌人,阿德米卡也迅速让舰队作出了迎战准备,他采取的是单纵队阵型,这种阵型主要集中于单对单的捉对厮杀,对每艘战船水手的操船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也可见伊比利亚舰队自视甚高。
事实上,三层桨战船最初就是腓尼基人发明的,就连海上冲撞战术也是他们首创,但几百年的航海传统既是迦太基的荣耀,也是他们的桎梏。即使十几年前强大的锡拉库扎海军惨败于新兴的戴奥尼亚海军,也没能对迦太基舰队有太大的触动。相反,绝大多数的迦太基海军将领和水手们都认为是锡拉库扎人的操船技术太差才导致的失败,如果是他们,是决不会犯锡拉库扎人愚蠢的错误。
而对于戴奥尼亚海军而言,他们的战术一直在改进,从现在第三舰队所排列的阵型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前半部分都是错落排列的、带有乌鸦吊桥的三层桨战船,共有一百艘,其后半部分则是50艘呈纵队排列的、没有乌鸦吊桥的常规三层桨战船,满天星阵型的两侧是以松散排列的中小型战船50艘。
这是戴奥尼亚军务部与几位海军高级将领总结了与锡拉库扎那几次海战之后,根据乌鸦战船所暴露出的缺陷、以及训练中发现的问题而持续进行的改进,每个舰队都采取了乌鸦战船和常规三层桨战船的混合编制,基本上是乌鸦战船占三层桨战船数量2/3,常规三层桨战船占1/3。
并且海军还对两种三层桨战船的结构也进行了修改:乌鸦战船主要是靠吊桥锁住敌船,靠步兵战斗获胜,因此其船身较长、船体较宽,这样首先可以保证底仓的宽敞,步兵们呆在里面,不感到拥挤和狭窄,毕竟随着王国领地的扩大,舰队与敌人作战不可能再是一出港就能发生战斗,往往可能巡逻一两天都发现不了敌人踪迹,这时保证船上水手和步兵们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保持他们的战斗力,同时乌鸦战船还在船尾增加了一些重量,这样在保证安装上吊桥之后,前后能保持平衡,航行时更加平稳。
如果说乌鸦战船是牺牲了速度、保证了舒适和安全,那么戴奥尼亚的常规三层桨战船则要弥补乌鸦战船在速度上的不足,所以它的船体很窄、船身较短,形状象柳叶,就连桅杆也较低矮,而且每艘战船的水手数量也减少到了150人。军务部集合了戴奥尼亚众多知名的船匠对这种三层桨战船经过反复修改测试,最终定型,因此它的最高船速能达到15节,其灵活度也较高,因此被戴奥尼亚水手们称之为快速三层桨战船。
一般情况下,这些快速三层桨战船排列在船阵后方,在海战开始后,它们穿梭于战船的空隙之间,保护正在登船作战的乌鸦战船,撞击那些企图绕到其侧后的敌船。当敌人舰队撤退时,他们将利用自身更快的船速进行追击,以扩大战果。
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谁也没有避战,相反水手们的战斗热情很高,他们很快就按照统帅的命令,在方圆十里的海面上调整好了战船,排列好了船阵,他们听着吹笛手的笛声,口中喊着整齐的号子,奋力的推动着船桨,随着浆频的不断增快,战船乘风破浪,其速度就像飞起来一样。
双方最前列的战船已经快要碰在一起了
身处后阵的伊比利亚海军统帅阿德米卡听着桅杆上嘹望手的喊叫,激动的握紧了拳头:迦太基和戴奥尼亚的第一次海战就要开始了,他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有着悠久航海历史的迦太基人!
“轰!轰!”一架架乌鸦吊桥旋转着落下,砸穿了敌船的甲板,将两艘战船连在了一起。
“哈迪斯!!!”从战船底舱冲出来的40名戴奥尼亚舰队步兵斗志昂扬的冲过吊桥,杀向敌船。这些专属于舰队的步兵和最开始战船上装载的军团士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不但数量减少了十人,而且身穿的都是皮盔、皮甲,左手拿的是完全木质的长盾,脚穿的皮凉鞋底有纵横交错的凹槽这些武器装备的改变以及重量的减轻,更有利于他们灵活的在战船上进行战斗,不容易在湿滑的甲板上滑倒。
当戴奥尼亚舰队步兵在一艘艘敌船上进行杀戮时,阿德米卡亢奋的情绪消失无踪,换来的是内心的冰凉,最终他只能满嘴苦涩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戴奥尼亚与迦太基海军的首次交战持续了仅仅半个多小时,戴奥尼亚第三舰队以5艘战船被撞沉、六艘战船受损的代价,捕获迦太基三层桨战船18艘、撞沉4艘,获得了一场大胜。
刚刚攻破港口的哈斯德鲁巴在塞罗迪厄姆港口的灯塔上观看了海战的整个过程,亲眼目睹了戴奥尼亚舰队的独特战术导致伊比利亚舰队的惨败,这让他大为震惊,同时也让他占领塞罗迪厄姆城的喜悦化为乌有。
而对于正在从海上撤离的塞罗迪厄姆城民众来说,戴奥尼亚海战的胜利也让失落的他们提振了重返家园的信心。
第二天,征尘未洗的哈斯德鲁巴就收到了“迦太基主力部队在南海岸被击溃”的消息,他虽有些幸灾乐祸,但也感到自己处境的危险,没有了南面威胁的戴奥尼亚人很可能调转部队来对付他这支深入敌境孤军的孤军,只不过从南海岸要转到北海岸,戴奥尼亚人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到了下午,他又接见了急匆匆赶来的帕勒莫斯的信使,终于让犹豫不决的他下定了决心。原来,戴奥尼亚的第三舰队一早就向西航行,并且在帕拉莫斯附近的海岸登陆,战船上的几千步兵上岸后,袭击了伊比利亚军队的留备大营,虽然由于留守部队的警惕和顽强抵御,未能让其攻下营地,但也造成了部分辎重的损坏。
哈斯德鲁巴决定率领军队撤退回帕勒莫斯,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等待迦太基元老院作出新的决定,因为他意识到蒙特阿德诺率领的主力被击溃很可能会导致一场新的政治风波。
在撤退之时,哈斯德鲁巴让士兵们彻底的捣毁了塞罗迪厄姆城,以便下次在进攻时不会再遇到什么麻烦。
维诺萨——一座位于普切蒂地区西北角的城镇,据传荷马笔下的英雄之一狄俄墨得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隐居在此,寻求和平的生活,并且建造了这座小镇和阿弗洛狄忒的神庙,以平息这位爱神对毁灭她深爱的特洛伊城的愤怒,因此这座城镇又被称之为阿弗洛狄忒之城,也由此可见普切蒂人与希腊人之间的血脉和文化联系。
然而此时,这座受爱神眷顾的城镇却再次遭受到战火的肆虐,它被萨莫奈人团团包围,为数不多的公民兵们正在顽强的抵御着敌人的四面强攻。
“去催促各部落首领继续加紧进攻,务必在黄昏之前,攻占这座城镇!”列司古克眺望着前方城头的战况,有些焦急的大声下达着命令。
“是,大首领!”亲卫领命而去。
一旁的卡拉切尼大首领孔特鲁克瞥了他一眼,宽慰他说:“你再催也没用,不用着急,我看敌人已经顶不住了,天黑之前肯定可以夺下这座城镇。”
“我只是有些担心戴奥尼亚人,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劫掠更多的人口和物资,拥有更多威胁戴奥尼亚人的筹码!”列司古克急忙解释道。
“戴奥尼亚人没什么好怕的!”孔特鲁克一眼就看穿了列司古克内心的胆怯,他有些不屑的大声说道:“你们以往与他们战斗所遭到的失败都是中了他们的诡计,要知道我们从未在正面的战斗中失败过,我们以往与希腊人的战斗也从未失败过!作为希尔皮尼人的大首领,你可以谨慎,但不能失去沃萨尼子孙所应有的勇气和凶悍!”
作为老资格的大首领,孔特鲁克凭借长辈的身份,和多年的战斗经验,继续教导着烈士贾克:“更何况,你已经使用计谋将戴奥尼亚的主力部队调到了道尼地区的北部,在两三天之内他们是很难赶到这里来的。就算这两天有敌人的援军赶来,那也是戴奥尼亚人在普切蒂、梅萨皮地区临时组建的部队,兵力不会太多、战斗力也不会强,我们正好可以击败他们,提振我们的战士尤其是希尔皮尼、卡乌蒂尼、彭特尼战士的勇气和士气!”在这位萨莫奈老首领的心中,屡战屡败的三部族战士都不是合格的萨莫奈战士,唯有卡拉切尼战士才是最优秀的。
列司古克不说话了。
这时,探子急匆匆的赶来:“大首领,南面发现了戴奥尼亚的援军!”
第八十八章 维诺萨大捷()
萨莫奈人进入维诺萨地区已经有一天多的时间,此时出现戴奥尼亚的援军也属正常,列司古克急问道:“有多少人?”
探子既羞愧、又愤怒的说道:“戴奥尼亚人以骑兵为先锋,前进的速度很快,并且还搜寻和驱赶我们,我的好几个队友……都死在他们的长矛之下,所以……我们……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敌人,不过这些骑兵都穿着便装,而且颜色、形式各样。”
普切蒂、梅萨皮地区盛产骑兵,列司古克当然清楚,也曾经令他羡慕,但既然不是统一的黑色制式装备,看来这是普切蒂地区临时组建的部队,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集合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
有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