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行伍出身的岳飞这首《满江红》引无数文人竞折腰,它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社会影响深远,有着鼓舞整个民族斗志的豪情和力量。    赵苞(?—178年),东汉官吏。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从兄宦官赵忠为十常侍之一,他深以为耻辱,不与往来。举孝廉。初仕州郡。熹平末,升任辽西太守。其驻扎之地便是在汉代号称“天下第一关”的阳乐郡。赵苞就任后,修缮域防,训练士卒,开垦土地,一时间,北方少数民族不敢轻易入犯。    阳乐郡,位于高丘之上,易守难攻。何况,还有能征惯战的汉军。在辽西大凌河、小凌河一带,赵苞可以看到,草原上四处游荡着鲜卑人,他们进入辽西的丘陵地带,像风一样出现,像楔子一样,时常会隔断辽东与中原。    按东汉的习俗,地方官到任的第二年就可以接家属来住。赵苞上任第二年,便赶紧派人到山东老家去接老母和妻子。那年的十二月,一家老小到了离阳乐不远的柳城(属今朝阳市)境内,被侵入长城以南的鲜卑骑兵俘获。    鲜卑酋长听说赵苞是著名孝子,就把赵苞母亲、妻子做人质,“载以击郡”,去攻打阳乐城。    赵苞率两万兵出城与鲜卑人对阵。鲜卑人押解赵苞的母亲、妻子到阵前,威胁赵苞母亲向儿子喊话劝降。威风凛凛的赵苞,一见到母亲被绑忍不住一阵啼哭,突然大声喊:“妈—我没出息,本来想当官挣点俸禄孝敬您,想不到却给您老人家惹了祸。我现在是国家的官员,守土有责,不能只顾母子私情而坏了忠义。为了保卫国家,我万死不辞!”    那位脖子上架满利刃的汉族母亲大声回喊:“威豪(赵苞的字)!每个人有自已的命运。不能因为母子私情而坏了忠义节操。你努力吧!”母亲话音刚落,赵苞就下令进攻。鲜卑酋长原以为赵苞这个孝子会为了使母亲活命而投降的,没有打仗的准备。经赵苞率军冲杀,鲜卑人阵脚顿时大乱,残兵败将一路退到燕山以北。鲜卑酋长在溃逃的路上,杀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    孝子赵苞胜利回师。他将母亲、妻子的尸体装殓在棺柩里,泣血祭奠,之后向朝廷上奏本章,乞求允准自己护送母妻棺柩归葬故里祖坟。汉灵帝派使臣前来吊唁,并下圣旨封赵苞为隃侯(隃,音隃,地名,在今清河附近)。    赵苞回乡办完丧事,对乡亲们说:“吃俸禄的官员如果因为私利而逃避职守不算忠,牺牲母亲而保全忠义节操不算孝。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母亲为我而死,我感到非常惭愧,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人间呢?”不几天,赵苞呕血而死。    在汉代,忠孝问题的意义与在今天很不同。今天的读者或许会要联想到“恐怖主义”或“民族大义”之类,但这两样,在那时都不存在。而重要的,是母亲被劫一事。古代,“孝”在价值观中的地位数一数二,陷父母于危境,甚至死亡,是不能考虑的事情。    类似的难题经常发生,尽管不都如赵苞的处境那样极端。君权与父权,忠与孝,家与国,难道是天生的冤家?楚国直躬的父亲偷别人的羊,直躬去告发。孔子认为这样不是正直,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才算正直。强调君权的韩非子不同意孔子,他还看到了孝与忠的不可调和,说“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而“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后世则有人说,在家为慈父孝子,在国必为贪官污吏,――你把公家的东西都搬到家里来,算不算一种孝顺呢?该怎样协调这些关系?    在春秋时代,家是高于国的。著名的管仲,一打仗就当逃兵,这样的行为也能得到原谅,因为,按鲍叔牙的解释,管仲不是胆怯,而是家有老母。伍子胥过昭关,借吴兵以伐父母之邦,来报私仇,当时的人觉得他是正当的,司马迁还赞扬他“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    秦汉以后,天平越来越往君权的方向倾斜。“忠”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以前,“忠”的意义广泛,后来只指对皇帝及其家族的忠诚;以前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包含双方的义务关系,后来变成单向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孝呢?汉人编了一本《孝经》,在里面,什么都成了孝,“孝者所以事君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这本书应该叫《忠经》才对。同样是汉人编的《礼记》,讲打仗不勇敢就是不孝。打仗勇敢固然很好,但这和孝有什么关系?――这是汉人在设法模糊忠与孝的冲突。    但这种冲突毕竟没办法给全抹掉。一方面,君主的统治是仿照父权建立起来的,把父权否认光了,君权何所依傍?另一方面,个人生活,家庭关系,都是如此强大的事实,怎能视而不见?所以赵苞的处境,依然没有一种两全的出路。刘邦说“幸分我一杯羹”,在汉代给吹捧为“不以父命废王命”。但刘邦是皇帝,赵苞不是,怎么敢那么说?    宋代的哲学家程颐,给赵苞出了个主意,说他可以先辞掉辽西太守,再以私人身份去鲜卑人那里赎回母亲。这个主意在实际中全不可行,而且也没有触到问题的实质。――不妨看另一个更鲜明的命题:假设君王与父亲都得了一种重病,而只有一丸药,只能救一人,那么,该救谁呢?    这个问题是曹丕提出来的。程颐肯定知道这个命题,但没有回答过。    忠孝冲突,揪扯了好几千年。孝,以及与之对应的宗法结构,是古代唯一能平衡中央集权的东西,但当君权越来越强大,“忠”越来越被强调时,与之颉颃的“孝”,也越来越添进些可怕的内容,――割大腿肉来给父母治病,这样的人,到唐代已至少有三十多位,到后世则更有刺心截肠、剔肝抠眼等等,十分恐怖。为什么会走到这样的极端?

    第三十六章 皇子与公主
    (下载小说到云 轩 阁 W ww.Y X G 。C c) 

    也许问题不在于“忠”“孝”这些范畴本身,而在于缺少一种普遍的正义观,高于具体人际关系的价值。前面我只说“家国”、“忠孝”、“君父”,一直不曾说“公私”,就是因为古代几乎没有我们今天愿意称之为“公”的结构,家也是私,国也是私,――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统治者的私有之物。我们可以说“古代社会”,但得意识到那种“社会”并无清楚的边际,也无自己的价值体系。那种社会没有管理,像个战场,任由强者逐鹿,也任由“忠”“孝”之类的狭念像野兽一样不受羁束地驰骋冲突。    赵苞的故事随风传遍天下,“忠孝不能两全”由此而来。    后人也以一首《满江红》对赵苞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礼赞,其词如下:    满江红·赵苞颂    汉室危倾,鲜卑犯、涂炭中原。勇威豪、横空出世,玉柱擎天。临危受命戍边关,浴血沙场丧敌胆。胡虏怯,辽西筑雄关,黎民安。    骑射善,谋略玄;经纬术,世家传。举孝廉入仕、披肝沥胆。烽火硝烟兵百万,旌旗摇动奇功建。亲罹难,泣血全忠孝,千古赞。    曾炩知道,灵帝对他提起赵苞的事情,是因为他对曾炩是否忠诚还不能确定。    果然,灵帝问道:“爱卿,朕知道你是大汉子民的忠臣,是大汉社稷的忠臣,但是,你是朕的忠臣吗?”    曾炩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臣只知道,大汉的天下,只有陛下一个天子。”    曾炩的回答其实很模糊,不过,这话听在灵帝的耳中,却是非常的舒服。    曾炩看着灵帝的表情,他知道他获得了灵帝的认可。    太后容貌美丽,雍容华贵,神态温和,很难看出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太后对曾炩很热情,说说笑笑,也没有什么架子,和蔼慈祥,她问了许多冀州的事。曾炩久居冀州,自然是清楚无比。太后在听说了冀州,特别是她的老家河间国的新变化之后,兴奋的说要找机会回去看看。曾炩心中苦笑,心说:我的好太后呢,你老人家还是安安心心的呆在洛阳城吧。你回一次家,不知道会耗费掉冀州多少的钱财啊!    对于这一对母子的捞钱的能力,曾炩是佩服无比的。曾炩知道,虽然太后看起来慈眉善目的,但是当她捞起钱来的时候,绝对是凶神恶煞一般的。    天子坐在一边,怀里抱着小董侯,嗯,也就是以后的汉献帝,不过此时他还是一个才四岁的小屁孩而也。万年公主刘萧偎依在他的身边。两个小孩见到曾炩后,神情都很兴奋,两双崇拜的眼睛自始至终就没有离开过他。的确,现在的万年公主也不过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儿。小孩子都有崇拜英雄的情节,曾炩是这个时候大汉国的大英雄,自然是深得他们的崇拜了。    万年公主虽然年仅八岁,却是一个罕见的美人胚子,其肤若凝脂,明眸皓齿,非常漂亮,举止优雅端庄,文文静静的,很惹人痛爱。小董侯是一个粉雕玉琢的可爱小男孩儿,他的眼睛很漂亮,亮晶晶的富有灵气。    万年公主听说曾炩武艺高强,缠着要曾炩教她武艺。曾炩头疼得很,这可是很难办啊!    灵帝给曾炩解了围:“萧儿,曾爱卿是戍边的重镇将领,那有时间来教你练习武艺啊!”    不过,小丫头显然不会就此罢休。不得已之下,曾炩只得说给她一本画有招式的书册,让她自个儿对着练习,这才算是得到了解脱。    就在刚刚搞定一个公主的时候,中官来报,颍阴长公主和阳翟长公主来访。曾炩大为头痛,他实在是怕了公主啊!    灵帝笑着说:“没想到两位皇妹会来,真是难得。爱卿,朕介绍朕的两位皇妹给你认识!”    正说话间,两个美女已经来到了房内。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这个漂亮女人年纪约莫二十上下,一头黝黑发亮的长发修剪的齐齐整整,仿佛静止的瀑布一般;一双不大却圆圆的如同杏核眼睛中,黑白分明,没有一丝的浑浊;那对弯弯的眉毛,只那弯曲的弧度,放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都能成为亮点;一抹红唇,不需任何的口红帮衬,已经足以让人食指大动;最后,那高矮、大小适中的鼻子,如同画龙点睛一般,把这个女人全部的美好完全衬托了出来。她身穿无极商会最新款的水绿色渐变对襟罗襦,将其完美的身材凸显的异常明显。    后面一个女人二十三四岁的年龄,一米六七左右的身高,她是多么美啊!这副雪白姣好的面容如同是敷了牛奶一般,但就在这片牛奶之中,似乎又有娇嫩的粉红草莓在浮动,白中透红,红中透白,润腻无比,吹弹得破。她刚才被屋外的风扰乱的几根发梢,越是飘动越显得无限风姿。她修长饱满的玉体不断随着呼吸波浪般起伏着,那一丝赤裸脖子,更是如同宝石一般,吸引得人失去理智,令人意乱。飘逸的长发仿佛天上的银河瀑布,魅惑四射但又生威的凤目,闪亮的眸子总是放射着令人畏惧但又美丽的光芒,这是一副国色天香天下无双的面容,而她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成熟,更让人感到一种女王般的压迫感!    灵帝指着走在前面的美女,说道:“曾爱卿,这是朕的皇妹阳翟长公主!”随即,又指着那位较年长的美女说道:“这位是朕的皇妹颍阴长公主!”    曾炩知道,汉恒帝有三个女儿,都是倾城倾国的绝色。大女儿刘华延熹元年封阳安长公主,她后来嫁给了不其侯辅国将军伏完。二女儿刘坚,汉桓帝延熹七年封颍阴长公主。三女儿刘脩,汉桓帝延熹七年封阳翟长公主。这两个公主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出嫁。    和两位长公主见过礼,曾炩却是再也不想说话了。可是却又是不得不说,两位长公主不停的问他关于北疆、关于幽冀两州、关于鲜卑人的问题。一连串的问题让曾炩忙活了半天。不过,曾炩还是应付过去了,他的翔实的介绍,让几人都像是亲身经历了一般。    两位长公主对曾炩的印象非常之好。    不过,曾炩要是知道了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后悔他讲的那么好了。有记忆的三世,曾炩最怕的就是公主贵女这样的人物。特别是这一世,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取汉室刘氏而代之,那么就不能和刘氏的人有太多的接触,更不能有感情的纠葛,那会严重影响他以后的大业。一句话,他招惹不起公主这样的人物。    天子带曾炩离开永乐宫的时候,暮色已临。君臣二人回到北宫,闲聊了一会。两个人情绪都很好,东拉西扯的,神侃一气。此时曾炩已经彻底放开,全然没了拘谨,他觉得天子虽然看上去不苟言笑,但其实很好处,说话也很风趣,待人也和善。再说,前两世,他打交道的国家级的大人物多了去了,对灵帝这样的没什么帝王威仪的人,更是没什么感觉。    天子向曾炩介绍了自己的戏耍杰作,一个是宫内的集市,一个是驴车,他说:“这几天忙着过年,没有时间带你去耍。等过完年,朕带你去玩玩。”    曾炩在心中苦笑,这家伙居然还以他的这些荒唐事为荣!不过,人家现在是天子,曾炩也不敢说什么。    接着天子和曾炩聊起了边塞,君臣二人就边境的连绵战火,胡族的频繁入侵问题交谈了许长时间,两人谈到了鲜卑人,乌丸人,匈奴人和羌人,谈到了边境百姓的苦难,谈到了大汉朝的边境政策,谈到了大汉朝先辈们抗击胡人的丰功伟绩。    天子说:“朕有个愿望,就是希望大汉朝的军队能够击败胡族,征服胡族,为我大汉朝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为我大汉朝立下盖世功勋,这样,朕就是历史上一个上上等的君王了,朕不但可以超越前朝武帝的功绩,还可以名垂青史,千古不朽。”    他挺了挺瘦弱的身躯,兴奋地望着曾炩,慷慨激昂地大声说道:“朕想彻底击败羌人,结束几十年的羌人之祸,然后远征西域,重新臣服西域各国;朕还想北上击败鲜卑人,吞并蓝眼睛的丁零族,然后占据整个大草原,把我大汉的疆土一直延伸到北方的雪原深处;朕还想攻打扶余国,他们虽然已经臣服但这远远不够,朕要征服他们,把他们彻底变成我大汉的子民。”    “爱卿,你说朕的这几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天子挥手问道,“朕的愿望,能在朕的有生之年实现吗?”    曾炩心说,你就不要奢望了吧,不过,这样的事情,我会代替你去做的。不光如此,我还会尽力击败西方的罗马人,南方的印度猴子,东方的矮鬼子的先辈……只要是这个时代能到达的地方,我都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征服。都说汉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民族,我要彻底的改变他,让他成为一个充满进取心的民族。哪怕这被人说成是穷兵黩武也无所谓。    不过,曾炩在灵帝面前还是得装装样子的。他翻身跪倒,信心十足地说道:“陛下,臣坚信陛下一定能够做到,臣愿意为实现陛下的愿望而浴血疆场,奋勇杀敌。”    “好,好,这么多年来,朕对许多人说过同样的话,但没有一个支持朕,他们都把朕当作白痴看。只有你一个人赞成朕的主意,说朕能够做到这一切。”天子举手说道,“好,好,将来,这征服胡人,拓展大汉疆土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曾炩大声道:“陛下,臣定当竭心尽力,为我大汉开疆拓土!”    天子旋即仰天轻叹道:“曾爱卿,只有爱卿了解朕的心思啊。”

    第三十七章 八宗罪

    184年12月13日。    早朝。    今天是征北将军曾炩回京述职的日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