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五郎,我先回去了。”
高富贵心如火烧,打了一声招呼便匆匆往村里赶,高富贵的家在安阳城外十里处的高乔村,顾名思义,主要是高、乔两姓为主,是一座三百户人家的大村庄,村庄周围都是上好良田,安阳河从他们村边流过,灌溉便利,土地肥沃,近百顷土地原本都是他们村的良田,可现在,村中除了还有几户人家有田地外,其他已经全部被安禄山的军队兼并了,变成了军田,分给了军户的家属,或者作为军粮田。
这其实是和关中的土地兼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关中是宗室权贵占地,而河北道则是安禄山军队并田,否则他的近五十万大军拿什么养活?
高富贵家中原本也有八十亩上好土地,是他祖父留下的永业田,他父亲三十年前病重,卖掉了二十亩地换钱治病,父亲死后,三兄弟分家,剩下田一人二十亩,天宝三年,相州大旱,夏粮和秋粮连续颗粒无收,这时,农户们只得卖地救命,而买主却只有安禄山一人,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安禄山便以极低的价钱收购农民的土地,高富贵家中的最后二十亩地就是那时卖掉的,每亩八百文,而正常年份,市价最少是九贯钱一亩。
从此,高富贵就和其他高乔村的农民一样,成了安禄山的佃户,辛苦一整年,只能勉强糊口,今天高富贵是入城买盐,正好看见了移民布告,他也不买盐了,心急如火燎,几乎是一路小跑回了村。
“富贵回来了?”村口有人向他打招呼笑道。
“好事情啊!乔四叔,官府要移民关内和陇右,送三十亩上田!”高富贵边说边跑。
有人又撵着他屁股问道:“富贵,真的假的?”
“你们自己去县城看看吧!”
他一阵风似地向家中奔去,高富贵的家在村子里面,由几间破泥屋组成,带着娘子和一儿一女度日,隔壁是他二弟和三弟的家,情况也基本和他一样,都是给安禄山种田的佃农。
他跑到家门口,正好遇到二弟富宏,他便高声嚷道:“二弟,快去把三弟也一起叫来,我有大事和你们商量,事情重大,快去!”
他的兄弟富宏愣了一下,他见大哥兴奋异常,激动得满脸发红,便知道是好事了,便转身向三弟家中去了。
高富贵冲进自家院子,他的娘子正在院子里喂鸡,见他风风火火跑回来,不由埋怨道:“大郎,你急什么?”
她又见丈夫两手空空,不由一皱眉又问道:“你买的盐呢?”
“娘子,不要提盐了!”
高富贵激动得抱起妻子打转,高兴得哈哈大笑,“我们要时来运转了。”
高娘子捶打他的肩膀骂道:“死鬼!快放我下来。”
十岁的儿子和八岁的女儿一齐跑到院子欢快地笑道:“爹爹,什么好事呀!”
“移民!”
“移民?”他娘子愣住了,“你在说什么胡话啊!”
“不是胡话,真是移民,移民到关内道或者陇右,我们就有自己的土地,我们全家一起过去,官府还给一头耕牛。”
高富贵闭上眼睛,幸福得无以伦比,这是他盼望了多年的美梦,现在,美梦要成真了。
“大哥,什么好事情?”二弟富宏和三弟富侯走了进来。
“你大哥犯病了,居然要移民,哼!你们自己听听吧!”高娘子不满地道。
“别听妇人胡说!你们快坐下,听我慢慢讲给你们听。”
兄弟三人在院子里坐下,女儿和儿子一边一个依偎在爹爹身旁,而高娘子一边扫地,耳朵却也竖了起来。
高富贵便将县城发榜的事情详详细细给两个兄弟讲了一遍,最后道:“这个消息乔五郎也证实了,我正好遇见他,他说别的州县都贴出了同样的布告,我估摸着这件事是真的,一家给三十亩地啊!市价几十贯钱,我们一辈子都买不起,如果全家去还有一头耕牛,我决定移民关内,这个机会我绝不会放过。”
“大郎,再好好商量一下吧!你别这么急。”高娘子忍不住提醒丈夫道。
“去!去!去!”高富贵不耐烦地一摆手道:“男人们说话,妇道人家插什么嘴!”
高娘子狠狠瞪了他一眼,抡起手中的竹扫帚,意思是,你敢骂老娘?
“大郎,到屋里去,我有话给你说。”
高娘子声音严厉,要不是两个叔子在这里,她早就一扫帚劈头盖脸打去了。
高富贵虽然有点惧怕娘子,但当着兄弟的面,这个面子他可丢不起,他便装作什么都没看见、没听见,又问兄弟道:“你们觉得如何?”
二弟富宏为人比较慎重,他低头想了想道:“大哥,这事虽然听起来很好,但我总觉得官府怎么可能送土地给我们,而且这里面很多事情都没说清楚,比如去关内道的哪里?是南面的泾州、宁州,还是北面的延州、绥州,虽然都同在关内道,但两地完全不同,还有陇右,可别是吐蕃高原啊!”
“咳!二哥从小都胆小,若不那边好,咱们再回来不就行了吗?把耕牛一卖,土地一卖,兜里揣着几十贯钱回来,在这里还可以买上十几亩地呢!”
说话的是三弟富侯,他的性子比较奸诈,总喜欢想一点歪门邪道。
老二富宏却冷笑一声道:“有这么容易?当人家事傻子吗?刚才大哥明明说得很清楚,三年后才能土地归己,能不能卖还是一回事,你以为真的是好事。”
“是不是好事,我劝你们三兄弟都走。”
门口忽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高氏三兄弟纷纷站了起来,来人是他们的一个长辈,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老人叫高缙,早年曾当过邺县的县丞,是高乔村资历最老,也是最有见识的一个人。
高富贵和二弟连忙上前扶住了老人,高富贵问道:“二叔,你怎么来了?”
“我刚才听你在村口大喊大叫,正好乔五郎也回来了,我问了他情况,便过来通知你们一声,叫你们女人赶快收拾东西,男人去县衙报名,这可是保命的大事啊!”
高家三兄弟顿时愣住了,高富贵结结巴巴道:“二叔,你这是什么意思?”
高缙坐了下来,叹口气道:“我好歹当过几年县丞,有些事情看得比你们透一点,我估摸着这不是什么移民,而是朝廷想把你们都转移走。”
三兄弟面面相觑,忽然异口同声道:“转移我们做什么?”
“你们三个傻瓜,安禄山要造反了,你们都不知道吗?”
安禄山要造反的意图,可谓天下人人皆知,高家三兄弟也都知道,但他们绝不会把造反和移民联系起来,还是老2富宏反应快,他问道:“二叔的意思是,朝廷是在保护我们吗?”
高缙点了点头,“应该是这样吧!若真打起仗来,整个河北道都得遭殃,最可怜就是我们这些平头小民,不知多少人家会妻离子散,哎!”
“可是……可是……我们就是安禄山的佃农啊!”高富贵还是有点不太相信。
高缙瞥了他一眼,摇摇头道:“富贵,你平时蛮机灵的,怎么这会儿变傻了?”
高娘子也出来了,她牵着儿女,紧张地问道:“二叔,你说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唉!安禄山的士兵都是什么人,都是胡人,凶蛮残忍,掠夺成性,他们会管你们是谁的佃户,杀人抢掠,毁村灭县,就像蝗虫一样,所过之地一扫而空,我是知道的,你们三兄弟赶紧走吧!逃到关内或陇右去,那里安全一点,就算是贫瘠土地或者高原,也总比留在这里等死好啊!”
高娘子吓得脸色惨白,她颤抖着声音催促丈夫道:“大郎,你快去县里报名,我来收拾家,二叔、三叔,你们也一起去。”
高富贵呆立了片刻,忽然跳起来大喊道:“去!我这就去!”
“大哥,你稍等我一下,我去给娘子说一声!”老三一溜烟地跑了。
老2却担忧高缙,问他道:“二叔,你不走吗?”
高缙摇摇头,叹了口气道:“我不走,七十岁的人了,要死也要死在故土,但我希望晚辈们走,我去别人家劝劝,你们快走吧!”
老人拄杖,蹒跚着走了,很快,高家三兄弟赶着老2家的马车,向县城飞驰而去,很快,整个高乔村都震动,几乎家家户户都向县城里赶,还有人通知别村的亲戚,消息从高乔村不胫而走,一个传一个,一村传一村,不管是谣言还是真理,总之,引起了安阳县周边的极大恐慌。
安阳县的县衙前,早有数千人将整个县衙门口堵得水泄不通,这是最早赶来的一批人,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正向这边赶来,不光是农民,很多县里的平民也参与进来,强烈要求迁徙关内道。
近百名衙役忙得声嘶力竭,维持秩序,县衙里的其他事情都完全瘫痪了,大堂内,县令、县丞、县尉、主簿,以及各曹吏员,一齐上阵进行登记,尽管如此,众人还是忙得手忙脚乱,来的人实在太多了。
安阳县叫王垍成,华州人,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文弱书生,天宝九年进士,出任安阳县令已经两年,由于身体不好,隔三岔五就要请病假,所以得了一个病县令的绰号。
作为一个县令父母官,按理,他的人民大量要迁走,他当然不舒服,但王垍成心里也明白,这是朝廷的统一安排,尽可能地迁走河北民众,将安禄山的造反危害降到最低,甚至包括他,最后也要离开河北,至少他的家人要离开,想通这一点,王垍成也就没有了任何顾忌,走多少人,他都一概登记,其实他心里也明白,所谓三十万户只是一个说法罢了,走一百万户都没有问题。
王垍成登记了一户,感觉有些累了,忍不住习惯性地想请病假,但他见人潮汹涌,衙役们拼命阻拦想涌入大堂的农民,他只得叹了口气,道:“下一个吧!”
下一个正是高家三兄弟,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他们兄弟三人虽然急急赶来,却早有上千人在等候了,还是老三有办法,花百文钱买通一个衙役,衙役便将他们领到了前面。
高家三兄弟一起走上前,躬身道:“县老爷,我们要登记。”
王垍成眉头一皱,“你们是一户人家吗?”
“不!不!我们是兄弟三人,三户人家,但希望能迁徙到一个地方。”
“嗯!”王垍成点了点头,三兄弟想在一起,他也赞成,便道:“可以在一起,我会特别注明,不过你们要去哪里?关内道还是陇右,这可以先选一选,另外,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三兄弟在路上商量了半天,觉得去陇右有可能会是去高原,陇右虽富裕,但高原可不好,所以他们宁愿去关内道,而且离相州老家也近一点。
“回禀老爷,我们是高乔村人,三兄弟,高富贵、富宏、富侯,另外,恳求老爷让我们去关内道!”
“可以!”
王垍成大笔一挥,将他们登记了,又将三只铁牌递给了他们,“这是你们的迁徙号牌,很重要,一定要收好了,三天后来县衙前看出发通知。”
这时,一名衙役匆匆走到王垍成身边,低声对他说了几句,王垍成惊得跳了起来。
“啊!快……快给我更衣!”
第五百五十四章 河北大迁(中)
县令王垍成换了官服,带着两名衙役便匆匆赶去县城外,在安阳县以北约十五里处的官道旁,有一座龙泉驿,是往来公人们休息住宿的重要驿站,龙泉驿的后面是一座丘陵,长满了茂盛的松林。
而在此时,松林内驻满了唐军骑兵,足足有五六千人之众,几乎将整个龙泉驿都包围了,这是郭子仪的军队,郭子仪的十万就驻扎在相州西南的卫州白陉,也就是今天河南辉县境内,今天他率五千骑兵特地来安阳县的视察移民情况。
河北道虽然是安禄山的势力范围,但那是指安禄山的军队威慑范围,实际上安禄山并没有真正控制住河北道全境,他的军队还在幽州及幽州以北,范阳节度和平卢节度的管辖地,如果安禄山的军队开始驻扎在南面的相州及其附近,那就意味着他真的造反了。
安禄山名义上还没有正式造反,尽管他拥立了新帝,但河北州县绝大部分都没有承认,这就让安禄山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更重要是他还没有完全准备好,还没有到以武力强迫河北州县承认新帝的程度,还没有到派兵直接占领河北全境的程度,所以他尽量保持了一种沉默和克制,连派兵赴黄河边支援许叔翼,他都是借口军队训练。
此时,安禄山派去支援许叔翼的军队在魏州,距离安阳约四百余里,而郭子仪的大军在相州以西的河东道地界,并没有完全进入河北,在一定程度上,他的军队牵制住了安禄山的军队,今天他率五千骑兵迅速赶到安阳县,一方面固然是想视察撤民进度,另一方面,他也是在试探安禄山的反应。
此时,郭子仪在驿站的房间内,仔细地查看河北道地图,从目前得到的情报来看,安禄山还暂时没有对河北移民之事有什么反应,安禄山的军队依然在幽州,而魏州蔡希德那边也没有出现干涉移民的事件。
郭子仪背着手在慢慢踱步,眉头皱成了一团,他很了解安禄山,以安禄山的为人是绝对不可能坐视河北大移民,除非他真没有造反之心,否则,河北道将是他的根基地,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根基被削弱。
郭子仪可以肯定,安禄山一定会干涉河北移民,关键是他会从哪里下手?用什么手段下手?下手又会到什么程度,或者是直接造反,这让郭子仪心中充满了疑虑。
郭子仪又回到了地图前,望着幽州沉思不语,这次他率大军进逼河北,很大程度上是在执行李庆安的战略部署,郭子仪也明白李庆安的担心,安禄山不是南唐军,更不是李瑁和李璘那样的弱旅,范阳军的实力很强,甚至超过他的朔方军,而仅仅次于安西军,再加上他大量招募北方胡人加入他的军队,这使他的战斗力更加强大,尽管人人都说安禄山的五十万大军是虚夸,但郭子仪却不这样认为,他在边关多年,深知胡人的底细,胡人是全民皆兵,一个稍大一点的部落就有数万兵力,如果安禄山招募得力,再许以重利,拥有五十万大军并不是不可能。
正是这一点,让郭子仪对李庆安十分敬佩,郭子仪这才明白李庆安为什么没有立即消灭许叔翼,他就是想形成一个战略对峙局面,控制住安禄山造反的节奏,使他能有时间从河北撤民,尽管安禄山未必会理会李庆安的控制,但这确实是唯一的可行办法。
否则,安禄山的胡兵一起,河北将遭灭顶之灾,胡兵们要的就是汉人子女,要的就是汉人财物,安禄山也必然许下了诺言,郭子仪叹息了一声,得加快移民速度啊!
这时,门外有亲兵禀报:“大帅,安阳县县令到了。”
“嗯!让他进来吧!”
郭子仪收起思路,又命人将地图拿走,片刻,县令王垍成在亲兵引领下快步走了进来,他上前给郭子仪施礼道:“卑职安阳县令王垍成参见老帅!”
“王县令不必多礼了,请坐吧!”
“谢老帅!”
王垍成坐下,有亲兵给他上了茶,王垍成欠身称谢,郭子仪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这才不慌不忙笑道:“我怕惊扰了民众,所以没有入城,便让人把你找来,辛苦王县令了。”
王垍成连忙应和道:“哪里!哪里!郭老帅爱护县民,卑职深为感动,老帅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我会竭尽所能帮助。”
“呵呵!王县令以为我是来打秋风吗?”
郭子仪呵呵笑了起来,王垍成脸一红,他以为郭子仪是来要粮,心中早已盘算好,最多只给三千石,没想到却被郭子仪一下子戳破了,他喃喃说不出话来。
“王县令,我不是来打什么秋风,我是想来问问移民的情况。”
听说是问移民的情况,王垍成精神一振,连忙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