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庆安也希望能和大食达成一种类似停战协议的和解条约,让他有时间发动对吐蕃的战争,否则两线作战。他的后勤也供给不上,李庆安也知道大食的主要精力将会放在非洲,这就使大食无法全面反攻唐军,双方都有停战的意愿,现在就看在谈判中谁占上风了。
但这却不是李庆安带曼苏尔参观长安的目的,让曼苏尔了解大唐的雄厚实力,这固然能在谈判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李庆安用意并不在此,李庆安是一个有远虑的人,他希望大唐开阔的胸襟能同样吸收伊斯兰的文化,他也希望曼苏尔这位阿拔斯帝国哈里发的继承者能够更深地了解大唐,战争不是他李庆安所需要,他需要时间发展安西经济,安置移民,积蓄粮食和财富,巩固他李庆安对葱岭以西的控制。
战争也不是大唐所需要,现在已经不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唐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历史上大唐无力镇压安史之乱,很大程度上就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大唐的军队和经济基础就已被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和土地兼并给摧毁了,以至于朝廷对安史之乱最后妥协,恶果影响千年。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树敌过多,最后只会走向灭亡,吐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汉民族的威胁永远是来自北方,在南有吐蕃强敌、北有回纥契丹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再在西方树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这无论如何不是一个正确的国策。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将大食势力赶回阿姆河以西,把他们打怕了,再和他们建立友谊。
他们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缓缓而行,曼苏尔背着手,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座大唐最繁华的商业市场,那宽敞的街道,壮观的店铺有数千家之多,店铺里堆积着小山似的货物。精美的瓷器、丝绸,弥漫着清香的茶叶,雪白的纸张,每一种货物在大马士革都是昂贵的奢侈品。
但让曼苏尔感受最深的却是大唐人身上洋溢着的自信和健康,无论是高贵如李庆安这样的高级将领,还是身份卑微的搬运货物的脚夫,他们的笑声爽朗而自信,在他们这些西方人面前,一个小小的脚夫都会将腰挺得笔直,没有半点卑恭 姿态。
‘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曼苏尔暗暗忖道。
这时,曼苏尔被一家瓷器店柜台上的一对精美的大邑白瓷瓶吸引住了,这对瓷瓶薄如白纸,瓷胎晶莹剔透,他弯着腰,仔细地观察上面的绘画,是一幅水墨山水画,精美异常,曼苏尔眼中露出了不舍之意。
“店家,这对瓷瓶多少钱?”李庆安笑着问道。
伙计连忙上前笑道:“客人,这对瓷瓶是小店的陈列品,一般不卖,如果客人实在想要,我去问问掌柜。”
“不用了!”
一名老者走了出来,拱手笑道:“客人想要,这对瓷瓶我送你了。”
老者眼光如炬,他看出曼苏尔和李庆安一行人身份非同寻常,送他们一对瓷瓶,他们不会亏待自己。
“那就多谢了!”
李庆安对曼苏尔笑道:“殿下,这个商人说你是远来的客人,所以这对瓷瓶送给你了。”
“啊!这怎么可以?”、
曼苏尔一怔,他眼中露出了敬佩之色,大唐连一个小小的商人都这样与众不同吗?他接过瓷瓶,连忙从腰间解下一把镶满了宝石的纯金匕首,双手递给掌柜,道:“我们阿拉伯人虽四海皆兄弟,却不随便欠陌生人的情谊,你送我瓷瓶,我送你这把匕首,这样我也心安。”
“这个……”掌柜有些犹豫,他见匕首十分昂贵,不知是否该收?便向李庆安望去,李庆安点点头笑道:“你就收下吧!”
掌柜接过匕首,想了想,又连忙从柜子里取出一只檀木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一对仿佛观音菩萨用的玉净瓶,当然也是瓷器,不过是上品大邑白瓷,上面绘有宫廷侍女图,精美绝伦,明显是出自大师之手,比刚才那一对瓷瓶明显要好得多。
他把檀木盒子递给曼苏尔笑道:“这是我家老东主亲自烧制的白瓷,已存世不多,这才是我们店的招牌,请客人收下吧!您的匕首太昂贵,我不能占你的便宜。”
李庆安没有翻译,而是跟在曼苏尔身边的粟特翻译将掌柜的话翻译给了曼苏尔,曼苏尔连声道谢,他接过这对瓷瓶,顿时眼睛亮了,这对珍贵的瓷瓶他要献给哈里发。
李庆安见这掌柜不卑不亢,颇给大唐人长脸面,不由对他暗暗赞许,便取出自己的一张名刺,递给他笑道:“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尽管来找我。”
掌柜接过名刺,顿时‘啊!’地一声,连忙向李庆安施礼,“原来是李大将军,在下成都府商人许衡,久闻大将军事迹,击败大食西蛮,不胜敬佩,请受我一礼。”
李庆安哈哈大笑,他指了指曼苏尔道:“这位就是大食的储君,想不到吗?”
掌柜挠挠后脑勺,脸上的表情古怪之极,真是怪到家了,战场上的对手竟然并肩逛街。
参观完西市,李庆安便将曼苏尔送回了位于皇城的鸿胪寺客馆,他们将下榻在此,行至客馆门口,鸿胪寺少卿裴用上前道:“大将军,兴庆宫已经传来消息,明日上午圣上将在大同殿接见大食特使,圣上请大将军也一并参加会见。”
“我知道了,大食客人的食宿安排好没有?”
“请大将军放心,我们已按最高规格安排,不会怠慢客人。”
李庆安点点头,转身对曼苏尔拱手笑道:“殿下一路劳累,请殿下好好休息,用餐可以就在馆舍,也可以去中午用餐之地,殿下尽可自己决定,我就暂时失陪了。”
曼苏尔连忙向李庆安行礼谢道:“多谢李将军的招待,让我感受到了李将军的诚意。”
这时李庆安忽然想起一事,便笑道:“再过七天便是我正式成婚之日,我邀请殿下参加我的婚礼。”
曼苏尔大为惊讶,原来这个唐军主帅竟然还没有成婚,他欣然笑道:“好!我一定来参加。”
李庆安又对鸿胪寺的官员交代了几句,便告辞了大食使者一行,向独孤府而去,他需要和自己的亲人一起分享封王的喜悦。
……
亲仁坊,安禄山的府邸内,安禄山的部将刘骆谷穿过院子,匆匆向书房跑去,书房内,安禄山正和他的另一个谋士高尚商量调动阿布思军队一事,从三年前的石堡城战役结束后,安禄山边开始谋算这支精锐的突厥人骑兵了,最初他是希望阿布思部自己提出迁徙幽州,为此他给阿布思开出了优厚的条件,给他占地十万亩的大牧场,他部落民众不须缴纳一文税赋,但最后还是被阿布思拒绝了,并明确告诉他,自己的部落绝不会去范阳,安禄山便猜到阿布看透了自己的企图,恰好此时他的族兄安思顺调任朔方节度使,安禄山大喜,立刻就此事向安思顺进行交涉,希望安思顺能促成阿布思部东迁范阳,不料安思顺却态度暧昧,嘴上虽答应,实际上却迟迟不见动作,在安禄山再三逼迫下,安思顺不得不找出一个借口,需要李隆基的同意,他才能放人。
现在李隆基已经答应,这就让安禄山喜出望外,安思顺再也没有理由拖住不放了,现在安思顺的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阿布思的态度,不过这一点安禄山并不是很在意,只要李隆基旨意一出,他阿布思就必须遵从圣上的调动,而且这份旨意中书省已经草拟送进宫了,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传来。
“恭喜大帅了,几年的心愿终于要如愿以偿。”
安禄山的南瓜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道:“本帅为这一天已经等了三年,从来没有哪样物品让我如此执著,着实是这支骑兵的战斗力精锐无比,正好补我范阳军骑兵不足的弱点,与我的幽州铁骑相得益彰,而且阿布思部东迁,还能给我带来源源不断地战马,这也是个长远买卖,拿到这支骑兵,下一步我就该谋河东了。”
高尚是安禄山的两大谋士之一,一个严庄失踪多年,至今下落不明,他便成了安禄山的第一谋士,尽管安禄山帐下幕僚众多,可让安禄山信任,又足智多谋的,却只有高尚一人,高尚年约五十岁,长得颇为白胖,留一缕长须,一双细长眼闪烁着一种狡黠的目光。
他轻捋长须道:“不过为了万无一失,大帅应派人在半路拦截阿布思,以防止他逃逸。”
他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了部将刘骆谷的禀报声:“禀报大帅,已有消息!”
“进来!”
刘骆谷是安禄山安插在长安的眼线,每年安禄山大量拨款给刘骆谷,让他结交权贵,收买李隆基身边宦官,朝中但凡有风吹草动,刘骆谷便以最快的速度发鸽信前往范阳,刘骆谷走进房内,躬身道:“禀报大帅,宫中传来消息,圣上已经正式批准了大帅关于借阿布思部赴范阳协助作战的奏折,旨意刚刚下发兵部和朔方。”
“好!好!”
安禄山连声叫好,他得意地笑道:“这下,我就将美梦成真了,哈哈!”
旁边的高尚却看出刘骆谷欲言又止,似乎还有话说,便问道:“还有什么消息吗?”
刘骆谷叹口气道:“大帅请阿布思晚上来赴宴,他推病不肯来!”
“退病?哼!早上看他还好好的,他会有什么病?算了,我也不请他了。”
安禄山回头对高尚道:“适才先生说这个阿布思会逃,那他会往哪里逃?”
“应该是逃进大漠,不过我听说过阿布思和回纥可汗关系恶劣,我们要防止他独立称汗,臣还是那个建议,把阿布思控制住,让他插翅难逃。”
“嗯!”安禄山点了点头,缓缓道:“半路拦截有点晚了,我们在长安就得动手,宜早不宜迟,今天晚上便开始行动!”
第二百九十章 有失有得
李庆安在下午时分返回了军营。李泌有要事找他,确切说,是李泌请求返回东宫,今天下午,李亨派来一名侍从给李泌送来了一封信,此刻,这封信就放在李庆安面前,信中的内容很简单,李豫新入东宫无人相助,李亨恳求李泌入东宫帮忙儿子。
他同时也给李庆安写了一封信,信中对李庆安表达了无尽的歉意,希望李庆安理解李豫身边无人的窘迫。
两封信此刻就并排放在一起,李泌则站在一旁,略略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李亨除了这两封信外,还命人带了口信给他,‘是去是留,先生可自处,绝不勉强。’
其实是李泌动心了,是他想去东宫辅佐李豫,他自少聪敏。博涉经史,精究《易象》,以王佐自负,为帝王之师,是他从小的梦想,后来有幸辅佐李亨,怎奈李亨处处被限制,一言一行都被记录,李泌也就缺少了发挥才干的机会,李亨被废后,他得罪了杨国忠,不得已去安西投靠了李庆安。
现在李豫入主东宫,而且有处置国事之权,让李泌怎么能不动心,问天下事,这是他多少年来梦寐以求之事,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但李泌心中却十分内疚,这样一来,他就有背弃李庆安之嫌,李庆安在他最落魄时没有嫌弃他,收留他为幕僚,并委以他重用,这份恩情让他难以回报。
李庆安沉默良久,他忽然笑道:“这是好事啊!先生怎么会有愧疚之情?先生尽管去东宫,希望先生能成为我和储君之间的一座桥梁。”
李庆安的大度让李泌更加羞愧。他深深施一礼道:“使君对我有大恩,李泌尚未报答就这样离开,心中愧疚难当,请使君容我以后相报。”
李庆安点点头道:“皇太孙虽入主东宫,但他的前方依然杀机重重,危机四伏,他确实需要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我听说高力士也会辅佐于他,希望先生多劝皇长孙谨慎小心,把他的抱负留在登基之时,至于我这边,先生不用担心,我会不拘一格用人才,会有更多的文人来为我效力,上次先生推荐的外甥张志和,年少大才,不同凡响,我准备带他回安西。”
“我大唐人才辈出,胜李泌之人多矣,愿将军开招贤馆,广纳天下人才。以实现将军迁移汉民,置州县于岭西的大志。”
说到这,李泌叹了口气道:“我将走,愿为将军再献一策。”
李庆安没有拒绝,淡淡道:“先生请说!”
坦率地说,对李泌的离开李庆安没有半点遗憾,也不想挽留,或许李泌才干卓著,但对于李庆安来说,忠诚远比才干重要,他宁愿要才干寻常一点,但对他忠心耿耿之人,这就是他看重严庄远远超过李泌的缘故。
其实这也是好事,李泌现在走要比将来走好,在他还没有了解自己隐秘之时走,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威胁和损失。
这时,李泌对李庆安献上了自己的最后一策,既然哥舒翰提议由陇右军和安西军一同发起针对吐蕃的两线战役,那安西军不妨把战线再向东扩大一些,可以从沙州一线进攻吐蕃,这样一来,安西军便可以名正言顺在沙州驻军,控制了沙州,河西走廊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李泌走了,李庆安背着手站在地图旁,默默注视着河西走廊最北面的沙州,沙州也就是敦煌,从玉门关经敦煌,穿越蒲昌海。也就是后来的罗布泊,便可直接抵达高昌,如果说玉门关是河西走廊的北大门,那么敦煌就是进入河西走廊的侧门,占据了敦煌,河西走廊的北部便是囊中之物。
李庆安不得不赞叹李泌的战略眼光,果然眼光长远而深邃,不错,这次两线作战便是占据沙州最佳的时机,李泌跟了他这么久,只有这条建议最具有战略价值。
……
阿布思的住所位于待贤坊,紧靠长安城西的延平门,这里实际上是阿布思族人的宅子,宅子占地颇大,有一百多间屋子,一堵高大的围墙将宅子紧紧包围,阿布思和他的百名手下便住在这里。
这次阿布思进京是为他的部落争取弥峨川一带的牧场而来,前年他部落所在的草原遭遇到了雪灾,使他们部落损失惨重,现在唐王朝安置他们的草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十几万人的生存了。
但这次长安之行令他失望,朝廷否决了他扩大牧场的要求,阿布思感到沮丧万分,连一向对他友好的李林甫也无能为力了。
没有得到牧场虽然让他感到失望。但阿布思却感觉到另一种危险正向他迫近,那就是安禄山对他军队的野心,三年前,安禄山的这种野心曾经暴露过一次,而且差点得逞,阿布思后来才慢慢意识到,安禄山若得了他的军队,他第一个要杀的就是自己,这三年来,安思顺不止一次问过他此事,也就是说。安禄山一直对他的军队野心不死,这次进京,他在一个月前再一次遇到安禄山,安禄山便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他和他的军队将做好迁移幽州的准备,说得那么自信和肯定,让阿布思心惊胆战了一个月。
他想过种种可能,如果朝廷一旦真的决定让他的部落东迁,他将何去何从?他与回纥的葛勒可汗磨延啜关系恶劣,甚至是势不两立,他不可能去投靠回纥,想来想去,阿布思只想到了一个去处,那就是和他关系交好的葛逻禄人,葛逻禄的大酋长谋刺黑山和他还是结拜兄弟,但他若去投靠葛逻禄,首先便要得到安西节度使李庆安的许可,阿布思也知道,金山的沙陀人和葛逻禄人实际上已经沦为北庭的附庸,如果没有李庆安的许可,谋刺黑山也不敢收留他,而且李庆安如果答应,甚至还可以划出一块地盘给他们同罗部,比如夷播海沿岸,那里都是富饶肥美的草原,足以让他的十几万部众安居乐业。
幸运的是,李庆安和安禄山关系很僵,他正好也进京述职了,今天早上他还在大朝间隙时和他说了几句话,明天他要去找李庆安,要和他好好谈一谈。
阿布思坐在房间里正想着怎么和李庆安商谈此事,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下午安禄山派人来请他去吃饭,被他拒绝了,他非常了解安禄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