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狼的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豺狼的智慧-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策略一:大权分毫不让,绝不“谦虚”;小权让属下轮流执掌,内容与大小各不相一,这样一可发挥属下的创造性,为他们增添工作兴趣;二可分散或消灭属下的僭越意识,让其将竞争对象立为平等同事。
  策略二:广采或专采人言,广而纳之,专而择用。凡要听取的意见,只把它独立地看待,不管他出自谁口,只要能为我创造性地消化运用就行。当然,有些言论在有些时候是某些政治路线的象征性语言时,切不可照搬运用。完全按别人意见办容易受制于人,经常听信一人之言,容易使大权旁落。如果领导集团内自己是一把手,那就不可任用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为亲信,以免在危难之际或忧患之际,造成自己被孤立的局面。因此,纳言与任人相似,也要讲究平衡学问。
  策略三: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旨在达到一致看法,特别是通过一次事件,可以看出许多人所持的态度和所走的路线。当你听取意见时,应该多设问,少说话,甚至保持沉默,以便显示容纳别人发言、容纳不同思想的意见的胸襟。要作主张时,不必立刻就说,也不必说出原委,更不必道出将要达到的目的。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张,一举推行就是了,不必再问,不必犹豫,不必过多解释。无论以何种方式听取的意见,或以何种方式收集采纳的意见,都不可全盘采纳。采纳意见只能采纳意见的正确精神或推一知二知十,最后的主张必须由自己来做。
  策略四:注意制造惯例,不可灌输平等意识。上下之所以分为上下,乃是有分有别所致,没有分别就难以成上下。领导集团内部如果没有惯例,权力天平就会倾斜或摆动,在领导集团内部过分强调平等意识,只会造成离心和混乱。因此,平等乃是从人格意义、法律意义及民众全体而言。领导集团内的分工差别,是绝对不讲平等的差别。这样,平等与不平等的天秤才会平衡,也即,平衡肯定造成新的不平等,不平等才求平等。  ‘
  策略五:功高者同时应使用有过之有,他有相等于其功的过错,功过相抵,才不致功高震主。
  策略六:可以容纳却绝不妥协。容纳即包涵的意义,妥协是退却,领导向部属退却是不可以的。
  策略七:在每一级台阶上的部下,都要有其众多的竞争对象,这样他才能戒性谨慎,率众奋斗,并在相互竞争无暇的情况下奋斗。反之,则容易使部属变得骄横,把权力意识倾注到上位。因此,君子风度应是,除了被推翻或打倒这一条外,其他一切都可以容纳。除了他自己已经认错并已经悔过的事以外,其余一切都应该贬抑,此度与量是也。
  策略八:狠狠地扑灭部下中取我而代之的一切根苗,并依此惩戒其他人。同时,必须懂得,敌人的对立处有时也可用为顺遂,彼一时之敌人,不一定是此时之敌人,这一方面是敌人,在那一方面却不一定是敌人。敌人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对我不利。但有些方面于我有利。用其言,用其行,截而用之,依此类推。
  智慧121发号施令,说一不二
  如何使领导者发出的指令得到最有效的施行,这对几乎所有的领导人物都是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权力的影响度、威信的分量。因此发号施令要遵循如下规则:
  1.谨言慎行。圣人举步,千里睽睽。政治地位和知名度很高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必有相当多的人注目而视。此谓船摇一尺,桅摆一丈。因此我们说,具有高度社会地位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抱着戒惧、审慎的态度,才能名副金口玉言之实。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圣人接触别人,小心言行,不为防人,只为防口。人之口舌软而无规,人与人之间,舌之作用可当得半个人。身处高位的人,一咳嗽一眨眼都能引起众人注意,当年布什总统访日,于席间昏倒,立刻影响到华尔街股市价格。鉴于此,领导人物时时修正自己的言行非常必要,那些轻视这个道理与原则的人,必定会下时引起群体舆论的攻击,因而遭受不该遭受的困扰。因为,地位愈高的人,他们在外的名声愈是属于整个社会或他人。
  循着尊重别人,戒言慎行的原则,一片赞誉定然是伴随着你的。反之,则说不定。伟人们越是声望高时,越应该谦虚地审度自己的言行。否则,声望也有可能走向反面,正所谓不积小善,无以成名;不积大恶,不会有灾;小恶多积,恶掩善言。
  2.内圈外圈。每一个人又都是可信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可信的,这就是政治,不论人多人少,必定有内圈外圈。要正确使用内圈的人。首先应该不断地扩充或巩固内圈,有外圈才能巩固内圈。
  内圈的形成,还必须配有一种定势。群体定势形成后,反对派不会轻易拉出你内圈的人,外圈又会向内圈靠拢。
  命令制造者是自己,发布者应该是别人,这样可避免矛盾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要避开矛盾焦点,不管面对内圈还是外圈,有一些事情上面,应使内圈一视同仁。
  3.说一不二。王命不敢轻易下达,既然说了就需要有人不折不扣地执行,说了就不可轻易变更。如果一旦改变了,再去执行当然不好办。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王者发话,重于泰山。说到做到,是树立权威的妙法,所谓信义,不过如此。
  如果想收回成命,那也好办,就是你吃不准的命令要像上面一条说的那样,最初以别人的名义或通过别人的发布出来。
  如果需要修正自己的号令,你应该寻找几个说得出去的借口,提早制造一个舆论环境,让人觉得不是你要修改,而是为了大众的利益才不得已而为之。但就是这样也不可再三运用,否则类似周幽王的悲剧就会重演。
  智慧122防人有术,惩欺为先
  从古至今,欺君之罪罪莫大矣。从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中国的皇帝们很聪明,他们为了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首先要惨淡经营不被臣属们欺蒙的生活与工作圈子,如若有人欺君,动辄就会砍头,轻些也会削职问罪。
  当代的领导者们,为了维护自己决策的严肃性和正确性,也必须首先杜绝属下对自己的欺蒙。
  识别欺骗,然后才可能惩治欺骗,防欺之先必有连环措施。
  先说识别欺骗。本是白,报是黑,是蒙;本是鹿,说是马,是欺,凡是已经发生的事,将要去做的事,如若谎报,即是欺蒙,欺必须以蒙为形式。
  识别欺骗要法之一是,佯装对正面问题听后入耳,几乎同时,或以直接方式,或从他处了解问题的各个侧面,进行立体分析,综合之后可知欺与未欺。
  识别欺骗第二要法是,常欺人者也可能偶尔欺己,欺语多者也可能欺我于行;识别欺骗第三要法是,运用特务手段暗中察访,运用突然变换法,使欲欺骗于己者手足无措;识别欺骗要法第四是察颜观色,见微知着,运用理性预感智慧。
  再说防止欺骗。防止欺骗的原则是,有欺必惩,使欺者必食其果,或让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惩之。知欺然后治欺,始能防欺。
  要求别人讲信用,自己先讲信用;要求别人不欺,自己先不欺人,防止欺骗除了要有系统的惩罚措施外,还必须要有得力的组织措旋。如三人牵制法、五人监督法等等。
  防止欺骗有办法在于按欺之内容或轻重,处以不同等的处罚措施,或诛或贬或抑,以达到惩戒他自己以及更多人的目的。有时候,杀一儆百是绝对必要的。治欺要公开处罚,才能有效用。欲骗人入陷阱者,必处以贬;常发欺语,必有欺行,可旁敲侧击使其明白后处以抑。明明确确可认定的欺罔必治之以揭露。尚不明见的欺罔之行,必治之以疑。
  此外,可对一些人平时的言行做仔细察访分类,在心中列顺、疑、信名册,可知常日不欺,单日多欺,常日多欺,单日必欺。
  除了上述这一切,判定欺骗首要的还是智慧,《圣经》中有一则耶和华判案的故事,两位妇人同争一个孩子,都说是自己亲生,难分难解。耶和华说:既然如此难以分辨,就把孩子劈成两段,你们各取一段吧!一位妇人表示同意,另一妇人放开孩子,说:你抱走吧,孩子是你的。耶和华把孩子判给了后一位妇人,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智慧123保留绝招方可沉心静气
  有一位慈祥的师父,把全身之术尽数传给了一个性情暴戾的恶徒,恶徒学艺出师,不思图报,反倒认为留着师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凭着年少勇力跟师父决斗,最后达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猫与老虎的故事。传说猫曾作老虎的老师,教它诸般发威、怒吼、卷尾、剪扑之技,但猫思虑老虎比自己庞大若干,若日后它欲反扑于我该怎么办,遂保留了一手爬树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脸,怒欲扑食猫老师,猫老师嗖地窜上树顶,老虎抬头张望无计可施。
  两例可见,倘若师父留有绝招,也不致身处惨境,慈善反而为慈善所害。
  如果为上者没有留下绝招的心思,恐怕久后难免受制于属下。英明的从政者发布命令,必使由之而不使知之,这样才形成一种凝聚力,也即向心力。向心力的形成,是团结的手段之一。
  此外,要分别不可使知之的策略,可使之明确要知的政策。这样,一种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估量的力量本身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力量。总之,绝招即是除非自己,别人无法了解的招数。并且是左右逢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招数。
  绝招之组成,正若下棋藏了棋路一般。要杀得出来,杀得回去。留绝招的基础是杜绝用感情成分干政,理性与利害相权的办法应该占第一位,感情的形式、非感情的思想指导行动,也是政治绝招之一。
  有了绝招,事到临头自然就能沉心静气,泰然处之,沉住气,就能把不当说的话,不当表现之色全部压下来。久久地压住,留在心底。用一半的话说完全部的话,充分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语言艺术水准。
  沉住气,不但可以做到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当然也就不会失事于人了。每临大事,或有危难难办之事时,必须沉住气,一边用策略与行动去对付他,一边静心地等待,如此,才会化凶为吉,度过难关。
  政治家若不能沉住气,正像把自己的想法全部曝光,并且晒成照片一样,敌人会因势而动,群众会觉出他的思想
  的一般性来,并丝毫不会感觉他的手法的高超,因而,不会因此佩服起来。
  所以,沉住气,可防患、防人、防事。固守城池,也如同设置禁区一般,威从中生,权从中生,禁区不禁就没有意义了。
  只要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绝对制胜的绝招,任何时候,你都能处变不惊,因为你可以静观时变,而后全力出击,挽狂澜于既倒。
  智慧124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丛林里的生态圈似乎是天定的,强与弱,谁都不可能去改变,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但因为人类有智慧,可以透过学习及经验的累积,在人性丛林里巧妙地获得生存的机会,并进而为自己争取较丰沛的利益。
  有一个智慧是值得在人性丛林里进出行走时参考的,那就是——遇强则弱,遇弱则强!
  人不太容易去改变自己条件的强或弱,但却可以以示强或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
  “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过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却很高,因此不妨示弱,好化解对方的戒心。
  以强欺弱,胜之不武,大部分的强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富侵略性的“强者”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
  弱也有让对方摸不清你虚实,降低对方攻击有效性的作用,一旦他攻击失效,他便有可能收手,而你便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并反转两者态势,他再也不敢随便动你。
  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评估的,何况还不一定可击败对方,“存在”才是主要目的。
  “遇弱则示强”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实力比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好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正好引来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所以,这里的示强是防卫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而侵略也必为你带来损失,若判断错误,碰上一个“遇强示弱”的对手,那你不是要很惨吗?
  人性丛林里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强与弱,只有一时的强与弱,因此强者与弱者,最好维持一种平衡、均势,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此点,但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你愿意,也不论你是弱者或强者,“遇强示弱,遇弱示强”只是其中一个方法罢了。
  智慧125假痴不癫,善于装死
  ,  痴者,傻而愚笨也;癫者,精神错乱也。既然是假痴不癫,那么,就不是直傻,而是表面上装作傻瓜,内心却异常清醒,精神一点也不错乱。
  假痴不癫主要是一种政治应变术。当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以掩饰自己的政治抱负,避免政敌对自己的警惕和陷害,以敛翼待时。
  公元239年,魏少帝曹芳受曹爽专权,架空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虽然甚为不满,但一时又无能为力。为了免遭曹爽的再度加害,同时也为了隐蔽自己,以待时机,司马懿告病居家,不问朝政。
  一日,曹爽派心腹李胜去探视司马懿,以查虚实。司马懿也知道曹爽的用意,因此,当李胜去探视时,只见司马懿直躺在床上,两个侍女正在喂他喝粥,米粥洒满了前胸。李胜与他说话时,司马懿故意作出气喘吁吁的样子,话也听不明,说也说不清。
  李胜回去后,将所见所闻详细报告给曹爽,并说:“司马公不过是尚有余气的尸体而已,形神已离,大人不必再对他有何顾虑了。”
  曹爽最感棘手的就是司马懿,听到他不会久留人世,心中无比高兴和放心,在朝中更加肆无忌惮了。司马懿则加紧秘密组织力量。公元249年1月,魏少帝曹芳拜谒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亲信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乘机发动兵变,废免了曹爽兄弟,不久将其全部处死。
  在政治风云中,有时当危险要落到自己头上时,通过装傻弄呆,还可以达到逃避危难、保全自己的目的。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保住江山,对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奸贪舞弊、严重损害皇朝利益的行为,无情打击,重刑惩治。其用刑的野蛮残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帝王。为了免遭杀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装疯卖傻,以逃避惩治。
  御史袁凯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杀头,便假装疯癫。朱元璋说疯子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钻刺他的皮肤,袁凯咬牙不吭。回家后,自己用铁链子锁了脖子,蓬头垢面,满嘴疯话。朱元璋还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凯瞪着眼对来人唱“月儿高”的曲子,爬在篱笆边吃狗屎。朱元璋听了使者的回报,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