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七日之后便要出征,姬溪想要先到第七师整军,过几日再回府告别,所以,他出宫之后连家都没回,只是着人带了个口信,便带着亲卫直接出了城,去往第七师,在军事这方面,姬溪还是很认真的。

    此次出征,姬溪打算将第七师全部带过去,另从驻扎扶风郡的第五师中借调一万五千兵,合计五万,穿秦岭,进兵汉中。这其中的路线规划,兵员将帅,粮草补给,每一项都需要姬溪亲自过目方能实施,所以,姬溪忙的焦头烂额,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姬溪这么忙,可家里面还是不给他省心,这不,三日后,姬渊来到第七师,姬溪还以为这小子终于开窍想来提自己分担些军事呢,却不料,姬渊一点这样的意思都没有,反而非要姬溪回长安,只说家中有大事,姬溪必须回去。

    当姬溪问是什么大事时,这小子又支支吾吾的怎么都不肯说清楚,只说姬溪回府便知。

    姬溪都被气笑了,便打趣道:“难道是貂蝉怀上了?”

    姬渊的脸瞬间涨的通红,矢口否认之余一直催促姬溪起行,待见到姬溪不为所动,这小子竟然动手准备硬拉了。

    姬溪莞尔,便说:“行了,我知道了,待我安排一下,便跟你回去。真是,能有什么大事啊,非要我回去。不知道我正忙着呢吗?”

    听到姬溪的许诺,姬渊终于放下了心来,咧嘴傻笑着等待姬溪安排诸事,正午过后,当姬渊等的快要着急的时候,姬溪终于安排完毕,于是,兄弟两个快马加鞭,连亲卫都没带,直奔长安,至于为什么不带亲卫,那还用说吗,有姬渊在侧,还要什么亲卫。

    兄弟俩紧赶慢赶,终于在黄昏时分赶回了家,而刚一下马,姬溪就被惊呆了。

    好家伙,府内张灯结彩,看样子是要举办婚事啊,可是,令姬溪惊疑的是,自己不知道谁要结婚。

    片刻后,姬溪知道了,哦,原来是自己结婚,看着吕浅和崔琰手捧这大红礼服向自己走过来,看着婢女七上八下的自己身上忙活,这整个过程,姬溪宛若梦中,而这个梦,应该是姬溪至今为止做的最美的梦了。

    姬月啊,多么可心的人啊,在姬溪想着不知怎么开口将婚期延后的时候,她不声不响的将婚期提前了,这样做,她无疑是很受委屈的,但为了姬溪,她全完不在乎这点委屈,她只是简单的,全身心的想要共结连理。

    这场婚事很简单,来参加的都是姬府的亲近之人,至于朝中百官,只有蔡邕和吕春前来,余者,姬府根本就没有通知,也不会有不识趣的前来打扰。

    于是,这场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洞房花烛夜,帷幔轻纱中,看着凤冠霞帔,分外靓丽的姬月,姬溪百感交集,想要发出协感慨,可千言万语,话到嘴边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这氛围,一时有些尴尬的沉默,良久,姬溪嘿嘿一笑,猥琐的笑道:“那啥,要不我们别煽情了,还是先办正事吧。”

    今日的姬月,罕见的少言寡语,出奇的柔顺温和,听了姬溪的话,俏脸染红了胭脂,微不可闻的点了点头。

    这般模样,哪个男人忍的住呢……

    桃花好,朱颜巧,凤袍霞帔鸳鸯袄。春当正,柳枝新,城外艳阳,窗头群鸟,妙、妙、妙。东风送,香云迎,银钗金钿珍珠屏。斟清酒,添红烛,风月芳菲,锦绣妍妆,俏、俏、俏。

    第二日,这对新婚的小夫妻连房门都没出,一应饮食用度全由下人送进去,这无疑是不和礼数的,但又因为二人乃是家中大哥大姐,上又无高堂,所以也没人会说什么。至于即将出征,军事上的问题,姬溪愣是让吕春放下了所有的政务,将之赶到了第七师替他代为统筹。

    人家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如果这么算的话,姬溪的春宵当值亿万金,因为他硬是把那一刻的春宵延长到了整整三日。

    这金子显然不是那么好赚的,当姬溪再次走出房门的时候,面色发白,脚步虚浮,刚出房门,便见到了替姬月操持家务的貂蝉,他仿若见到了救命稻草,急不可耐的对貂蝉说:“貂蝉啊,那啥,弄的好的给大哥补补,大哥有点受不了了,后天还要出证呢。”

    貂蝉惊愕的张开了小嘴,万万没想到,姬溪竟然能将如此丢脸的事情的说的这么的理所当然,而后,貂蝉羞怯的面红耳赤,却鬼使神差的问了一句:“那大姐呢,要不要也补补。”

    姬溪的嘴咧了一下,哼哧道:“千万不要,千万不能给她补。”

    闻言,貂蝉似乎想到了什么,脸更红了,是以脸话都不好意思说,急匆匆的转身就走,身后,隐约传来姬月的喊声:“墨迹什么呢,不是说出去透气吗,好了没有,好了就快点给老娘进来。”

    貂蝉的脚步更快了,可走了一阵之后,却忽的停下脚步,似乎想到了什么,而后,她轻轻却坚定的点了点头,粉若桃花的脸,红的是那么的艳……

第142章 五斗米教惑苍生() 
第二日早间,姬溪和姬渊迎面相遇,不约而同的看到对方伏在腰间的手,又不约而同的放下手挺起腰。姬渊表现的很羞涩,姬溪却不知廉耻的嘲笑道:“云虎啊,你这身子板也不行嘛,你看看你大哥我,一点事情都没有。”

    这话,被随后走来的貂蝉听到,不由自主的替自己憨厚的丈夫找回场子:“大哥,昨晚的大补汤味道怎么样,那可是小妹亲眼盯着厨子做的。”

    闻言,姬溪的笑脸顿时一滞,略恼的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貂蝉啊,你学坏啦。”

    这话被姬月听见了,她嘲讽的说:“学坏也是跟你学的。”

    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略有些尴尬和羞涩,随后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姬溪和姬渊吃过早饭就要赶往第七师,明日就要出征,是以吃早饭的时候姬溪免不了叮嘱家中几个女人几句。其实也没什么好叮嘱的,家中的几个女人,特别是姬月和貂蝉,都不是省油的灯,再说张统的第六师巡防长安,想来也不会出什么事情。所以姬溪的叮嘱主要是针对刘民这个三岁的孩子。

    姬溪说了一大堆,姬月听得有些不耐烦,便说:“行了,行了,怎么这么啰嗦,你们尽管去,家中的事情不用你们操心,早些回来就行。”

    这就是姬月,从不会把炽烈的情感表达出来,但她的一言一行却总能给人一种暖心、安心的感觉。

    听了姬月的话,姬溪莞尔一笑,便当真不在多言,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早饭,姬溪和姬渊翻身上马,利索的出府而去,至于行装,自有仆人准备。

    二人的离去,令姬府瞬间沉默了许多,看着貂蝉几人有些担心,有些悲伤,又有些落寞的眼谁,姬月强颜笑道:“行啦,听说那张鲁不过是个妖言惑众的道士了,灭了他还不是举手之劳的事情,担心个什么劲,该干啥干啥去,对了,也许多日子没有去老娘的巾帼军了,走,我们姐妹一起去看看,带着民儿。”

    人啊,只要成群,就需要一个主心骨,而姬月,便是家中女人的主心骨,她总能在三言两语间给众人信心,至于她所承受的压力,却从不宣之于口。

    从某种程度上说,姬溪和姬月是同一种人,在他们的心中,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不同的是,姬月所作的事情,都是从家人的妾身利益出发,而姬溪所作的事情,乃是为了家人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所以,他需要征战天下,廓清寰宇。

    一日无话,第二日,第七师连个誓师大会都没有,更没有任何人来送行,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出发了。

    《孙子·军争》中说,用兵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姬溪只能做到一半,为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动如雷霆,他本人喜动不喜静,故而他的用兵风格说白了就是三个字:快、狠、准。

    主帅是这样,他的军队自然也是这样,是以第七师不动则已,一动便是快若闪电,疾行四百里,只两日,便抵达了斜谷关。而此时,自扶风郡抽调的五个团,共计一万兵马早已抵达,再加上斜谷关本地驻守的一个加强团,此时的斜谷关,已经屯兵五万,剑指汉中。

    进驻当日,姬溪升帐议事,共计二十四个团长全部到场,姬溪大马金刀的往帅案后一座,张口便说:“这一年多来,你等整日的叫嚣没有仗打,现在,有仗打了,是骡子是马,也该拿出来溜溜了,怎么样,紧张不?”

    姬溪这话,引起了满堂哄笑,第七师的四团长许强更是跳出来狂妄的感:“张鲁那厮,兜首卖艺之徒罢了,就凭他,还不配让爷爷们紧张。”

    这话起了个头,余下的团长不甘示弱,你言我语的将张鲁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姬溪饶有兴趣的听着也不插嘴,待众人渐渐住嘴之后,方才对老成持重的郝昭说:“伯道,说说吧,此时的西川,战局如何?”

    这郝昭,年约四十,长相身材普普通通,姬溪将他从万军从中选出来当团长,且还驻守斜谷关这么重要的地方,所看重的,倒不是他的武力和智谋,而是他的稳重以及肝胆。

    他或许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却绝对称得上是一面钢铁铸就的盾牌,他或许并不如何聪明,但却可以付出比常人多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这样的一个人,让他来守城再合适不过。

    郝昭也确实不负姬溪所望,张鲁在截断斜谷道之前,曾经亲率三万大军进攻斜谷关,但郝昭却仅凭关内的五千兵马便硬生生的让张鲁三日不得寸功,不得已之下,唯有退而求其次,截断斜谷道。

    守住了斜谷关,这是一件大功,但郝昭却表现的很沉静,没有丝毫居功自傲的神情,听到姬溪的询问,便沉着的出列,道:“今,张鲁分兵五万屯于萁谷,其意昭然若揭,乃为阻断我军之进军之路。而张鲁和刘璋,现在正各率大军胶着于巴川,绥定等地,总体来看,刘璋的形势并不乐观,几乎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听到这个消息,姬溪倒是有些诧异:“刘璋这么快就显出败象了吗?不应该啊,刘璋应该有二十五万兵马,便是留下五万防御南蛮,也应该还剩下二十万大军,张鲁才几万兵马,怎么会打的这么惨?”

    郝昭道:“因为张鲁得到了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共计五万兵马的支持,那些人,虽是化外野民,但也战力不俗,所以,张鲁和刘璋的兵力差不了多少。”

    闻言,姬溪心中倒吸口气,面上却不在意的笑道:“看来这五斗米教对这些方外之人很有效嘛?要不等我们干败张鲁后不杀他,专让他去方外提我们传播教统如何?”

    本来,听了郝昭的叙述,诸将的心中都是有些沉重的,想想也是,己方区区五万兵马,便向掺和进人家几十万兵马的战场,这几乎可以说是疯了。

    然而,当听了姬溪的话后,诸将又发自内心的觉得,刘璋是什么东西,张鲁又是什么东西,吕布厉害不厉害,还不是让我们给干出关中了,他娘的,有什么好怕的,真他娘的丢人。

第143章 前番弄险今日行() 
其实,姬溪心中的沉重比诸将更甚,但的沉重倒不是来自于张璐和刘璋的兵多将广,而是来自于张鲁蛊惑众生的能力。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这家伙就从名声不显,泯然众人,一飞冲天,竟有了如此大的势力,其发展势头之猛,简直骇人听闻。

    由此可见,五斗米教的教义绝对钻了这个时代民不聊生的空子,若给他足够的空间,只怕这天下早晚都是他张鲁的。

    而姬溪却知道,这五斗米教的教义其实根本上与黄巾贼张角的教义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的教义中有功利的存在,它不像基督和佛教那样只是纯碎的给人以寄托,所以,它可以蒙骗世人一时,却绝对骗不了世人一世。

    而一旦五斗米教大行天下,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出端倪,但要知道,人心的欲望是永无休止的,简单的教义绝对无法束缚住人们内心的欲望,而人的欲望一旦爆发,其危害难以想象。

    姬溪认为,能束缚住人心欲望的,是礼法,是法律,绝不是什么教义。

    所以,张鲁的危害远比诸将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其人,绝不能留,此战,势在必行。

    在宽了宽诸将的心后,姬溪的神色认真起来,问郝昭:“伯道,斜谷道损毁的如何?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少兵力能够修复?”

    郝昭沉吟一会,无奈的道:“请恕末将无能,无任何把握修复斜谷道。”

    闻言,姬溪双目一瞪,非常不满,刚要训斥,可转念一想,便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与难处。

    也是,张鲁损毁了斜谷道,这并不可怕,了不起派人修复罢了,可问题是,己方想要派人修复,但对方却必然会派兵阻挡,一来一往间,哪里能有什么成效,如此一想,郝昭的无计可施也就情有可原了。

    可郝昭无计可施可以,他姬溪不能无计可施,再看看堂上诸将,冲锋陷阵都是响当当的,可若论智谋轨迹,姬溪实在报不了什么期待。于是,他象征性的让诸将各抒已见,出谋划策,听着诸将七嘴八舌的说着些不找边际的话,姬溪没有抱什么希望,自己陷入了沉思。

    这个时候的姬溪,多么希望吕春能在眼前,最起码能有个商量的人,可是,长安城内必须有人坐阵,而这个人,除了吕春,姬溪谁也不放心,所以,姬溪只能自己靠自己了。

    这个时候,姬溪还想起了贾诩,但自从自从郭嘉的惊天一谋后,李傕投靠了曹操,其主簿贾诩却不知身在何处,连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姬溪曾派人百般寻找,但却如大海捞针,一点端倪都没有寻找到。

    正沉思间,姬溪陡然听到了一个地名,于是,灵光一闪,计上心头。

    这个地名是,子午谷。说起子午谷,姬溪便想起了后世史书中的诸葛亮和魏延。当时,孔明第一次伐魏时,魏延建议出奇兵走子午谷,直插雍凉心脏长安,却被孔明以太过弄险为由否决,且一生未曾采纳。

    可是,后世的孔明不敢用这条计策,但姬溪敢用啊,子午谷这条线,说白了就是奇兵出袭,而他姬溪最擅长的,就是奇兵。

    又沉思一会,姬溪主意已定,而后,抬手虚压,诸将瞬间住口,目光灼灼的看向姬溪。

    姬溪再次看向郝昭,直接下令道:“郝昭听令。我与你三万兵马,自明日起,日夜抢修斜谷道,我不需要你成功,但我要你给萁估的收兵已足够的压力,我要你用三万兵马,打出五万兵马的声势来。可能做到?”

    郝昭有些不明所以,而姬溪的军令下的清晰,布置的任务虽然困难,但还是可以达成的,于是,郝昭没有多问,郑重的领命。

    接下来,姬溪暂命郝昭为副师长,划分了十五个团至他的帐下,命他等先行退下,整军备战,明日辰时,便开始抢修斜谷道。而后,便让他们都退下了。

    此时的账内,还剩下十余人,这些人,除了赵云外,都是从关山时便跟随姬溪的老部下,姬溪最信任的心腹。

    奇兵者,一在于奇,二在于快,三在于秘,所以,这次的奇兵,姬溪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了自己最得心用手,最忠心耿耿的是个团。

    姬溪将自己的奇兵之计无所隐瞒的说与了诸将听,诸将听后,没有一个反对的,反而具皆跃跃欲试,追问姬溪何时出发,姬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