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城南,算得上是富人区了,可现如今这世道,吕家的宅子便是在这城南,姬溪曾在这里转过,却也没发现什么琴坊,如今按照吕春的提示,兜兜转转,不经意间,耳边似隐隐有琴声传来,姬蔓欢呼雀跃,指向一个方向,对姬溪说:“大哥,在那边。”

    寻着那琴声,二人渐行渐近,琴声渐渐清晰,姬溪不懂乐理,却能听出那琴声的幽远,似青松,似远山,似晨曦,似梦幻。

    姬溪笑着对姬蔓说:“蔓蔓,我们可能真的遇到一个高人了?”

    姬蔓欢欣的点头,脚步略有些急促,显得有些心急。

    姬溪见状一笑,满面宠溺,亦步亦趋。

    不多时,转角得见一琴坊,脸面破旧,却甚干净,左右寒梅傲然,衬着那琴声,孤傲而高绝。

    门前驻足,侧耳相听,琴声绵延,绝而未绝,一语传出,突兀却平和:“有朋自远方来,本应不亦说乎,然鄙人粗陋,固有几不见,请君且听。”话音微顿,继续说:“吾,清不见,浊不见,君不见,耻不见,达不见,狭不见,男不见,女不见,老不见,幼不见,上不见,下不见,你若见,我不见。”

    姬溪甚至没听出这话是男人说的还是女人说的,但这话中的意思姬溪却恍惚间明白了,而明了之后的姬溪都被气乐了。

    他娘的,你好人不见,坏人不见,君子不见,小人不见,心胸豁达者不见,性情狭隘者不见,男人不见,女人不见,老者不见,幼童不见,你不想见的,还是不见,你直接干脆的说,你他娘的直接说不想见老子不就得了,绕着弯的骂老子有意思吗?

    你他娘的当老子听不出来,你这番话,不就是在说老子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谈不上君子也论不上小人,心胸也就那样,还男不男,女不女,既没有阅历,也不够单纯,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庸才吗?

    说实话,姬溪真的被气着了,气的他手中湛卢剑脱手而出,直入中堂那副写着“梅兰竹菊”四字的牌匾上,然后,对不明所以的姬蔓说:“蔓蔓,你进去,把大哥的剑取回来。”

    姬蔓正不明所以,既搞不明白那番话是什么意思,更搞不明白姬溪甩剑是什么意思,正疑惑间,那声音再次响起,只有短短两个字:“请进。”

    这意思就是说,姬溪现在可以进了,可姬溪是什么人,谁还没有点脾气,于是冷哼了一声,道:“酸儒穷生,吾此生不见。”

    那声音似乎楞了一下,继而笑道:“甚好。”接着,便不在言语。

    姬蔓疑惑的问:“大哥,怎么了?”

    姬溪强按怒火,闻言道:“蔓蔓,你的老师就在里面,进去,好好学,给大哥争口气,大哥在外面等你。”

    姬蔓仍是一头雾水,可在姬溪鼓励的眼神下,便不再细问,迈着小步便走进了琴坊,转过帷幔,不见了身影。

第44章 自作孽者不可活() 
姬蔓进去后,姬溪因为有些担心里面那人搞动作,于是并没有离开,而是找了个太阳地坐下,一边等姬蔓出来,一边懒洋洋的晒着太阳。

    这一等,便等到了正午。姬蔓出来的时候,小脸上的兴奋显而易见,将湛卢剑递还给姬溪,并随之说:“大哥,先生收我当弟子了,让我每日上午前来学习。”

    姬溪呵呵一笑,道:“好,好好学。”接着,未有只言片语,直接领着姬蔓向县寺走去。

    路上,姬蔓嬉笑着问:“大哥,你不想问问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吗?”

    姬溪笑道:“你先生持才傲物,自命清高,不愿与为兄相识,想必也告诫过你,不可在我面前谈及任何有关他的事情,既如此,我又何必相问呢?再说了,一个寒酸竖儒,有什么好问的?”

    姬蔓痴嗤笑道:“看来先生说的没错,大哥真的是一个小气的人呢?”

    姬溪冷哼了一声,没有接话,说实话,姬溪确实看不起那些自诩曲高和寡,便小觑天下的文人雅士,这些人,自以为天老大,他老二,明明没有任何的功绩,却只归咎于生不逢时。

    对这些人,姬溪向来是敬而远之的,老子管你有没有真本事,老子不喜欢你,你再有本事老子也不用你。

    兜兜转转间,便回到了县寺,姬月已经回来了,而且已经准备好了午饭,并邀请吕春共同用餐。

    席间,姬蔓和姬月两个女人窃窃私语,述说着今天上午的事情,看得出来,姬月对姬蔓新拜的先生很满意,或者说,那高人对姬溪的挖苦,很和姬月的心意,姬昀和吕春也对那个高人很感兴趣,姬昀便问道:“姐,你那先生姓甚名谁啊?”

    吕春也问:“对啊,为何我也没听出过城中竟有如此雅士,莫不是最近搬迁过来的?”

    姬蔓面带怪异的看了姬溪一眼,说:“先生不让我透露他的姓名以及来由,只说,有缘自会相见。”

    姬溪“呸”了一声,道:“故弄玄虚。”

    诸人知道姬溪上午吃了亏,便也不再继续刺激他,对望一眼后便略过此事不提。

    话说两头,再来说说峣关的事情。

    前日,胡轸与诸人商议要加害姬溪,并听从了王志的建议,让姬溪亲自将粮草押送过来,好在峣关里面动手。

    那一夜,胡轸辗转难眠,总觉得而有些对不起姬溪。

    一觉醒来,胡轸神情萎靡,呆坐帐中,颇有些食不知味。下午的时候,终于忍耐不住,将王志招来,想要再讨论一下。

    王志坚持要杀了姬溪,让胡轸更加的为难。正徘徊间,有军士前来禀报,说关前有大批百姓前来谢恩,并有很多青壮想要应征入伍。

    这么一说,胡轸和王志全都愣了,谢恩?谢什么恩?我什么时候做了有恩于百姓的事情了?

    带着这个疑惑,二人赶紧带着亲兵出了关,想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

    关前的百姓竟有数百,当先者是二十几个老叟,胡轸也不是不通世情之辈,是以对这些老者还是很尊敬的,邀入关来,热情招待。

    一番叙谈之后,胡轸和王志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这些百姓不知从什么地方得知,他胡轸体恤民生疾苦,硬生生的从牙缝里面挤出了两万石米粮用来接济百姓。

    这消息一出,蓝田百姓对胡轸感恩戴德,竟自发组织起来前来峣关谢恩,并执意要将自家的男儿送入胡轸的军中,以效犬马之劳。

    胡轸闻言,当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喜的是这馅饼又大又好吃。胡轸也不是蠢笨之人,立马便明白了这是姬溪所为。

    于是,送走了这些老者,又安排人去接收新兵之后,胡轸对王志说:“王主簿,我们都错了啊,姬贤弟乃是真心待我,我等却怀着虎狼之心,实在是太不应该,所幸,现在大错还未铸成,为时未晚。”

    王志却说:“不,这定是那姬溪使的计,他绝对是居心叵测,此人非杀不可。”

    胡轸有些不悦的问:“那王主簿说说,这是什么计啊?”

    狗头军师愣了,对呀,这是他娘的什么计啊?王志也搞不明白,可为了狗头军师的尊严,便硬生生的找了个理由,道:“那些百姓必是姬溪心腹,乃是来迷惑将军,让将军放松警惕的,万一以后再来个里应外合,那峣关岂不危矣?”

    还别说,这个理由还真的把胡轸唬住了,赶忙派遣心腹前去彻查,不多时,心腹回来禀报,说按照登记的籍贯看,这些新兵来自这十里八乡,彼此间也不认识,不大像是姬溪派来的。

    胡轸对王志说:“王主簿,已经查明了,你现在还有何话好说?”

    不成想,这狗头军师竟傲气凛然的说:“善战者,能将百万雄兵隐于无形,查不出来也是正常,不过,所谓福兮祸所依,将军切不可懈怠,还要继续深查,而那姬溪,还是要杀。”

    胡轸无谋而寡断,被王志这么一说,还真有些将信将疑,拿捏不定。

    而当第二天,一波又一波百姓前来谢恩,并且召集的新兵越来越多,直至千人时,胡轸的怀疑彻底的烟消云散。

    他将王志招来,没好气的对他说:“王主簿太过多疑,险些将我也带入了坑,若是真的误杀了我姬贤弟,岂不是痛悔终生。”

    王志兀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此时必定有诈,不可不防,不可不杀?”

    见此,胡轸怒了,直接拍了桌子,吼道:“那你倒是说说,诈在哪里?如今已经召集了上千新兵,且还在不断的增多,照这个架势,应该能召到五千青壮,若这些人都是姬贤弟派来的,那么他的实力又哪是我等能够抵抗的,人家只需要带兵冲过来就行,还需要用计?”

    这番话,将王志说的哑口无言,想要反驳,却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是以欲言又止,几番张口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胡轸见状更怒,道:“依本将军看,你为我考虑是假,为你自己考虑才是真吧?”

    王志闻言大惊,赶忙拜倒,诧异的问:“将军此言何意?”

    胡轸冷笑两声,道:“你该不是怕本将军重用姬贤弟,分走你的权势吧,哼,嫉贤妒能的小人,你可知罪?”

    闻言,王志面色煞白,大呼冤枉,胡轸吼道:“念你随我多年,我也不杀你,回去反省去。”

    王志哆嗦着走了出去,胡轸兀气呼呼的坐下,兀自觉得不解气。

    正生着气呢,一军士禀报,说运送粮草的车队已经距离峣关不足三里,且看那架势,只怕不止两万石。

    闻言,胡轸的不快立刻烟消云散,畅快的笑道:“贤弟果然不负我忘,来啊,摆开仪仗,我要亲自出城迎接。”

    当胡轸没在队伍里见到姬溪时,立刻大失所望,甚至有些气恼,可当看到那足足四万石粮草时,一切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又读了姬溪的书信,得知姬溪因为操劳过度,竟已卧病在床是,更是差点的感激涕零,直想立刻飞奔前去看望。

    将粮草安排好,又交代军士热情款待姬渊等随行的护卫及数百民夫,却将领队的徐启引入堂中,细心的询问姬溪的病情。

    不多时,王志这厮再次恬不知耻的进来了,并对徐启百般刁难,期望着找出破绽。

    徐启不慌不忙,依循姬溪和吕春的交待,事无巨细,如实道来,除了姬溪卧床不起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谎话,更是没有任何的漏洞。

    最后,恰到好处的问了一句:“将军可在怀疑我家县令?”接着,猛的跪倒,以头杵地,口中呼曰:“将军啊,我家县令殚精竭虑,所思所想者,只为了能够将蓝田县治理好,从而免除将军的后顾之忧,万万没有二心啊,将军切不可听信小人谗言,误人误己啊。”

    王志冷笑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你家县令安的是什么心。”

    闻言,徐启只是磕头,不言不语,胡轸却大怒:“够了,王志,你妖言惑众,险些离间我兄弟之情,罪不容恕,念你随我多年,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来啊,将王志拖出去,重责五十军杖。”

    王志一听,面色大变,继而,竟是鬼使神差的骂了一句:“庸主啊,庸主啊,你今日不听我言,来日必遭灾祸,到时候,悔之晚矣。”

    胡轸怒火更甚,大吼道:“拖出去,重责一百。”

    待王志被架走,胡轸让徐启起身,再次询问起姬溪的病情,徐启应付几句,便说:“临行前,我家县令千叮咛,万嘱咐,请将军于百忙之中,务必抽出时间前去县城参加小公子的婚宴,介时,我家县令会为将军引荐吕家的贤才。”

    闻言,胡轸大为感动,对姬溪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戒备,还有什么好戒备的,人家处处为自己着想,好不容易攀上了个高枝,还想着把自己拉过去一起谋事,这样的好贤弟,去哪里找啊?

第45章 恍若隔世天地反() 
粮草的交接进行的很顺利,事后,胡轸更是当即写了封奏表,着人快马给尚在洛阳的董卓送去,为姬溪请功。

    交接完了后,天色已晚,徐启和姬渊等人便在峣关住了一晚,第二日用过早饭,便辞别胡轸,向县城赶去。

    没有粮草的拖累,半晌午时,众人便回到了县城。

    这一回到县城,姬渊便头也不会的奔向了城西宋掌柜家,而徐启则是去向姬溪汇报,可却没见到姬溪,自家的这县令,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于是乎,徐启将昨日的事情事无巨细的禀报了吕春,吕春想了想,对姬昀和徐启说:“胡轸之患已解,短时间内,无需多虑了,只是我没想到的是,那胡轸当着是蠢,竟然真的将我们送过去的四万石粮草全留下了,哎,这样的一个蠢材,到底是怎么做到现在的这个位置呢?”

    姬昀笑道:“无妨,反正有没有那几万石粮草对我们来说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他留下便留下吧。”

    吕春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言,与姬昀各行各事,徐启也走出正堂,去前面忙活了。

    而此时的姬溪,正陪着姬月在县城里走街串巷,只要稍有些门楣的,全都一一前去拜访。

    姬溪是心不甘情不愿,他说:“老子好歹也是个县令,是他们的父母官,他们不来拜见我便罢了,还要我亲自去拜访他们,这是何道理?”

    姬月撇了撇嘴,道:“就你这个整天不干正事的县令,人家凭什么来拜见你,你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姬溪反驳道:“我怎么没干正事?你看看蓝田县现在热火朝天的派头,还不都是我指挥得当?”

    姬月鄙夷的道:“你自己说说,除了出了个点子之外,你做过什么正紧事情?还不都是元状,吕先生,徐先生,他们在忙乎?”

    姬溪故作高深的说:“你懂什么,我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独坐庐中,抬手之间挽苍生于倒悬。”

    姬月冷笑:“我呸,自己的百姓都喂不饱,还挽苍生于倒悬?你脸皮怎么就这么厚呢?”

    姬溪说:“老子饿着谁了?”

    姬月说:“现在没人饿着,但照现在这个下去,不要多久,最多两个月,大家都得跟着你饿肚子。”

    姬溪强硬的道:“那你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

    姬月挖苦说:“你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去抢?你说你一个强盗流氓,竟然也做了官,看来这朝廷,也真是瞎了眼了?”

    闻言,姬溪赶忙紧张的四处观望,发现没有其他人听到姬月的这句话,才放下心来,恼怒的道:“你这女人,这话是能胡说的吗?若是被别人听了去,那还了得。”

    姬月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可却不服软,说:“听到了就听到了,你既然做了,难道还能瞒一辈子吗?”

    姬溪苦笑,决定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便转移话题道:“那你让我跟着你挨家挨户去拜访,就能弄到粮食了?”

    姬月说:“你不是挺能忽悠的吗?今天,你发挥的时候到了。”

    姬溪疑惑的问:“发挥?发挥什么?”

    姬月鄙视道:“你怎么这么笨,元状大婚,怎么说也是整个蓝田县的喜事,这些大户不得送点礼啊。本来嘛,送点金箔布匹也就罢了,可我们现在最缺的是粮食,你不事先去给人家打个招呼,人家怎么知道?”

    这么一说,姬溪顿时恍然大悟,紧接着,对姬月肃然起敬,瞧瞧,妇人也有妇人的见识嘛,这条计策绝对可行啊,这城中大户数十家,便是一家只送个千石粮草,那也是数万石了,不是小数目啊。

    于是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