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诩在来此之前便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必定会发生,但是,他的目的已经完美达成,所以,贾诩毫无惧色,且毫不后悔,尚还玩笑似的对身边的人说:“苦了你们啦,数年征战未损一人,今番却要陪我共赴黄泉啦。”

    一人笑而回应:“先生此言尚早,我家阁主一直对我们说,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能放弃。”

    贾诩莞尔问:“还有机会吗?”

    那人笑道:“狡兔三窟的本事,早就练到了我等的骨子里。先生,我等护送你离开。”

    接着,数十人瞬间连成一体,拥簇着贾诩快步离去,因周边的将士尚未得到命令,不敢擅自做主,所以竟让一行人有惊无险的离开了城墙遁入了城内,且迅速的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进城之后的刘备得知贾诩不见了,立刻勃然大怒,将当时在贾诩周围的将士全部杀了,继而封锁全城进行搜索。

    却不料,这搜索还没有展开全面呢,就不得不再次打开城门,因为绵阳而来的败军终于赶到了成都。孔明本给刘备留下了十余万兵马,妄想着通过空城计给这十余万兵马留下充裕的退军时间,却不料根本就没有阻止姬溪多少时间。

    姬溪用起兵追击,迅猛无比,百多里追杀,将这十余万兵马杀的抱头鼠窜,狼狈不堪,最终抵达成都的,竟然已经十不足三。当刘备知道这个结果时,呕血三声,叫了一声:“天要亡我。”后仰天栽倒,被身边关羽张飞急忙扶住,又是好一番忙活,终是将刘备救起。

    而后,姬溪骑兵先至,徐荣所率领的大军隔日也到了,三十余万大军将成都团团围住。姬溪在城下仰天怒吼:“刘玄德,出城受死。”

    “刘玄德,出城受死。”“刘玄德,出城受死。”“刘玄德,出城受死。”…………

    没有多余的污言秽语,只这七个字,被三十余万将士齐声喊出,其威势可想而知。

    刘备终究没有出来,然而城门却开了,刘协引百官出迎,护送的将领乃是魏延。原是魏延反了刘备,将成都拱手送给了姬溪。

    再见刘协,姬溪复杂的很,久久无语,千言万语最后却只说了句:“陛下,臣一时大意,致使陛下多年蒙难,万死莫辞。请陛下降罪。”

    此时的刘协,哪还有当年的雄心壮志,恍惚间想起了自己小时依偎在姬溪身边的种种,扶起姬溪,一时间无语凝噎。

    姬溪叹了口气,先妥善的将刘协及百官安顿好,而后阴冷着脸朝向了魏延。

    魏延被姬溪这么一瞅,顿时汗如雨下,当即匍匐在地,大气都不敢喘。

    姬溪寒声问道:“刘备现在何处?”

    魏延答:“末将已将刘关张三兄弟围困在其府中,随时听后大王发落。”

    姬溪点点头,命令道:“带我前去。”

    魏延哪敢有违,当即便低着头弓着腰在前领路,却没有看见身后姬溪眼中的杀意。

    抵达蜀王府,已近黄昏。姬溪对魏延说:“你去,让刘备出来见我。”

    魏延不敢有违,当即便呼喝着军士随他往前,却不料,姬溪在这时候阴恻恻的说:“你自己去。”

    闻言,魏延惊骇的转过头,与姬溪对视了一眼,立刻明白了姬溪的意思,继而不甘心的吼道:“我是大汉功臣,秦王焉能如此对我?”

    姬溪不置可否的回问:“我怎么对你呢?”

    魏延抿嘴,所幸也不要颜面了,直言说道:“末将孤身前去,那刘备岂能放过末将。秦王不杀伯仁,伯仁却因秦王而死。若然如此,何必惺惺作态,末将这命,秦王取了便是。”

    魏延看错了姬溪,他以为如姬溪这般身份,总归是顾忌些如声名之类的东西,殊不料姬溪从来就没有把名声这东西看在眼里,是以听了魏延以退为进的话后,姬溪嘿嘿笑道:“这倒是像一个汉字说的话,既然如此,我成全你,云虎,云虎,斩了他。”

    话音未落,姬渊的刀已经落下,同时落下的,还有魏延的人头。

    对魏延那颗人头上扭曲的表情视而不见,姬溪吩咐说:“来人,将此头颅送进去交给刘备,就说这是我送给他的礼。”

第495章 半壁江山() 
军士将魏延的人头带了进去。过了片刻,带出了刘备的一句话,说刘备请姬溪入府一聚。紧接着,府门处鱼贯走出一些军士,具皆不执兵器,不着盔甲。显然,这些人是投降而来。

    当府内不再有军士出来后,姬溪叹了口气,知道刘备依然是放弃了,自己见或不见他最后一面,都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身旁,胡轸叫唤道:“理会他作甚,待我进去取刘备狗头。”

    姬溪面有犹豫,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下令道:“汉升,云虎,子龙,你们三人随我进去。”

    诸将为防有诈,是以相劝,然而姬溪主意已定,没有谁能拦的住他。

    姬溪走在前面,身后,姬渊,黄忠,赵云三者并肩随行。

    入了府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庭院左侧并排的两列尸首,整整齐齐的摆在那里,触目惊心。细瞧,具皆是老弱妇孺,姬溪瞧的一惊,对刘关张三兄弟的心狠再次高看一筹。这些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刘关张三兄弟的家眷。

    这些人,有的是自杀的,有的是他杀,然而结果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死了。

    深深的望了一眼,侧目时姬溪已经恢复了镇静。将目光放到了庭院中正中,那围坐吃酒的三个汉子身上。

    姬溪对刘备无疑是不屑且不耻的,但到这最后的时刻,看着三人神色自若,姬溪却不得不对此三人产生一种钦佩的情绪。

    显然,刘关张三兄弟都不怕死。所以,姬溪没有说任何招降的话,直言说道:“你等死后,我必厚葬。”

    刘备抬头相望,目光悠悠的不知何意。张飞仰头灌下一大坛酒,继而摔破酒坛,嚯的站起,对刘备和关羽深深一拜,深沉的道:“大哥,二哥,小弟先行一步。”

    张飞转身时,丈八蛇矛在手,吼曰:“谁来杀我?”

    赵云,黄忠稳立不动,他们知道自己的斤两,可与张飞旗鼓相当,却杀不了他,能杀张飞的,唯有姬渊。

    姬渊跨步上前,与张飞大战百十余合,酣畅淋漓,终一刀滚落,了结了张飞的性命。

    再看刘备和关羽,面对张飞的死,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对饮一杯,关羽起身拜刘备,曰:“大哥,弟先去寻三弟,黄泉道上去等大哥。”

    姬渊再次迎战,近二百余和,终斩关羽。

    姬溪跨步上前,与刘备相对而坐,静静的说:“你输了。自己了结吧。”

    刘备笑道:“吾死之前,有一事不明,往桓德不吝赐教。”

    姬溪:“你说。”

    刘备:“当年我为发迹之时,往投桓德。本意殚精竭虑,三兄弟为大汉马革裹尸,忠心可昭日月。却不知为何桓德容不下我等三兄弟,初见便欲杀人?”

    细细回想,可不正是如刘备所说的那样吗。当年,初见刘备时,姬溪便因为前世记忆的关系要杀刘备,由此将刘备一步步的推到了现在这个局面,是对是错,如今的姬溪也无法了然。所以,对刘备的这个问题,姬溪也无法解答,便含糊其辞的说:“或许,是当初我便知道,你会成我大敌吧。”

    姬溪的回答,模棱两可,也无任何可令人信服的力量,但刘备却似乎从中听出了些别样的用意,竟还有些高兴。

    引了一杯酒,刘备笑曰:“久闻桓德乃武学大家,备不才,于剑术略有心得,不知桓德可有闲情比试一番。”

    这是王者的邀战,姬溪无法拒绝,也不甘拒绝,更不能容别人插手。

    刘备的剑术确实登峰造极,但以实力而言,远远不是姬溪的对手,所以,姬溪有惊无险的杀了刘备,当姬溪的剑刺入刘备的胸膛时,功业随风去,枭雄入鬼途。

    至此,姬溪杀刘备,得川蜀,天下得其二。

    接下来,一面廓清川蜀,扫荡所有不平的势力,一面迎天子及百官再入长安。改元,续雍和,诸事既定,是为雍和十八年。这是姬溪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二十个年头。

    彼时,曹操和孙坚之间的战争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孙坚已被曹**入绝境,固守一隅之地再也难有作为,其虽还未入刘备一般被曹操所灭,但已经难有作为。

    所以,姬溪想要坐收渔翁之利的期望算是落空了,而且在对刘备的战争中姬溪虽然大获全胜,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且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消化战果,休养生息。

    是以,当孙坚遣使前来求援的时候,姬溪选择了避而不见,因为,数年内的战略方针早已经明朗化,姬溪不想也不能在这种时候和曹操翻脸,所以,姬溪选择坐视孙坚的消亡。

    姬溪的坐视不管,令孙坚丧失了最后的希望,也不知曹操使了什么样的手段,雍和十九年中,孙坚竟投降了曹操。

    自此,天下二分,姬溪和曹操各得半壁江山。

    雍和十九年底,曹操遣使如长安,朝拜天子。并向朝廷表达了臣服之意。可是,这臣服却并不能让姬溪信服,虽然曹操承诺每年向朝廷纳上大量的贡品,但曹操却不肯交出兵权,在姬溪看来,只要别人的手里面还有兵权,那么就不能算作天下一统。

    姬溪知道,自己和曹操之间,必有一战,且这一战不会太远了,少则三年,多则五年。

    时局已经发展到了最后的关头,谁都不敢放松。两方堪称殚精竭虑,没日没夜的操劳着,所为的,便是在最终的大战来临之前积蓄足够的力量。介时,将是生死之战,将是左右天下格局的最终之战,介时,不论谁胜谁负,天下都将再次一统。

    时间,并不会因为人们的紧迫而有所增减,它悠悠的过,留下些沉淀,带走了伤痕,坚定着决心,凝聚着星星之火。

    终于,那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在雍和二十三年爆发。

    战争,是由曹操挑起的,只因为,曹操已经年近六十,而姬溪方才四十三岁。曹操的身体每况越下,他等不起了,也不想在等了,所以,曹操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宏愿。

    而姬溪,同样不想再等了,他早就等的不耐烦了,此战,姬溪梦寐以求。

第496章 廓清寰宇() 
雍和二十三年,曹操布告天下,要姬溪会猎襄阳,双方各尽全力,一战定天下归属。姬溪即刻响应,定于七月初七,决战襄阳。

    自曹操布告天下始,只有三个月的缓冲时间。在这期间,曹操和姬溪在做着相同却截然相反的事情。

    曹操有六十万兵马,可他还在增兵。

    姬溪只有五十万兵马,可他却在减员。当姬溪的减兵诏书公诸于众后,天下皆知,世人皆惊,继而,是发自肺腑的敬佩,饶是曹操,都仰天长叹:“吾不如桓德也。”

    姬溪的减员诏书只有三条:其一,家中独子者退伍。其二,年满五十者退伍。其三,年不满二十者退伍。

    由此三条,姬溪的五十万大军骤减十万,但也因此三条,姬溪的四十万大军凝聚成了一股绳,四十万战士,具皆愿意为姬溪赴刀山下火海。

    六月中,姬溪四十万大军出汗中,达襄阳,同期,曹操七十万大军自各地汇聚,入荆州,抵襄阳。双方各自布阵,绵延数十里而不绝。

    两军阵圆处,矗立着一座高达百丈的高台,其是由曹操所建,之所以见此高台,只为了和姬溪喝最后一顿酒。

    七月初七,天高云淡,风朗气清。百丈高台东西两侧,上百万兵马整装肃立。

    姬溪下马,由赵云作陪,只此二人,缓步走上高台,在高台上,见到了已经须发皆白的曹操,已经肃立在曹操身边的典韦。除此二人之外,这方圆数十丈的高台上还布满了鼓乐歌舞,与这杀伐战场中,点缀了这抹琦旋。

    不可缺少的,是东西两侧的两面巨大的战鼓,它们将引导着这场决战的走向。

    曹操迎来,姬溪快步走上去,二人执手,对视一眼,继而不约而同的爆发出了酣畅淋漓的笑。

    曹操狂笑曰:“桓德,今日之战,可置史册否?”

    姬溪亦狂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古今之悠悠,今日之战当置首耳。”

    曹操:“甚妙,甚妙,有此一战,我死而无怨。”

    姬溪:“不论胜负,孟德兄都是我姬溪最敬佩的一人。”

    曹操:“哈哈,愚兄恭受。”

    “既如此,开始吧。”

    姬溪和曹操猛的大喝:“擂鼓,战!”

    鼓声,由赵云和典韦躁动,传下高台,传入上百万战士的耳中。杀伐,起于微末,渐于狂野,血与火,随之绽放,日和月,难掩其采。

    这是一场世纪大战,这是一场决定江山二百年归属的生死之战,而引导这场战争的两个人,却谈笑风生的渡过了这一战,浑然不理会高台之下的尸山血海,他们诉着往事,谈着前尘,表述了自己对未来的幻想,憧憬着这一战结束后美好的未来。

    谁能知道,他们急不可耐的发动了这场战争,但内心深处,他们却早已经厌烦了战争,他们的急不可耐,不是对江山的急迫,而是对死亡的急迫,或者说,是对重生的急迫。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打这一仗,天下永无宁日,所以,这一仗必须要打,且要尽快的打,打出个朗朗乾坤。

    整整七日,姬溪和曹操在这高台上整整待了七日,一起吃,一起睡,甚至是一起方便。他们谈了许多许多,谈的不亦乐乎。便在这般的其乐融融中,大战结束了。

    当姬渊浑身浴血的第一个冲上高台,继而高台上绵绵不绝的涌上姬溪的战士时,姬溪和曹操都知道,战争结束了,赢的是姬溪,输的是曹操。

    姬溪站起身,环眼扫向姬渊及冲上来的将士,喝道:“孟德兄当面,不可造次,退下。”

    姬渊不应,驻刀立在当场,而其余人等却不敢丝毫有违,即刻退下了高台。姬渊虽然留下了,但姬溪也不好说什么,便不加理会,默许了姬渊的留下。

    转向曹操,姬溪抱拳一拜,说:“孟德兄,承让。”

    曹操的表情波澜不惊,他的内心也极为的平静,其呵呵笑着,说:“甚好,甚好。”继而,站起身来,迈步向边缘走去,似是要验证姬溪所言的真伪。

    姬溪抿着嘴,却说:“孟德兄乃治世之能成,弟愿请孟德兄执政大汉,拨乱反正,请孟德兄应允。”

    曹操的脚步一顿,却终究没有回头,走到边缘处方才转身看向姬溪,叹道:“为兄相信贤弟的邀请发自真心,但,为兄不死,还不知要死多少人。也罢,这天下交到贤弟的手里,为兄放心的很。这便先去了,望贤弟好自珍重。”

    曹操死了,典韦也随之跳下了高台。

    随着曹操的死亡,曹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政,对姬溪哪还有什么威慑力,是以没用半年的时间,便扫平了所有的障碍,将天下廓清,寰宇平和。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很多的人降了姬溪,这其中包括郭嘉,荀彧,荀攸,周瑜,鲁肃,张昭,等等等等。对这些人,姬溪一个都没有杀,也一个都没有用,他将所有人软禁了起来。

    雍和二十四年,天下终于太平,虽然百废待兴,但蒸蒸日上的势头清晰可见。当此之际,姬溪却再次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强行废了刘协,扶刘民上位。

    这又是个尸山血海的过程,但姬溪却做的无怨无悔,且以姬溪的权势,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