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2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羡慕嫉妒恨,种种情绪盘桓在姬溪的胸口,憋的姬溪来自灵魂的疼痛再次升腾起来,好不容易压制了下去,姬溪陷入了沉思。

    诸葛亮和刘备,乃是宿命,姬溪别无他法,眼下的党务之急不是去嫉妒,去咒骂,而是要着手准备因为诸葛孔明的出现而带来的变化。

    探报得知,诸葛亮不是孤身一人进荆州的,他带去了刘备的妇人甘氏及刘备的长子刘禅,其意是明显的,以家小为质,其诚意是明显的。姬溪鄙视刘备的做法,却也为刘备的心狠而震惊,姬溪永远不会这么做,可刘备可以,所以,刘备瞬间占据了上风。

    接下来,孙坚的举动再令姬溪震撼,诸葛亮如樊城的第二日,东吴的使团便向西蜀而去,东吴,送去了孙坚次子孙权。

    如此一来,孙刘在短短几日间便达成了坚不可破的同盟关系,而反观姬曹,却久久没有实质性的举动,曹操还在许昌按兵不动。

    姬溪知道曹操在等待自己的诚意,这诚意本不应这么厚重,这么突然,可刘备主动送去质子一法,瞬间让姬溪陷入了被动。

    当此局势,孙刘联盟坚不可破,剑指南郡,实在必得,若是姬溪没有足够的诚意,曹操势必作壁上观,坐视姬溪被两面夹击,而去暗中取利。诚然,曹操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姬溪的手里,可姬溪知道,曹操的心狠不下于刘备,曹昂和曹清的性命与天下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而,家人却是姬溪的软肋,是绝对不可能送出去为质的,而也正因为曹操知道姬溪的这个软肋,所以,除非姬溪送出家小,否则曹操势必不会相信姬溪的诚意,二人间的联盟实在是岌岌可危。

    在出征之前,姬溪也全然没有想到刘备会这般的心狠,短短几日间便陷入如此困境,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一时间,谁也找不到破局之法。

    大帐中,众将议事,眼下的局势是显而易见的,无需多说,而诸将都知道姬溪的底线,便没有人提议姬溪去仿效刘备,一时间陷入僵局,便是贾诩都无计可施。不得已之下,贾诩提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由他自己出使曹魏,到时随机应变,陈述利害,试试看能否说动曹操出兵。

    众人皆知道,此举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可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若然等到刘备自汉中出兵,与孙坚合兵一处,那时一切都晚了。所以,赞成贾诩出使曹魏者大有人在。

    姬溪始终都没有发表意见,就在众人以为姬溪已经意动的时候,姬溪却忽的站起身来,扬声道:“传我八百里急令,着郝昭领兵两万,再出子午谷,劫掠汉中。着姬昀起兵五万,再借西戎兵五万,直出祁山,进逼成都。着高顺陈兵并州,但凡曹魏有变,给我攻进去。再,尔等各自回去整军,自明日起,我要让这荆州,天翻地覆,血雨腥风。”

    这四道军令,一道比一道令人震撼,诸将瞠目结舌,第一反应竟是姬溪疯了,这四道军令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姬溪要以一己之力,同时对抗曹孙刘三方,这不是失心疯了又是怎样。

    贾诩站了出来,就在诸将以为贾诩是要劝阻姬溪收回命令之时,贾诩却道:“臣附议,主公以进为退,深得兵家要义,臣深表敬佩。”

    诸将更加诧异,但见贾诩都这么说了,而姬溪又神态坚决,是以不敢反驳。姬溪也没有多加解释,只是说:“背水一战,胜则生,败则死,尔等须效死力,退下吧。”

    诸将神思不属的退下,贾诩留了下来,沉吟半响后方才说:“主公此举,以进为退,反其道而行之,确实绝妙,但此四路若有一路失利,则我军危矣啊。”

    贾诩的担心,同样也是姬溪的担心,然诚如姬溪所一直信奉的,这世间没有必胜的战争,但凡战争,总会有风险,规避风险是每个主帅所必须做的事情,但却不能因为规避风险而踌躇不前,举棋不定,此乃兵家大忌。正如贾诩所言,四路兵马若然一路有失,便是万劫不复的境地,可若四路兵马具皆挺进,那么,曹操就算不来相助,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刘备必然要回防西蜀,再无相助孙坚之力,介时,一切便回到了起点,姬溪面前的敌人便只剩下了孙坚,打败孙坚,便能夺取荆州,而荆州,便是姬溪此番用兵的战略目标。

    且,姬溪如此用兵,必然会打刘备一个措手不及,纵然刘备身边能人颇多,也绝不会预料到姬溪敢以一敌三,他们会将目光仅仅的钉在荆州而对自家的防线有所疏忽,而刘备的疏忽,便是姬溪的机会。

    所以,虽然风险颇大,但姬溪被曹孙刘三方有意无意的逼的别无他法,这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之举。贾诩表示支持也是因为深知此理。

    计策既然定下,便不能反悔。第二日,姬溪的十万大军倾巢而出,以团为单位,开始横行荆州劫掠,所到之处,虽只是搜刮财富,尽量不伤及无辜百姓,然而战火中,又岂能面面俱到的古籍,于是乎,整个荆州在短短几日内被姬溪彻底的拉入了战火。

    姬溪的打法,在孙坚看来是极为无赖的打法,他从不跟你硬碰硬,若见事有可为,便一拥而上,若见事不可为,便即刻退走,换个地方继续杀人放火,而孙坚又不能放任姬溪的军队在境内胡作非为,所以,他只能派出大量的兵马去对姬溪围攻堵截,可偏偏姬溪的军队对这种无赖似的打法非常的熟悉,滑的跟个泥鳅似的,令孙坚焦头烂额,却偏偏收效甚微。

第459章 无耻的曹魏() 
孙坚被姬溪的无赖打法打的火冒三丈,无数次的想要邀姬溪决战,可还是忍住了怒火,不是因为怕姬溪,而是因为他向等到刘备的兵马从汉中出来,与他合兵一处,然后在给姬溪致命一击。

    在孙坚看来,姬溪眼前的得势只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曹魏方面的反应更是坚定了孙坚及手下诸将的想法,在他们想来,姬溪之所以如此的急功近利,是想在刘备赶来之前多获得一些战利品以不至于输的那么难看罢了,而且,别看姬溪的声势浩大,可实质上并没有对荆州造成太大的损害,更没有伤及孙坚的根基。

    所以,东吴对姬溪的打法虽然愤怒,可在愤怒之余,却还有些看小丑杂耍的快感。

    然而,东吴千呼万唤的刘备却迟迟不来,左等右等,等来的却是汉中遭到袭击,刘备行军过半,却不得不暂且回军的消息。原是郝昭已经自子午谷进兵汉中,开始执行起姬溪的命令。

    东吴先是一惊,后探报得知,郝昭只有三万兵马,便理所应当的以为这是姬溪的拖延时间之举,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想来区区三万兵马,刘备要不了几日便解决。

    却没想到,郝昭非常的顽强,且非常的识时务。他偷过子午谷后,出其不意的打下了天险定军山,扼住了子午谷的退路,并居高临下的俯瞰着整个汉中郡。而后,兵分数路劫掠粮草,全部屯上了定军山,当刘备大军赶到时,他却彻底的坐起了缩头乌龟,凭着手中的三万兵马严守定军山。搞的刘备的十万兵马连攻十余日都没有攻上去。

    更没想到的是,就在刘备攻打了定军山十余日后,终于觉得胜券在握之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战报瞬间将刘备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后想到庞统和法正都在成都,方才略微放心,可还是不敢有丝毫的耽搁,除了留下了些兵马继续与郝昭对峙外,自己却即刻率领了大半兵马回军支援。

    原是刘备得信,姬昀从天水发兵五万,过了祁山,正向西蜀腹地压去。姬昀的大名,刘备早有耳闻,是以姬昀虽只有五万兵马,可刘备对其重视的程度与郝昭不可同日而语,堪称杯弓蛇影,所以才丢下郝昭,打算亲自去对付姬昀,要不然实在放心不下。

    却不料,自汉中回军,路过巴中之时,误中了西戎数万兵马的埋伏。原是姬昀并没有完全按照姬溪的命令行事,而是自作主张的和西戎商议好兵分两路,一路在明,一路在暗。

    姬昀的兵分两路,让刘备吃了个大亏,损兵折将之余,更是胆战心惊,对那未曾见过一面的姬昀,更加的忌惮。然而这还没完,刘备这边被西戎堵住,祁山防线那边庞统屡次受挫,抵抗的非常艰难。

    没办法,庞统胜在智谋,于军阵方面虽然也有帅才,但相对于姬昀,却实在是有些差距,偏偏姬昀的谋略丝毫不下于他庞统,所以,庞统被姬昀打的一退再退,眼见着将要被姬昀冲破岐山防线。要不是法正在最后关头率领大军赶到支援,后果不堪设想。

    彼时,刘备的七万大军被西戎拖住不敢轻举妄动,定军山方面留下的三万兵马更是毫无建树,唯一的希望便是祁山方面能够尽快的解决掉姬昀而后增援两方。可事与愿违的是,庞统和法正联手,手上又有十余万大军,可对姬昀的数万兵马却无可奈何。姬昀进攻的时候势如破竹,当他采取守势的时候却稳若磐石。令庞统和法正没有丝毫的机会。

    于是,西蜀陷入胶着,而对姬溪和孙坚来说,西蜀已成定局,刘备注定是赶不过来了。直到这时,曹孙刘三方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姬溪并不是闹着玩的,他在最初的时候便下定了以一敌三的决心。若是初始时三方知道了姬溪的决心,绝对会觉得姬溪得了失心疯,但这时候得知,却只能由衷的敬佩姬溪的胆大包天,瞧,胜者王败者寇,不外如是。

    金秋时节,局势再变。孙坚眼见再也指望不上刘备了,再看姬溪无赖的打法便不觉得其是小丑杂耍了,而是对自己赤裸裸的羞辱,于是,孙坚写了一封战书,大骂姬溪无耻之后,邀姬溪进行决战。

    姬溪云淡风轻的回了几个字:“固所愿而,不敢辞也。”

    决战,正是姬溪所需要的,他选择这小股混战的打法,却从未寄希望于这般打法能够为自己达成战略目的,真正能起到左右战局关键的,还得是大规模的决战,只有决战胜了,方能大军挥进,摧枯拉朽。

    而后,姬溪开始收拢军队,整顿兵马,决战之期日渐临近,姬溪的兴致也逐渐高涨,此时的姬溪,抱着必胜的信心,他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毕其功于一役了。

    却不料,曹魏方面在这个当口却动了起来,先是曹操的书信到,要来助姬溪一臂之力,姬溪的回绝还没写呢,便得到探报说曹操已经亲自领兵出了许昌,照其行军速度,最多七日便可抵达,姬溪估摸着,除去送信的时间,此时的曹操只怕距离这里不足二百里了。

    对这个结果,姬溪早有预料,然而当事到临头,姬溪还是升起了一股邪火,可不管发再大的火也没用了,曹操又资本先斩后奏,也有火中取栗的实力,其明摆着是要来分一杯羹,姬溪还真不能不让他分。

    于是乎,决战的事情瞬间泡汤了。孙坚又不傻,曹操马上就要到了,这时候与姬溪决战,不论胜败都会让曹操坐收渔人之利,还打个屁。不仅不能打,还要抓紧时间一面增兵,一面坚固防御工事,因为等曹操来了后,攻守方面便会明朗化,东吴只能采取守势,且可以预料的到,守的必然极为艰难。

    而姬溪也在此时开始按兵不动,静静的等着曹操的到来,且姬溪已经打定主意,等曹操到了后,先让曹操去打头阵,不如此难消姬溪心头之恨。

第460章 对酒当歌() 
得到曹操书信通知只两日,曹操便出现在了荆州,相距姬溪的大营不过五十里地。由此可见,曹操是多么急迫的想来分上一杯羹。

    曹操的迫不及待还体现在,其当夜便邀请姬溪赴宴,酒宴设在一个小乡村中,恰恰处于两军大营的正中间,为表诚意,曹操早早的就到了,给了姬溪充分的时间去调查曹操带了多少的兵马以及有没有暗中埋伏陷害。

    姬溪相信曹操不会做埋伏他这么掉价的事情,是以没有安排人去调查,可他不查,贾诩却将之查了个滴水不露,且在没有确切的把握之前,抵死不让姬溪前去赴宴。所以,当贾诩终于得到确切的情报对姬溪放行,姬溪紧赶慢赶,可还是晚到了一个时辰。

    村口处,曹操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站在树下,望着明月,好一份悠闲。

    见姬溪到了,曹操赶紧上前迎接,姬溪下马,也是哈哈大笑着向曹操迎去。

    这是二人的第二次见面,若说这个时代姬溪最想见的是谁,那么非曹操莫属。二人都清楚,他们之间必有一战,却是惺惺相惜,之间存有着一丝若隐若现的亲切。姬溪能从曹操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想来曹操也是如此。

    于是乎,跟随二人前来赴宴的众人惊诧的发现,二人竟是发自内心的欣喜,他们的言谈之间没有任何的敌意,仿若之前发生在二人之间的种种阴谋诡谲,都是过眼云烟,跟他们两个一点关系也没有似的。

    曹操亲切的握住姬溪的手,笑说:“洛阳一别,经年也。可是想煞为兄啦。”

    姬溪呵呵笑道:“孟德兄是想小弟啊,还是嘴馋小弟的美酒啊。”

    曹操笑道:“知我者,桓德也。都想,都想,哈哈,想煞我也。”

    姬溪:“既如此,今夜你我二人不醉不归如何?”

    曹操:“甚好,甚好,我之所愿也。”

    村子败落,因为时间仓促的缘故也没有进行修缮,所以看起来有些寒酸,可或许是因为有姬溪和曹操二人再次,使的这村子瞬时布满了英雄气。

    有了英雄气,又怎能没有杀伐场,二人的会面虽然隐秘,但想要瞒过尽在咫尺的孙坚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二人虽然对周边数十里进行了严密了封锁,可漏网之鱼必然还是有的。所以,数百刺客踏着月亮的光辉而来,如约而至。

    曹操感叹道:“唉,也不知什么时候,你我兄弟能安安心心的吃上一顿酒。”

    姬溪:“兄长莫急,会有这么一天的。”

    一来一回,二人对视一眼,适时的闭上了嘴,不再这个话题上纠缠,携手进入了一个还算规整的屋子,里面早已布满了酒菜,还有十余歌姬舞女正在鼓月助兴。

    二人入座,典韦留在了曹操身侧,黄忠站在了姬溪身旁,余者武将尽皆出门防御,文臣却一股脑的离开,走进了相邻的一间屋子,他们是去商谈联合起来对付孙坚的具体事宜。

    而姬溪和曹操,却一句话也没有谈及战争,甚至连国事都可以回避,二人天南海北的谈天说地,似是多年的好友,好不快哉。

    屋外,杀伐声渐渐消失,归入了沉寂,屋内,二人推杯换盏,渐渐有了些醉意。这时候,曹操晃晃悠悠的站起身来,洒脱的对姬溪说:“为兄偶得几句,不知贤弟可有兴趣一听?”

    曹操,名扬千古的大文豪,能见证他的诗作,姬溪当然有兴趣,是以抚掌鼓励,示意洗耳恭听。

    将杯中就一饮而尽,曹操弯腰亲自倒酒,悠扬浑厚的声音随之响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吟到这,姬溪早已知道这是曹操的短歌行,是曹操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名作,前世的姬溪便甚为喜欢,今夜听得曹操亲自诵来,更是别有一番感慨。

    姬溪完全可以就此接下去,但姬溪没有,他尊重曹操,所以不愿行此卑劣之举。

    却见曹操迈步往屋外走去,姬溪起身跟着,听曹操继续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