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姬溪当日便下令由黄忠领兵三万驰援斜谷关,他这边则立刻开始对刘备发动不计代价的猛攻,姬溪下了死命令,必须要在成都的兵马到来之前干掉刘备。于此同时,姬溪派出了大量的哨探,以求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惨烈的战争立刻展开,此时的刘备显然也得到了消息,所以,他开始固守不动,等待来援。有铁龙山作为靠背,刘备虽守的辛苦,但还是有极大把握坚持到援军到来的。

    在这进攻的几日内,各路哨探的消息也不断的向姬溪的手中汇集,帮助姬溪理出了事情的大概。知悉了事情脉络的姬溪,杀刘备的心更加坚决了,因为在姬溪看来,这刘备的运气实在是太过逆天了,有时候,逆天的运气本身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刘备的本事很大,再加上如此逆天的运气,此时若是杀不了他,只怕以后再想找到这样的机会便难如登天了。

    为什么说刘备的运气逆天呢?因为姬溪在得来的消息中听到了一个又一个令姬溪触目惊心的名字。这些名字中有法正、刘松、庞统、魏延、蒋琬、黄权、周仓等等。

    这些人,在现在的天下人看来,都是名不见经传,可姬溪却是全部耳熟能详的,他们每个人都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贴别是那法正和庞统,此二人和是足以和那个被传的神乎其神的诸葛亮有的一拼的顶尖谋士啊。

    这些人,之前一点冒头的迹象都没有,此时却一股脑的宛若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且一出来便义无反顾的站到了刘备的阵营,其带给姬溪的压力可想而知。

第349章 天下四分() 
事情的缘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却说孙坚遣使者人别前往荆州和汉中,两路使者具皆达成了孙坚交代的使命。后程普领兵回合刘表,两路军同攻南阳。刘备则向刘璋借了数万兵马兵分两路,一路十余万大军出祁山,走堂皇大道进攻关中,一路由吕布出奇兵经子午谷偷袭长安。

    初始时,刘备的两路军进展顺利,而也正因为进展顺利,刘璋眼红了,他生怕刘备功成之后势力滔天从而威胁他的地位,便决定去分一杯羹。于是,刘璋便亲自领兵五万出成都,想要走吕布的老路从子午谷进关。

    不料想,刘璋怀着雄心壮志二来,可刚靠近关中便得知吕布已经兵败被杀,再得知姬昀已经回到了长安,现在已经屯兵斜谷关,刘璋顿时打起了退堂鼓。

    要知道,如今姬昀的名头早已天下皆知,姬昀虽出道不就,但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传的神乎其技,几乎已经成了不败的神话,所以,刘璋丝毫提不起勇气和姬昀放对,既然他的兵马数倍于姬昀。

    而后,刘璋没有踌躇多久便下令退兵,可退兵没足两日他又不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眼下的汉中空前的空虚,他发现此时是他取汉中的千载良机。没错,汉中是刘璋送给刘备的,但那是时势使然,刘璋心中自然是千般不愿,又看着刘备的实力逐渐的发展壮大,刘璋更加害怕,毕竟卧榻之侧有着他人酣睡,这早已成为了刘璋心头一根刺。

    之前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而眼下机会就在眼前,刘璋顿时忍受不了这个天大的诱惑了,于是乎,他即可下令攻占汉中各地,重新取得汉中的主导权。

    刘璋的作为,得到了他的老部下们一致的展通,这些老部下有李严、黄权、张任等。这些老臣忠心耿耿,凡事都是从刘璋的利益角度出发。而与他们相反的是一些尚还年轻的新锐,他们早就看不惯刘璋的无能,却对刘备的雄才大略颇为心折,有些人甚至早就和刘备暗通款曲,不止一次的劝刘备取刘璋而代之。这些人有法正、张松、雷铜、魏延等人。

    刘璋占领了汉中,其实可以说是收复失地,无可厚非,但法正等人却认为刘璋是在背信弃义,乃是无耻小人,更是不堪大用,于是几人一合计,便决定造反。

    为了提高成功率,法正请来了自己的好友庞统,二人虽名声不显,但却惺惺相惜,志同道合,又深知对方腹有韬略,胸纳乾坤,乃当世顶尖的大才。

    对这造反之事,二人一拍即合,于是,二人协力策划了一场政变,其政变的细节不必多说,但其速度却值得一提,只三日,刘璋身死,其家小无一幸免,余下众多反对的臣子具皆被庞统法正等人关押,等着刘备回来决断。

    而后,庞统和法正兵分两路,一路由庞统和魏延领兵直逼斜谷关,逼迫姬溪自秦州回援,一路由法正和雷铜领兵扑向祁山,驰援刘备。

    说实话,姬溪这辈子没嫉妒过什么人,但对刘备,姬溪却是发自内心的,不可抑制的产生了嫉妒的情绪,这嫉妒令姬溪发狂,所以姬溪对刘备发起的攻击可以说是是极为疯狂。

    可偏偏刘备除了有逆天的运气外,还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他领兵打仗算不上绝佳,但也堪称一流,此时又极为明智的全盘防守,姬溪急切之间还真拿他没办法。

    七日后,法正率兵突破了西戎兵的防守,刘备适时的蜂拥而出,会和法正后即刻撤兵,姬溪狂追不舍,血战三日夜,追杀二百里,杀敌无数,却终归被刘备逃到了汉中。

    姬溪心有不甘,却被法正阻于绵阳,寸步不能进,僵持大半月,天已严寒,姬溪无奈退兵,安排诸事后回返长安。

    姬溪回了长安,预示着姬溪打算袖手旁观了,而随着姬溪的静默,天下的战事也慢慢的平定。

    庞统和魏延被姬昀阻于斜谷关外存不不能进,便在姬溪退兵没多久便也随之撤兵。

    曹操于十一月末终于剿灭了袁绍,夺取了幽冀二州,只是让袁熙逃出了塞外,算是个小小的隐患。

    眼见曹操北方战事已定,豫州的战事即刻发生了转变,周瑜当机立断的选择退兵,却于半道上毫无征兆的变道,直接向荆州打去,同一时间,程普对刘表反戈一击,周瑜和程普配合无间,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将刘表逼的走投无路,不得已降了孙坚,将荆州拱手相让。

    年末,天下兵戈渐息,其时,天下四分,四个霸主凌然并立。

    天下十三州,便被这四个霸主瓜分。

    姬溪占司州,雍州,并州,并将势力范围拓展到了荆州南阳。

    曹操得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幽州、冀州,可谓称霸中原。

    刘备有益州和交州,坐拥川蜀,物华天宝,得尽地利。

    孙坚占据荆州和扬州,有长江天险,江东基业稳固。

    天下四分,这显然不是姬溪希望看到的,但对此,姬溪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他只能继续隐忍着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为那终身的事业奋斗终身。

    日子总得过,不管怎么说,在这雍和八年的年末,天下迎来的平静,虽满目疮痍,但总归战火熄灭了,百姓们不管能不能吃饱,总归是能安心的过上一个年。

    姬府今年迎来了一个团圆年,姬昀阔别数年回到了长安,还带回来了姬蔓和吕浅,以及刘民和飘雪,使这个家再次便的完整,更令人欣喜的是,吕浅怀上了孩子,姬家将再添新丁。这个事实令姬家陷入了长时间的狂热。特别使姬月,几乎整日里围着吕浅转,生怕他磕着碰着。还有姬溪,他的脸上总是不自觉的挂着笑容,为人处世也平和了许多。

    姬溪来到这个时代,是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而来,他不能生育,在姬溪看来这也是那股神秘的力量所为,对那股神秘的力量,姬溪一头雾水,所以也无从抗衡,久而久之,他便也放弃了。在这个世界,有了家人便好了,有没有孩子并不是那么重要,这是姬溪之前的想法,不过,当知道吕浅怀孕的而消息后,姬溪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不是不在乎,而是非常的在乎,否则有怎么会这么高兴呢。

    其实,姬溪和姬月如此的高兴,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有孩子,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面骗着自己,姬家的孩子便是他们的孩子呢。

第350章 称王() 
雍和八年就这么欢欢喜喜的结束了,雍和九年新到,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原是吕春终于痊愈,自蓝田回到了长安。

    姬溪亲自迎接了吕春,二人相见,没太多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战后的工作还未完成,这面目的疮痍需要大量的时间去修补,吕春的回归无疑会大大缩短这个时间。

    姬溪预料着经过永和八年那将近一整年的战争,大家应该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不会再轻易的挑起事端,最起码要休养生息数年之后再起兵戈。

    然而,姬溪万万没想到的是,这雍和九年才刚刚开始,其他三路诸侯便再次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正月初八这一天,长安城来了同时来了三个人,分别是程昱,张松,张昭,此三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孙坚的心腹,他们同时来长安,不用想也知道曹操三人对某一件事情达成了共识,他们同时派遣使者是为了对朝廷施压,达成某种目的。

    果不其然,三人此来,乃是为他们各自的主公求王位。

    汉高祖刘邦留下铁律,异性不得称王。所以,曹操三人的诉求无疑是大逆不道的。这说明曹操三人的欲望和野心已经控制不住了,他们已经舍弃了脸面,不再将自己当作汉臣。

    对于曹操三人要封王,姬溪和吕春贾诩等人早有预料,这是时势使然,已经不是曹操三人能够左右的事情了。因为即使他们三人不封王,他们的部下也会逼迫着他们封王,甚至会逼迫他们称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部下是没有正统的官职的,没有官职便没有名分,没有名分便是所有,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眼中,名分便是所有。

    所以,姬溪很理解曹操三人,对三人的做法也持着无可厚非的想法,也没有想要阻拦的意思,因为姬溪知道,不管怎么阻拦都是没用的,曹操三人封王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程昱三人毫不掩饰自身的欲望,他们的理由是请求天子仿效周王分封天下,他们说大周之所以能够享祚八百年,便是依赖着分封制,他们明晃晃的表示大汉的高祖不如周朝的武王,所以他们请求刘协效仿周天子分封天下以安民心。

    他们的理由无疑是站不住脚的,周朝的兴盛和分封制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大周的衰亡倒是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关系。

    朝堂上不乏能言善辩之辈,是以仅片刻间便将程昱三人反驳的一无是处,可是,那又有什么用了,人家只说了一句话,满堂臣工便哑口无言了,他们说:“我主殚精竭虑,无所求也,然我三军将士于心不甘也,陛下若不允,恐我三军将士心寒也。”

    呵呵,多么赤裸裸的威胁啊,这意思就是在说,要是不给曹操三人封王,那他们就联合起来先消灭朝廷,然后再自己称王。

    姬溪根本就不相信曹,刘,孙三家能联合起来,因为就眼下的局势而言,曹操的势力最大,而结盟向来是强强结盟,或者是弱弱结盟,从未有人傻到会强弱结盟的。所以,姬溪可以肯定程昱三人在胡吹大气。

    朝堂上的臣工中,有不少人和姬溪抱着一样的想法,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反驳,因为能看出这一点的都是明白人,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此时纵使将程昱三人反驳的哑口无言甚至是嘲讽的无地自容,都是没有任何的用处的,曹操三人时注定封王的。

    刘协早已成为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君王,他自然也是那些明眼人之一。

    刘协和姬溪对视一眼,微微的叹了口气,说:“你等且退下,朕自有安排。”

    其实又有什么安排呢,无非是不想将这般丢人的戏码在朝堂上进行下去,要不然的话,只怕今日的朝堂上定会死几个顽固不化的臣子,他们会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他们自以为是的毫无用处的底线,除了扰人烦心外什么用都没有。

    私下里,刘协起草了三分诏书,分别交给了程昱三人,由他们三人带回给他们的主公。

    曹操三人的速度很快,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祭拜天地,登上王位。曹操为魏王,刘备为蜀王,孙坚为吾王。

    而后,三国的任命书相继送达长安,表面上是因为尊敬天子所以要上交朝廷审核,实际上只不过是走个过场,做个报备而已。

    不过,姬溪对这三份任命书却看得很仔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名,因为姬溪知道,这三分名单上的人,以后都是他的敌人,对敌人,当然要多多了解。

    魏王曹操。属地有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幽州、冀州。文臣谋士有郭嘉,程昱,荀攸,荀彧,司马防,满宠,毛芥,崔炎,韩浩,董昭,刘烨等。武将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真,曹休,于禁,张郃,张辽,乐进,徐晃,典韦,许褚,颜良,文丑等。

    蜀王刘备,属地益州和交州,账下文臣谋士有庞统,法正,张松,尹籍,简雍,孙乾,糜竺,董和,李严,黄权,赵累等。武将则有关羽,张飞,魏延,糜芳,廖化,霍峻,傅彤,陈到,陈式等。

    吴王孙坚,属地荆州和扬州。手下的能人也不少,有孙策,孙权,周瑜,鲁肃,诸葛瑾,张昭,甘宁,太史慈,周泰,程普,黄盖,吕蒙等。

    随着三份任命书的确定,天下的形势更加明朗了。而看着这三份任命书上的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姬溪的压力可想而知。

    姬溪知道,随着天下四分,曹操三人封王,天下将迎来一段长时间的太平时光,在这个时间段内,武将会暂时的退出舞台,真正的博弈将在众多文臣谋士之间进行,大家必然会将全部的心力放在对自家领土的发展壮大上。

    一直以来,姬溪对朝政都没有什么甚大的兴趣,他不想管那些琐事,然而在现如今的局势下,姬溪不相管也不行了,他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只要一有松懈,必然便会落后于曹操三人,战争必然还会到来,此时的丁点落后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隐患。

第351章 黄四娘的心上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便是普通人都明白,更别说如曹操这等的聪明人了。想将自己的领土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许多的人才同心协力,所以,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在称王之后,所作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拾了姬溪的牙慧,在他们的境内将科举制推行了起来。

    姬溪没办法阻拦他们,只能在自身上找办法,于是,在吕春等人的建议下,姬溪对朝堂的官僚体系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原先的六部尚书制的基础上,姬溪在六部之上加设了中书省统领六部,又在六部之下增设了五寺,用以弥补六部的不足。五寺分别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再于这个系统之外增设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国子监四处,用以监察天下民生。

    此次的调整进行的非常顺利,姬溪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这倒是曹操三人称王给姬溪带来的正面影响了,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三人称王了,而姬溪却没有称王,只此一点,姬溪对大汉的忠心便可见一斑,朝臣们也因此对姬溪的观感有了改变,当大家平心静气的开始对姬溪的所作所为观察之后发现,姬溪确实是个大大的忠臣。

    不得不说,曹操三人的称王竟无意间使的姬溪得到了朝中大部分官员的拥护,所以,此时的姬溪完全可以在关中开一言堂,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越是得到拥护,姬溪便越是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