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嘉说:“姬溪,姬渊,奚渊,主公难道想不到什么吗?”

    曹操默默的蔫了一遍这三个名字,而后豁然一惊,道:“奉孝是说,奚渊便是姬昀?”

    郭嘉郑重且肯定的点头,得到的却是曹操的摇头否认:“奉孝想多了,这只是巧合而已,以康长的聪明,若果真是姬昀,他又如何会用这等拙劣的化名。”

    郭嘉知道曹操不会这么容易相信的,于是便将自己的猜测以及如果猜测正确可能带来的后果详细的对曹操说了一遍,而后,隐含期待的看着曹操,等着曹操的决定。

    然而曹操的回答却让郭嘉颇为失望,曹操说:“奉孝,我知你所虑,但,凡事要讲证据,康长诚心待我,不必怀疑。”

    闻言,郭嘉苦笑,为曹操竟会如此信任一个人而苦笑,于是,郭嘉不得不用连他自己都不认同的观点来劝曹操:“主公,宁杀错,不放过。”

第331章 遥遥相望互敬肝肠() 
曹操确实有宁杀错不放过的决心,但这个决心却不会用在姬昀的身上,曹操是个多疑的人,却也是一个既有主见的人,他永远不会全身心的相信一个人,但却知道自己应该全身心的相信某个人,对郭嘉如实,对姬昀亦如是。

    他相信姬昀,正如他相信郭嘉,要说他毫不相信郭嘉对姬昀的猜测那是不可能的,可那点猜忌却不足以打消他对胜利的渴望,而他也知道,若想杀了姬昀甚至是撤了姬昀,他必须撤兵。

    而撤兵或者说固守不动,乃是郭嘉的方阵,所以说,当郭嘉拿姬昀说事的时候,也已经将自己推上了曹操的怀疑名单,曹操会不由自主的想,他郭嘉是不是想要以姬昀为借口来阻止自己进兵呢?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曹操在潜意识中并不那么器重乃至依赖郭嘉了,这一点连曹操自己都没有发现,这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而形成的起因便在于姬昀取了吕浅,从那个时候,曹操和郭嘉之间便有了微不可闻的嫌隙,这嫌隙平日里看不出什么,但到了现在这等关键时刻,其终于发挥出了气应有的威力。

    曹操沉默不语,良久,郭嘉继续说:“主公,若我军再行向北突入,则对青、兖、豫三洲鞭长莫及也,彼时,若豫州兵败,主公根基尽失也。”

    曹操说:“以康长之能,豫州绝不会有失,再者,荀彧在那里,洛阳还有曹仁率领的五万兵马,便是果真兵败,我军也有足够的时间回撤。为这么一个小小的怀疑,而放弃眼下的大好机会,乃为不智啊奉孝。”

    说到底,曹操还是不相信奚渊就是姬昀,在不相信这个基本条件的情况下,郭嘉知道不管自己怎么说都是无济于事。对此,他在来之前便有预料,于是,他退了一步,建议曹操将姬蔓四人接来魏郡,以此来达成令姬昀投鼠忌器的目的,此时的郭嘉,早已笃定姬昀是为了姬蔓四人二来,只要将姬蔓四人掌握在手中,姬昀便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这个建议还是被曹操果断的否决了,曹操的理由很简单却无法反驳。姬蔓四人虽在许昌,但他们的行踪却必定瞒不过姬溪的眼线,若贸然将姬蔓四人接到魏郡来,姬溪会怎么想,姬溪会不会以为己方要拿姬蔓四人威胁他从而孤注一掷的出兵解救,毕竟兔子急了还要咬人的,姬溪还不是兔子,他是一直凶猛的恶犬。

    有这个可能吗,当然有,这一点脸郭嘉都无法反驳。

    而如果真的出现了这个可能性,己方将面临的是什么,是功亏一篑还是全军覆没,有这个可能吗,也有。

    所以,曹操不敢冒这个险。

    郭嘉再次无奈的叹了口气,再次退了一步,说:“不管怎样,此事不可不防,情主公许我五万兵马,令我领兵前去驻扎洛阳,以防万一。”说罢,跪地一拜,久久不起。

    郭嘉的郑重,终于引起了曹操的重视乃至提防,他虽仍不相信姬昀会判他,但却也觉得六个后手没什么不好,最重要的一点是,消灭袁绍已经用不了这么多兵马了,分给郭嘉五万无伤大雅,还能彻底的免除后顾之忧,于是,曹操在想了一会后,终于同意了郭嘉的请求。

    郭嘉心情复杂的领命退下,不敢躲在耽搁,第二日便领兵南下,用了三日的时候进了洛阳城,与曹仁合兵一处,共计十万兵马。

    对郭嘉的到来,曹仁感到很困惑,毕竟他率领的五万兵马都没什么用处,郭嘉又增援了五万,这不是做无用功吗。

    郭嘉向曹操解释了自己的担心,得到的却是曹仁狐疑的眼光,明摆着不相信,毕竟,姬昀的所作所为他都是看在眼里的,这两月姬昀在豫州与周瑜的对决更是精彩纷呈,令人拍案叫绝,引得了曹仁无限的崇敬。若是还要在洛阳防备姬溪的兵马自南阳偷袭,曹仁早就忍不住要前去参战了。

    对曹仁的狐疑,郭嘉也只能苦笑,便不再做无谓的解释,将全部的心神投向了豫州。

    而此时,曹操已经亲率十五万大军离开魏郡,跨过了邯郸,逼近了巨鹿。郭嘉认为,姬昀若是要有动作,此时乃是最佳的机会。

    郭嘉预料的一点错都没有,此时的姬昀确实要有动作了。

    当得知郭嘉入驻洛阳的时候,姬昀便确定郭嘉已经猜到了一切,也断定曹操并没有全部相信郭嘉,因为此时的曹操已经继续向北进军。

    郭嘉的看透,姬昀并不意外,或者说,其本就在姬昀的计划之内。所以,当郭嘉到了洛阳的那一刻,姬昀知道事情该自己下最后一步棋了。

    姬昀从未奢望过能够将郭嘉一直瞒到事情结束,能把郭嘉瞒到这最后一步已经是姬昀的极限了,所幸,来到了这最后一步,郭嘉已经丧失了阻挡姬昀脚步的资格,因为此时的姬昀和郭嘉,在曹操的心中是对等的,甚至是犹有过之的,曹操不会听信郭嘉的一面之词而放弃眼前的大好河山,所以,姬昀的布局其实已经成功了。

    这最后一步棋,姬昀下的极为随意,他只是佯装不小心漏算了一步而已,而后,一次多米诺骨牌效应便顺其自然的发生了。

    姬昀故意卖了个破绽给周瑜,他相信周瑜能够观察到并且将之利用到极致。

    周瑜不负所望,狠狠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将之无限的扩大。

    姬昀大败,连退二百里,直接退进了许昌。

    姬昀撤退的时候,遇到了郭嘉的援军,二人遥遥相望,各自给对方留下了一句话,而后擦肩而过。

    姬昀对郭嘉说:“先生,此番昀胜之不武,待来日,与先生沙场点兵,再行讨教。”

    郭嘉对姬昀说:“数哉未见,元状之才实令郭某心服也,郭某期待与元状的再次相见。”

    二人匆匆而别,各去行事。

    姬昀要先去许昌带走姬蔓四人,而后趁洛阳空虚之际夺之。

    郭嘉则要前去迎击周瑜,剩下的战斗,是郭嘉和周瑜之间的较量。

第332章 该杀的人舍不得杀() 
郭嘉不是没想过先控制住姬蔓四人以此要挟姬昀,只是,当他想到这一点却将之付诸行动的时候,他却骤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许昌实际上的掌控权竟全落到姬昀的手上了。要想捉回姬蔓四人,唯一的可能性竟是攻打许昌。

    当知道这一点后,郭嘉喟然长叹,知道此局再也无解,自己败了,败的非常彻底,此时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立刻舍弃洛阳,向豫州进兵,以求将损失降到最小。

    至于洛阳,既然姬昀想要,那便送给姬昀吧。

    不送给姬昀又有什么办法呢。姬昀不会向要许昌,更不会想要青、兖、豫三洲,可周瑜却全都想要啊,要是郭嘉选择和姬昀起冲突,那么便是周瑜坐收渔翁之利,将被其不费吹灰之力的攻占大量的土地,这是郭嘉所不能允许的。两权相害取其轻,郭嘉别无他法。

    诚如姬昀所预料的那样,姬昀并不想要许昌,其实不是不想要,而是没能力要,时局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姬昀能够掌控的极限了,此时最应该做的收拢战果,将既得利益紧紧的抓在手中,迟则生变。

    是以到了许昌之后,姬昀不敢多做耽搁。第一件事,将姬蔓四人接到了自己的中军。姬昀的中军,乃是以三郎等天机阁成员为骨干,余者全是当初安风津一役中收拢的俘虏,共约三千人,这三千人,可以算是姬昀的亲卫兵马,对姬昀的忠诚度还是有的。

    第二件事,收集许昌城内的物资。姬昀还是很讲究的,他并没有扰民,更没有劫掠,他只是将曹府和许昌城的府库一股脑的搬空了而已。

    第三件事情,摆平甚至是劝降荀彧和荀攸。这许昌城内,号称能人异士众多,但姬昀真正能看得上眼的,除了曹操外,便只有郭嘉、程昱、荀攸、荀彧四人。眼下,荀彧和荀攸被姬昀控于掌中,姬昀当然想在走之前劝降他们二人,然而,却遭到了二人的抵死相扛。

    其实,最先发现姬昀有鬼的是荀攸。当姬昀初步掌握了许昌的所有权的时候,荀攸却察觉了。他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做的反应也正确,那就是暗中派人去知会曹操。然而,姬昀却对此早有预料,他知道一只待在许昌的荀攸能察觉,所以便一直暗中派人监视他,当荀攸有动作的时候,姬昀便当机立断的软禁了荀攸,令其无法再有作为。

    第二个反应过来的还不是郭嘉,而是和姬昀近在咫尺的荀彧。荀彧在和荀攸失去了联系没多久便察觉到了诡异。而后,荀彧果断的发动了兵变,然而,他的计划却被姬昀无情的粉碎。姬昀不动声色间将荀彧和诸将隔离开来,令其有口不能言。

    对荀攸和荀彧的软禁,都是姬昀在暗中进行的,军中诸将都不知道,他们虽然疑惑于好久未见到此二人,但慑于姬昀如日中天的气势和鬼斧神工的智谋,谁都没有相问,只认为这是姬昀和荀彧二人有什么不合罢了。

    然而,再迟钝的人在退入许昌城内之后也明白过来了,姬昀绝对是要投敌。于是,数位对曹操忠心无二的将领联合起来领兵向姬昀要人,他们加起来有三万兵马,而姬昀却也有三万兵马,姬昀的兵马那里来的呢,是从徐州来的。

    徐州新降不久,其对曹操的忠心自然了了,姬昀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徐州来的诸位降将暗中进行威逼利诱,获得了他们的效忠,他们加起来,也有三万兵马。

    这本就是预料中的事情,所以,对于两军的对峙姬昀丝毫不意外。他气定神闲的派人请出了荀彧和荀攸。开始对他们劝降。

    姬昀说:“两位先生,我原名姬昀,相比二位都已经猜到了吧。”

    荀彧说:“元状好计谋,我等甘拜下风。你若要杀我叔侄二人,尽可动手。”

    这就是荀彧的风度,他说这话的时候,就像是在陈述一件事实而没有丝毫的个人情感,这个人,早已脱离了对生死的恐惧。

    姬昀叹道:“昀对连我给先生素来敬重,怎能忍心杀害。有一请,请两位先生斟酌。”

    荀攸接口说:“曹公于我叔侄二人有知遇之恩,我等死则死也,绝不违背大义,元状不必多费唇舌了。”

    姬昀本准备了大量的说辞,可此时却突然间说不出来了,所以,他沉默,沉默着陷入了两难,在杀与不杀之间纠结着。

    荀彧和荀攸淡然的等待着,等待着姬昀的抉择,等待着自己的生死。

    良久,姬昀叹了口气说:“两位先生均有经天纬地之才,昀何忍杀之。唉,罢了,两位先生请回吧。”

    姬昀确实心软了,荀彧是个敦厚的长者,荀攸是个正直的君子,姬昀不忍杀之,虽然明知道留下这两人等于是给曹操留下了两座宝藏,可姬昀仍是不愿为之。

    听了姬昀的话,荀彧和荀攸郑重的看了姬昀一眼,而后不约而同的俯身一拜,这一拜,拜的是姬昀的不杀之恩,同时,也随着这一拜,他们将忘记姬昀的不杀之恩,因为他们没有求姬昀不杀他们。

    在姬昀的注视中,二人步法稳健的走回了己方的军中。诸将随即请战,然而,荀彧和荀攸却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强硬的否决了诸将的请战要求。

    荀攸作为本地最高长官,断然下令:“传令,即刻整军,入驻荣阳。”

    荣阳,毗邻虎牢关,乃洛阳以东的一座军事要塞。

    诸将问:“何不先杀姬昀小贼?”

    荀攸解释说:“杀姬昀,如何杀?此时我等若与姬昀纠缠,且不说胜败难料。便是胜了,也绝难将姬昀留在许昌,许昌往西,几乎可以说是一路坦途,唯一的一道屏障荣阳也只有八千兵马,姬昀若想逃过荣阳易如反掌。且,我料定南阳贾诩已经领兵西进,洛阳朝不保夕,我等的主要任务是保住荣阳,以待主公回师。此时若站,必与姬昀胶着,荣阳不保也。”

    有将问:“我等若西进,姬昀在后追杀怎么办?”

第333章 高手间的默契() 
这确实是个隐患,不过荀彧却说:“姬昀不敢,他若引军追杀,一者无法保姬蔓四人万全,二者无法携带诸多物资,三者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四者其军心不稳。有此四点,我断定其必然不敢再行生事。传令荣阳,姬昀若到,不必阻拦,放任其通行。”

    见诸将兀自神色愤然,荀彧板起脸,严令的说:“主公违我以重任,尔等听命便是,如有任何后果,我一力承担,而在主公回来之前,尔等若有任何不听号令,我定斩不饶。当年姬溪失踪,长安吕春书生执剑,杀的朝堂尸横遍野,我愿效仿之。”

    闻言,诸将噤若寒蝉,不敢再反驳,立刻各自散去整备出征。

    这一切,姬昀具皆看在眼里,这是高手见的默契,不需要说出口便能水到渠成的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诚如荀彧所说,现实不允许姬昀再生事端,能够平平安安的回到关中乃是最终的目的,更不用说洛阳已经注定要落到己方的手中了。贪心不足蛇吞象,姬昀深刻理解这个道理。

    于是乎,姬昀没有在做什么耽搁,即刻领兵出了许昌,向西火速撤退。

    路上,吕浅问姬昀:“曹清怎么办?”

    姬昀楞了一下,说:“什么怎么办?让她呆在许昌便是,我跟她又没有什么关系。”

    姬蔓叹了口气,说:“你与她毕竟是拜过天地的,就这么扔在许昌,有些说不过去。”

    姬昀有些哑然,却并没有将二女的话放在心上,糊弄两军便不再提及,自去领兵继续急行军。

    一路有惊无险的过了荣阳,确实没遭到什么阻拦。到达洛阳时,胡轸的攻城战已经打响,姬昀立刻下令助战。在姬昀和贾诩的通力合作下,只用了半日了功夫便攻克了洛阳,毕竟洛阳城内只有五千守军而已,能阻拦姬昀和胡轸半日的功夫已经难能可贵了。

    步入洛阳城内,与胡轸不期而遇。姬昀和胡轸对视一眼,胡轸笑的狂放,姬昀笑的温和。

    胡轸冲了过来,浑然不顾自己满身血污,一把抓住身上纤尘不染的姬昀的手,大笑道:“元状啊元状,你可想死为兄啦。”

    胡轸几乎可以说是现如今姬溪手下大将中姬昀唯一认识的人了,所以见了胡轸,姬昀也很是亲切。于是二人并肩而行,一边护送着姬蔓等人所在的马车往前走,一边互述别离。

    行不多时,一中年文士迎面走来,素衣翩然,悠悠然若九天垂云。

    未待胡轸介绍,姬昀已经当面走去,近前躬身一礼,恭谨的道:“素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昀三生有幸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