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逢纪说:“此必为曹操疑兵之计,意欲借我军壶关的危局,做出假象,意欲引主公从虎牢关增派大批将士往助壶关,如此一来,虎牢关必定空虚,曹军便有了可乘之机。主公,万不可上奸贼曹操的当啊。”

    沮授却说:“不然,臣以为曹操减灶不是假象,却也不是也撤兵,而是要暗渡太行,至壶关与姬溪合兵一处,主公,大事不好,若是姬曹合兵,邯郸朝夕不保啊。”

    人啊,纵使对最坏的结果极其恐惧,而恐惧却会促使人忍不住的往那最坏的结果想,袁绍虽未一方枭雄,但显然跳不出这个人性,于是,他几乎瞬间便认可了沮授的判断,而后焦急的问:“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来人,快去查探,尽快弄清楚曹军的真实去向。”

    还好,袁绍还没有盲目到眼瞎的地步,最起码还知道派人去查探,可是他心里几乎已经认定了,于是追问:“若是曹军果真要绕道壶关进冀州,我军该如何防范啊。”

    沮授沉思不语,袁绍又用同样的话问了逢纪。

    见袁绍认可了沮授的判断,逢纪有些不悦,却没有反驳,因为沮授虽然与他意见不同,但却有一点想通,那就是曹操不是真的撤兵,如此一来,袁绍便不会再次增兵邯郸,这便打消了他的顾虑,所以还能保持平常心。

    待到袁绍问逢纪意见,逢纪又有些自得了,霎时间灵思泉涌,如有天助,得意的看了沮授一眼后,胸有成竹的说:“主公无忧,若是曹军果真要绕道壶关,那便是自寻死路。”

    闻言,沮授诧然,袁绍却欣喜若狂,急忙追问。

    逢纪说:“曹操既要偷渡,我等只装不知。暗地里于山脉中设伏,明里却要对曹操施加压力,主动出击,令其全军疲于应对,其偷渡之举必然进展缓慢。久而久之,曹操必然心急,必会孤注一掷的全军拔营北上,彼时,我军随后追杀,曹操必然不会疑心前有埋伏,如此一来,我军前后夹击,曹操焉有活命之理。”

    听了这话,沮授钦佩的向逢纪抱拳一拜,看的出来,沮授是真心实意的,而沮授的大度也引起了逢纪的共鸣,一时间,二人竟惺惺相惜起来。

    而此时的袁绍,理所当然的陷入了狂喜,方才还生怕曹操绕道壶关的他,此时已经真切的盼望着曹操会绕道壶关了,此时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曹操兵败身亡,自己顺势挥师南下,夺得曹操领地的场景了。

    袁绍一夜未睡,焦急的等待着探子的回报,第二日午间,哨探的消息终于传来。具哨探说,曹操确实在趁夜间偷渡,只昨夜,曹操便偷渡了数千兵马,以此推断,这数日来,曹操最起码已经偷渡了三万兵马了。

    三万兵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歼灭曹操的诱惑下,这三万兵马确实那么的渺小。

    于是,袁绍即可行动了起来,即刻升帐,开始派兵遣将,一时间,沉闷数日的虎牢关热闹非凡,一反常态的对曹军发起了疯狂的冲击。

第321章 虎牢关之战造成的后果() 
殊不知,曹操等袁绍的进攻等的都花都谢了。曹操本就没想绕道壶关,之所以遣兵偷渡也只是为了迷惑袁绍,谁知袁绍竟然如此的后知后觉,曹操这边已经偷渡了将近三万兵马了袁绍才察觉。

    可总归是察觉了,曹操总算是松了口气,立刻开始极力配合,也不继续暗中偷渡了,正面和袁绍短兵相接。

    双方鏖战,你来我往,互有胜败,数日后,袁绍也等不及了,招来沮授和逢纪问询为何曹操还在坚持,为何还不大军北上。

    沮授和逢纪非常的笃定,认定曹操会大军北上,安抚袁绍不要着急。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曹操也在问郭嘉和程昱,问何时开始行动。

    郭嘉和程昱不约而同的建议曹操再等两天,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又等了三天。

    三日后夜间,曹军果如袁绍所愿那般的拔营启程,非常的突兀且非常的快速。

    而袁军呢,也同样如曹操所愿的那般大军出城,疯狂的向曹军掩杀而来。

    双方追追逃逃,战斗不休,不知不觉间曹军入了太行山南麓的关山红石峡。

    进了红石峡,曹操在行军途中大笑道:“听闻姬溪起于关山,今日,我也要在这关山红石峡中扬一扬威风。”

    红石峡,是袁绍为曹操准备的埋骨之地,也是曹操为袁绍准备的大败之地。

    行军过半,两侧山崖忽的锦旗摇曳,干啥冲天,火箭礌石倾泻而下,霎时间,曹军出现了慌乱。然而这慌乱却仅仅持续了短暂的片刻,忽的,更外围的地方亦皆锦旗摇曳,火光冲天,一轮轮箭雨仿佛不要钱似的向袁军阵营散落。

    此时,袁军大部正巧逼近了红石峡口,待觉有变,已经为时晚矣。却见身后忽的钻出了数万兵马,为首数员大将,正向袁军疯狂的掩杀而来。同一时间,红石峡内的曹军调转了方向,后军变前军,对袁军展开了前后夹击的疯狂反击。

    袁绍猝不及防,被杀的大败,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待回到虎牢关时,虎牢关已被夏侯惇和郭嘉所得,见袁军近前,先是一轮箭雨,再是一轮冲击,袁军又死伤无数,不得已退至虎牢关东北七十里的朝歌。

    在朝歌整军定,袁绍统计了一下伤亡,此战竟损兵六万有余,粮草辎重更是舍弃无数。当听到这个消息时,袁绍心疼的眼前一黑,差点背过气去,而后,将全部的责任归咎到了沮授和逢纪的身上,愤而欲杀之,多亏账下诸将死活拦住,可还是将沮授和逢纪打入了大牢。

    此时的袁术,显然已经忘记了赵茛之事。壶关之失,可以说全是赵茛的责任,可袁绍却无条件的原谅了赵茛。而虎牢关之失,沮授和逢纪又有什么责任呢,人家只是给了你袁绍建议,至于执行不执行,那是你袁绍这个做主公的事情啊,你袁绍没本事,中了人家曹操的奸计,倒头来却把全部的责任全部推给手下的人了,这样的道理,到哪里能够说的通?

    沮授和逢纪被关了起来,也就没人把这番道理说给袁绍听了,而袁绍本人显然是想不到这一层的,此时的他,心中只有无限的后悔,后悔的却不是自己的大意,而是后悔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而这小人,显然便是沮授和逢纪了。

    瞧瞧,这样的一个主公,能成大事才是怪事呢。

    虎牢关之战很快的传到了壶关,沮授和逢纪的事情也传到了姬溪的耳朵里,当时的姬溪大骂袁绍是个蠢材,毫不吝啬自己的污言碎语。

    姬溪很愤怒,因为袁绍的愚蠢出乎了姬溪的预料,他派许攸去给曹操传信,除了羞辱曹操之外,也确实有提醒曹操可以绕道壶关这个想法。曹操绕道壶关,是姬溪想要的结果,要知道,姬溪的身后又整个并州的支持,在黄河之西尚有黄忠的五万兵马可以随时调用,所以,只要曹操到了壶关,姬溪便能掌握绝对的主动权,纵使不能要挟曹操将姬蔓四人放回长安,但却绝对可以就结盟的细则再进行一次协商,逼曹操答应些有利于己方的条件。

    然而这期望却因为袁绍的愚蠢而全盘葬送了,这让姬溪如何能够不愤怒,更让姬溪愤怒的是,曹操经此一战几乎已经锁定了冀州的胜局,便是姬溪自己不参与,曹操也能够打败袁绍了,这将带来什么后果呢,很显然,姬溪失去了对曹操的主动权。

    这主动权,必须拿回来,因为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在关键的时刻为姬昀制造机会,姬溪虽不知道姬昀具体的计划,但他坚信姬昀需要自己给他制造机会,而这个机会,必须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姬溪的这个想法并没有任何实际的理由,但他却坚信不疑。

    现如今,能够夺回主动权的方法便只剩下一个了,那就是早曹操一步打入巨鹿。巨鹿乃连接幽州冀州的战略要地,只要能够夺了巨鹿,进可以攻占幽州,退可以拦截曹操,因为曹操若要进幽州,就必须经过巨鹿,而到时候,让不让曹操过,那边全凭姬溪的决断了。

    然而,打入巨鹿又何尝容易,且不说近在咫尺的邯郸还有袁谭的十余万兵马,曹操那边必然也知道夺得巨鹿的重要性,其必争分夺秒,形势千钧一发。

    然而,不管姬溪和曹操如何的心急如焚,面对邯郸和朝歌,二人也只能玩洋兴叹。

    袁绍被打怕了,于是乎,之前的雄心壮志被消磨的点滴不剩,拾起了开战之初的策略,打定主意坚守不出,不仅朝歌如此,邯郸那边他也是三令五申,令袁谭绝对不可主动出击,只可固守,对赵茛,他更是毫不客气的下了最后通牒,若然敢出城进攻,不论何种理由,定斩不饶。

    不得不说,若是开战之出袁绍就这么做,恐怕姬溪和曹操此时已经退兵了,可袁绍却偏偏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才下了这条军令,如此可以看来,袁绍确实没什么大本事啊。

第322章 各有想法各有主见() 
虎牢关之战后,姬,袁,曹三方陷入了长达半个月的胶着,静多动少。

    面对龟缩不出的袁绍,姬溪和曹操还真没有太好的计策。双方所能想到的如诱敌,骗降,贿赂等等计策全部用了个遍,可一点成效都没有见到。

    便在姬溪和曹操焦头烂额的档口,雪上加霜的事情出现了。

    首先,江东孙坚遣兵八万,由程普周瑜领军,出鄱阳,攻豫州。

    而后,刘备和刘璋以剿汉贼为名,出兵二十万,再出岐山,扑向天水秦州。

    又几日,孙坚再次出兵五万,由黄盖领军,助刘表进攻南阳,进而直逼洛阳。

    短短数日间,神州浩土再次陷入了全范围的战乱格局。

    对这样的局面,姬溪和曹操都有些预料,却没有预料到三刘和孙坚的动作会这么大,会这么凶猛,这完全是孤注一掷的做派。

    于是乎,姬溪和曹操不约而同的产生了撤兵的打算,却也具皆有些不甘心。

    曹操这边。程昱率先劝道:“主公,刘表,孙坚来势汹汹,我军在南阳本就根基尚浅,豫州又是一马平川之地,绝难久守,所以,请主公火速撤兵,先安后方才为万全之策啊。”

    郭嘉犹豫了半响,赞同了程昱的建议,再次困境下,饶是他郭嘉也无计可施,程昱所言确实是万全之策。

    程昱的话有道理,郭嘉也赞同,可曹操还在踌躇,不一日,快马带来了荀彧和荀攸的书信,书信中,二人也劝曹操火速回军,且说豫州和南阳已经岌岌可危,刻不容缓。

    看了荀彧和荀攸的书信,曹操还是还有些不甘心,可却下定了撤兵的决心。可就在这个时候,姬昀的书信姗姗来迟,其上曰:“主公万不可退。孙刘仓促起兵,乃小患耳。袁绍方是主公大敌,此时主公身据天时地利人和,乃取幽冀之不二良机,弃之再想复得,难也。臣知主公忧心后方,故臣有一计,可消主公后患。请主公将南阳之地让与刘表,如此,刘表老成守旧,必然撤兵,则只剩孙坚一支,臣不才,愿祈许昌和徐州八万之兵迎击江东之兵,不求得胜,若不能为主公挣得时间,臣万死以答谢主公知遇之恩。”

    曹操拿着姬昀的信件看了足足一个时辰,而后招来了郭嘉和程昱,将姬昀的信件教给二人看,并询问他们的意见。

    程昱观后大惊,连声道:“不可,万万不可,且不说将南阳送于刘表要承受多大的损失,万一刘表得了南阳之后还不知足,我军岂不是送羊如虎口。且,奚渊虽有大才,然那江东程普乃是成名多年的老将,奚渊能否胜之无法确定,若胜自然最好,而若不胜,我军退而无路也。此乃拿主公身家性命在赌,决不可行。主公万万不可轻信啊。”

    郭嘉也说:“奚渊终归太过年轻气盛,虽是好心,可赌注太大,还是请主公火速撤兵吧。”

    曹操是个极擅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枭雄,但他同时又是个极有主见的枭雄,特别是在这种生死关头,曹操的主见是极为强大的,是以其坚定的说:“刘备和刘璋数次出祁山攻天水秦州,也不见其有何建树。所以,我断定姬溪不会退兵,而姬溪不退,我也不能退,袁绍无能之辈,绝不是姬溪的对手,退则等于拱手将幽冀二州送于姬溪。故而我意,自明日起加紧攻城,传我令,七日之内必须攻下朝歌,否则,全军皆罚。”眼见郭嘉和程昱面色焦急,想要出声阻止,曹操抬手虚压,坚定的道:“刘表不可信,但姬溪可信,程先生,辛苦你走一趟,去壶关见姬溪一面,告诉他,我要把南阳再送给他,请其出蓝田之兵,挡住刘表和江东的黄盖。至于豫州,便以奚渊所言,着其为主将,荀彧为监军,领许昌和徐州八万兵,阻击江东程普。”

    闻言,郭嘉和程昱面露思索之色,可此时曹操已经言道:“我意已定,依计行事,不必多言。”

    郭嘉和程昱没有再劝,他们知道曹操是一个极有主观决断的雄主,曹操决定了的事情,谁都无法改变,且曹操在姬昀建议的基础上将南阳改送给姬溪,这在郭嘉和程昱看来乃是极妙的一招,二人几乎可以断定,姬溪必然会欣然接受曹操的馈赠,如此一来,姬溪必然会为曹军挡住刘表和江东黄盖的进攻,而己方原本在南阳的五万兵则可以抽身出来,是来虎牢关助战还是去豫州防守,都可随机应变。

    如此一来,局势虽仍然凶险万分,可总算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值得一拼,所以,郭嘉和程昱在犹豫半响后终于点头同意了,而程昱也立刻前去打点行囊,准备前往壶关。

    曹操这边注意已定,再看姬溪这边。

    当得知刘备和刘璋再次出祁山之时。贾诩对姬溪说:“主公,刘璋和刘备来势汹汹,徐荣将军虽然稳妥,可终归兵力不足,还有又危险的。大业不可一蹴而就,我关中根基绝不可有损,为保万全,即刻撤兵吧,左右壶关在我军手中,我军随时可以卷土重来。且,我断定曹操必会撤兵,袁绍在曹操撤兵之后,必然会再次增兵邯郸,我军的机会不大,与其空耗钱粮,不如先行撤兵,静观其便。”

    姬溪不置可否,在他看来,三刘和孙坚起兵的时间正合适,他正不想继续打了呢。

    姬溪的态度与曹操预料中的有很大的出入,归根结底,姬蔓四人在姬溪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而在姬溪看来,即便自己夺了幽冀,到头来也是为曹操做嫁衣,此番战局改变,姬溪认为曹操必会撤兵,而只要曹操撤兵,双方便再次回到了相同的起点上,这对姬溪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他只要等姬昀将姬蔓四人带回长安,介时,他与曹操虽仍可结盟,但却再无后顾之忧。总的来说,在姬蔓四人被解救之前,姬溪并不想将盟约推进的太过深入。

第323章 来自姬溪的杀意() 
吕春的信件也很快的到了壶关,吕春的意见和贾诩不约而同,这更加坚定了姬溪撤兵的想法。可忽如其来的一个人却让姬溪瞬间改变了自己的决定。

    来人是毛孩,天机阁成员之一,本应该待在姬昀身边随时听命,此来乃是为了传话。

    向姬溪传话,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这一点姬昀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姬昀知道其中的危险还要传话,那么其传话的内容肯定是相当重要的。于是,姬溪慎重而隐秘的接待了毛孩,一番长谈后,让毛孩回去。

    第二日,姬溪升帐,不顾贾诩的劝阻,果断的下令继续全力攻夺邯郸。

    关于姬昀的事情,贾诩并不知道,所以,当初听姬溪的命令时,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