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姬月的绝望令姬溪感同身受,他无奈的叹了口气,轻声的对姬月说:“元状在许昌。”

    顺着惯性又迈了一步,而后,姬月的身形瞬间静止下来,转过头,不可思议的问:“你说什么?谁在许昌?”

    姬溪招了招手,对姬昀的担忧促使姬月不由自主的走到姬溪的身边,一直到被姬溪牵住了手共同坐在床沿仍旧不觉。

    姬溪轻声的将姬昀的事情说了出来,说着说着,姬月的眼泪流了下来。姬溪适时的将姬月涌入怀中,愤恨和欢喜情绪交杂的姬月狠狠的在姬溪的胸口咬了一下,很重,很疼,可姬溪却体会到了难得的安然。

    姬月没有问姬溪为什么不早说,因为她知道姬溪不说自然有她不说的道理,她只是问:“元状有把握吗?”

    姬溪嘿嘿的笑着:“七年未见,这小子的本事现在可大了,你也应该听说了,这小子出道打了两场仗,你可是相当的漂亮。这两场仗倒没什么,我姬家人会打仗有什么出奇的。不过,他用四个月的功夫对青、兖、豫三洲进行的改造,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等他回来,我倒要好好的问问他,为何给曹操卖这么大的力气?”

    姬月听出了姬溪语气中的骄傲,于是也跟着骄傲了起来,说:“元状真了不起,比你这个当大哥的强多了。你连自家的妹妹都保护不了,到头来还得元状去给你擦屁股,羞是不羞?”

    久违的挖苦,令姬溪心花怒放,心中的胆子顿时轻了不少。

    这一放松,身体却起了反应了。要知道,自姬蔓四人被掳走,姬月对姬溪总是不大待见,姬溪已经大半年未近女色了,眼下冰释前嫌,再无隔阂,又温香软玉在怀,姬溪哪里还能忍得住,于是乎,上下其手,片刻间将姬月搅的面红气喘。

    正自情动时,姬月却忽的推开了姬溪。姬溪一愣,却没有多想,他感觉的出来姬月也想,于是便理所当然的认为姬月是在欲拒还迎。直到姬月再一次坚定的推开他,并随之说:“作戏要做全套,你不是要让曹操认为我们家中出了乱子吗,那你怎么能在我房中过夜,快走,趁着天还未大亮,偷摸着溜出府去,被让人发现了,知道没?”

    姬溪再度凑上,最终嘟囔道:“没事,我的身手你还不知道吗,大白天的也不会有人能发现我。”

    某些东西上脑的时候,男人的自制力是极差的,但女人却往往能在这种时候忍耐住,所以,姬月不容置疑的第三次推开姬溪,说:“小心使得万年船,快滚。”说着话,还在姬溪的腰间狠狠的捏了一把。

    姬溪一声闷哼,终于清醒,心不甘情不愿的站起身整理已经凌乱的衣服,嘟囔说:“真扫兴。”

    姬月抿嘴笑说:“不止今天,这一个月你也不要回来了。”

    姬溪顿时急了,可眼珠子一转,却嘿嘿笑道:“没事,明里不回来,可我能半夜溜进来嘛。对不对,等我哦,我今晚就回来。”

    姬月有些脸红,斥道:“老娘今晚上就让小黑守夜,你要是能进来就进来。”

    姬溪笑道:“小黑是我养大的,它还敢拦我不成。嘿嘿,娘子,今晚上等我哦。”说罢,狠狠的在姬月脸上亲了一口,意气风发的走出了房间。身形一动上了房梁,转眼间没了声息。

    这一夜的动静,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姬溪又是有意让这墙透风的,于是,吕春理所当然的知道了这件事情。

    吕春还是很能忍的,他憋过了早朝,然后再也憋不住了,直接拦住了姬溪,二人走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吕春立刻追问。

    此时的姬溪早已通过手上的讯息推断出了姬昀的计谋和曹操的算计,曹操想让吕春和他反目,这期望是注定会落空的,因为姬昀本就是吕浅的丈夫,这一切都是一场戏,当落幕之时,一切便都不是问题,眼下的一些名节受损有什么大不了的,姬溪又一百二十分的信心,他相信等吕春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仅不会责怪他,反而会由衷的高兴。

    果不其然,当姬溪将姬昀的事情和盘托出后,吕春的兴奋是溢于言表的,不过他很快便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乎,他趁着别人的目光往这边看的时候,对着姬溪重重的一拂袖,在不知情的人眼睛里,这明显带有决裂的意味。

    吕春拂袖而去,姬溪摸着鼻子苦笑,得,在姬昀带着姬蔓四人回来之前,这场戏还就得这么演下去。不过,眼下的形势无疑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姬溪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愉悦,联想到今晚便可以一亲芳泽,姬溪更愉悦了。

第311章 共赴周公梦() 
不知不觉中,形势已经逆转。这一阵,曹操无疑是输了的,因为他只考虑到了姬溪和吕春能生嫌隙,却没有顾虑到自己的身边会不会出问题。

    吕浅的嫁妆送到许昌之前,曹操将保密工作进行的十分到位,可这婚事相瞒是瞒不住的,曹操可以将吕浅莫须有的偷情之事藏于心中不说,却瞒不了即将举行的婚事。

    首先进行激烈反抗的是弘农王府,那几日,前去弘农王府说亲的被飘雪弄死了好几个,后来曹操直接不派人去说亲了,直接下了最后通牒,说七月初六便举行婚礼,曹清和吕浅一起嫁入奚府。

    紧接着,吕浅自杀,理所当然的被有惊无险的救下,却吓出了曹操一身的冷汗,于是乎,对弘农王府的监视更加的严密了。

    眼见着吕浅和姬蔓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稳定下来,曹操终于放下心来,认为这是吕浅认命的表现。

    正当曹操为计谋得逞而暗自欣喜的时候,郭嘉找上门来,开口便要曹操解除姬昀和吕浅的婚约,郭嘉的理由很多,也很正当,但听到曹操的耳中却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郭嘉和姬溪还是有旧情的,郭嘉对那姬昀更是难以忘怀。当郭嘉见到曹操不为所动时,竟是口出妄言,言语间将曹操揶揄成了一个不知廉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

    曹操确实是这种人,但是他不会觉得自己是这种人,更不能允许别人借此羞辱他,也就是郭嘉,若是换了旁人,只怕早就被杀了。可曹操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可心里已经有了芥蒂,这乃人之常情。

    殊不知,随着久劝无果,郭嘉的心中也有了芥蒂,一来,他确实不愿意看到吕浅坏了名节,他确实想尽己所能的保护姬蔓和吕浅,用以还上姬溪当年对他的恩情,二来,他也对曹操不再听他的谏言而感到意兴阑珊,要知道,之前的曹操,对他可是言听计从的。

    一来一往间,二人固若金汤的关系出现了裂缝,这裂缝很小,短时间内什么都看不出来,看到了关键时刻,谁知道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而且,因为吕浅之故,郭嘉对姬昀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之前的郭嘉是很照顾姬昀的,可现在,他对姬昀从来都是横眉冷对,不假颜色。聪明如郭嘉,早就凭着些蛛丝马迹察觉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笃定这是姬昀为了找回颜面而鼓弄出来的事情,是以在郭嘉的眼中,姬昀立刻变成了一个气量狭窄,不顾伦常的无耻小人。

    这一切,都没有出乎姬昀的预料,此时的他,也没有心情去理会郭嘉的态度,因为他正处于无限的憧憬当中,憧憬着婚期的到来。

    在姬昀的心中,这次的婚事虽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部分是姬昀发自本能的布置出来的,在他的潜意识里,或许早已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少时不懂爱情,当时的他,对吕浅更多的倾慕。在外出求学的几年里,他的心智和生理都逐渐的成熟,而后他开始慢慢的知道了什么是女人,女人对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知为什么,吕浅的身影不断的在他的梦中出现,他恍而未觉却已不知不觉间情根深种,无数次的午夜梦回,每每做起同样的梦,醒来的他感觉到羞愧又带有浓浓的欢喜。

    弘农王府的吕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她和姬蔓表面上装作对这桩婚事极为的抗拒,且为此还自导自演了一出自杀的闹剧,然而当二人独处的时候,姬蔓总会小声的祝福或是调笑着吕浅。每当这个时候,吕浅总是羞涩的笑着,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幸福。这是个识大体的女人,也是个颇为知足的女人。她从不言及有关为妾和姬昀要去曹清为正妻的事情,因为他感觉的出来,六年未见的姬昀还对她的感情很热烈,那热烈让她欣喜,欣喜的几乎发狂,仅此足够。

    在姬昀和吕浅的憧憬和盼望中,七月初六姗姗来迟。这一天下着小雨,却丝毫打消不了姬昀的热情,不熟悉内情的人以为姬昀的热情是因为即将迎娶曹操之女,成为曹操的女婿,熟知内情的人却以为姬昀脸上的热情是装出来的,而只有姬昀自己知道,他的热情是为吕浅而生,是真情实意。

    姬昀同时迎娶曹清和吕浅,吕浅因为是妾室的关系,她不能参加婚礼,只是被打扮好送进了奚府的偏房便草草了事。曹清和姬昀的婚礼才是重头戏。

    这一日的许昌城,满城张灯结彩,看到的出来,曹操对此事颇为重视,耗费了极大的财力物力,或许,他心中还是觉得对不起姬昀吧。

    曹清腹中的孩子早已打掉,她几经波折,终于如愿以偿的嫁给了姬昀。可等待他的,是新婚第一夜便独守空房。

    姬昀走进去,将她的盖头揭了,而后有礼有节的和她完成了相应的程序,打发走仆人后,本应进入正题了,可姬昀却淡淡的对曹清说:“夫人大病未愈,好生休息吧。”说罢,竟然转身出了房门,对她凄然愤怒的表情不理不睬。

    大病未愈?什么大病,当然是刚刚打过孩子啦。这是赤裸裸的打脸,这一刻的曹清,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刻的她,似乎又有了后悔,然而此时,一切已成定局,她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了,她的一生,都将和姬昀紧密相连,这一刻,她终于认命。

    姬昀耐着性子完成了和曹清所有的事情,出门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步入了偏房。

    没有仆人服侍,但这正和二人之愿。

    做到床沿,柔情的揭开吕浅的红盖头,看着那双艳丽柔美混于一体的俏脸,姬昀情难自禁的说:“苦了你了。”

    凤目含泪,轻轻的摇着头,顺势依偎进姬昀的怀中,吕浅轻声的回:“妾身不苦,妾身足以。”

    ………………

    这一夜,琴瑟和谐,如鱼得水,自不须多言。

第312章 雍和八年征幽冀() 
雍和七年是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天下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这一年,算得上风调雨顺,勤恳求生的百姓们在广袤的土地上催生出了无数的物产,他们矜矜业业的劳作,却只能留下勉强糊口甚至不够糊口的粮食,其余的,必然的被用于战争。

    战争,一个可怕的词汇,主宰者时间万千生灵,令其噤若寒蝉却趋之若鹜。

    战争,是英雄们的游戏,是黎民的苦难根源。

    战争,古往今来,从未断绝,并必将持续到千秋万世。

    雍和八年春,战争再次席卷开来。其开头是曹洪和夏侯渊领兵十万,兵临徐州。历经三月有余,陶谦举城投降,归顺了曹操,自此,曹操独得中原过半领土,声势滔天。

    初夏,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经荣阳,过汜水,渡黄河,兵临虎牢关下。同一时间,姬溪亲率第七师渡河进入并州,会和高顺的第八师,共计十余万兵马威逼壶关。

    此一战,曹操可谓是倾力一战了,不仅亲领二十万兵马,且随军者也各个不同寻常,谋士有郭嘉,程昱,武将有夏侯惇,曹仁,夏侯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姬溪当然更愿意去打个酱油,可总归被曹操所制,所以最起码的样子还是要做做的,他这边谋士有贾诩,也可以再加上个芙儿,武将有姬渊,赵云,马超,庞德,沈勇,高顺。

    双方共计二十万兵马,兵分两万,挟泰山压顶之势,领兵扣关。给袁绍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袁绍倒是不惧。

    不可否认的是,袁绍的国力很强,兼且数年来没有吃过什么大亏,前两年也是在袁绍的主导下对曹操进行的围剿,他在那场长达一年的围剿中,曹操的国力耗损严重,而袁绍也没有甚大的消耗,去岁大灾之时,冀州也只是受到了一半的波及,他撤兵最主要的原因是乌桓受曹操之请出兵压境,如此他才不得不回军迎击。

    雍和七年中,袁绍与乌桓大大小小打了数十丈,胜多败少,只雍和八年,早已把乌桓打的遍体鳞伤,退回塞外,数年内应该再也不敢劫掠边境。

    如此一来,袁绍北方无忧,便可以无后顾之忧的迎击。姬溪和曹操的声势虽大,二人结盟加起来的实力也无疑高出袁绍数筹,但袁绍若是坚守,还是有很大的把握坚持下来。

    且大家都知道,此战不易迁延日久,否则各路诸侯必定闻风而动,介时另一个格局随时可能出现,便胜负未知啦。

    雍和八年六月中旬,姬溪兵出上党,十余万大军陈兵壶关之外二十里。当日,安营扎寨毕,姬溪召集诸将议事。

    高顺出列汇报说:“袁绍早有准备,壶关驻兵五万,持壶关天险以固守,可谓固若金汤。若要强攻只怕不易,当智取。”

    姬溪问:“何人守城?”

    高顺答:“城中主将乃是淳于琼,副将有麴义,颜良,吕旷,另有许攸,赵茛二人随军做参军祭酒。”

    听到赵茛的名字,姬溪来了些兴趣,笑道:“嘿,赵茛那蠢材也在啊,啧啧,这么说来,取壶关岂不是易如反掌?”

    众将都熟知赵茛和姬溪的渊源,于是也跟着笑,可贾诩却说:“以臣收集到的信息可以推断,赵茛其人隐忍老辣,阴险诡计层出不穷,主公不可大意,还有那许攸,随袁绍数年,屡立功勋,袁绍能称霸幽州,冀州,此人功不可没,主公更不可大意。”

    姬溪的心里是看不起赵茛和许攸的,他一直觉得这两个人聪明是聪明,但从来都是欠缺大局观之辈,特别是那赵茛,那就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小人,用这样的人随军做参军,那是袁绍瞎了眼。

    心中虽这么想,却不能说出来,一面使部下轻敌乃至浮躁,于是,姬溪对贾诩的劝诫不置可否,并随之虚心颔首,已示对贾诩的答谢。而后问:“都说说吧,这仗怎么打?”

    沈熊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列,大言不惭的说:“末将愿领三万兵马强攻,只需三日,必为将军凿穿壶关,若不胜,甘领军法。”

    少年郎,说大话没个边,姬溪也不着恼,笑骂道:“滚蛋,你个毛头小伙子,口气倒挺大,壶关要是这么好打,高将军还不早就打下来的,你不惜命无所谓,老子惜将士们的命。”

    沈熊这小子,可赵云一样,可以说是姬溪一手培养起来的,姬溪一直吧他们当成弟弟看,所以说起话来也没什么顾忌,想骂就骂,想打就打。

    被姬溪骂了,沈熊也不恼,呵呵笑着退了下去,诸将也都报以善意的嘲弄,由此来看,大家的心情还是相当轻松的,并没有大战来临前的紧张。

    强攻肯定是不可取的,众人嬉笑一阵后,马超挺身而出,请命道:“末将愿领五千精兵去壶关下叫阵,先斩几个大将以阵军威。”

    这倒是个中肯的建议,也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乎,沈熊再次站了出来,嚷嚷着也要去,庞德也站了出来,要求同往。

    姬溪和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