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奇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之奇谋-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罢,转身就走,临走时,目光阴狠的看了闫行一眼,那目中,隐隐的有杀气。

    闫行心中一颤,却还是有恃无恐,不管怎么说,自己总是韩遂的女婿,马腾对自己再有怨气,也要顾及韩遂,至于韩遂的怨气,那有什么,以韩遂对独女的宠爱,爱屋及乌,是绝对不会对自己怎么样的。

    于是,闫行心有定数,面色开始坦然,承受了韩遂的几声怒斥后,便一身轻松的迈向了自己的住处,殊不知,已经有人对他恨的牙根痒痒,做梦都想去他的性命。

第209章 祁连山中再弄险() 
牵着三十匹汗血宝马,姬溪领着诸将回到了大营。

    此次赌斗胜了,获得的赌注也颇为喜人,可住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来,赌斗中有无人身受重伤,奄奄一息,二来,亲身感受了张掖城的坚固之后,诸将对能否攻破张掖城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破武威城,用的是里应外合之计,而一计不可两用,再想用在张掖城上,那无疑是痴心妄想,必须另寻他径。

    安排好重伤的人,着重叮嘱华良善加看护,而后汇合诸将大帐议事。

    姬溪先是道:“我先前的承诺不变,若想要马,拿敌军主要将领的人头来换,不过,今日出场的二十七将先行人手一匹,你们谁有意见吗?”

    没人有意见,甚至没有人提起战败者不该得到奖赏,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同袍没有孬种,他们没有一个是站着走下战场的。可以说,若是没有华良在那,恐怕这十一个战败者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所以,他们虽败犹荣,他们甚至比战胜者更应该得到奖赏。

    见到没有人说话,姬溪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说:“现在,我们来议议,如何打下张掖?”

    针对如何打下张掖这件事,诸将还是挺有想法的,于是众说纷坛,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姬溪听了一会,无奈的苦笑,这些人的想法千奇百怪,可具皆经不起推敲,姬溪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提议,略嫌气闷,可又不能打击诸将的积极性,于是只能耐着性子做在那里听。

    忽的门口哨兵来报,说杨秋请见。

    姬溪的目光一亮。这杨秋自武威城破之后便留在了姬溪军中,不过姬溪去而并没有给他安排军职,因为在姬溪看来,杨秋的心性险恶,不适合待在自己的心中,对有功之人,也不好直接斩掉,于是姬溪对其采取了冷处理,将其闲置一边,想着等班师回长安后随便给他安排个闲职让他安稳度日即可。

    姬溪觉得以杨秋的聪明,应该能够察觉到自己的心思,这几日他也很是安稳。

    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杨秋的忽然求见,事出反常,或许是个转机。

    于是,姬溪赶紧令人将之请进。

    杨秋入内,态度恭谨。因为是降将的关系,帐中有不少将领对此人没有好感,不过,面对诸将的白眼,杨秋视而不见,直接开言道:“末将有一策,可轻取张掖。”

    一言出,满堂皆惊,姬溪大喜道:“何计?速速道来。”

    杨秋环顾左右,意思是让姬溪驱退账内诸将,姬溪想了想,而后挥了挥手,片刻后,诸将退去,账内只留下了姬溪、徐荣和杨秋三人。

    姬溪抬眼示意。杨秋略一沉吟,道:“张掖城,逞倾斜之势扎根祁连山坡,三面环山,唯东北一处可入,此可谓绝天之险,绝难攻取。将军以为然否?”

    姬溪点头,表示同意,继而用目光示意杨秋继续说。

    杨秋微微一笑,继续道:“末将世居张掖,对张掖之地势极为熟悉,更知一条小径,可自冷龙岭直达张掖之东南。此处,有一峭壁,虽甚陡峭,然攀登不易,自上而下应不是难事。将军若起奇兵,末将愿为向导。”

    姬溪沉思,而后问道:“此路可行多少兵马?”

    杨秋道:“应可行五千兵。”

    五千兵,大概一个旅的兵力,姬溪估算了一下,应该差不多,若能安全进入张掖城,这五千兵应该足以短时间内凿穿张掖,洞开张掖城防。

    富贵险中求,姬溪几乎当场便确定行杨秋之策,而后,姬溪对杨秋说:“你是聪明人,应当知晓我不会让你再次从军,不过,此计若成,我保你封侯,享一世荣华。”

    杨秋大喜,纳头便拜:“属下愿效死力。”

    随后,姬溪让杨秋退下,刚想和徐荣商议,徐荣已率先开口:“将军,此计虽险,但却可行。末将愿亲率一旅执行此计,请将军应允。”

    姬溪苦笑道:“奇兵之道,乃我所长,遍视军中,无人比我再合适了,此事不用再争,我意已定,你留下掌控大局寻机而动,我自率一旅前去走走这条路。”

    徐荣霍然起身,强行阻止,姬溪呦不过他,唯有强硬的道:“在这军中,你是老大还是我是老大?”

    徐荣神色明显的一滞,似乎没有想到姬溪竟会明晃晃的拿职位压他,不过,此招却颇为奏效,从军者,必须无条件服从主帅的命令,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于是,徐荣只能无奈顺从,无法再行反驳。

    接下来,以姬溪出奇兵为前提,二人商量了很长时间,而后,徐荣离开,姬溪叫来了赵云和沈熊,此次出征,万分凶险,姬溪决定将赵云和沈熊二将全部带走,可是,当见到赵云那浑身的绷带后,姬溪却不得不让赵云退回去休息。

    与马超一战,赵云受伤颇重,虽不伤根骨,但短时间内是不能再战了,于是,姬溪选择用张寿取代了赵云,沈熊还是随行。

    既然要出奇兵,那便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仅是对敌方,对己方也同样如此,于是乎,当夜,张寿整个旅便悄无声息的在大营中消失了,一同消失的,还有姬溪和沈熊,知情者,整个大营中只有徐荣一人。

    祁连山连绵二千里,自冷龙岭出发到达张掖自然不需要跨过整条山脉,只有区区二百余里而已,这二百余里山路还不同于子午谷,最起码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沼泽瘴气。

    所以,姬溪只用了五日的功夫,便无惊无险的到达了预定的地点。此行出奇的顺利,竟连一个掉队的都没有。

    可是,这样的顺利却让姬溪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来时的这条路,虽然人迹罕至,很是偏僻,但有些地方明显有人为修整过的痕迹,而在姬溪看来,这路只要有人为痕迹,便算不上隐秘,他杨秋知道这条路,马腾韩遂也可能知道这条路。

    对此,杨秋的说法是:便是久居山林的老人都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路,而马腾韩遂等人甚至他们账下的部将都不是本地人,所以绝不可能知道这条路。

第210章 一着不慎满盘输() 
对杨秋的解释,姬溪有些将信将疑。他耐着性子思考了很久,却实在找不出不相信杨秋的理由。杨秋已经背叛了马腾,他的家眷还在自己的手里,可以说,自己已经是他最后一刻救命稻草,自己倒了,他将一无是处,举世难有立足之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姬溪不得不选择全面的相信杨秋,总不能因为自己毫无实据的疑心便取消这次的行动,那样的话,不仅对随着他跋涉了二百余里的将士无法交代,对自己也无法交代。

    于是,姬溪强打精神,将心中那点疑虑驱除,将目光放在当下。

    这一次,姬溪没有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当然,这也不是第一次不相信直觉,直觉这东西在姬溪看来,有什么准,有时候不准,算不得数,更不能仅凭直觉做事。然而事实证明,有些时候对自己的直觉视而不见,是足以致命的。

    事实是,杨秋确实背叛了姬溪,且他的背叛,就在这两日内。

    姬溪想的大体不错,杨秋背叛了马腾,便不可能再回到马腾那边,但是,这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他最后的依靠,在有心人眼中,他还是很有利用价值的,这个有心人当然不会是马腾,他是刘备,准确的说,是徐庶。

    当今天下大乱之秋,天下各路诸侯闻风而动,便是一向暗弱的刘璋都顺江东下去打孙坚了,可在这个时候,刘备却没有什么大动作,除了分些兵马去助刘表外,他的大军一直按兵不动。

    大家都以为刘备在防着姬溪的卷土重来,然而谁能想到,刘备的目光一直紧紧的盯着关中,盯着长安。

    自姬溪起兵开始,刘备便派出了大量的哨探,更离谱的是,徐庶这个军事竟然也暗中来到了河西,他不知猫在了什么地方,冷眼旁观着姬溪和马腾的一举一动。

    姬溪连续月余按兵不动,徐庶知道姬溪在等里应外合的机会,却好奇姬溪到底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里应外合。

    当武威城内一个又一个奸细被马岱揪出来后,冷眼旁观的徐庶几乎已经确定,那个突然活跃起来的杨秋就是姬溪的暗子。但是徐庶没有选择提醒马腾,因为知道就算自己提醒了马腾,姬溪也最多是小败一场而已,无伤大雅,他要的,是姬溪大败,败的一溃千里。

    于是,他继续冷眼旁观,接下来的事情发展确实没有出乎他的预料,那杨秋确实是姬溪的暗子,杨秋也确实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为姬溪赚开了城门,使姬溪只用了极小的代价便夺得了坚不可破的武威城。

    而后,他眼睁睁的看着姬溪快速的将战果扩大,直接兵临张掖城下。这个时候,姬溪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举措引起了徐庶的注意,且迅速的围绕着这个举措制定了一条计策,其源头便在于姬溪得到武威城后却对大功臣杨秋置之不理。

    于是,徐庶约见了杨秋,在姬溪的眼皮子底下约见杨秋,这是多么疯狂的举动啊,然而,这次的约见却进行的非常的顺利。

    其根结在于:自武威城破后,姬溪便发自内心的觉得杨秋不会再有利用价值,而其也不可能对其产生威胁,所以,他的目光便再也没有放道杨秋的身上。而这,也是杨秋反叛姬溪的原因。

    想想也是,他杨秋背主求荣,将脑袋悬在裤腰带上替姬溪办事,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荣华富贵一生吗?有他那样的决心和本事,在马腾那里就得不到荣华富贵吗?

    他杨秋想要的,是扬名立万,是功高盖世,是更大的舞台,而这些,姬溪或许看到了但不想给他,而徐庶也看到了,并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于是,一场针对姬溪本人的阴谋就这么一拍即合的形成,坚定不移的将姬溪推向了深渊。

    徐庶在暗中推动着这一切,局势的发展轨迹一直没有偏离他的轨道,直至姬溪趁着夜色从张掖城西南的陡坡上悬绳而下,落入了马腾事先设好的埋伏。

    徐庶认为姬溪既然知道自己跳入了圈套,一定会第一时间折返逃命,然而,姬溪的做法却将错就错,他疯了似的率兵向前突围,其方向竟是东北城门。便是在这个时候,他竟仍不放弃,仍要打通这鬼门关,将自己的大军放进来。

    是的,当姬溪发现自己被敌人埋伏后,他第一时间知道自己中计了,那一刻,姬溪甚至没有去想自己是怎么中计的,他的第一反应是,不管敌人用了什么计策,只要自己如约冲开了张掖东北城防,那么,自己就有可能逃出生天,如果徐荣没有被敌军埋伏而如约在城外接应自己的话,自己甚至可以反败为胜。

    于是,姬溪义无反顾的发起了疯狂的突围,他面对的,是整个张掖城六万守军,他宛若飞蛾,却势要扑火。

    姬溪带来的兵,是第七师的兵,而第七师,是整个关中军的发源地,更是姬溪最倚重,最出色的部队,可以说是,在第七师中,找不到一个怕死的孬种,他们全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长达五年不间断的训练,他们在作战时已经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姬溪手中的剑,剑锋所向,视死如归。

    如此雄壮的部队,是姬溪的底细,有这样的部队随从,不管什么龙潭虎穴姬溪都敢闯上一闯。

    然而,人终归是人,人力有时尽,随着不断的突进,五千余将士不断的消耗,临近城中时,张寿战死,死前一声暴吼:“兄弟们,我等谁都可以死,大哥不能死,用你们的命,帮大哥铺平前面的路,老子在九泉之下等你们喝酒。”

    吼罢,奋起余力连砍四人,椅枪矗立,至死不倒。

    张寿的话,宛若一计计重锤轰在姬溪的胸口,是以目眦尽裂,狂性大发,这种状态下的姬溪,是非常危险的,这说明他已经丧失了理智,没有了情感的束缚,他的心中,将只剩下一个目标,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他瞪着通红的眼珠最后看了张寿一眼,而后决绝的转身,疯狂的再次扑向了敌人。

第211章 子曰无衣子同袍() 
突进,突进,再突进,不断的突进,不断的死人。

    火光冲天中杀伐凌冽,尸山血海中壮怀激扬,一个时辰后,城门在望,而姬溪的身边,只剩下了不足两百人。

    姬溪已摇摇欲坠,但是,己方的最终目的还是没有达成,所以,姬溪不能倒下,他率领着最后这二百将士发起了最后一次自杀式的冲锋。

    他们拼死凿开了城门,而后,他们见到了远方奔腾而来的无数道洪流,那里面有己方的军队,亦有敌方的将士,他们在你追我赶,其目标却都是这张掖城。

    徐荣不负姬溪所望,他冲破了马腾的埋伏,在最后的关头赶到了这里。

    城门已破,城内城外都有双方的兵马,于是,这便不再是攻防战,而是拉锯混战,双方都无险可守,只能选择用最原始的方式硬碰硬,而这,也正是双方都擅长的作战方式。

    而且,在这样的局势下,主帅的命令已经无法传达,只能任由个个小团队之间彼此配合,杀敌或被敌杀。

    姬溪那残存的理智告诉他,此战的胜负他已经无法左右,他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这场混战中活下来,怎么活下来,唯有找到徐荣,因为徐荣所在,必为中军之所在,到了那里,不管此战谁胜谁败,他的性命都可以保全。

    然而,姬溪的目标实在太大,认识他的人太多,明白他的价值的人也太多,于是,敌军将领只要见到了姬溪,立刻便会姬溪紧随不舍。

    在这个时候,姬溪再次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本应不断的聚集己方的军队,待成规模后再长驱直入,但是,他却偏偏选择了以身做饵,尽量多的牵制敌方的军队而后将他们引出主战场。

    或者,姬溪的理智还没有恢复吧,他走了这么一步烂棋,从而将自己推进了深渊。

    姬溪的目的实现的很顺利,短时间内,他竟吸引了上万的敌军来追击他,可随着离主战场越来越远,姬溪身边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便是沈熊都在混战中走散了。

    于是,姬溪的境地岌岌可危,当他在敌军之中看见了马超时候,姬溪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可此时,已经为时晚矣,再想回去已经来不及了。

    更悲催的是,姬溪在鬼使神差之下,竟是朝着西北方向逃的,也就是说,他在朝着敌方的势力范围内逃。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姬溪这就是在作死,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身边的将士们为了保护姬溪一个又一个慷慨赴死,姬溪悔意顿生,可此时已经是出弓之箭,除了继续往前逃再无他路。

    当姬溪的身边只剩下区区十来个将士后,姬溪已经有些绝望了,可天无绝人之路,姬溪竟发现了一条山路。

    姬溪毫不犹豫的带着仅存的十余人钻了进去。此路非常狭窄,仅能容纳一人一马通行,敌军的追杀立刻受阻,姬溪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