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刘欣继位后,傅、丁两个家族已经和王氏互怼了,在这时朝中话语权最大的王莽不但不懂得低调,还因为一件小事就跟傅太后正面刚了起来,简直愣头青一个。
不过在闯宫后,王家人中只有王莽和王获在身边,万般无奈才暂时让他负责。
虽然老太太曾暗示过王立,大司马之位意属于他,可在看到王莽风光了,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跟侄孙儿王光一起在背后造谣生事,说什么王莽执剑逼迫董贤拿出传国玉玺。
也不知道王立的脑袋被驴踢了还是吃错了什么药,要是有人把王莽执剑进天子寝殿和天子驾崩联系起来,到时就成了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当时在场的太皇太后也要连带着吃瓜落。
此时王立还不知道,明明在太皇太后心中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就因为自己的一步臭棋,结果大司马的位置就从自己的碗里飞走了。
王莽自己也知道老太太并不中意自己,再加上自己的叔叔王立除了贪财外,其他的毛病倒也不多,因此他认为自己争取把彭宣排挤走并取而代子,当上大司空就算不错了。
所以,当他发现王立也是造谣大军中的一员得力干将时,并没有立即进宫向太皇太后禀报,可是挡不住王获嘴快给说了出去。
“既然如此,侄儿敢不殚精竭虑!”
既然太皇太后已经表态,王莽也就当仁不让了。
领导既然把调子都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吹风会了。于是,太皇太后开始召见孙光、彭宣等大汉高管,王莽也频繁和有推举权的中层干部喝茶谈心。
谁知王立得知大司马之位离自己远去后,又出了昏招,不过他这回没有造谣,而是找来了何武和公孙禄做代言人。
让王立没有想到的是,何武和公孙禄有自己的算盘。
所以搞笑的一幕就出现了,何武上书荐举公孙禄能任大司马,而公孙禄荐举何武能任大司马。
他们的理由是,过去惠帝、昭帝年幼主政时期,外戚吕、霍、上官专权,导致皇权旁落。如今成帝、哀帝接连二代没有继嗣,大司马的位置就不能让外戚来坐了,而是应该选立皇帝亲近之人来辅佐幼主。
他们一个是左将军,一个是前将军,认为自己都是军中大员,最能代表着军队的声音。
然而两个山炮没有想到的是,太皇太后抓住了“亲近之人”这句话,当众质问他们,身为领军重臣,为何胆敢私交诸侯。
于是,各诸侯王纷纷声明,自己根本就是路人甲,这回本想在将要登基的新帝前刷个脸的何武和公孙禄彻底丢了颜面不说,两个人还被罢官冷藏了。
两票无效、其余全票推举新都侯,最后王莽名正言顺当上了大汉朝的新任大司马。
这回三公了,针对董贤、傅文等人的公审、拥立新皇和给先帝刘欣上谥就应该提上日程了。
不过,似乎没有人对选择新皇帝很着急。
上一回选择刘欣的结果很失败,所以太皇太后这回决定一定要擦亮眼,不能太着急。
上一回刘欣当天子王莽根本就没有发言权,结果让一个18岁的成年皇帝一脚给踢回了封国,所以王莽这回要在那些刘邦后裔中选一个年纪小而且听话的,当然也不会着急。
着急的当属未央宫内的宫女、太监,谁都想提前知道新天子是谁,他的喜好是什么,这样才能提前做好拍马屁的准备工作,而不是现在天天还要哭丧着脸,为躺在棺椁里的刘欣做哀痛状。
长安的百姓很着急,他们从天子死的那一天就盼着新天子登基,没有办法,刘欣不进陵寝,老百姓的婚殇嫁娶一切都要打住。
诸侯王们其实更着急,刘欣死了,谁都有机会当皇帝,可是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谁都懂,于是他们不得不表现出一点也不急。
至于给上谥的事,那是新皇登基后的事了,估计这个事除了后宫的傅皇后以外,只有躺在棺材里的刘欣本人着急了。
所以,公审董贤、傅文就成了大汉朝现如今的头顶大事。
然后,王获就变得很着急,出由不得他不急,因为公审是他提出来的,所以怎么个审法,自然要由他说个一二出来。
当然了,王莽只是说要参考参考,太皇太后也只想看看“皮猴子的笑话”,但大家都很清楚,如果王获的章程很合理,那么就会照着办。
后世除了在电视上看到过庭审的片断外,王获可以说对法庭里面的门道是一窍不通。
不得不脑洞大开之下,王获整理出来的大汉公审人员及流程就新鲜出炉了。
主审官: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
公诉人:廷尉梁左
当事人:董贤、傅文
辩护人:太学生陈钰
让陈钰担任辩护人,一方面出于王获的恶趣味,更主要的是他怕廷尉梁左不给力,要是到时场面失控就让陈钰代表当事人直接认罪。
至于流程更是简单,除了公诉人提出公诉理由、辩护人代表当事人进行辩护及举证、质证外,就是三公宣判。
没有想到,太皇太后和王莽看到名单和流程后,竟然全部批准通过了。,,。请:
第二十八章 失败的公审()
考虑到公开审判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太皇太后和王莽决定照着王获的要求,来一次彩排。
既然是彩拍,就不可能让更多的观众知道,所以宫女和宦官就暂时替代诸侯和朝中众臣旁听,又选了两个小宦官伴作董贤和傅文。
按照程序,董贤是第一个公审对象。
结果做为公诉人的廷尉梁左还没有宣读完对董贤的起诉书,做为现场导演的王获就不得不临时叫停。
“天子病重期间没有亲自服侍、丧心病狂地迫害天子,还有什么妖言惑众、妄图架空圣天子,这样的罪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吗?梁廷尉,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样的公审,在百年、千年以后,会不会被后人笑掉大牙。”
“老夫判案已有数十载,这里面的门道哪是你个小娃娃懂的,是不是,新都侯?”
没有想到,梁左根据就不理这个茬,转而对王莽说道。
“仲孙,还不退下!”虽然感觉王获说好像很对,可不好当场驳了廷尉的面子。
“大司马,梁廷尉,既然我是奉太皇太后之命前来对公审一事进行彩排的,所以现在我最大,一切都必须按我说的办!”
眼见公审这样下去就会变成闹剧,更何况太皇太后还在屏风后听着呢,王获可是有主心骨的,当然寸步不让。
“哼,既然这样,你来!”梁左当时就撂挑子不干了,好在有太皇太后在场,他也不敢真的退场,而是坐在了座位上闭目养神起来。
“不器兄,那就由你来打个样,我来替你。”
“好,那我就来读起诉书,你来当辩护人。”好在王获之前和陈钰对公审一事有过商议,于是陈钰从王获手中接过他起草的起诉书,站到了公诉席上。
“被,被告人董贤,董,字圣卿,冯翊云阳人,绥和二年由太子舍人升任为郎官,因天子宠幸,四年内连续升迁,最后官至大司马,封高安侯。经查,董贤通过陷害前任丞相王嘉而封侯,并利用天子信任把持朝政,同时董贤接受天子赏赐而不跪拜,建造的坟茔与天子陵墓无异因此,董贤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认定被告人有罪。”
毕竟是头一次经历大场面,刚开始陈钰还有点磕磕绊绊,但毕竟有王获这个自己人在,慢慢的他也放松开了。
刚开始梁左还面带不屑,可当他听陈钰读到一半时,就只能跪在屏风前了。
“起来吧,不过是小孩子们玩笑罢了,何必当真。”
太皇太后知道公审还得靠梁左这个廷尉,所以等起诉书读完后,看梁左也跪了好半天了,就让他起身。
接下来就进入了法庭辩论阶段,本来应该是陈钰担任辩护人,可这回成了王获和陈钰两个人辩论了。
“董贤,你可认罪!”所以当担任主审官之一的孔光问出这一句后,对大汉律法并不熟悉的王获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认罪!罪臣认罪!”这是装伴成董贤的宦官在发声。
“公诉人陈述的情况与事实不符,因此我方当事人无罪。”
当王获说出这句话后,没有玩过左右互博的在场众人都傻了。
见过不要脸的,他们可从没有见过像王获这么不要脸的,先说廷尉的起诉书经不起历史考验,然后自己亲自写了个。
明明这回大家都认为这回起诉书的内容做到了有理有据,可你丫又来个无罪辩护,这不是逗我们玩呢吧?
“肃静,肃静!”好在之前已经和王莽通过气,所以他开始维持现场秩序。
“三位主审官,公诉人在起诉书中所提到的陷害前任丞相王嘉一事,所有人都知道,任丞相王嘉是因为对东平王谋逆一案前后不一,加上当时的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等人弹劾这才入狱,那时我方当事人那时仅仅是驸马都尉,上书议事的资格根本就没有,所以我方当事人不认此项罪责。”
话刚出口,坐在审判席上的孔光就满脸通红,因为时任光禄大夫的他也是众多弹劾王嘉中的一位,而且还是最起劲的。
“主审官,现有天子身近宦官春苏、高彬的证词,证明董贤为封侯一事曾上书天子,并极力在天子面前说丞相王嘉不堪大用。”
在场众人只见到王获和陈钰两个人唇枪舌箭,如同云里雾里一般。
“就按这么办吧!”最后,太皇太后一锤定音。
虽然结果很美好,可是王获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原本他想当庭审的书记员,结果这么一闹,只能洗手回家等着了。
很快,就到了公审的日子,本来在王获的计划中,董贤和傅文的案子最起码得十天半个月才会出结果,没有想到当天就结束了。
“那个董贤一上来,听到廷尉说他的那些罪责后,立马就认罪了。”看样子陈钰对董贤乖乖认罪很是不满。
“怎么,没有人告诉他你是他的辩护人吗?”
“说了,他说自知罪孽深重,不需要辩护,新都侯再三询问,他还是这么说。”
“那岂不是董贤的案子当天就出结果了?”
“那到没有,按你之前说的,犯的罪一条条得让他认,说到这,还发生了一件特好笑的事!”
“怎么了?”
“董贤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听到有人说他是给皇帝吃了春药才驾崩的,所以在庭上主动说了这件事。”
“他是怎么说的?”
“他说天子宠幸他是因为他的能力强,天子每天晚上缠着他都没事,说春药的事是冤枉他了。你说这董贤身子骨也不是很壮呀,怎么会每天都有辣么好的精力呢!”
“那你不会悄悄问他:叔,平时都喜欢吃什么呀?”
“去你的吧!”
通过陈钰王获才知道,虽然董贤审判的挺顺利,可傅文反而不配合。
虽然傅文的罪并不大,但他仗着自己妹妹是皇后,所以不但不让陈钰替他辩护,还拒不接受庭审,甚至口出狂言,连带旁听的诸侯和乡老在内,把在场的所有人骂了个遍。
这一下犯了众怒,还不等梁左宣读起诉书,旁听的众人就高喊“有罪,有罪。”
无奈之下,王莽等人只能让严尤等证人出庭作证,草草宣判了事。
王获说什么也想不到,大汉的第一次公审就这样失败了。
第二十九章 大汉先贤英烈祠()
本来王获认为是提了一个失败的建议,结果大汉臣民对公审很满意。
在乡老看来,自己能参与到审判朝廷重臣中去,那就相当满意了,更何况还在公审过程中获知了很多秘闻。
至于朝中的大臣,他们更是满意的很,能够亲眼见到让人嫉妒到眼冒绿光的董大司马被拉下马,简直爽歪歪。
各路诸侯王他们更是满意,之前他们在封国过的虽然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可通过公审他们才明白,原来刘欣才是城会玩的那位。
至于普通老百姓,谁会在意他们的看法。他们只要知道两个先帝的重臣,一个是天子枕边人,一个是天子枕边人的亲哥哥,都犯罪了就成了。
所以,公审的过程就变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结果。
所以当看到姑祖母和老爹自从公审后一扫往日的阴霾,王获都有点怀疑自己身处的不是汉朝,而是后世那个弯弯岛。
事情都办的差不多了,那么议题就转向讨论谁该承继皇位了。
成帝刘骜没有儿子,才过继了刘欣这个奇葩,结果刘欣也没有儿子,那么谁来承继大统,这个事就让人头大。
谁都知道,如今王莽明摆着是不会放权了,所以下一任天子越年轻越好。
朝中有大臣感觉这个一个拍马屁的好机会,于是提议在诸侯王的子嗣中选个吃奶的娃过继给刘欣,结果还没等王莽有所表示,就被太皇太后一顿吊打。
老太太也是悲催的很,刘欣对自己是什么态度就不用说了,对他躺在延陵的便宜老爹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家也都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再给已经断子绝孙的刘欣续上香火,是不是纯心给自己添堵呢吗。
于是老太太就把大臣一顿训斥,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将来的皇帝只能是汉天子刘骜的子侄、自己的孙子辈,至于想给刘欣找个便宜儿子的事还是歇了吧,你们别给老娘找不痛快。
这个提法可不得了,相当于直接否定了天子从刘欣手中继承皇位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家可以直接莫视刘欣曾经当了多年天子的事实。
既然太皇太后有了看法,只能接着再议。
于是有大臣提出让中山孝王刘兴的儿子,成帝刘骜的侄儿、刘欣的堂兄弟,现年8岁的中山王刘箕子当皇帝。
老太太对这个人选没有表示任何反对意见,于是刘箕子就被列入了考察对象大名单。
随后,又有大臣提出东平炀王刘玄的儿子刘cd虽然跟刘骜的血源远了一点,但同样是子侄辈的,建议也将他列入考察名单里。
这个刘玄就是那个把一块大石头弄到自家院子里天天上香参拜,结果被刘欣诬陷窥觎皇位,然后董贤以举报人的功能而被封侯的杯具人物。
这个大臣这么提议,其实就是投老太太所好,太皇太后看到这个大臣的建议后,也很是高兴。
于是,下一任皇帝就出现了两个强有力的争夺者,刘箕子和刘cd刘cd我身上同样流淌的是高皇帝的血!
刘箕子:我亲大爷是刘骜。
刘cd我父亲曾被刘欣陷害,太皇太后应该给我们家补偿!
刘箕子:我亲大爷是刘骜。
刘cd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国家交到我手中,一定会让百姓丰衣足食。
刘箕子:我亲大爷是刘骜。
刘cd我要是当成皇帝,一定权力下放,当时百官就会口袋鼓鼓。
刘箕子:我亲大爷是刘骜。
刘cd我真的很鄙视某些人,别的本事没有,只能把亲大爷挂在嘴边。
刘箕子:好吧,我亲大娘是太皇太后。
刘cd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刘箕子pk胜出,从死去6年的刘骜手中继任皇帝位。
为什么不说是接刘欣的班,很简单,在汉朝父承子继才是合法的,至于兄终弟及只有少数民族才会出现。到了后来,宋太宗赵匡义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