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御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康乾御警-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证人比较好。

    沈龙感觉这样很没有面子,便又规劝了一番,但县丞三人死活不肯入座,见比试还没有开始,自己这边的气势便已经输了一截,沈龙不禁有些泄气。

    见时间差不多了,他怀着复杂的心情,将沈娇琳唤了上来,在征求了刘子运的意见后,沈龙宣布:“以文定姻缘比试,现在开始。”

第七章 震惊全场 上

    当沈龙宣布“以文定姻缘”比试开始后,刘华和沈娇琳双双走到了场地中间,看着现场的阵势,再想到这场比试结束后的结果,刘华不禁在心里吐槽道:“我嚓……这哪里是什么以文定姻缘啊?这他妈的纯粹是以文定散伙啊。”

    就在刘华从心里吐槽的时候,沈娇琳走到了他对面,看到刘华此时有些失神,沈娇琳还以为刘华是胆怯了呢,嘲笑着瞅了他一眼,沈娇琳便娇声道:“刘公子,别愣着了,我可要出题了。

    小女子自幼便对满清第一大才子纳兰性德大人的作品仰慕万分,当年纳兰大人曾经作了一首诗词,名曰《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此诗吟罢之后,端的令人心生感触,回味不止,小女子的第一题就是,希望刘公子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能够和纳兰大人这首《沁园春·丁巳重阳前》相媲美的诗词,不知刘公子可敢应战?”

    听到沈娇琳的这第一题,现场包括年羹尧和黄知府在内的一干人等,全都陷入了思索之中,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便已高中进士了,乃是公认的满清第一才子,常人岂能和他比肩?

    想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能够跟《沁园春·丁巳重阳前》相媲美的诗词,现场的这些人全都自忖无法做到,看了刘华一眼,众人心说:“估计刘公子恐怕要败在这第一题上了。”

    看到现场所有的人全都凝眉苦思,沈龙不禁得意的笑了笑,他对自己的女儿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后,便笑眯眯的站在一旁,等着听刘华自己宣布失败了。

    此时,刘华感到有些头疼,他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纳兰性德的名号,刚刚沈娇琳将这首《沁园春·丁巳重阳前》里面的诗句背诵了一遍,可刘华却一句都没有听懂。

    虽然听不懂诗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刘华却知道《沁园春》这首诗,不过,他知道的那首《沁园春》,不是纳兰性德的《沁园春·丁巳重阳前》,而是一位伟人所作的《沁园春·雪》。

    听到沈娇琳让自己在一炷香的时间内,作出一首和能够《沁园春·丁巳重阳前》相媲美的诗,刘华心想:“得嘞,我还是将伟人的那首《沁园春·雪》搬出来救命吧,否则我今天丢人丢大了。”

    想到这儿,刘华琢磨了一下说辞,然后一脸从容的开口道:“这有何难?区区一首《沁园春·丁巳重阳前》岂能难得住我。

    我从书场里听过咱们万岁爷的许多事迹,擒鳌拜、平三番、收台归,亲征葛尔丹,桩桩件件都令我感到心潮澎湃。

    因为万岁爷经常去长白山祭祖,游览雪域风景,所以今天趁着这个机会,我为大家献丑,贡献一首《沁园春·雪》,请大家品评一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人物,还看今朝。”

    “好诗,好气魄,好胸怀。”待刘华的声音刚一落下,坐在上首的年羹尧便起身大声叫好,而黄知府和孙县令也都下意识的起身为刘华叫好。

    现场的那些人,仔细品味了一番此诗后,全都感觉心中澎湃波澜,豪情顿生,众人默念了几遍,就连沈龙阵营的人,也全都自发的为刘华鼓掌叫好。

    这里面刘子运鼓掌鼓的最卖力,太意外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有如此才华,看到刘华脸上自信的笑容,回想起刚刚刘华嘴里念出的诗句,刘子运心道:“看来我老刘家的祖坟上要开始冒青烟了,这小子今天太争气了。”

    看到现场的反应后,仔细回味了一番刘华所念的《沁园春·雪》,沈娇琳父女眼中闪过一丝不可思议,他们父女都没有想到,刘华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如此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诗句。

    表情复杂的看了刘华一眼,沈娇琳继续道:“小妹想不到刘大哥胸中竟有如此才华,佩服,刚刚刘大哥所作的《沁园春·雪》,不但可以和《沁园春·丁巳重阳前》相媲美,甚至还要更胜出一筹,这第一题,小妹认输,现在小妹开始出第二题了,刘大哥请听好。

    当初小妹知道与刘大哥定了娃娃亲之后,曾多番打听刘大哥的为人品性,当我得知刘大哥放荡不羁,游手好闲,整日里不思进取的表现后,曾多次感到失望和沮丧。

    早在五年前,我见刘大哥难成大器,便去央求爷爷,请他允许我和你退亲,但那时候爷爷还对你抱有希望,认为你以后会有出息,非但没有答应我的请求,反而还责骂了我好几次。

    为此,小妹曾多次以泪洗面,一想到日后我要和那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刘大哥结婚生子在一起,我便产生了一种心力交瘁,断肠碎心的感觉,那种感觉我到现在还忘不掉。

    当时小妹正好十岁,刘大哥能不能用一种藏字的方式作一首词?词中要隐藏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十”这十个字,不知道刘大哥能否答出小妹的这第二题?”

    听到沈娇琳的话语中改变了称呼,刘华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回想起她刚刚描述的意境,刘华有些意外,因为他正巧知道宋代才女朱淑真的人生经历。

    朱淑真的故事和沈娇琳刚刚描述的境界十分相似,事后有人根据那位才女的人生经历,作了一首藏头诗,诗中也恰巧包含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十”这十个字。

    但刘华不知道在场的这些人知不知道朱淑真?又知不知道后面那首描述朱淑真经历的藏头诗?思忖了片刻,他试探着问道:“不知小沈妹妹听没听说过一个叫朱淑真的才女?”

    闻言后,沈娇琳点了点头:“宋代幽栖居士的名声,小妹早有耳闻,只不过她所托非人,受父母之命,她被迫嫁与一庸吏,因为感情不和,她最后抑郁而终。

    当年幽栖居士曾经作诗一首,表达她对自己感情的不满,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唉……自古红颜多薄命,可悲、可叹、可怜啊。”

    听到沈娇琳对朱淑真的事迹了如指掌,刘华心中顿时凉了半截:“我嚓……这小丫头怎么什么都知道呢?这下糟了,自己知道的那首藏头诗,会不会已经出现在这个朝代了呢?

    我记得那是读大学的时候,自己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关于朱淑真的故事,那本杂志上好像说那首藏头诗,是清代早期的一个落魄秀才所作。

    现在是康熙五十年,这tmd应该是清代初期啊还是清代早期?算了,管不了这么多了,看看是我早还是那个不知名的落魄秀才早吧。

    假如这首藏头诗还没有问世,那我就沾光了,只得厚颜先借用那位兄台的大作来救场了,如果这首藏头诗已经问世了,那我就只能自认倒霉,大不了跟这小丫头拼最后一局。”

    想到这儿,刘华回想了一下那首藏头诗,然后缓缓道:“刚刚听到小沈妹妹发自内心的话语,我设身处地的感受了一番小沈妹妹的感觉,心中确实不好受。

    咳咳……所以……嗯……那个啥……我自己临时创作了一首藏头诗,既能表述出小沈妹妹当年的那种心境,又暗藏了从一到十这十个字,希望小沈妹妹和各位鉴赏一番。

    春降雨,妻子独宿。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绝无下交。论皂白,何须白问。要分手,不必用刀。从今后,仇人莫靠。千里情,一撇勾销。”

    待刘华说完后,现场的人全都陷入了沉寂之中,过了几息,黄知府和孙县令先后拍了一下桌子,然后相继高声喊道:“妙哉,妙哉啊?”

    看到两人的反应后,旁边的年羹尧有些愣神,他用手挠了挠额头,然后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们二位这么一惊一乍的干什么啊?那首诗哪里妙了?我老年怎么没有听出来啊?”

    之前一直站在旁边帮沈家充当见证人的成员外,本来正在低头破解刘华的这首藏头诗,但当他听到年羹尧询问黄知府和孙县令的话后,顿时心里一动:“老年?姓年?黄百善是四爷的人,看他刚刚对这个姓年的恭敬程度,此人肯定也是四爷一脉的人,难道这人是年羹尧?

    奇怪?年羹尧来扬州干什么呢?难道是受了四爷的密令?看来今天没有白来,竟然有此意外收获,等回去之后,我得赶紧把此事报告给敏大人,要是这个消息有用的话,估计敏大人肯定会好好犒赏我的。”

    想到这儿,成员外大有深意的瞥了年羹尧一眼,把他的样貌记住后,便继续低下头,装作正凝思破解刘华这首藏头诗。

第八章 震惊全场 下

    黄知府见年羹尧询问了,便轻笑着对他解释道:“亮工有所不知,此子刚刚的藏头诗另辟蹊径,不似一般的藏头诗,平常的藏头诗都是在每句诗词的开头藏着一个字,然后跟后面诗句中隐藏的字连接起来。

    但这首诗不同,虽然诗句表面的意境上,已经描述出了一种断肠伤忧的情怀,但是它的每句诗词里面,还都包含了一个数字,正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十。”

    见年羹尧依旧如丈八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迷惑的看着自己,黄知府继续解释道:“呵呵……亮工休要疑惑,待老朽给你解释一番,你便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此诗共有十句,其中第一句“春降雨,妻子独宿,”这句话中的主字乃是“春”字,春天既然下着雨,就不会有“日”了,既然是妻子独宿,那就说明“夫”没有在家,所以,将“春”字拆开减掉“日”和“夫”,便只剩下“一”了,因此第一句便藏了个“一”字。

    第二句“问苍天,人在何方?”主字乃是“天”,既然“人”不见了,“天”字去掉了“人”字就是数字“二”所以这第二句中隐藏了个“二”字。

    而第三句“恨王孙,一直去了”,主字乃是“王”,将“王”字去掉了“一直”,岂不正是数字“三”吗?呵呵……后面依此类推,只要细细拆解一番,便话发现每句之中都隐藏了一个字,而那些字正好是四、五、六、七、八、九、十。

    想不到此子年纪轻轻,竟有如才才华,如果日后加以调解,必定前途无量啊。”

    年羹尧闻言后点了点头:“不错,这小子的确有些本事,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破解了那个案子,如果他能够查清那件案子,我老年便将他举荐给四爷,算是送他一场造化。

    如果他查不清那起案件么……呵呵……只能怪他命不好了。”说到这句的时候,年羹尧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但转瞬之间,他又恢复成之前的表情,一脸微笑的看着场地中的比试。

    黄知府听明年羹尧话语中的意思后,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表露出什么异样的表情。

    轻声低吟了几遍刘华刚刚所作的诗句,沈娇琳先是双眼一亮,然后又随即暗淡了下来:“刘大哥胸中藏有锦绣文章,平日里却故作放荡不羁,你将小妹骗的好苦啊。

    若早知刘大哥有如此才华,小妹又岂会跟着家父去刘大哥家中退亲,想不到我沈娇琳竟然错把宝玉当顽石,自己亲手毁掉了一桩良缘,悔之不已啊。”

    说完这句,沈娇琳调整了一下情绪,然后继续道:“刚刚刘大哥所作的那十句诗词,已经完成了小妹这二题的要求,小妹佩服,按说现在三败其二,此番比试小妹已经输了。

    但是这第三题,乃是小妹苦思了许久才想出,若不提出来,心中实在感到遗憾,希望刘大哥能够听一听小妹的这第三题,不管最后刘大哥能否答出来,待比试结束后,小妹会自动认输。

    小妹之前曾听闻前朝大学士文嘉先生作了一首《今日诗》,用来提醒人们去掉懒惰的恶习。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待文嘉先生作出这首《今日诗》后,前朝状元钱鹤滩根据文嘉先生的这首《今日诗》的启发,创作了一首同样劝诫人们改掉懒惰毛病的《明日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去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小妹的第三个问题是,请刘大哥当着众人的面,同样创作出一首诗,诗中的寓意也必须要劝诫世人改惰为勤,不知刘大哥能否赏脸一试?”

    当沈娇琳的话音落下后,刘华恨不得上前去亲她一口,这小丫头太会出题了,尽挑着他会的出,要是创作别的诗或许还能穿帮,但是刚刚沈娇琳讲的这两首诗,他太熟悉了。

    因为他们刑警队的办公室里,就挂着一副写有这两首诗的书法。书法是他们队长挂上去的,他们队长想用这副书法上的古诗,刺激队员们的积极性。

    那副书法上面,除了这两首诗之外,还有一首《昨日诗》,是后人根据这两首诗即兴创作的,那位作者是谁,现在已经无法考究了,但那首《昨日诗》却流传了下来。

    回忆了一下那首《昨日诗》,然后刘华倒背着双手,摇头晃脑的走了两步,见众人的眼神都已经注视到自己身上了,刘华停下了脚步:“刚刚听到小沈妹妹咏诵的《今日诗》和《明日诗》,我是受益匪浅啊。

    这样吧,既然小沈妹妹让我现场创作一首同样能够劝诫世人改惰为勤的诗词,那么我就献丑了,我在这里为大家作一首《昨日诗》吧?若是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能够帮忙指正一下。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嘶……”待刘华念完这首《昨日诗》后,现场的人群中传出了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众人全都被刘华的表现出来的文采给震住了,谁也没有想到,平日里只知捉鱼遛鸟的刘华,竟然有这般文采。

    沈龙此时心中一个劲儿的大呼“失算”,他看到刘华表现出的才华后,又看到连知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